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促赏,开展好古诗词学习

2021-03-16张聪艺张晶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音色李白情怀

张聪艺 张晶

语文教学注重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作品审美情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尤其是古诗词的学习,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古诗词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的关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鉴于此,笔者结合平时古诗词教学实践,初步归纳“以读促赏”的古诗词学习方法:诵读、解读、赏读,在“读”中解,在“读”中赏。

一、诵读

古代诗词初始是用来吟唱的,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变化,慢慢一些唱法就消失了,后人就在唱的基础上开始吟咏。吟咏讲究口到、心到、情到,吟咏多遍,诗词内容方能显现,诗人情感也可体会。故这种有节奏韵调的诵读在学习古诗词中占有一席地位,通过一遍遍诵读体会诗歌基本之意。如何能把诗读出韵味,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

1.突出重音。在朗读过程中我们要重点读出重音,重音能够体现诗句的重点,起到强调和突出作用,有利于理解诗词内容。例如杜牧的《泊秦淮》,作者在诗中写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借古讽今,抒发了对统治阶级不顾朝廷安危,沉迷享乐的不满,以及对朝廷的兴亡之忧。在诵读时“不知”和“犹唱”需要重读,传达作者对统治者无知和荒淫无度的愤慨。

2.读出语调。语调通俗来讲就是指说话或朗诵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感悟诗的情感,理解诗的内涵,突出诗的主题有重要作用。欢乐歌颂时语调慷慨高昂,沉痛悲吟时语调伤感低沉,情绪平稳时语调舒缓柔和。例如在读李白的《行路难》时,声音随着诗句的变化而变化。“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在读这两句时应该舒缓放松一些,诗人借用“姜太公河边垂钓被重用”“伊尹做梦经过日月旁边被重用”的典故,来表达自己仍想要进入政坛,被君王重用抱有期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在这里是要传达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他走入仕途的决心,表现他对未来充满信心。这里的吟咏时需要慷慨高昂,以表达诗人克服困难的决心。

3.调用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特点。在古诗词朗诵中,音色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极好方式。在读不同风格的诗词时,需要调用不同音色来表达。具有豪放气势的诗词,读时需要厚重雄浑的音色;具有婉转柔软风格的诗词,读时需要柔绵清脆的音色;具有典雅婉约的诗词,读时需要圆润庄重的音色。例如李白的《将进酒》需用厚重雄浑的音色,方能表达气吞山河的阔大胸怀。柳永的《雨霖霖》需用柔绵带沙的音色,传达百转回肠的万千愁绪。白居易的《琵琶行》需多种音色来回转换,以此表达回荡起伏的跳动心潮,传神抒发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感。

纵古观今,诵读古诗词是感受诗歌情感最直观、最基本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采用不同吟咏方式,逐渐提升学生诵读表现力,提高学生诵读水平,更好的进一步领会诗词主旨和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

二、解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关键,但要真正了解诗词的意义还是要在诵读基础上深入解读诗词,领会诗词的内涵,体会诗词的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探究的素养。

1.解题目,明诗意。诗词题目中包含很多信息,有时间、地点、人物、景物等,由这些信息可以推断诗的内容,可以透露诗人心情,可以揭示诗歌主旨,所以学习诗词解题目是不可忽略的。①从题目中,可以揣测诗词大体内容。李商隐的《贾生》交代了诗中人物,所写必定是与他有关的故事:赵师秀的《约客》交代一个约了朋友的事件;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交代了写此诗的时间地点事件,听闻那《折杨柳》的笛声,勾起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②从题目中,可以捕捉诗词意象,把握诗词蕴含意味。很多诗词的标题就含有意象,或是直接用意象命题,这就有利于把握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意味。刘禹锡的《乌衣巷》,“乌衣巷”是古代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是繁华富贵之地的象征,而如今只有夕阳斜挂,通过的“巷”的变化来表现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意在表达对豪门贵族荣辱兴衰和世事沧桑的感慨。③从题目中,可以透漏作者思想情感。例如,很多带有“赠”“别”“送”的诗,都可以称之为离别诗。比如杜甫的《赠花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单从题目,我们就可以读出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牵挂之情。诗题中大多带有边塞地名的诗,可以称之为边塞诗。比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受降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塞上”,都是在写边塞战争、塞上风光或是民族风情。④从题目中,可以探究诗词主题。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就点出本诗是为了答谢,显而易见,这首诗就是刘禹锡答谢白居易所赠之诗而创作的。白居易赠刘禹锡的诗中有写到:“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表达对刘禹锡遭遇的同情。刘禹锡就用此诗回赠白居易,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句既是答谢友人的关心,又是与友人共勉,意在表达自己历经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后,仍有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古诗词的学习,解读题目是最直观简单的方式,也是深度解读古诗词的基础。

2.解作者,懂情懷。了解作者对学习古诗词有重要意义。诗词内容是当时作者心境、感情的一种体现。通过这种感情的把握,了解作者的生平,就可以大概体现作者情怀。例如:李白人生中的三次漫游和仕途长安,这四个阶段李白所作之诗是浪漫潇洒,豪迈奔放,诗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意境,轻快的语言。这样的诗歌必然会让我们想象到李白是一个狂放不羁、具有鹏飞九天情怀的诗人。杜甫的经历和他的四期诗歌创作:读书漫游时期,年轻满怀豪情壮志的他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乐观自信;困居长安时期,写下了“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沉痛哀怨;陷贼为官时期,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情愁;西南漂泊时期,写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安稳喜悦。他的诗语言平易质朴、沉郁顿挫、通俗自然,内容多政治黑暗和百姓疾苦,由此可以推断杜甫的性格是忧国忧民。李清照笔下的词调前期多是少女的欢快,有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是快乐情怀;后期多是国破家亡夫死的悲苦,有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是离愁情怀;她虽为一介女子,但却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魄,那是豪放情怀。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有助于我们读懂作者情怀。

3.解背景,知来历。解读诗词,一定要关注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关注他所生活朝代的国势情形。只有了解人与世,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情感和诗词主旨。豪放派的苏轼并不是只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情酬;如果我们有了解到他和妻子伉俪情深,举案齐眉的深厚情感以及妻子对他仕途道路的影响,就不难理解他对亡妻如泣如诉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思念。浪漫派的李白,说起来是潇洒飘逸,但实际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他的思想和经历,才能真正理解《行路难》《将进酒》。李清照前后诗风判若两人,跟她一生经历和遭遇有直接密切的关系。

4.解内容,析主旨。解读诗词的重点是研读诗词语言,特别是诗句中的关键字、写作手法和运用典故,注意抓获诗中隐含信息和弦外之音,结合整首诗细心琢磨,通过表意挖掘深层内涵,从而在整体上把握诗词主旨。如杜甫的《望岳》,首联用设问衬托泰山之高大;颔联通过“钟”“割”等动词使泰山拟人化,从而夸张似的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雄伟;颈联“曾云”“决眦”二词用的精妙,细绘出眼前景色激荡人心;尾联化用孟子的名言,写出诗人的愿望是攀登顶峰,体现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通過以上四个步骤详细解读一首诗词,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作者情感上都会有深入了解和体会,有利于提升学生品味诗词能力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三、赏读

古诗词学习,由“读到析,由析到品”的阅读过程称为“赏读”。“赏读”是理解诗词最高境界,与作者心领神会。置身于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中,所描绘的景物中,所表达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何尝不快哉,不妙哉?真正感受诗词之美。

赏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写道“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原本是风景秀丽之乡,如今却是残花落地,国家沧桑巨变,读出了作者伤感世态炎凉的无奈,那是一种悲伤之美;赏读陆游的《游山西村》,诗人被弹劾降罪罢归故里,心中自是愤愤不平,但是家乡的纯朴乡情感染了他,因而用明快抒情的笔调写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通过深入的“赏”和声情并茂地“读”,体会这种所游之境的风情和心境的产生,道出了诗人貌似闲适,却依旧心系国事的博大胸襟,那是一种期待之美。

“读”贯穿诗词学习的始终。基础的诵读,让学生理解诗意;深入的解读,启发学生探究诗情;深情的赏读,引领学生进入诗美。“以读促赏”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学习诗词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领悟诗词的道理,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张聪艺,张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音色李白情怀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