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构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2021-03-16洪炳强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体系语文

随着语文教育深入持久的研究,语文知识体系构建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又再一次得到凸显。基于现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近些年来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知识”做出的调整和更新,探究出三条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单列“语文知识”,不断更新调整语文知识体系,以及将知识体系与生活实际联系,以期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及普高语文教育的教学水平。

一、现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高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都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有著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特点,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以及普高的语文教学大多是以教师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教学方式,难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进而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而且大多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多是以课本教材为教学素材,而且在进行教学时各单元间的知识点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联系,都是把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割裂开的,难以帮助学生学习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学生难以构建语文知识体系,进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过于分散和浮于表面,难以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而且语文课程本就是一门注重能力提升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应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创作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仅仅通过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难以得到明显的提升的。总而言之,现阶段义务教育以及普高的语文教学整体水平不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甚至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

二、“语文知识”概念界定

“语文知识”这个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78年的语文课程标准里,并且明确提出“语文知识”包括语法、逻辑、修辞、写作知识和文学常识等等。并且随着不同年份语文课程标准的更新,其对于“语文知识”的界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且近些年仍有不少的语文研究者对“语文知识”做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到目前依旧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大体可以从“语文知识”所指的范围、存在的状态、现实所指以及学习的角度四个方面明确“语文知识”的概念。

首先,“语文知识”涉及的范围主要是语言、言语、文章和文学知识等等,涉及到的主体是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其次,“语文知识”存在的状态主要包括“语感”和“语识”两种状态。不过当遇到举“语感”例子的时候,“语文知识”就特指“语识”,指通过一种更为系统的方法传输更为规范和正式的知识。再次,“语文知识”的现实就是指在语文教育的范畴,“语文知识”就特指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最后,“语文知识”学习的角度就是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将“人类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知识”。这种知识的建构,就是学生将新旧经验联系起来获得的,即学生通过联系前后学习的知识掌握整体语文的知识框架和语感。

三、语文课程中构建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一)顺应语文课程标准改革

虽然“语文知识”这个概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正式被提出,但是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众多学者就已经开始在探索,并在1956年提出的语文课程中可以看出,语文知识体系的严谨性可谓是达到了巅峰。而到了90年代,这种知识体系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开始弱化,而能力要求构建体系日益受到语文教学研究学者的重视,尤其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国内语文教学受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经验的构建,不再那么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比如,1992年,1996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鉴赏能力。而在那后,教育界似乎对于“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开始刻意的弱化,并在2000年的课标取消了“语文常识”单项标准,并在2001年和2003年依旧延续了这一改变,并提出“不必进行系统的,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但在2011年的课程标准中,这一说法又被取消了,并提出“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说明通过多年研究,学者还是意识到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对于语文的重要性。所以,构建语文知识体系首先是顺应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发展。

(二)符合语文课程教学目标

其实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没有一门学科可以脱离整个教学体系单独存在,也没有哪一门学科中的某一点知识可以脱离其它知识单独进行教学,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内容。再加之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构建一定的语文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就十分重要。而且,语文课程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对于教师来说,能帮助教师更好设计教案和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内容能更有逻辑性和深度,也能帮助学生更好提升语文水平。有时候,没有体系的教学导致教师所传输的内容过于零散和肤浅,虽然这样可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学习氛围也比较愉快,但这样的教学却是与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相违背的。所以,想要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好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一定的语文知识体系至关重要。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水平

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学习过程本就是一个新旧经验进行联结,且将经验进行迁移并加以应用的过程。而构建语文知识体系,能帮助学生更好将新经验和旧经验联系起来,进而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水平。而且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能帮助学生从根源上学习和理解语文的认知基础,而这种基础性的认知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也是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比如,学生在学习写汉字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汉字的各个组成部分,这就从整体上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了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汉字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提升学生汉字学习的水平。

三、义务教育及普高语文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增设“语文知识”单列,提出更为明晰的要求

现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由于没有把“语文知识”单独列出来,教师没有明晰的教学依据,导致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对语文知识方面的教学认识不清,大多是根据自己原有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使得语文知识方面的教学不够深入,进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难有效的掌握相关语文知识,使得语文教学处于低水平的状态。所以,想要让教师明晰语文课程教学中对于语文知识的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特定的语文知识,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十分关键。比如就人教版高一上册《荷塘月色》这一篇课文,教师就要明晰本篇文章要让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则为理解相关词语、句子含义,并学习课文中语言运用的技巧。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更有侧重点,学生学习起来效率也会更高。

(二)语文知识体系需不断更新

前文笔者也提及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知识体系就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而且社会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就要求语文知识体系必须不断更新和发展,不断根据学者最新的研究及时地对语文知识构建的体系做出调整。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语文知识体系才能更好支持学生语文学生水平的发展,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

(三)语文知识体系与实际紧密联系

可能在人们传统的认知中,认为“语文知识”就是一些枯燥的,抽象的语文理论和知识点,但经过学者多年的研究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反复调整会发现,脱离实际的语文知识体系是难以在语文教学中立足脚跟的。所以,教师在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时,应该把那些抽象的,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有代入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有积极性,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己亥杂诗》的教学时,学生可能單独通过诗中的词句难以理解诗人表达的拳拳爱国之心,教师则可以通过联系近段时间发生的“香港暴乱”,“疫情期间全国人团结一心”等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人如何运用诗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综上所述,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和调整,可以发现通过大量的研究后,语文教育学者依旧对“语文知识”持有高度的重视。所以,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在义务教育及普高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单列“语文知识”,不断更新语文知识体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方式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语文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使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台阶。

洪炳强,福建省龙海市第五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体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