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背景下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对

2021-03-16徐大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法导图

现代文阅读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情境展示、思维导图、合作交流、读写结合,都能够对学生形成对应激发,进而使学生充分感受现代文之魅力,赢得阅读学习的主动权。现代文阅读方法很多,教师需要做出对应推介,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到阅读情境之中,并在不断感受探索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一、情境展示法,从情感角度展开渗透

学生对直观信息比较敏感,教师利用情境法展开助学设计,能够成功激发学生阅读现代文的热情。媒体展示、问题导入、故事引导、示范诵读、角色演绎等,都可以成为情境创设的手段,教师要做好优化选择,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展开渗透学习。如媒体展示,个性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多元的动画等,都能够对学生阅读情绪形成对冲,激发其主动阅读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利用情境法展开教学启动,能够快速调度学生阅读情绪入场,自然形成阅读主动思维,在多种情感共鸣中建立现代文阅读认知体系。

如教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春酒》,教师打开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要求学生做对比观察:喝春酒是一项民间的习俗活动,在一些地区有流行,细致观察这些图片,找到文本相关描写内容,体会这种习俗给读者带来的全新阅读体验,然后进行情感诵读展示。学生进入阅读环节,教师跟进指导,对喝春酒的一些细节内容进行针对性解读,要求学生做深入阅读和思考体验。为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知,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诵读,并对诵读技巧方法传授做出明示:诵读文本要掌握其情感基调,这篇课文描写了家乡喝春酒的往事经历,表达是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诵读时,需要做出准确把握,注意语气语调要带着一定的温度。学生开始仿读训练,教师及时作出学法指导,确保诵读训练顺利展开。

诵读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学法应用,教师从学法传授角度展开操作,为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环节创造条件。多媒体的介入,多种图片的投放,课堂互动的组织和发动,都对学生阅读思维形成冲击。现代文有生动的情节,这是学生阅读最关注的环节。教师从这个地方展开对应设计和组织,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情境展示方法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能够对学生心理形成冲击,教师利用这样的设计展开阅读指导,可以形成丰富调度力量。中考阅读题目中有更多情节梳理、要点列举的内容,平时多做这方面的训练,对中考有更多益处。

二、思维导图法,从思维角度进行梳理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教法,能够为学生规划清晰思考路线,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整理,建立完善的阅读认知。现代文文段内容关涉结构、立意、语言等多种因素,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统合性梳理,思维导图无疑是最佳选择。思维导图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整合,梳理出明晰的操作路线,引导学生通过逐级渗透的形式,走进文本核心,在具体感知和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思维导图的适合范围肯定有自己的局限性,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对更多学生群体有学情把握,以便对思维导图做出针对性调整。

《安塞腰鼓》是一篇场景描写的散文,在整体阅读时,教师投放了阅读导图:第一点是初读课文,运用听读、诵读等方式,对整篇课文进行梳理性阅读。第二点是厘清结构特点,全文分为三个部分,“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第三点是语言鉴赏,又可以细化为“寻美点”“寻亮点”“尋彩点”等几个角度,从典词、句式、修辞等角度展开具体的鉴赏操作。第四点是写法探索,静景动静相结合,联想想象相结合,多种感官体验相结合。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阅读学习,自然构建阅读认知基础。特别是语言鉴赏环节,学生能够找到更多经典的语段,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是一种生命力量的宣泄,体现阳刚之美,表达强烈的渴望之情。教师对学生鉴赏情况作出对应评价。

教师为学生投放了思维导图内容,规划了阅读行进路线,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启动力量。思维导图是一种整体规划性阅读指导,能够从更多角度进行计划,学生遵循思维导图展开阅读行动,其助学效果鲜明体现出来。特别是语言鉴赏操作时,学生比较欠缺的是方法和技巧,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顺利找到鉴赏的起点,也能够根据构建系统性鉴赏认知。思维导图有更广泛应用,教师利用这种方法展开对应指导,能够给对学生形成思维冲击。

三、合作阅读法,从互动角度实施应对

合作互动性阅读学习,这是基本的学法应用。学生对合作学习最为熟悉,如果教师不能在操作方式和组织过程中有更多新鲜信息输入,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的,其阅读学习会呈现低效性。现代文阅读大多有一些情节和人物等内容,非常适合做角色演绎活动,即使是写景散文,也能够组织诵读比赛活动,而说明文则可以推出知识竞答活动,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文体,教师都需要有创新整合的意识,利用一些互动形式展开阅读学习,这样才能形成崭新阅读契机。学生对合作学习有不同期待,这无疑是重要教学契机,教师要做出针对性设计,以顺利启动学生参与兴趣。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投放中,虽然没有合作阅读内容,但平时的互动性深度阅读发掘,对中考阅读的支持效果更为突出,教师要建立明晰的教学观念,利用丰富的互动操作形式,对学生形成对应激励和调度,以提升现代文阅读操作水平。如教学《壶口瀑布》,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要求学生展开质疑设计,利用问题呈现阅读感知。经过一番阅读探究,质疑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如:“壶口瀑布除了水很猛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呢?”“作者为什么要写脚下的石头?”“面对壶口瀑布,你会想到哪些东西?”“作者通过描写壶口瀑布的景色,主要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教师对学生质疑问题进行整理,归结成问题集锦,投放到各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对学生的个性观点进行倾听和指导,纠正学生阅读理解中不正确的见解。

教师先让学生质疑阅读,凸显了学习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质疑性阅读,属于探究性学习,对文本展开深度解析,很容易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便形成了质疑阅读。在中考阅读题解析过程中,非常需要展开深度探究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阅读,能够对中考阅读形成重要支持。阅读文段包含丰富内容,考试设题也呈现多元性,唯有读透文段,厘清基本意思,才能顺利完成相关题目,质疑性阅读训练契合性更高,其训练价值也更为丰富。

四、读写训练法,从内化角度完成突破

读写训练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现代文呈现也有不同形式,教师根据现代文阅读文段特点,让学生顺利进入到仿写、创编、演绎、陈述、演讲、作文等训练之中,都可以获得预想的效果。读写结合是最为典型的训练形式,也是内化阅读认知的基本手段,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做出针对性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认知的内化,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现代文阅读有其个性特点,教师读写训练设计也要体现个性追求,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展开设计,其助学效果会更为突出。

读写结合在中考阅读题目设计中有更多呈现,教师在阅读训练设计时,需要对中考阅读题目设计进行对应思考,以便形成崭新设计方案。如教学《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对主要内容进行梳理,然后设计了读写操作任务:一滴水经过丽江,这个设计非常有创意性。学习这类似的写法,选择一个适合的对象,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任务下达后,教师对基本操作要领进行梳理,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对象展开描写。特别要注意描写方法的运用,要体现描写对象的突出特点。学生进入读写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读写实际,随时做出一些指导和提示,注意运用形象化语言,写出事物的情感性特点。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认真筛选学生的习作,挑选比较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公开展示,并组织学生展开互评活动。有学生选择自己的学校来写,以一片风中的树叶为寄托,展开了仿写操作,其设计很有个性。也有学生选择自己的家乡来写,以小鸟的视线进行俯瞰式描写,其选择角度也是不错的。还有学生选择风筝的随风漂移,来写郊区的全貌,也获得很好的展示效果。

在中考中,作文设计一般不会是仿写形式,但对文本进行读写训练设计,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启迪是多方面的。首先,对文本进行深入浅出地阅讀,厘清基本的组成部分,以及构建的路线。其次,是语言的运用,要有贴近性、亲和性。最后是描写手法选择,描写方法众多,如何选择,体现一定的设计智慧。对现代文进行深度剖析,从不同视角展开对应设计和训练,能够带来更大的学习助推力量。学生对仿写比较敏感,教师由此展开教学设计,其适合度更高,训练效果也会更显著。

中考背景下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多种学法展开应对,以顺利完成阅读教学目标。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可塑性很强,教师对此需要有充分认知,利用多种学法调整契机,对学生进行阅读启迪,促进其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情境展示、思维导图、合作交流、读写结合等,都属于现代文阅读常用学法,教师要对其进行创新整合处理,以提升阅读学习效率。

徐大才,江苏省海安市雅周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法导图
烃思维导图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