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作品群文阅读如何确定议题

2021-03-16李晓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黄州群文议题

苏轼是难得的文学全才,他的作品以及思想价值、人生态度,对后世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统编高中新教材共选录苏轼作品四篇,分别是: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根据最新的《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高考语文的关键能力之一——阅读能力也相应由注重精读转向强调精读、泛读等各种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由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接受能力转向侧重对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审视阐释能力。而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与单篇阅读相比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围绕确定的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集体构建,达成共识,完成阅读任务。群文阅读既契合《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的要求,又能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理解苏轼,又能达成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以明确的目标为引领

于泽元等学者提出“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构建,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是关键因素,议题直接影响选文,选文是群文阅读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确定议题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目标不清晰,群文阅读极容易陷入逻辑不明,主次不清,无效重叠,层次混乱的境地。目标可以归纳为:其一行为目标,学生在阅读、表述、思辨、写作的四大能力层面的提升,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方面的目标达成;其二方法目标,学生要通过何种阅读的方式方法,思维的方法路径完成学习的任务;其三内化目标,学生通过苏轼作品的群文学习能积累、丰富、深化和最终沉淀下来的精华。教师带着要达成的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审美力、接受力,关注他们的期待视野,开始阅读与信息收集,再经过整合有效信息,确定有价值的阅读议题。

1.以“知人论世”为议题

高中生大多对学生的了解停留在“苏门三杰”“豪放派代表词人”“为人旷达乐观”、“多次被贬”,可是对苏轼的家庭,成长环境,接受的思想教育,为官经历,乌台诗案始末,如何走向成熟,实现精神突围等,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苏轼也不是“无缘无故”就成为林语堂所说的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笔者从三个不同的视角来达成知人论世的效果,其一以空间为线索来认识苏轼,从眉山县出发,举家迁京都,任官凤翔,任密州,徐州太守,贬谪黄州,重回杭州,再贬惠州,谪居海南。结合苏轼的世系、年谱、行踪简编,组合选取苏轼在不同地方写下的作品来走近苏轼,选文由《和子由渑池怀旧》《临皋闲题》《惠州一绝/食荔枝》《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组成。其二,以生命中出现的关键人物为线索认识苏轼,如弟弟苏辙,妻子王弗,好友方山子,恩师欧阳修,政敌王安石,不同侧面来了解和认识更立体的苏轼,选文组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方山子传》。其三,以某个时间的节点来认识苏轼。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低潮期,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在黄州他完成了精神突围,走向了成熟。笔者确定了一个小议题“探究苏轼黄州期间心境变化”,选取苏轼初到黄州寄居定惠院,迁居临皋亭,开垦东坡,修葺雪堂,久居黄州,不同时期的作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东坡》《赤壁赋》《定风波》等群文组合,学生可以依据时间的轴线,理清在黄州不同时期苏轼所作的事情,体会他的心境变化以及如何完成精神的突围、自我救赎,从而真正感悟他的人生智慧。群文的阅读使学生真正做到沉浸式的阅读。

2.以“重要意象”为议题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袁行霈认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在苏轼的诗词里,有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尤为重要,去探究重要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认识苏轼。林语堂称苏轼是“月下的漫步者”,苏轼借月抒情,借月观照人生。除去《水调歌头》中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还有他写给《西江月·中秋和子由》: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轮明月映照出苏轼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传达了伤时感事的思绪。《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轮明月见证了,他对人生如梦、英雄迟暮的悲剧感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明月夜,短松冈。这轮明月寄托了他无限的哀思,痛彻心扉的思念。《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轮明月陪伴他走向了成熟,清明,回归本真,构建精神家园。苏轼词中的月既映照人间的悲欢离合,也在更广阔的视域中照出历史人生的永恒悲哀。

在苏轼作品中,含有“梦”字的诗词极其丰富。笔者选取了《永遇乐·明月如霜》《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在分析“梦”的过程中,更深入去了解苏轼。还有苏轼诗词中对“鸿”这个意向的使用也非常多,且苏轼常用鸿自喻。可选择《和子由渑池怀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组合去深入了解苏轼生命的孤独感,漂泊感,以及雪泥鸿爪,他渴望在人生留下的痕迹。深圳特级教师吴泓认为苏轼专题应该遵循“以作品意象的微观分析为起点,以作者人生观的宏观理解为终结”的原则,通过意象组合的群文阅读,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对苏轼人生价值,思想意识形态的理解。

3、以“创作主题”为议题

蒋军晶老师在《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一书中强调,选择文章是最应该强调的是“互文性”。互文性强,可以形成强大的矛盾张力,整合效果明显。笔者梳理了教材发现,苏轼的《赤壁赋》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是写了与友人聚会,游览风景名胜,后抒发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感慨。两者从创作来说都由写景、抒情、说理三种表达方式构成,浑然天成,情感变化都是悲喜交织,识盈虚之有数,都蕴含了人生哲理和美学内涵。

二、以评价体系为保障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是确保群文阅读走向深远的关键因素。阅读是否落实,有效,以往单篇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单一的,采取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查,检测。群文阅读评价的体系应该是多元的,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其一:在评价时,教师应该设置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行。教师在形成过程性评价的时候,由终点管理转向原生态的阅读过程体验,可以借助阅读档案袋的方式,将学生阶段性阅读的评价作为档案装订入袋,记录学生成长。结果性的评价也不以测试为单一手段,可以用最终学生呈交论文,学术报告,文学沙龙,阅读分享,设计周边产品等多元化的途径作为评价载体。其二:在评价时,教师应该注重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群文阅读可以是个人单独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制作自我测评表和小组互评表,可从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行为表现、参与程度及知识积累、能力掌握、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变化来进行评价,自评和互评,是群文阅读过程中自我检查、互相监督的关键。其三:在评价时,教师应该注重精准评价与概括评价相结合。精准的评价是针对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某一行为,做出评价。例如学生在组织小组成员,查找资料,合作探究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或者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情况,理解程度等。概括的评价是教师基于学生在整个群文阅读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阅读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概括综述的评价。所有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水平的不同。

群文组合的文本在形式、内容或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阅读资源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形成不同的見解。它的选文可是以课内多篇,可以课内一篇加课外多篇,也可以课外多篇的组合。教师在不背离聚焦性、开放性和激趣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确定议题,这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再进行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阳江市市级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MS201918的研究成果之一]

李晓丹,广东省阳江市两阳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黄州群文议题
多情最是黄州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群文活动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
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