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美术学教育实践创新探究

2021-03-26潘云鹏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3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美育

潘云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是我国美育发展进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导方针,首先,我们对学校美术教育进行反思,探讨其核心问题。其次,为解决核心问题,我们对美育视域下学校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再次,基于向作为美育的美术教育理念转变后对学校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的重新认识,我们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战略思想与具体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美育;学校美术教育;创新发展

1构建凸显全面育人与社会创新价值的学校美术课程体系

①超越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提供与美术课程相关的现实世界的内容,开展本土与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教学;②超越与其他学科彼此割裂的美术学科,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导入新兴的前沿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如STEAM课程、以美术学科为重点的创客课程等;③超越美术学科的区域性观念,关注当代社会和全球化问题,如世界和平、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④改变单向的教学方式,提供多元学习选择,使学生形成21世纪必备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与此同时,政府与民间合作共同推动美术教育,将美术教育融入所有的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之中。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携手并进,积极开展馆校结合的美术教育,以加速培养创造未来的人才的进程。

2开展激发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的学校美术教育

由于受到中小学美术课程容量与时间的限制,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对中国书画和传统工艺的教学主要停留于知识与技能的层面,即停留于形的层面,对其内涵仅作一些简单的讲解,极少上升至智慧的层面。由于学生未能真正掌握中国书画和传统工艺的鉴赏方法以及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所创作的书画和工艺作品徘徊于低水平,最终导致兴趣丧失而放弃学习。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中小学生对美术课程中传统文化的学习由“艺”入“道”。这里的“道”是指中国书画、中国园林源于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大象无形”的传统文化智慧。在美术课程中,我们要确立学习传统文化智慧的目标,精选体现其智慧的内容;在教学中,由“艺”入“道”再回到“艺”,即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领悟智慧,运用智慧创作作品,逐步认识中国山水画、园林在有限的画面中,表达的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境界,切实理解传统文化不僅仅是一种表象的美,而是完整的思维方式和哲学体系。从这个系统出发,学生就能真正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贯穿几千年历史直至现代并连接未来的智慧。

另一方面,守正创新。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环境中,如何获取足够的生存能力,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当一项技艺越来越少地进入社会日常生活时,它的式微和消亡几乎是势在必行的。但我们发现,其实,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既尊重自己的传统,同时又不断转换与创新的历史。中国工匠们一代接一代地将技艺薪火相传,日积月累形成传统与习俗,并凝练成精益求精、进无止境的工匠精神,这种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其技巧达到“精巧美妙,灵巧高妙”的智慧层面。因此,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我们要确立学习传统工艺技巧的目标,精选内容,提炼其中所蕴涵的智慧;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步步递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工艺品,学习技巧,感悟技巧中所蕴涵的智慧,切实领悟精益求精、进无止境的工匠精神。中小学生找到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传统工艺中所蕴涵的智慧,理解文化遗产的所有形式是一个强大而独特的工具,养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兴趣,逐步树立保护、继承传统文化并发展新文化的志向,以此激发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积极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3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观念”美术课程

在当前社会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因为目标是多元的,而课时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容量精选出最有价值的知识。笔者认为以“大观念”(BigIdea)来精选美术的知识与技能,设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界定的知识和学习相对应的美术课程,能够改变“一课一主题”的碎片化课程与教学的现状,有助于学生围绕一个美术学科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大观念”进行深入学习,以扩展课程知识的构建方式与挑战现实情境中的难题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和品质,以达到培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

“大观念”超越固有的学科分割,可以是个人经验、文化情境,也可以是社会或科技议题,或以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表达,或以统整美术以外的学科进行另一种表达。在设置“大观念”美术课程时,我们需要注意“大观念”可以转化为一个包含若干知识点或若干主题的议题。“大观念”是不是“大”的,不仅因为它能把很多内容分类,还必须有深刻的内涵,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例如,“中国文化传播”是关于让中国形象成为中国文化大使的强有力的观念,我们以“中国文化传播”为大观念,开发统整美术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单元课程。美术学科的目标关键词:纹样、时尚、设计过程、二维、三维、产品等;社会科学的目标关键词:文化、价值、传播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美术学科为重点研究、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美术作品的特征和魅力及其传播的现象,并预测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杰出贡献,寻找中国美术走出国门的多元化途径。“大观念”美术课程的关键在于找到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大观念”。这样课程就能避免流于表层或停留于技术层面,为中小学生提供深入学习,获得与“大观念”相关的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与态度,使他们成为能为推动社会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

4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卓越美术教师

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是《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提出的卓越教师的标准。追求卓越是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美育视域下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急需一大批卓越美术教师。如果教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传递美术学科的价值与目的,那么中小学生就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也难以积极投入学习中,获得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因此,美术教师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教师去传递课程或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而是要让美术教师准确认识美术学科的价值与目的,并理解中小学生是如何进行美术学习的,哪些经验能帮助中小学生联结已知的和需要知道的。在此基础上,美术教师就能向中小学生传递美术学科的独特价值与力量,帮助他们获得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世界中生存和交流必不可少的视觉素养,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要增进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的价值与目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的理解,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深入开展强有力的美术教师教育,培养一大批拥有火炬、专业基础扎实、擅长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出类拔萃的卓越美术教师。我们要确定学校美术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方法与优秀实践成果,并向世界各国分享扩展我国美术教师教育的成功经验。

结语:

独木不成林,社会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社会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和参与,也需要更多专业人士贡献才智力量。社会美术教育所具有的学术创新品格使得其成为探索当代人精神自我表达的特殊渠道、维系当代社会艺术多维社会效能的途径、全球化浪潮中确认文化身份的实践向度及实现国际文化自信的具体路径。

参考文献:

[1]石元康.历史与社会:对人存在的哲学反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30.

[2]贾雪丽.大众文化价值论:以伦理学为视角[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美育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美育教师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