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有声语言创作个性化研究

2021-03-16李博文陈梦

新媒体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个性化

李博文 陈梦

摘 要 从有声语言及播音风格相关构架“感受、表达、整体美”入手,对《主播说联播》的个性化语言风格进行解构分析,得出独特与内化感受、有声语言创作技巧的活用与附着性,以及副语言的关联性、整体美的宏观效果与副语言的有机统一等相关个性化呈现的技巧与规律。

關键词 主播说联播;有声语言表达;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23-0096-03

智媒时代媒介技术革新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引发了有声语言表达创作革新的新挑战。其特征体现为附着性、可感性、独特性和一贯性。有声语言表达的创新与突破应当从独特的感受出发,充分体现播音风格和稿件风格的附着性;具备独特的感受后,进行独特的表达才能具有可感性;保持表达与感受的一贯性与独特性,做到整体美。

1.1 感受——独特与内化

张颂教授说,独特的感受,是独特的表现的内在依据。播音员充分感受新闻内容、了解新闻背景、把握新闻六要素,才能更好的创作。有声语言表达应当源于稿件风格,这也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关键。而“新闻播音员”仅基于原新闻稿件“充分感受”是不够的。

“独特的感受”应当做到内化,并结合“新闻”的迁移能力。在充分感受新闻事件后,将新闻类型与播音的调性在意识中合理定位,不仅仅是感受——“奠定基调”,应当结合新闻内容本身。在《主播说联播》2020年12月30日《主播说联播·年终版》中,9位主播都采用“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引入当年中国的新闻事件与展望。其中主播康辉用“康”字引出“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小康——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的新闻话题,用灵活的“第一视角”讲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这一伟业我们都是见证者。主播海霞用“海”字铺述出一段近期网络热语“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引入2020年奋斗者号深潜器实现万米深潜的新闻。两位主播在播讲新闻时,充分体会“康”与“海”的内在含义,以经历者的第一视角进行播音创作,这一过程也更好地在“感受”中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故而,新闻播音风格的独特感受是:用真实真挚的“第一视角”讲述新闻。同时这也体现着新闻编辑“把关人”的嬗变,充分借助主播有效的感知能力,将软新闻与硬新闻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正向传播”的传播效果。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在情感诉求和客观事实面前更倾向于前者,这一创新是一种跨越。

在《主播说联播》中,“独特”,是每一位主播对新闻事件的“独特”解读,采用“网络热词”形式的同时,用自我感受调动情绪,用口语化的表达、精准的“大拇指点赞式”的体态语等形式,也做到了感受的“独特”。

1.2 创作——活用技巧与强附着性

“有声语言表达”包含内部技巧与外部技巧,有声语言表达的创新过程中,从找寻适合融智媒时代的“新口味”出发。

有声语言的内部技巧,应随平台性质有限制地放大。在广播电视中,播音员的情感是在控制中使用的,在新闻播报时强调保证新闻的客观性。而因《主播说联播》节目的性质,加之在抖音短视频平台播出,播讲新闻的内在调度进行了相应增强。例如,主播李梓萌、刚强在《乱港头目坏得狠》短视频中,采用更强的语气表达,可以看出其内在语的调度相较于传统新闻播音更具有外显性的特点。两位主播的对话还原香港暴乱事件,可见其用一种内在发力与外部技巧进行结合的方式,将这一新闻变得“生动有态度”。内部技巧包含三部分:情景再现、内在语和对象感。在媒介变革中,有声语言创作应活用内部技巧,同时摒弃内部技巧使用过度与情绪化去寻求效果,逐渐在“新闻真实”的有效边界中发挥内部技巧的作用,同时不把“技巧”作为一种“老生常谈的固定用法”,把内在技巧用活,调动外部技巧的发挥,从而形成“独特的有声语言表达”。

有声语言的外部技巧,应当从去固定用法与强内容附着性出发,添加合乎情理的表达。“播音主持的有稿创作是二度创作,有一个‘动于衷’而后‘形于声’的过程。”速度的快与慢、节奏的张与驰、重音的强与弱、语气的急与缓,是新闻播报效果的基本要素,也是体现新闻播报鲜明个性的标志[ 1 ]。当前传统媒体的有声语言表达样态,逐渐找寻“陈述式的播音方式”的表达样态,重音停连不只有“高中显低、快中显慢”“内容重点重音”“保持词的轻重格式的前后轻重”等固定用法,应当从“内容”出发去找寻重音停连。如《主播说联播》中,播音员充分利用网络热词背后的含义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主播海霞在播讲“谁放松,谁就是对病毒的放纵”一句话中可以听出,“病毒的放纵”具有情绪的重音和忽沉且中断的节奏,与平时新闻播报“平稳的语气节奏”有着很大差异。在播报时内部技巧引导外部技巧略有放开地表达,使传播的效果更强,这一条视频在推送一周后获得了“500万+”的点赞。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内容”包含新闻内容所表达的“文字内容”“隐喻内容”等多方面。综上,主播的表达都体现了在外部技巧的表达方面,于固定用法中加入合乎情理的“情感宣泄”,使新闻注入了“魂”[ 2 ]。

1.3 副语言——个性化创新

在多方面衡量中,我们发现副语言的表达应当将个性化与内容相结合。副语言是指除有声语言表达外包含眼神、表情、体态、服饰等具有传递信息的内容[ 3 ]。电视传播媒介在智媒环境中,播音员的副语言表达能更加精准地传递信息且给予内容支撑。

体态语方面,因视频制式差异,9∶16的竖屏与“网络用语”的加入为主播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和支点,例如,海霞“大拇指”手势点赞港警,握拳为应届生就业难“送锦囊”;欧阳夏丹手势描绘我国CPI上涨新趋势;李梓萌手势“打call”邀请受众关注“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等等。眼神表情方面,随着内部技巧有一定程度上的加大调动。如康辉在播讲“新闻联播怼美国政客”时,被网友发现眼圈微红、眼神坚定且有力。主播海霞在《主播说联播》节目标语“主播说联播,今天我来说”的表达中,大气的微笑辅以“会说话的眼神交汇”,为节目增加了很大的魅力。服饰方面,伴随着我国社会文化发展,《主播说联播》节目中主播的服饰虽与《新闻联播》的样式保持一致,但在颜色等方面给予了更加细致的设计。因短视频的时长特性,一条视频大多为一到两个新闻消息,其服装与内容更加紧密结合,可见个性化创新风格。

1.4 呈现——整体美

张颂教授说:“播音创作必须整体,播音风格也是体现在整体美之中。”伴随着感受的增强与扩大,有声语言与副语言的活用与丰富细化,智媒时代有声语言表达的整体美以一种个性化的表达逐渐呈现出来[ 3 ]。在《主播说联播》一期海霞說“福建”的短视频中,播音员结合有声语言的“亲民化”表达与重音,自然声音极具亲和力,稳定中带有态度的“说”新闻,与“体态语与服装造型”副语言表达的有机统一,将这一新闻事件有效地传播出来。

2.1 创新技巧

2.1.1 把握新媒体脉搏与受众取向

尝试“新形式”感知,适应短视频传播特征。把握新兴媒体特点,并熟练掌握智媒传播技术要件,能够更好地进行个人IP和节目的宣传。短视频新闻多以竖屏制式为主,配合音效、关键字、表情包等形式进行碎片化的传播。这就需要主播在内容上面更加具有精简的表达,结合上文充分利用网络热语、话题的同时,形成一种短时间的高效的新闻信息传播,且必须具有跨年龄层的吸引力,努力为受众提供优质新闻内容。《主播说联播》采用竖屏、关键字,辅以音效,内容编辑语言年轻化网络化生活化,将短视频开门见山、碎片化的传播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

2.1.2 融入个性化的二度创作

新闻播音员的风格形成基于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新闻敏感度,而扎实的新闻基本功伴随着媒体变革应当从二度创作中的全过程——感受、表达、整体——三个维度进行适度调整。

有声语言感受,应当在新媒体时代逐渐变得更加有魂、有气。有魂,即提升自我的文学素养以及对语言的品味能力,通过对文学以及语言的运用来增强语言传播的魅力,使得新闻有声语言更具有个性化。有气,即接“地气”,利用独特的感受和平易近人的心态,在高语言品味与组织中完成了,话语由远到近的过程。播音员的文稿和新闻内容是基本固定的,在感受方面应当基于“理解”的同时,把握文稿内的“实质内容”。朱广权在对援鄂医疗队队员的表述时“出征还是冬日,归来已是花期”,不仅接地气,给这一新闻更至注入了“魂”,也为从侧面体现了个人魅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有声语言表达,应当从口语化的有声语言与个性化的副语言出发。应当发挥有效的有声语言的魅力,应当去固定用法、增强内容附着性。从《主播说联播》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语气节奏,有了更活跃的运用,而非固定用法,并与文本内容表达一致。例如主播海霞在讲述“柳州螺蛳粉”时,面带微笑的聊天语气,带有停顿的提问“您爱吃螺丝粉儿吗,最近啊有一条调查报道说,来自柳州的螺蛳粉‘出圈’了?”感受充沛的情况下,运用强讲述感、口语化的有声语言表达,将这一新闻完美播报。个性化魅力的副语言也运用得出神入化,加入了东北方言“杠杠的”与“竖起大拇指”点头标准微笑,并辅以精准的眼神呼应,使这条新闻得到完美诠释。

2.2 创新启示

2.2.1 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技术革新的当下,“人工智能AI是否能够替代播音员”这一话题,已然成为当下每一位播音主持从业者堪忧的话题。2018年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了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人工智能合成主播”。“AI主播”的上岗,对于新闻播音员来说不被替代的关键之一,应当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央视新闻主播“朱广权”的出圈,是以其“段子手”的赞誉而出圈的,也提示我们应当从业务与底蕴多方面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增强自身文化底蕴,在客观中找寻个性化的有感而发的表达方式;端正态度,用灵活的头脑、创新思维与追随时代新形势的话语取胜。

2.2.2 强化播音员网感意识

适应于智媒时代有声语言表达行之有效的个性化表达,需要播音员具备网感意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昱认为,所谓网感,并非具有严谨定义的学术名词,只是业内约定俗成的形象说法,考量的是从业者对互联网传播规律、平台角色定位、社会心理痛痒、用户获知习惯等多方面的洞察[ 4 ]。只有充分了解“媒体呼吸”,才能够掌握:如何在视听传播过程中,有效发挥新闻播音员职能。对《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新闻播音员的口语化、亲民化的表达可以追溯至2011年9月25日,欧阳夏丹和郎永淳在首次主持中说出“十一黄金周祝您玩得开心”,以亲切的问候语寻找与受众的对话感、交流感。2013年除夕之夜,播音员在《新闻联播》结尾着红色中式西装第一次辅之作揖礼向观众拜年,这一形式沿袭至今[ 5 ]。在《主播说联播》中,综合上文、新闻播音员的话语心态转变、个性化的二度创作,由“网络热词”的活用可见皆融入了网感的意识,《主播说联播》用年轻人喜欢的通俗语言,结合国内外新闻时事频发金句,辅以主持人适当的情绪性肢体动作,甚至偶尔以歌唱的方式,一改过去正襟危坐、字正腔圆的播音风格,建构出网感十足又不失权威的播音员形象。这些在新媒体平台上个性鲜明、魅力十足、充满“网缘”的播音员,与短视频新闻播报“单品”常登“热搜”,例如康辉送给国泰航空的一句话“NO ZUO NO DIE”等短视频新闻等。

在智媒时代,有声语言创作者个性化的表达,应从媒体感知与业务能力培养入手。在媒体感知中,调整新闻播报话语形态,逐渐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对新媒体内容精准注入丰富副语言与时新性的“时代热词”话语,来探寻个性化有声语言表达。在业务能力上充分融入具有“亲民化、个性化”的二度创作,“态度明确、声随情走、有限放大、合理把握”,逐渐形成有声语言个性化的创新与突破。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45-59.

[2]陈杰.播音主持副语言风格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3]王媛.简述电视新闻播音风格个性化创作[J].中国报业,2011(16):39-40.

[4]王昱.读懂“网感”一词里的期待[J].青年记者,2020(32):1.

[5]崔林,陈昱君,林嵩.“互动”与“亲民”:融合发展背景下主流媒体电视新闻的语态变革: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9(11):22-28.

3777500589288

猜你喜欢

个性化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基于“三教改革”的个性化智慧教学研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肝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XPON终端个性化参数存储优化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