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诗歌教学的方向:从知识到审美的突破

2021-03-16张晓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诗词诗歌文本

如何提高高中诗歌教学的实际效率和质量,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以往的诗歌教学课堂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方向和教学方式上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让诗歌教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出发,思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努力引导学生能够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获得更多基础知识和认知方法,从而通过语文课堂得到审美思辨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从知识到审美的突破。高中语文教材诗歌类型的文章相对丰富,既有古典格律诗也有现代自由诗,叙事诗和抒情诗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诗歌。教师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类型的诗歌拥有共通性的感悟认识并得到循序渐进的收获。因此,文章针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向进行了探索。

一、基础知识是根本方向

所有的感性认知都要建立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上,尤其是对于诗歌作品的整体感知和审美体验。如果学生缺乏扎实的语文基础,那么对于诗歌作品的感性认知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审美思辨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筑牢学生的诗歌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诗歌的风格、流派、格律等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学习,避免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的缺乏而阻碍了学习的脚步。

(一)格律

格律是诗歌的一项特别之处,尤其是在古典诗词中呈现的更加明显。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就拥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文体风格,并且在格律要求上也有自身的特别之处。如果教师能够在这首诗词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格律这一角度引导学生对诗词展开理解,那么就可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掌握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并且在这首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理解词这一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在格律的要求下引导学生对诗歌文本展开分析和理解,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二)流派

诗歌的流派知识也是诗歌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明确基本的诗歌流派知识后,能够在不同的流派作品中感受到诗歌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内涵。纵观诗歌发展的历程,也逐渐衍生出了许多流派的诗歌类型,并且每一个流派都有代表性的诗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诗歌作者的生存社会背景出发,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歌,从而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

(三)类别

诗歌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内容上对诗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写景诗等等。如果按照题材的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咏史诗、田园诗、送别诗、咏物诗等等。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除此之外,不同的诗歌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教师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上对一些诗歌分类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并且根据不同类型的诗歌,教师也应该合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二、认知方法可以加速理解

(一)古典诗词作品的认知方法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所接触到的古典诗词作品大多是以近体诗和宋词为主。对于这类古典诗词作品的教学,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提前对标题和相关的注释进行预习。通过标题,学生可以了解诗歌作品的基本内容,明确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和题材类型。而注释对于诗歌文本中一些重难点词句和诗词主旨的理解会有所帮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需要对诗歌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进行解决,并且在解读古典诗词作品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一些诗词特定的表现手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将不同类型的作品放在一起,总结古典诗词的意象关联,才能在诗歌教学课堂上逐渐提高学生对诗词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这一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标题,并对标题和词牌名进行解读。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一起了解作者创作词曲的时代背景,学生很快就能意识到,作者使用这个带有伤感意味的词牌,是不是意味着作者写的作品也同样伤感。学生可以带着这个疑问对诗歌的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讨和分析,而学生的问题也会在细致的品读下得到解决。在解读诗歌内容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印证。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中来,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并引导学生尝试着自己翻译作品并品读语言。这首诗词在语义的理解方面难度较小,学生基本上不需要过多的借助外部的辅助材料,就能够读懂诗歌大意,但是古典诗词作品的字词都相对凝练,需要学生展开深入的研读才能正确的理解作品想要传达的内涵和情感。

(二)现代诗歌作品的认知方法

现代诗歌作品的解读,不仅仅要分析句子和文中的意象,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出发,引导学生掌握作品的流派特点和诗歌的解读分析方法。对于现代诗歌作品的教学,应该侧重于诗歌的特点与情感表现等各方面的教学,同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创作背景,指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从流派的特点出发探索诗歌内容传达的具体意向,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解读现代诗歌作品。

三、审美思辨能力的升华渠道

(一)内容与形式美的认知升华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探讨,尤其是在诗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容美和形式美两方面对诗歌进行探讨和学习,并深入分析诗歌的文本,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诗歌的内容美主要体现在意象、意境和情感方面,诗歌的形式美主要在于诗歌的整体节奏和韵律,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在语文课堂上,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感知,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增强学生诗歌学习的画面感和体验感,利用图片和视频音频等方式展现诗歌的语言魅力和美感。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篇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找好相关的图片或影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对诗歌有直接的感知与体会。此外,教师可以充分的结合内容与形式帮助學生感受作品传达的特殊情感。

(二)现实与理想美的认知升华

许多诗歌作品都能通过文本的分析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并通过一些特别的字眼进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然而往往许多诗歌传达的情感也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努力的引导学生打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情感以及某种事物的特殊内涵。针对不同的诗歌作品,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一起探索诗词文本的语言魅力,并感受作者所承载的社会价值。

例如《离骚》这一作品的作者讲述了自身的身世和心智,通过文本倾诉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同时这也是整篇课文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作者创作的文本感受到作者对政治革新的迫切愿望,并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下,感受到文本叙述的想象世界,引导读者逐渐缩短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要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现实与理想的美感是统一的。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作者对政治革新的迫切心情,才能明确诗人描绘的幻想世界存在的意义。

(三)自然与社会美的认知升华

在诗歌的学习中,十分注重情景交融所表达的情感,并且许多诗人也善于应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突出文本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作品要有自然美的表现,同时也要抒发人情之美。从古到今,许多诗歌伟人都擅长突破自然的思维与情感,从更加宏大的视角对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和事情进行审视,因此许多诗人喜欢在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一些家国的忧思情感。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与人情美,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诗歌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得到更多不同的感受与见解。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一词的教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自然景物的词句,然而这些景物都并不是纯粹的景物描写,这也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所在。作者将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融入到了壮阔优美的景物描写中,实现了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相互关联。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所涉及的知识是十分广泛的,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层面,而应该在帮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认知方法,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走向诗歌学习的更高境界。

张晓峰,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诗词诗歌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诗歌岛·八面来风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诗词之页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