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

2021-03-23杨洪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多元文化学校

杨洪娟

摘要:从本质上分析所谓的民族团结指向的是各民族群体能构建良好的稳定、互动关系,而各学校在落实民族团结教育时应正确认识到其属于一项“潜课程”,并且该项教育应起始于各民族间的彼此理解,着重强调学生主体认同感,而实际教育中教师应将“认同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开展教育活动的根本任务。基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多元文化视野下对学校实施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意义和具体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元文化;学校;民族团结教育

引言:当前时代多元文化是维系各民族情感的关键纽带,同时也是族群稳定维持的基础所在。从根本来讲,文化属于一个族群生活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维系民族生命的重要内涵。民族团结所指的是多民族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并且可形成稳定且和谐的族际交流形势,而加强民族文化的深入交流与交往可使各文化间尊重、认同与理解也随之加深。多元文化下学校领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需挖掘校内所能运用的各项资源,积极将与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的元素与之融合,以此确保该项教育活动有效落实。

一、多元文化视野下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

目前中国社会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各种社会矛盾容易激发,尤其是随着经济持续提升,各民族间互动往来日益增多,但其实际了解仍不够深入。虽然近年来民族问题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社会矛盾,但因其存在长期性、普遍性、复杂性及重要性等诸多特点,国家仍需对其给予高度重视。通过调查可发现,目前部分学校内学生对于民族工作了解较为片面,因此各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对实现社会稳定、构建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国家持续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1]。而将该项教育内容纳入思政教育工作中,不仅可将学生主体民族素养提升,强化其爱国主义信念,同时也是可有效实现中国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二)是保证校内稳定与团结的重要基础

多元文化格局下,西方势力对于中国“分化”及“西化”的图谋日渐明显,鉴于此背景各学校作为培养社会建设者、专业化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应充分明确自身稳定与教育事业发展和政局稳定有直接关系,与此同时,其整体建设情况对青年群体政治选择有直接影响。而此时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促使学生群体民族文化认知不断加强,并且其能够以更为科学且理性的角度分析问题,这对强化各民族了解、提高分辨能力、保持校内稳定皆有极大作用。

(三)是加强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各教育阶段学生数量皆有所增加,学校也逐渐成为多元文化共存的小规模民族社会。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例,其在校时无论是生活习惯、语言、行为方式还是思维模式皆与其他学生群体有一定区别,因此为改善这一差异性问题,少数民族学生需与其他学生不断交流,积极融入校园环境。同时,汉族学生也应尊重并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多元性,学会与少数民族学生个体正确接触。鉴于此,民族团结教育实施可进一步促进校内多元文化融合,对学校内部消除民族差异影响十分有利,并且随着该项教育影响力逐渐加深,也有助于各民族学生群体凝聚力有所增强。

二、多元文化视野下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利用校园文化助推民族团结教育

学校本身属于则属于一个微型社会系统,其有自身特有文化。学校文化形成主要是依托于校内全体人员内在价值观,也就是经过长时间教学实践而建立的、获得所有师生认同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以及主体行为方式,同时也包含教育價值、理念和道德价值观等多项内容,校园文化仅是学校文化的构成部分之一,属于一项外显文化,例如,文化长廊、宣传栏等能够让校内师生对本校文化充分了解的学习渠道,同时其也是民族团结教育具体落实的重要窗口。鉴于此,校内党委及学生处可对该教育窗口加以利用,针对于民族服装、饮食、习俗和语言进行普及宣传,以此让校内师生能够对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充分理解,并要做到认同其民族文化、尊重其民族信仰[2]。此外,也可采取民族英雄介绍的方式对学生群体进行无意识引导,强化其主体观念。

(二)加强课程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教育

课程建设属于一个学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各学校实现人才培育的关键支柱。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日渐深入,民族团结教育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鉴于此,各学校可立足自身实情设置民族文化突出的校本课程,例如,在现代体育教育中将民族体育元素加以融入,开发民族武术、健美操等不同形式的体育项目;或者学校也可利用寒暑假这一周期,由教师带领学生围绕民族饮食、音乐、服饰等多种文化方向开展实践类社会活动,只有当学生自行调研了解后其才能对民族差异充分理解,并以理性角度鉴赏多元文化。日常教学中,每位校内教师皆应成为民族团结教育实施者,要求其应立足所教学科,针对民族多元文化拓展相关教学内容,以此促使现代课堂教育中民族元素能够深入融合[3]。

(三)运用课外活动助力民族团结教育

课外活动所指向的是除正式课堂教学外的一切非学术性学习体验及活动,该类活动可在校外或校内具体实施,如校际活动、志愿服务以及各种团体类活动等。课外活动通常也被视为“第二课堂”,所以在运用该活动方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渗透时,各学校需挖掘其优势,有计划性设计活动主题。例如,学校可以民族手工艺展、博物馆参观等诸多方式让学生群体亲身感受并学习丰富的民族文化;或者各学校也可结合自身特点成立一系列民族文化及元素突出的文化社团,如民族舞蹈社、京剧社、民族乐团等,与此同时,各学校也可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文化交流机会。

结论:综上所述,民族团结属于中国各民族发展的主要生命线,而欣赏多元文化、尊重民族差异、提高民族信仰则是学校落实民族团结教育的根本起点。所以,实际教育中,各院校应对校园文化及各种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同时也应有计划性设置相关课程,以此将民族文化与精神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库来西·依布拉音.推进新时期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路径探析[J].大学,2021(41):24-26.

[2]严庆,梅丽.认知与作为:如何在新时代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03):32-39.

[3]王婕,万明钢.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长效机制与评价体系构建[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03):40-47.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育多元文化学校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民族院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途径研究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学校推介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