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课本资源进行“仿创”作文教学

2021-03-16张丽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自然段课文教材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从现实的习作课堂来看,作文教学很不乐观。教师的习作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手段方法落后,缺乏一定的指导技巧;学生没有基本的写作技巧,甚至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东摘西凑,胡编乱造。作文教学日益成为语文教学工作中亟待突破的难点。如何改变现今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让学生有话可说,让老师有章可循?研究中发现,利用语文课本资源进行“仿创”训练是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作文训练形式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写作规律。“仿创”作文教学实际上是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习作。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盘活课文资源,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打开阅读和写作训练之间的通道,缓解作文训练的坡度,立足于学以致用,既临渊羡鱼,又退而结网,使“仿创”教学真正为广大师生所受益。

一、“仿创”作文教学内涵及意义

古人说,作文有三个层次的“偷”:下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偷即模仿。偷其字,是抄袭;偷其意,含有创新,比如借鉴范文的主题立意和结构方式、表现手法和句式特点等;偷其气,是较多层次创新。小学生“仿创”作文大致可定位在“偷其意”的最低层次上,即略偷其意,重在仿形,仿照课文的立意,自己确定一个中心,并仿照课文的选材、结构、表达特点,体现这个中心,尽可能地写出言之有意、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的作文。[2]学生通过仿写名篇佳句,学习名家的手法,在语文课堂中积累经典笔墨,以仿促写,以仿促练,这样日积月累、聚沙成塔,最终就能推陈出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二、“仿創”作文教学的训练形式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语言材料就是教材。教材中有些课文不仅文章本身描写优美,而且在写法上极具特色,是阅读、理解和欣赏的蓝本,也是习作的范本。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文资源并提炼写法,为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搭建仿创作文教学的云梯。

“仿创”作文教学的基本形式:低年段仿字词(短语)、仿句子,中高段以仿段落、仿篇章为主。

1.仿字词

字词是文章最基本构成部分,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仿字词就是让学生学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如按照 ABB、AABB、AABC、ABAC或ABCC等结构形式来仿写词语;根据提示写出表现人物神态、心情、品质的词语(或有关英雄人物,历史、寓言故事,读书的词语等)。亦可仿短语,如美丽的春天、雪白的棉花这样形容词(特点)+名词的短语等。

2.仿句子

句子是构段成篇的基础,把句子写好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一个句子,如果写得生动、形象、优美,能给段落增添很多光彩,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而且提高了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结构、修辞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

根据某个词语来仿写句子。

比如用“兴致勃勃”“引人注目”这些词语仿写句子,应该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来仿写。

(1)仿写句式。

句式仿写既能体现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仿写《比尾巴》中“三问三答”的句式;仿写反问句式;《一匹出色的马》中的“一边……一边……”等关联句式;仿写“四素句”,比如谁……时间……地方……做什么等。还有《场景歌》中的句子“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这里运用四种不同的事物及量词串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展现出不同的场景等,这些都可让学生进行仿写。

(2)仿写句子的写法。

最常见的就是仿写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如《黄山奇石》我们可以抓住黄山石头的奇特来让学生仿写比喻句。

《枫树上的喜鹊》第5自然段,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排比句式,写出喜鹊阿姨在不同时间段做的不同的事。我们可以让学生仿写这样的排比修辞手法,如妈妈回到家后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等。

3.仿段落

教科书所选的文章,不乏很多精彩的片断描写,学生在反复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模仿,培养其构段能力。

●典型独特的结构形式。在小语教材中,选取了多种小学生必须学习、掌握和运用的文章结构和布局方法,如总起分述、前后呼应、巧妙过渡、按一定的顺序写等等。[3]

(1)仿围绕关键句,把一个意思写清楚。

现以统编教材三下《海底世界》的第四自然段为例。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着“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个关键句,把海底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介绍的很清楚。

学习这段写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提出这样的学习要求:这一段介绍了哪几种动物?它们各有怎样的活动方法?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为把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介绍清楚,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游、爬、巴等动词。在感受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动词的精确传神后,学以致用,进行仿创,比如围绕“动物园的动物真有趣”这个关键句,把这一意思表达清楚。

为减缓学生仿创的难度,可以播放一些动物的图片来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老虎它的活动是怎么有趣的,猴子吃东西、倒挂金钩如何有趣?以及大熊猫吃相、长相的有趣,甚至两只八哥在说悄悄话,在孩子的眼里认为它们在谈恋爱呢……课下,还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围绕“公园里的花各种各样,美丽极了!”写一段话来对这种写法的巩固。

(2)仿巧妙过渡。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赵州桥》第三自然段的句首,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个含有关联词语的过渡句中,“坚固”是对上文的一个总结,而美观又引出了下文。这个句子就像桥梁一样把上文和下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这样写使文章眉目清楚,层次分明。在理解过渡句的作用后,接着让学生用上“……不但……而且……”仿说过渡句,再仿用过渡句。比如,我们可以给出这样两段话,第一段写小狗贪吃,第二段写小狗淘气,然后让学生加一个过渡语,把这两段紧紧地联系一起。有的学生就写出了:我家的小狗不但贪吃,而且淘气。又比如,一段写桃花的颜色多,另一段写桃花的姿态各异,就可以用“桃花不但颜色众多,而且姿态各异”这样的过渡语,把两段话连在一起。紧接着,教师以菊花为例指导学生仿照课文《赵州桥》的二三自然段仿写过渡段。仿创时,有的学生仿写菊花,有的学生选择写自己喜欢的花、事物,比如迎春花、火烧云等,学生的仿创作品可谓是精彩纷呈。

(3)仿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小语教材中有一些儿童诗歌,段落结构相似,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产生共鸣,产生创作的冲动。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的第二小节,先总写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然后再具体写太阳怎样给人们指点方向的。学习这一小节后,就可以让学生试着仿写。以下是学生的仿作:

大雁是个忠实的指路人,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秋天的时候它往南飞,

春天的时候它往北飞。

(4)补充式段落仿写。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一篇童话故事,教学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围绕着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还要告诉学生想象不能漫无边际,要有一定的依据。比如,猴子姑娘少了一根绳子荡秋千;小朋友们需要一根绳子来拔河等等,交流完之后写一写。

精巧生动的语言表达。教材中作家个性化的语言是学生阅读、积累、仿写的极好资源。如: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细节描写,特殊句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的运用……

(1)仿场景。统编教材三上《大青树下的小学》第3自然段描写了上课和下课这两个场景。教学时,可让学生仿照着口头描述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比如教室是学习的主要场所,操场是活动的场所,图书室是……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进行观察,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季节,这些场景都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打开思路,并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仿照课文的内容进行练笔。

(2)仿心理活动描写。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的第9自然段描写了桑娜由犹豫到下定决心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从侧面反映了桑娜的美好心灵。教学时,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仿照段落的内容写一写某个心理活动。如考试考砸了的心理活动描写;在学校犯错时的矛盾心理等。

(3)仿对话描写。《陶罐和铁罐》一课的2—8自然段,运用了对话描写,在这些对话描写中出现了提示语在后和提示语在中间的两种情况,这个训练点也是三年级下册一个重要的训练点。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仿照着这种写法写写童话,比如《文具盒里的争吵》,《猴子、狐狸、大灰狼争做森林之王》等,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训练引号的用法。

(4)仿具有鮮明特色的语言。统编教材二下《青蛙卖泥塘》的第11自然段介绍了青蛙是如何叫卖吆喝卖泥塘的,青蛙的语言极具特色,先用重复性的吆喝语言点明卖什么,再总说其是个好地方,最后具体描述哪里好。教学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吆喝的特点和好处,在理解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仿照这一段,写一写:如果你向同学推荐一样东西,如一本书、一件玩具,你会说些什么。

以上仿段,虽与原文有相似之处,但仿中有创,充分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逐步提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4.仿篇章

有了句段的仿写训练积淀,篇章的仿写就不是一句空话。一篇好的文章,总能以独特的魅力感染读者,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是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给我们的模仿借鉴提供了空间。常见的全篇仿写有仿文体、仿谋篇布局、仿立意、仿风格、仿角度等,即在原文基础上有所创新。

《桥》是一篇小说,其内容构思别致,用了设置悬念的写法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到故事的结尾才告诉我们老汉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文章在写法上前后照应,且运用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句子简短、有力,渲染紧张气氛,在危难面前,让我们看到一个大公无私的老支书光辉形象。仿创时可让学生用这种设置悬念的写法写一写班级的好人好事等。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习后,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人具有这样的特点?哪些植物具有这样的精神?通过思考,孩子们不仅联想到了医生、警察、清洁工人、邮递员等,还想到了沙漠中的仙人掌、岩石缝中的竹子、破土而出的小草。孩子们借鉴作者的写法,写出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上的人和物。这样的练笔,举一反三,使语言的训练和情感的升华有机融合在一起。

《乡下人家》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个中心句,描绘了几组乡村风景画。学习时,让学生借鉴本文的写法,提炼出一个中心句,写一写城市居民生活的某个侧面,题目叫《小区人家》。比如,提炼的中心句是“小区的环境是那么美,美得像一个花园”,可以写一楼小院的花卉盆景、小区公园的假山、楼阁和绿化情况;提炼的中心句是“小区的夏天傍晚最有大家庭的气氛”,可以写人们下棋、健身或闲谈,小孩子玩游戏等。

全篇仿写可以促进学生养成细读、深读课文的良好习惯,在学习生活中有目的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表达的欲望,继而有效提升作文表达能力,收获作文成功感。

三、由“仿其形”到“仿其神”的过渡

就仿创作文教学而言,“仿”只能“仿”范文的语言、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等技巧,只能仿其形,不能表其神。要想把静的写动,把“死”的写活,让文章鲜活、灵动起来,还要有“创”,即在“仿”的基础上,用学到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创造发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体验和思考,展现自己作文的独特风格,仿中练功,仿中求异,从仿到作,由俗入雅。

“仿创”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要“创”,要把自己对世界、对自然的感受,包括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表达,用自己的话语方式把它个性化表达出来。“创”在立意上鼓励学生要有创意,鼓励孩子灵动的表达和个性张扬的创见,学会用鲜活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尽显童心童语,童真童趣。“仿创”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脱离仿写的“拐杖”,达到语言灵活规范地运用,从“仿其形”到“仿其神”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宣泄自己的情感,在习作中获得快乐和自信,使学生的习作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少琴.福建教学研究.2020(1):17-18.

[2]段传艳.教育文汇.2015(3):27-28.

[3]沈晓丹,沈科亦.教育信息.2014(4):242-243.

张丽丽,安徽省宿州市雪枫小学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自然段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美丽的秋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