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名著导读的综合策略

2021-03-16欧阳缚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名著评价语文

名著导读中存在着一些现象:老师以开列书目和讲名著内容代替“导”,或导而不评,学生以做练习题和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代替“读”,或读而不化,这都导致学生阅读名著的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运用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全面地、辩证地、系统地构建名著导读的综合体系,能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一、单篇与全本相结合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例子”、“引子”、“样本”、“定篇”等不同的功能,长篇作品节选和出自名家的作品集的课文,就适合当“引子”教,窦桂梅老师执教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就是这样的好课例。

很多时候,课文是学习材料,是学习对象,也承担着单元目标和名著导读的双重教学任务。例如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不仅要教会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章法中的讲究开合、注重虚实、注重表里等特点,还要掌握散文阅读中的主题分析、语言赏析、情韵审美等阅读方法,文章领会、文学欣赏、文化开掘等阅读角度,也应该有所体现,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怎样阅读《朝花夕拾》这本著作。这样就发挥了课文的“例子”和“引子”作用。又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19课《蝉》,不仅要落实本单元说明文教学“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的教学目标,而且要着眼于《昆虫记》的导读,还要紧扣“科普作品的阅读”这个方法。

名著导读,除了“这一篇”与“这一本”结合,还有“这一本”与“这一类”的结合。散文、小说、诗歌的读法各不尽同,纪实作品、科普作品和想象作品,中外作家的作品的读法也应该有所不同。例如九年级上册第21课《智取生辰纲》一课的教学,应该紧扣单元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并探讨其性格成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体现这一篇的教学价值,也要延伸到指导阅读《水浒传》这一本书,还要贯彻落实古典小说这一类书籍的阅读方法(如把握题材特点、了解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形象、体会语言风格等)。

二、课内与课外相联合

经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三大难题是没兴趣、读不懂、没时间。解决这三大难题要靠课内激趣和“授渔”,要靠课外科学安排时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名著导读要着眼于让学生“喜欢读并且读了之后觉得喜欢”。先说激趣。经典的作品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语文经验较远,学生对名著没兴趣,即使读了也难以读懂,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当好学生与名著之间的“红娘”,多方引导学生走近经典,走进文本,进而让学生与名著产生“恋情”或成为“终身伴侣”。再说“授渔”。读不懂,容易失去兴趣。针对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老师或做背景介绍、知识介绍,或插入体验性活动,或运用拓展性资源,缩短学生和著作之间的距离,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针对学生语文经验不足,教师要在课内教授精读、略读、跳读、浏览、默读、朗读、勾画、摘抄等阅读方法,在信息筛选、整体概括、含义理解、结构分析、想象感悟、评价鉴赏等阅读能力点上加以指导和训练,并有所侧重和适切地指导学生在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年代的作品阅读中加以运用。

名著导读的课内教学内容主要是文学作品的课堂阅读教学,教学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究,主要任务是根据名著阅读的计划,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组织有效的教学环节,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目前常见的名著导读课型有全书概览型、节选教读型、讲练结合型、活动展示型、任务驱动型等,无论什么课型,都要本着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明白“教”是前提和手段,“不教”是目的。名著导读的课堂,不仅应是名著阅读的中介所、开幕式,还应该是名著阅读的加油站、博览会和检测站。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名著导读,应该让学生在课外按计划阅读,自由地读,独立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多样地读和多样地写,并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课外阅读中,算好时间账,就能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每天饭后、睡前、路上、厕中,半个小时应该能挤出来的。每天阅读半小时,每分钟阅读400字,那么20天完全可以读完一本20万字的书,这样计算一年可以阅读18本书,或者说读完10本书总是可以的。

三、导读与展评相连接

名著导读要师生共读,把导、读、研、展、评等环节形成完整的过程链,力求在目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方面课程化。

导,主体是教师,重在引路,重在激趣,重在授“渔”。讲解内容、问题导引、提出要求、布置任务,都不失为有效方法,但应避免单一和割裂操作,不能一“导”了之。同时,名著导读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先读书,这样老师才会有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学生交流时才可能有高人一等的见解。

读,主体是学生,重在落实,重在得法,重在得意。教师可以通过“每日一读”“师生共读”“笔记展示”等方式督促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帮助学生真正在书海中遨游。

展,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可以开展的活动有:名著推介、开故事会、开辩论会、短剧表演、出文艺墙报、文学知识竞赛、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写小论文、写书评、打卡积分等,好的展示活动既起到督促评价作用,又加深阅读理解,分享阅读经验。

评,可逐步建立学生阅读“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的评价体系。单从考查来说,一本名著要读到什么程度呢?例如“广东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依据“课程标准”,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中对名著阅读版块提出要求:“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內容;欣赏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阐述个人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要求达到的能力层级有:识记——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品味——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做出初步的审美体评价;体会——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评价——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必须深入阅读,高效阅读,才能达到这些要求。

四、资源与综合性学习相参合

名著导读可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内外资源。可以把名著阅读从语文内部整合、名著之间整合,也可以跨学科整合,还可以泛学科整合。例如同一作家的不同题材著作,不同作家的同类体裁著作,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作家的作品,甚至不同学科和领域的著作都要互相参合,这样就能在知识上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体系,阅读综合能力得到增强,思想水平整体得到提高。许多文学名著已经被搬上了荧屏或舞台,阅读这些名著时,参看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能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同时可以获得更多的艺术修养。

此外,阅读名著可与综合性学习参合起来,知行结合,情意贯通。例如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任务中,安排了三个探究专题,即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分析和“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据此开展的综合性学习可以有名著与名著之间的比较与联通,可以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分析与比较,可以与《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等纪实作品比较阅读,可以把观看红色影片,听唱红歌,重走“红色道路”,讲述我们身边的老红军、老英雄的故事等活动综合起来。这样生活化的阅读,既指引求知之路,也将点亮生命之光。

名著导读的点与点、线与线、面与面构成一个综合体(如上图),彼此之间或互为表里,或互相补充,或相辅相成,显示了名著导读的要点,连起了导、读、展、评的过程线,布设以其他教学资源为辅助的背景墙,搭起名著阅读的综合平台。点面结合,纵横关联,主客一体,教学相长,既扩大阅读面,又能把阅读引向深处,还能为终身阅读打下良好基础,学生的获益将是明显而丰硕的。

名著导读的误区:

一是加入过于专业的文学研究。太专业的解读于初中生是不相宜的,不要把名著导读弄成了学生的“间接阅读”和“简介阅读”,也不要用教师的解读或名家的解读束缚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二是参入应试色彩过浓的练习。虽然中高考都有“名著阅读”这部分内容,但完全不必要用考试来捆绑和威逼利诱,那样有的学生会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但不能产生阅读兴趣,反而会厌恶名著和阅读。为了考试而阅读,与为了生活而阅读,其境界高下立判。

三是选入冲淡文本内涵的综合。新解、戏说、篡改,会导致学生对名著缺少尊重感,导致名著功能退化,学生阅读会流于肤浅,应该极力避免。

参考文献:

[1]丁莉娟 赵志昇编著.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2]王榮生著.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7重印.

欧阳缚龙,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名著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