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

2021-03-26蒙仕春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3期
关键词:花椒加工

蒙仕春

摘要:花椒是贵州省重要的特色经济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为促进花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深入调查省外及贵州省内花椒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贵州省花椒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成效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拓市场、强支撑”为主线的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建议。

一、我省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花椒种植资源现状。我省是全国花椒重要的产区省份之一,花椒在全省范围内均有人工栽培或野生分布,“顶坛花椒”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截止2021年全省花椒种植面积171万亩,其中规模较大的市州有遵义市、铜仁市、黔西南州、毕节市、安顺市。花椒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有德江、桐梓、习水、务川、道真。种植品种以红花椒、顶坛花椒、九叶青花椒三类为主,其中红花椒主要分布在务川、德江、威宁;顶坛花椒主要分布在贞丰、关岭;九叶青花椒主要分布在德江、务川、贞丰。

(二)加工和销售现状。2021年我省共有花椒种植合作社和加工企业281家,主要分布在思南、桐梓、贞丰、关岭等县,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全省花椒年加工量9.8万吨,年销售额6.26亿元,花椒产品主要为鲜花椒、干花椒、花椒油、花椒粉、花椒精油、油树脂及复配产品等,主要销往省内和省外西南、西北地区。我省顶坛花椒和红花椒市场价格较好,顶坛花椒(鲜椒)的价格基本稳定在15元/斤左右,红花椒鲜椒价格达到20元/斤,高于全国多数省份。

(三)存在的问题

1.种植分散,盲目发展,良种缺乏。一是种植分散。虽然我省花椒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71万亩,但规模化不够,超过10万亩的仅有德江、桐梓、习水、务川、道真5县。种植分散是贵州花椒规模化不高、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二是盲目发展。花椒不同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差异大,部分地区在决策前没有進行细致甄别和科学论证,盲目引进外地品种,对种苗质量把控不严,导致种植失败。如花溪区和威宁县前几年种植的九叶青花椒,已出现冻死和灼伤。三是良种缺乏。我省主要种植的花椒品种,红花椒尚无良种,苗木来源主要为采集本地种子育苗和从外省购买种子和苗木;顶坛花椒于2018年培育出第一批良种“黔椒1-4号”,现正在建设繁育基地,以往种植的顶坛花椒苗木来源主要为采集种子自行繁育;九叶青花椒苗木主要来源于重庆江津,由于江津种苗市场比较混乱,种苗来源不清,调入的苗木有些并不是真正的良种正规的育苗公司生产的,而是一些空壳公司从云南等其他地区弄来的,质量差,品种不纯,使一些地方种植的花椒不挂果或产量较低,打击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2.管理粗放,技术不强,产量偏低。一是技术把控不严,造林成活率低。有的因选择品种不当造成成活率(保存率)低,如九叶青花椒不适宜在温度较低的区域种植;有的错过造林季节种植,如红花椒在萌芽后栽种、顶坛花椒错过雨季栽种,都会较大地降低成活率。二是“重新建,轻管护”问题突出。由于经费和认识不足,大部分地区在新造林期间投入大量成本,而第二年及以后管护资金严重不足,加之缺乏技术指导,管理粗放,我省花椒单产远低于重庆、四川等花椒产业发达地区水平。

3.加工能力弱,竞争力不强。一是从事花椒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省内仅有玄德生物科技公司一家企业有一定规模的花椒精油加工能力,且与国内领先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亟待产能扩容和技术升级。同时由于加工企业规模小、产能小、储存设备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花椒芳香油等物质挥发流失,造成品质和竞争力下降。二是花椒综合利用率低。花椒全身是宝,花椒籽占花椒果实重量的50%以上,可提取食用油、植物蛋白等,中医上也有应用。目前陕西凤县等地已开始对花椒籽进行研究利用。而我省只用花椒皮而将花椒籽丢掉,对花椒籽的利用技术研究较少,也尚未用于生产。三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花椒果皮提取花椒精油后剩余糟粕主要是植物蛋白,可作为保健口服液、动物饲料、生物有机肥等原料。目前国内企业已达到全成分利用,但我省企业受技术和生产设备限制,利用水平较低。

4. 缺乏专业市场和交易平台。我省目前尚无专业的花椒交易市场,花椒交易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目前已规模种植的贞丰、关岭等地的顶坛花椒和德江等地的九叶青花椒,主要靠外地商贩上门收购。二是分散种植的农户就近到集市销售。三是靠近云南昭通、重庆江津的地区,运到昭通、江津等地的花椒市场进行销售。没有专业的交易市场造成我省花椒销售定价被动,难以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我省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花椒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目前除东北地区和西藏外,其余省份均有栽培,以四川、云南、重庆、陕西、甘肃、贵州等省份栽培规模较大。我国栽培花椒大致可分为红花椒和青花椒两大类。大体上红花椒分布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据《2017年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我国花椒种植面积已超过675万亩,2017年全国产花椒43.8万吨,年产值约120亿元。据《中国藤椒(油)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统计,目前国内每年对花(藤)椒的需求量在60万吨左右,中国调味品工业协会预计花椒的消费每年将以 5%~10%的速度增加,花椒加工制品的需求将以20%的速度逐年递增。花椒已经不仅仅作为传统调味品,其在医药化工行业的需求也每年递增,花椒产品深加工已拓展到杀虫剂、香精香料甚至药品等领域,预计年新增花椒需求在 10 万吨以上。在国际市场上,东南亚和日本的家庭消费市场,年需求的70%以上是从我国进口,国内和出口总需求量在8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花椒总产量为45万吨左右,市场需求缺口大,未来我国花椒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一)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科学选择发展良种。当前我省花椒呈现红花椒、顶坛花椒、九叶青花椒三大品系共同发展的特点,其中红花椒冬季落叶休眠,抗寒性较好,对光照要求较高;顶坛花椒为常绿树种,冬季持续生长,对冬季低温抗性较差,但抗旱性非常好;九叶青花椒为常绿树种,冬季不休眠,对冬季低温抗性较差,抗旱性也较差。针对各花椒品种特性,综合考虑我省各县(市、区)现有基础、发展潜力和其它产业发展规划,学习重庆、四川先进种植技术,全省统筹规划布局花椒种植品种,划定主要发展区域集中规模化发展。一是在海拨1400米以上,光照在1400小时/年以上的区域,建立以威宁为核心,辐射赫章县、水城县的红花椒发展区。二是在石漠化区域,建立以贞丰为核心,辐射关岭县、册亨县、望谟县的顶坛花椒发展区,既有利水土保持又有利于农民增收。三是北部海拔低于800米湿热地区,建立以德江县为核心,辐射思南、务川的九叶青花椒发展区。四是加快良种培育和推广力度,抓紧完成红花椒优良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加快良种测定和繁育基地的建设,加快顶坛花椒黔油系列良种扩繁和推广示范,尽快建立品质纯正九叶青花椒的采种基地,实现苗木自给自足。

(二)科学制定种植标准,打造高质高产基地。加大花椒基地标准化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逐年递增新造花椒基地管护费用,改变我省花椒产业“重新建,轻管护”的现状,引进花椒产业发达地区先进管护技术。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技术支撑,提高种植和管理的技术水平,提高单产。一是完善栽培技术体系。制定贵州花椒培育、加工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并推广应用。每年投入固定专项经费,用于花椒新品种选育培育、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加大对乡镇农技人员和花椒种植大户、花椒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力度,起到以点带面、引领示范、提质增效的作用。二是建立花椒营养监测体系,在摸透花椒基本营养需求规律的基础上,制定花椒最佳营养需肥指标标准,以此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用量,实现化肥农药“双减”和产量品质的“双增”。联合科研院所加大对花椒新品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轻简管护、烘烤储藏加工等方面的科技投入,着力打造贵州花椒绿色品质。三是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努力扩大花椒种植面积、产量、质量。在威宁、赫章、水城、贞丰、关岭、册亨、望谟、德江、思南、务川、道真、桐梓、习水等县布局花椒产业带。支持在全省花椒集聚区建设花椒产业园区和产业综合体,把贵州建成国内重要的花椒产地。

(三)强化科技精深加工,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选择我省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支持其拓展花椒加工项目,推进花椒精深加工,开发花椒系列产品。一是对遵义、铜仁等已大面积种植九叶青花椒的区域,进行品质提升改造,通过品种选育、管护、采摘、烘烤等模式的调整,提高其品质(增加麻素和芳香物质),达到延伸加工产业链的目的。支持种植面积较大的务川、德江、贞丰等县引资引技开展花椒精深加工,彻底解决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二是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扩大产能、技术创新,强化产品研发。支持開展花椒在康养保健、生物医药、日化原料、生物农药等方面的功能开发和应用研究,强力推进花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花椒产业链,提高花椒产品附加值。三是在花椒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中推行试用多功能花椒采摘机、花椒精选机和花椒烘干等机械,并将其纳入农机补贴范围,解决花椒采摘难、烘烤难和精选难等问题。四是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扶持和奖励,鼓励加工企业投入新产品研发,包括花椒种子和果皮提取后糟粕中蛋白的利用,提高产品综合利用效率。

(四)加强公共品牌建设,大力开拓销售市场。充分利用重庆、四川等花椒消费大省(市)的市场需求,开拓省外市场,打造贵州花椒品牌建设。一是着力打造“黔椒”等贵州花椒公共品牌,申请“贵州花椒”地理标志产品,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和宣传力度,通过主流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宣传推介“贵州花椒”,扩大“贵州花椒”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林产业(花椒)和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加强与花椒消费大省(市)对接、交流,共同打造西南地区花椒经济圈。三是以红花椒、顶坛花椒、九叶青花椒三个发展区域为基础,打造集现货、期货和电商平台于一体的花椒集散中心,把季节性市场拓展为周年供应市场,为花椒行业提供市场准入、销售定价、品牌标准、出口贸易等服务。围绕交易市场,建设花椒存储冷藏库和冷冻库等基础设施,组建加工企业,形成花椒产业园区。创新销售模式,建设特色林产品(花椒)体验中心和信息发布平台,积极与淘宝、京东、盒马鲜生、抖音、拼多多等合作,大力推进线上线下产品销售。四是组建贵州花椒联盟,引导种植企业与加工企业在联盟框架体系下形成合作关系,种植企业为加工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优质原材料,加工企业给种植企业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双方建立长期固定供销关系,明确市场价格大幅变动时互相支持的契约责任,共同抵御花椒市场价格变化频繁对生产的冲击。学习借鉴江津区收益保险试点模式,在花椒种植主产县(区)积极推行花椒价格保险,财政适当给予保费补贴,扩大花椒保险规模,增强椒农抗风险能力,预防价低伤农的现象发生。

猜你喜欢

花椒加工
可加工陶瓷精密铣磨加工技术研究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花椒铺就致富路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江津花椒“变身”20余个产品,年产值8亿元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如何识别假花椒?
探讨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研究
花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