APP下载

江医家黄宫绣现代研究概况

2021-03-27杨文园李丛徐晓英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旴江黄氏求真

★ 杨文园 李丛 徐晓英(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旴江医学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四大地方医学流派之一,分布于江西省旴江流域16个县市。旴江医学古往今来,名医辈出,医著宏富,医学繁盛,具有浓厚的江西地方特色[1]。黄宫绣,字锦芳,清代江西宜黄人,旴江医学杰出代表之一。探讨黄氏的学术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揭示黄氏医药学思想的中心所在,有助于旴江地方医学的深入发展。下面将对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黄氏及其医药思想研究的文献加以分类和梳理,以整体研究、本草学思想、脉学思想、临床各科病症研究为主线作一概述。

1 整体研究

黄宫绣一生都崇尚严谨的学风,从其著作都取名“求真”就可以看出其务求实际的追求。李丛等[2]从社会文化背景做了相应的诠释,指出旴江医学的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孕育与滋养,旴江流域各县自古崇尚儒学,乐读书而好文辞,重视教育,大大推动了当地儒医群体的产生和发展。黄氏从小生活在这种尚儒学、重教育的社会环境下,深受影响,使其崇尚严谨的学风并善于经验总结,阐释理论,著书立说,传播思想。对于黄氏的求真务实、严谨的学风,杨卓寅[3]指出黄氏治学讲究严肃认真,凡有“一义未明,一意未达,无不搜剔靡尽。牵强混杂,概为删除……断不随声附和”。还指出黄氏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治学态度,每从实处追求,既不泥古以薄今,又不厚今以废古,惟求理与病符,药与病对,认为黄宫绣在江西地方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将其列为“江西十大名医之一”。徐春娟等[4]从文献综述研究的角度对黄氏学术思想进行了整体研究,对黄氏代表作《本草求真》《脉理求真》的医药学思想的现代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类概述,指出黄氏在中药学及脉诊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不足之处在于未涉及黄氏医案及临床各科病症的概述。还有学者从思想理论深度来揭示黄氏的学术水平和思想价值,试图从中找到对当今临床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线索与规律。邹来勇等[5]从黄宫绣的学术形成、思想价值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当时旴江流域发达的儒学教育和黄氏自身的儒学修养对其学术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指出黄氏脉学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当今临床脉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本草学开创了近现代临床中药学以功效归类载录药物的编写形式。陈建章等[6]进一步指出整理和研究黄宫绣的学说,研究其学术思想及价值,对于发展旴江医学及充实中医学宝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本草学思想

黄宫绣的著作是学习和研究黄氏医药学术思想的主要资料,黄氏一生著作颇丰,涉及本草、脉学和医案,代表作有《医学求真录》《脉理求真》《本草求真》《锦芳医案》诸书,而以《本草求真》一书流传最广。对黄氏本草著作的总结分析一直是学者们热衷的课题之一。

2.1 《本草求真》著作特点 王健民[7]首次在文献中指出黄氏严谨的学风贯穿其本草著作,指出《本草求真》诠释了黄氏著作为何以“求真”为名,并对《本草求真》的特点加以概括:对以气味相类,功效相同的编次做了简单介绍,认为本书的精华是注重临床实用,阐述了药物在临床上如何来鉴别使用和根据病因、病位、病理变化选择用药,指出该书有理有叙,论药不离理,说理以证药,为临床医生开辟了按理选药的坦途。尚志钧[8]在此基础上对《本草求真》的特点进行了补充,认为药物性质作用归纳在一起有利于读者认识药物的共性和特性,指出黄氏本草两套目录开本草编撰之先河。杨卓寅[3]对黄氏及其本草著作特点做了总结。认为《本草求真》是一部药学专著,书中载药丰富且独树一帜,按气味相类、功效相同来分类,同时有脏腑六淫分类,又附自然分类。指出黄氏本草是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治学态度,“每从实处追求,既不泥古以薄今,复不厚今以废古,惟求理与病符,药与病对”。《本草求真》的显著特点是详细阐明药物比较鉴别使用。张昱[9]以书评的方式对《本草求真》的特点做了评述,从本草著作中印证黄氏求真务实的治学思想,对本书先进的索引形式大加赞赏,指出黄氏形色性味区分药物的方式推动了药物功效理论的进展,总结其特点在于切合实际,不尚空谈,是一部医药学紧密结合、内容精简扼要、临床实用价值较高的本草专著。高春华等[10]从中药材炮制的角度指出黄氏本草力纠时弊,重视药物炮制,辨别药物真伪的务实求真,对前人未从炮制学角度论述黄氏本草学思想作了有力补充。濮正琪[11]从学说理论的高度对《本草求真》特点做了全面总结,使其本草学思想内涵得以升华,濮氏指出《本草求真》是建立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由博返约从而达到简、便、验的特色,同时具有说理透彻,从实发挥、宜忌分明,准确施治、鉴别比较,同中辨异、改进分类,便于查阅的鲜明特点。

2.2 药物功效理论 随着临床中药学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中药学在介绍中药的时候,分列功效专项,有学者认为这是现代临床中药学的显著标志,也是区别于传统本草的重要特征[12]。也有学者认为中药功效在明清时代已经成熟[13]。在此背景下黄氏本草药物功效理论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药物功效理论来研究黄氏本草学思想,这已成为当时对黄氏医药学思想研究角度的一个创新。齐云[13]指出黄宫绣《本草求真》是现存古代本草中药物功效分类较为完善的临床中药专著,奠定了现代临床中药学按功效分类的基础。陈勇等[14]设专题对黄氏本草对药物功效理论的贡献加以论证分析,指出其开创了近现代临床中药学以功效归类载录药物的编写形式,再次强调《本草求真》对中药学功效理论的成熟和完善贡献十分突出。

2.3 本草循证、食养理论 随着江西中医药大学“旴江医学研究学会”的成立,一大批老中青中医工作者投身于旴江医学的研究,对黄宫绣学术思想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有进一步的深化,研究的方式方法和角度更加多样化[15]。主要表现为从循证、医案、养生等角度探讨黄氏本草学思想。夏循礼[16]对《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的功效主治、药效机理、修治宜忌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阐释黄氏本草药物的食疗和食养学术思想:食疗重修治,食养重宜忌。体现了黄氏本草学思想在食疗养生保健方面具有的鲜明特色。再如夏循礼、任俊伟[17]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认为黄氏本草学研究思想和方法是循证本草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其本草学思想其本质是循证“求真”。同时夏循礼[18]从《本草求真》中医案的来源、概况和类型做了陈述性论证从而评价黄氏本草中医案的价值为:一为举证作用,增强说服力;二为鉴镜作用,增强可读性。再次指出黄氏本草学思想为:本草药物,论症论治论效,惟求理与病符,药与病对,总以药之气味形质推勘而出;药之见施于病而效者,既明其因,也例其证。

3 脉学思想

《脉理求真》是黄氏脉学的代表著作,其脉学理论实用价值高,至今对临床脉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学者们似乎更加热衷于黄氏本草学思想的研究,而忽略了黄氏脉学思想的研究,其原因可能是受整个学术大环境影响,理论界对于清代脉学思想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19]。

黄氏脉学思想作为清代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界对于黄氏脉学思想的研究亦是比较薄弱的。杨卓寅[3]对黄氏重视脉之胃气的脉学思想作了简要介绍,指出黄氏将胃脉列为诸脉之首,运用类比的方法,用以鉴别各种脉象的异同。濮正琪[20]通过对《脉理求真》的分析,总结黄氏脉学的特点有三:第一,诊疾之要,先明脉象,黄氏采用“对待”“比类”“纲目”等方法将脉象进行归类;第二,持脉之道,贵在变通,黄氏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认为,诊脉贵在变通,不可拘于王叔和的定位诊断法;第三,论脉之旨,求真务实,黄氏凭藉脉象诊断疾病虚实,借助脉象确定疾病部位,根据脉象判断疾病的顺逆、预后,濮氏认为《脉理求真》简明易懂,实用性强,是研究中医脉诊的重要的参考书。除了概括性的总结研究,对于黄氏脉学“奇脉”理论的探讨,王鸿谟[21]在“奇脉探讨”一文中对奇脉的命名、脉象、主病、临床意义、辨认要点等问题作了系统论述,指出黄氏认为“奇脉”不同于正经之脉,在生理情况下不易显现:“非神而明之,莫能洞窥其奥,晓然于指下也”“若脏气安和,经脉调畅,八脉不形。”黄利兴等[22]在濮氏对《脉理求真》整理的基础上指出清代旴江脉学的发展,以清代黄宫绣所著的《脉理求真》为标志。总体来说现在对于黄氏脉学的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运用研究较少,亟待今后进一步拓展。

4 临床各科病症

研究探讨黄氏对于临床各科病症的治疗经验能较清楚地反映黄氏辨证论治的心法和临证思维,对于帮助我们灵活运用古方很有启迪,是对黄氏医药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1 喉症 黄宫绣是旴江喉科流派的代表人物,其善治喉痹、喉喑、乳蛾、咽喉骨鲠等,尤其是精于辨脉识喉痹之顺逆以及喉症的临证选药[23]。其对于喉症的认识即继承了旴江喉科的特色又有自己的创新。李思宏[24]指出黄宫绣精本草与脉学,通晓诸科,善治喉症,善辨喉症,注重以经络认喉症,诊察要求先明脉理,提出“寸前一分”以候咽喉的喉症脉位,发千古未发之秘;辨治喉症,从火立论,重视咽喉局部用药,随证选用宣散、清解、化痰、滋阴等药,注重局部用外用药,主张施治内外兼备,树风格独特的喉症临证特色。

4.2 脾胃病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阴阳升降无论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还是对疾病的转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脾胃,发展到金元时期,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黄宫绣在学术上和临床治疗上都非常重视脾胃。徐春娟等[25]认为黄氏在探讨中药理论的同时,深入探证了中医基础理论,从生理角度上认为胃之纳谷须赖以脾之健运,在诊断过程中将“胃脉”列于诸脉之首,根据胃脉判断疾病预后转归,在疾病治疗中,主张平调平治,继承了叶天士的脾胃分治理论,体现了治疗脾胃的靶向性。

4.3 情志病 黄宫绣对于情志病的治疗经验体现在其《太史医案初编》对于两个以大笑不止为主症的医案当中。在治疗上主张清热泻火,同时灵活处理,辅以化痰消积等。邱义勇[26]分析该两则医案认为情志病多病位在心,心火旺盛易导致情志异常,或因湿痰等外邪致病,从而产生夹痰,夹湿,导致情志异常。治疗上黄氏主张当以芩、连等清热泻火药为主进行治疗。如今社会步入快节奏,工作、学习压力大,情志致病以超过饮食劳倦致病,积极探索情志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4.4 血证 在《太史医案初编》中黄氏记载了几则有关血证的病案,可以看出黄氏在血证的治疗上有自己的经验和特色。朱颖涛[27]对黄氏对于血证的治疗经验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对于虚实夹杂、表里同病的“吐血”,黄氏主张表里同治,标本兼顾,用药处方精当灵活,祛表邪用辛用热之品,治内以枳桔二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对于咳血咯血的病因有认识独具匠心,认为肺脾肝肾皆可致病,遣方用药上采用平脏平药、上病下治的治疗思路,兼顾四脏,治以燥湿健脾行气、补肾纳气降逆;对于“尿血”一证黄氏对肺热移于小肠血分的尿血一证治以清肺利水养阴,方用导赤散加减古方活用。

5 总结

黄宫绣(1720―1805年)字锦芳,号绿圃,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棠阴君山人,黄氏出身儒家,天资聪颖,幼承庭训,向习举业,进太学,熟读四书五经,誉为“绝人之资”。但宫绣不喜仕途却好医道。钻心研究,刻苦攻读,远至轩岐,近至明清诸家,在中医药理、病理及其临床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威望日高,声誉遍及赣闽湖苏,成为清代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为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

旴江流域素有“文化之邦”“才子之乡”之美誉,千百年来这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育事业发达,书院云集,文人辈出,名医辈出[28]。黄氏深受这种文化教育熏陶,一生秉持求真务实的学风从事临床诊病与著书立说,诊病尊古而不泥古,也不厚今废古,惟求理与病符,药与病对。黄氏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由博返约,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其本草著作说理透彻、从实发挥、检索便捷、具备循证本草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是现存古代本草中药物功效分类较为完善的临床中药专著,奠定了现代临床中药学按功效分类的基础。黄氏精通脉学,但仍主张四诊合参,反对单凭脉断病。黄氏在临证之余,通读古典医籍,参考历代名医学说,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写成《本草求真》10卷,《脉理求真》3卷,《医学求真总录》5卷和《锦芳医案》2卷,刊行于世,福泽杏林。

对于黄宫绣及其医学思想的研究已有一定得广度和深度,但总的来看探讨黄氏本草学思想的较多,而脉学和临床各科病症探讨少有人问津,对于学术思想多重在归纳分析,就案论案,作理论分析、临床验证的少。而实际上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临床,只有深刻的揭示黄氏的医药学思想才能使散在的学术经验有纲领可寻,只有把其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并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乃至配合实验研究才能使黄氏宝贵经验更好的为今天中医药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旴江黄氏求真
百年黄氏,传续经典
狐生子
张锦绣
阎生德
赣鄱中医文化之旴江医学电子资源的应用研究*
基于旴江医学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调查研究※
黄氏家风警世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旴江名医喻嘉言对肿瘤相关病的认识贡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