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选读》的网络教学探讨

2021-03-16陈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必修课苏教版史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留下无数的典籍文献,其思想精华穿透历史风云,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史记》以其新颖的编排体例,细腻的人文情怀,为后世史书编纂奠定了深厚的发展基础。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充分肯定《史记》在史学界的价值。《史记》是历史人物的长廊,帝王将相,大贾俳优等各种人物尽列其中,司马迁以其独特视角勾画出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演绎出曲折生动的历史故事。语文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感受优秀文化熏陶,塑造热爱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史记〉选读》迎合语文教学要求,如何承袭《史记》精华成为史记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苏教版《〈史记〉选读》为实际教学增强了可操作性,但是教师一言堂现象普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史记〉选读》网络教学提供了可能,利用网络现代教育手段开展《〈史记〉选读》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高中名著选读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中语文《〈史记〉选读》的教学价值

苏教版《〈史记〉选读》模块为全国许多普通高中选用,史记全书共130卷,记载上古传说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反映汉朝前三千年政治、文化各方面发展过程。司马迁继承发展汉以前史书的优点,《史记》蕴含深邃的哲理,是史学、文学上的经典著作。苏教版史记选读教学中,部分教师未处理好选修必修课的关系,未弄清选修课课程目标,将选修课作为必修文言知识教学补充材料。教师教学方式因循必修课教学方法,以灌输被动接受为主。

随着选修课在高中开设,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一线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提高。但高考应试教育下一线教师教学探索欲望不强。《〈史记〉选读》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教师面对新课标要求往往选择抓基础知识,学生面对新的选修课程仍然摆脱不了旧的学习方式,语文课标指出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高中语文课程要体现时代性,选修课开设为师生提供了机会。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互动,必修课教学中教师局限于教科书框架,对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特长等方面关注较少。教师不改变教学方式难以获得自身专业能力发展,这也影响老师的实际教学效果。开设《〈史记〉选读》可以为学生改变固有陈旧的学习方式,培养钻研精神,提倡学生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开好这门选修课对学生的益处体现在巩固文言知识,强化探究意识,继承民族文化等方面。

苏教版《〈史记〉选读》在编排上每个专题后有阅读应用内容,第一专题中复习文言知识通假字,详细介绍通假字的概念,列举《〈史记〉选读》选文例句,提示学生阅读选文时检查自己是否识别学过的通假字,记忆注释中标示出未接触到通假字。

二、语文选修课《〈史记〉选读》教学中的问题

苏教版《〈史记〉选读》作为选修课模块被江苏省高中选用后,许多教师钻研选修课目标,由于选读课程开设时间较短,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忽视学生兴趣,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重视工具性,轻视人文性,影视欣赏流于形式。《〈史记〉选读》教学编排上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但是让学生体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陶冶自己的情趣,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究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上等体现不够。

目前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工具性,轻视人文性的现象,《〈史记〉选读》教学中教师从网络上随便下载课文教案,每节课主要任务是解释、分析人物形象描写手法等。教师着力点是文言文知识点。教案教学目标是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人物行为,但教学中大部分时间体现出语文工具性,背离选读《〈史记〉选读》课的教学目标。部分教师在史记选读教学中延续必修课教法,几乎每篇课文精讲精练,从字词句篇理解到结构特点,写作方法等理解,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的学校教师过多运用讲座式授课方式,像《百家讲坛》专家那样讲述选读内容,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缺乏,忽视高中选修课中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高中语文选修课内容应是必修课内容的拓展,讲座式教学突出选读人文性,但过多采用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史记中以记载故事为素材的影视作品有很多,如《荆轲刺秦》等。影视作品对大众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多教师会安排影视欣赏课。但影视欣赏未必能产生良好教学效果。如学习《史记·刺客列传》后安排学生观看电影《英雄》,对学生无明确要求,学生观赏时不会深入探讨,教师要在学生欣赏作品前研习文本,在欣赏后要学生写观后感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史记〉选读》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选修课开设时间短,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教师未脱离应试教育,《〈史记〉选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文应用能力,引起学生兴趣,需要有效采用现代网络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

三、高中语文《〈史记〉选读》选修课网络教学的方法

《〈史记〉选读》课程教学对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课程开设时间短,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当前选修课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提升《〈史记〉选读》教学效果,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丰富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体现选修课教学目标,提升高中名著选读教学质量。

为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语文课标将课程分为选修与必修课课型,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无主次分别,语文选修课是独立的课程领域,只有密切结合才能形成有机整体。语文选修课使用网络教学方式需要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较多,要根据时代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师要将《〈史记〉选读》作为选修课,改变固有观念,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语文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特点,语文课程内容非封闭静态,教师不会全盘接受既定课程内容,会根据自身特长等情况对课程内容增减重组。《〈史记〉选读》课程比必修课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语文教师要充分体现主动性,合理使用网络教学方式对选文重新整合,如录制微课视频方便学生随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常规的语文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议论法、观察法等类型。新的语文教学法如自学指导法、比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国外引进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教学法,科学扫描法等。苏教版《〈史记〉选读》课程教学目标侧重于语文应用与探究能力培养,教学方式与必修课有区别。语文课标指出选修课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适宜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方法,培养语言文学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师建议学生在网络上申请空间摘录《史记》名言警句,记录学习心得体会,采集制作漫画。但由于在校学生被限制上网,学校不能为每位学生提供电脑。可以通过办手抄报方式学习,办手抄报可以展示学生设计版面才能,锻炼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训练学生写作能力,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所学内容。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材料,制作专题手抄报,各栏目内容在确定好后分配给组员,在教室张贴展示,通过网络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进行分析评价,为教师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史记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为后世各种体裁文学作品发展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后人根据素材创作大量文学作品,如元代纪君祥撰写《怨抱怨赵氏孤儿》,清代徐沁撰写《易水歌》等,在《〈史记〉选读》教学中可以采用演绎课本剧方法组织教学。表演课本剧教学方法可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人物身世。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素材制作剧本,选择鸿门宴,霸王别姬等熟悉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材料改编,将选定材料改变成独幕剧,通过表演剧本促使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我想,在网络环境下,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一定会更多,值得我们探索的空间也大,借《〈史记〉选读》这个选修课,争取凭借先进的、普惠的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更大、更多的开拓途径。

参考文献:

[1]管仁娟.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材的编制与使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郁琼雅.苏教版《〈史记〉选读》的教学任务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李牡丹.比较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史记〉选读》教学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3.

陈贞,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必修课苏教版史记
鲸宝宝的必修课
少年品读 史记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在挫败中成长”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