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突发事件调查的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策略分析

2021-03-16杨明杨岚

新媒体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新闻媒体角色定位

杨明 杨岚

摘 要 作为新闻媒体的重点关注对象,突发公共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严重破坏性、巨大影响力和冲击力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作用。以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中公众对新闻媒体传播管理的调查分析,构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预警应对的管理体系,建立起政府、媒体、公众三方舆论引导主体联动模式,提高新闻媒体人员应对危机的能力等策略。

关键词 突发事件;新闻媒体;角色定位;舆论引导;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23-005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基于唱衰吉林振兴舆情治理的网络传播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0101122FG)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总书记的讲话为新闻媒体在抗击疫情期间的信息传播、唱响主旋律及舆论引导工作任务指明了方向,更明确了新闻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职责与担当。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其特点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潜伏性和关联性,在短时间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大,对社会迅速产生巨大影响力和震撼力,成为社会公众的舆论焦点,很可能造成人员、社会财产,甚至国家名誉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受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整个疫情的新闻媒体报道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新闻媒体担负着报道事实、引导舆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任。公众作为影响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成败的关键因素,处理好政府、公众及媒体三方关系是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报道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以问卷星调查法为主,对疫情期间的网络舆情传播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剔除无效问题,最终有效问卷430份。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1 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媒介接触及信息需求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或移动终端已然成为公众获得突发事件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传统媒体占获得突发事件信息内容的比不足1/3,传统媒体收看率急剧下降,如表1。

目前公众获取突发公共事件的资讯和言论的主要渠道是微信,占比80%以上,微信的朋友圈或关注点赞,议程设置、群众传播效果突出;抖音快手短视频占比74.45%,微博占比61.67%,QQ占比45.7%,B站占比28.26%,今日头条占比24.82%。而抖音、B站、小红书等新型App终端的主要客户是青年群体,如表2。

调查显示,人们获取更可靠信息的渠道还是主流媒体平台和新闻从业者的报道,占比达到84.26%,46.76%,如表3。

無疑,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是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同时,遇到不公平事件对待后,公众通过发微信朋友圈或QQ动态寻求支持的占比64.37%,通过抖音、微视、快手等视频平台发声的占比35.87%,通过传统媒体及其新媒体渠道发声的占比26.04%,如表4。

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资讯主要还是通过网络或新媒体传播的,也正因此,必须加强对新媒体或自媒体传播的管理。

1.2 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现状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10.11亿,手机网民10.07亿,手机上网比例99.6%,上网时间6小时以上占比32%;上网者中本科学历占比最高,达到80%,而大学生是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参与群体。公众认为,传统媒体发挥作用比较大的占比只有61%,而认为网络与新媒体作用大的达到92%以上,如表5和表6。在公众对我国新闻舆论环境现状满意度调查中,比较满意以上的只占52%,加强我国新闻舆论环境建设势在必行,如表7。从调查情况看,突发事件发生时,公众多数认为应该及时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公开信息、做好正面引导、强调人文情怀,满足公众利益诉,如表8。

调查显示,当前突发事件中新闻舆情治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技术平台建设滞后、网络舆情应对处理方法和技巧过于简单、网络舆情应对数据分析技术不“新”、队伍不“专”、监管不“灵”、网络舆情应对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弱、反应缓慢等问题。对此,迫切需要舆情治理理论和内容创新、治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体裁和形式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创新等,如表9和表10。

2.1 构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管理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公众对事件信息极度匮乏与渴求,各方信息爆炸式增长,形成异常复杂的舆论场。如果政府垄断信息,新闻媒体将无法获取权威信息,不能发挥好为公众解决困惑,安抚情绪、科普知识等功能,更不能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同时部分媒体为了获取流量报道失度,就会产生虚假信息和谣言四起,造成公众焦虑和恐慌。特别是各种自媒体林立,无法保证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因此,建设一个专业化规范化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管理中心,充分发挥公共管理服务能力,是有效控制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保障,该中心下设新闻媒体信息监测中心、舆情预警部门和应急决策部门,在此中心或部门设置相应的工作人员及工作分工任务,形成纵横交叉的、立体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工作体系[ 1 ],如图1。

2.2 建立政府、媒体、公众三方舆论联动模式

在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公众通过新闻媒体获取疫情相关信息,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也需要新闻媒体报道。若政府没有及时向新闻媒体提供全面和准确信息,则导致媒体失语现象。谣言则会在媒体失语期间滋生并传播,严重的将会占领社会舆论,影响事件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因此,要从政府、媒体、公众三方的角色和关系出发,以公共事件舆论的公共利益和相互信任为基础,构建三方对话模型,这三股力量在舆论引导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角色[ 2 ],如图2。其中,政府作为国家权利的拥有者和执行者,是突发事件信息的控制者和高位主体,掌握着突发事件大量真实、权威和全局性的信息,应及时向新闻媒体提供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详细信息,形成政府与新闻媒体的良性联动,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危机,维护社会稳定。新闻媒体作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主体,是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起到及时发布信息、舆论监督、协调社会关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公众是决定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成败的根本因素,是突发事件信息的寻求者和传播者,也是表达群体意见的参与者和接受者。三方联运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互相影响,互相交错,贯穿着突发事件整个传播、处置和舆论引导的始终。

2.3 提高新聞媒体人员的处置与应对危机能力

突发事件中往往有一些居心叵测、不法分子出于某种目的牟利,煽动事实散布谣言,发布反言论信息,造成社会公众骚乱不稳定的紧张氛围,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具备处理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科学思维研判,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要有处理公共危机能力,保持沉着冷静,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细节分析,科学对比,甄别真伪,加强危机恢复管理能力和议题管理能力,全面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件的各种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及时做到在舆情热点或突发公共事件“望闻问切”,并根据舆情热点或拐点的发展,在事件处置和舆论引导两个方面“开出处方”,成为舆论漩涡中的“保健医生”[ 3 ]。

提高新闻媒体人员专业水平,培养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守社会责任、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及时做好高水准高质量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科普知识等报道工作,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在舆情热点和拐点时充分重视舆情导向,能够面对轻重缓急、突发事件等局面灵活驾驭,与公众有效沟通,进而实现从感性决策到理性决策,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理的科学决策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事关重大,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政府和人民间搭建互动桥梁,做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宣传报道与信息服务是新闻媒体必须努力践行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参考文献

[1]杨兴坤.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13.

[2]赵振宇.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系统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206.

[3]王擎,席菁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基于政府、媒体与公众议程互动的视角[J].新闻春秋,2019(6):76-81.

3724500589203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新闻媒体角色定位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雪中放牧新风景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