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路径研究

2021-03-23姜子菲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精神时代

摘要: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所创造和培育的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主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和理论财富。习近平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1]以艰苦奋斗精神、敢于创新和爱国主义精神来提高和改革我国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课堂质量,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保证。进入新时代,高校培育新人才,更应重新解读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融入政治思想教育的课堂,体现延安精神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为人民服务、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高尚品格。本文立足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课的现状,具体研究新时代如何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政治思想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提高教育质量、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专业技能之外,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综合素养同样十分重要。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当今社会正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各种思潮激荡的局面,中国的传统观念不断受到冲击。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所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因此,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掌握应有的专业技能,还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跟随党的思想精深指引,做一名积极有为的新时代青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在跟上时代潮流的基础之上,积极迎接时代挑战,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做好学生未来路上的精神引路人。

当下高校针对大学生设置的思想教育类课程主要以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基本上是老师在课堂上引领大家学习,开设的课程也基本上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几门课程,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及学生较为被动地接受知识,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很难使得课堂效果达到老师预期的标准,学生接受度也比较低。只有改革创新出新的教育模式,将延安精神融入课堂,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学生才会将被动变为主动,积极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延安精神之所以到今天还历久弥新,是因为他产生于通过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大实践中,经北伐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历史铺垫,逐步发展成熟的,全面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宗旨使命和思想作风。[5]因此要将延安精神重新梳理,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主动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之中,运用信息化的设备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是大学生能动的接受思想的洗礼,跟随党的领导,成为新一代积极有为、有思想的新青年。

二、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国育人、为党育才。蕴含着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指导新时代高校政治教育在充分汲取傳统思想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社会发展变迁的精神指引。高校作为培养新一代有志青年,是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前沿阵地,在培养新时代的新青年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培育大学生爱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延安精神是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之中产生的,这种精神在今天起着鼓励人们不断艰苦奋斗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国家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冲击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不断经受严峻的考验。理想和信念是航行路上的帆和舵,大学生要想经受住来自社会各界的思想影响,必须要经受住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坚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方向不动摇,做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延安精神的重新梳理解读,更好的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坚定大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增加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方向不变,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人文素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二)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坚持开拓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与延安精神是分不开的。进入新时代,这种精更神能够激发大学生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精神。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对于高校将延安精神更好的融入进高校课堂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的进行具有推动作用。思想政治课堂是培养好大学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主要阵地,对新时代大学生起思想引领和带头示范的重要作用。通过延安精神“进课堂”,让大学生更好的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好的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和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引导大学生与社会现实生活接轨,勇于创新探索,履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

(三)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大实践中,经北伐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历史铺垫,逐步发展成熟的,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贯穿于这一伟大精神之中。[5]我国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来文化予以包容的态度,接受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难免仍有部分思想会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校园环境较为单纯,大学生也比较能接受外来新鲜事物,但其较为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因而学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其进入社会之前做好引领和指导工作。让大学生心中有党、有国、有人民,梳理健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关乎国家未来的希望,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更是顺应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在思想政治课中引入延安精神,更是让大学生忆苦思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培养大学生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正是艰苦奋斗才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度过了革命的抉择时期,迎来的胜利的曙光,而当下,我国家也正是处于新时代、新挑战的转折时期,高校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机器,更应为国家培育一批批爱党爱国、不畏困难险阻的有志青年。高校大学生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作为国家的新一代,大学生更应该传承好、弘扬好延安精神,学习领悟延安精神,艰苦奋斗,不畏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管是在学校学习生活,还是在社会工作岗位上,都要继续发光发热,坚守住社会主义事业前景光明的政治信念,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善于运用延安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体系中关键的部分,也引领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形成。因此,高校将延安精神与思想政治课有机结合,积极将延安精神中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等精神融入课程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和接受。同时,要将延安精神重新梳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可以通过观看延安时期的相关电影或推荐相关的歌曲等,将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启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还可以通过学校相关组织,如学生会等,来开展红色活動,可以开设多种主题,将延安精神元素融入进去。

(二)灵活运用网络等各种平台

在今天网络十分发达的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仍然是课程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道:“互联网作为一种互通互联的方式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之中,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5]这对高校教育者而言,是一项严峻的工作考验。因此,信息化的课堂对于创新授课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师生交流,这样一来,可以使老师在教授知识时,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也可以更快的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将各个活动板块结合起来,将红色活动、红色观影和党日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师生一起参加。还可以将网络灵活运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共联动的方式,将延安精神有机融入各种活动当中。各高校也应为举办各类红色活动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可以通过有奖征文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建立起透明有序的规章制度,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延安精神是每个中国人学习的重要法宝,是从过去的艰苦岁月走向未来的法宝,整个民族和国家都应该弘扬延安精神,奋发向上。[12]高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向学生传递有益知识的前线,因此延安精神的传递和学习离不开校园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可以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例如学生活动中心、餐厅等贴宣传标语,或成立专门的宣传部门,加大对延安精神的宣传力度。也可以在学校官网设立专门的学习延安精神的模块,利用“两微一端”的平台,定时向全校师生发送有关学习内容。同时,高校可以合理安排师生的现场学习,到红色革命圣地去“打卡”,使其切身感受,体会到延安精神的魅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大学生主动学习延安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校园是学生张扬自我,发展个性的平台,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大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的主阵地,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特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2]要将延安精神更好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老师的教授,更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学生主动学习延安精神是至关重要的。理论指导实践,正是延安精神的指导作用,才使得大学生更好的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应主动学习延安精神的内涵,通过学校去学习,通过实际参观革命圣地去感受,通过阅读去丰富,正是每个学生的主动学习,才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平常生活中也要主动去培养自己去红色文化的兴趣,将延安精神融入到生活中去,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时主动思考,便会体会延安精神对自己思想体系的升华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宁,宋中发.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路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20(14):240-241.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234.

[2]韩华.增强文学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18(7):56-60.

[3]习近平.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4]张阳.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教育之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2):87-91.

[5]张景荣.弘扬延安精神继续开拓前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论述[J].理论与现代化,2019(5):59-63.

[6]管桂翠.弘扬延安精神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J].党政论坛,2019(10):42-45.

[7]习近平.结合新的实际弘扬延安精神,坚持求真务实推进党的建设[EB/OL].(2009-11-16)[2019-12-30]http://www.gov.cn/ldhd/2009-11/16/content_1465896.htm.

[8]姜正国,彭素娥.论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J].湖湘论坛,2007(2):28-30,33.

[9]张景荣.弘扬延安精神继续开拓前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论述[J].理论与现代化,2019(5):59-63.

[10]管桂翠.弘扬延安精神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J].党政论坛,2019(10):42-45.

[11]姜正国,彭素娥.论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J].湖湘论坛,2007(2):28-30,33.

[12]任禀洁,黄晓翠,解永强.延安精神与全面从严治党[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4):3-10.

作者简介:姜子菲(1997.1—),女,汉族,籍贯:陕西商洛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研究生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政治学理论,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精神时代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全景呈现延安精神——评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拿出精神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