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21-03-15李建伟

学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李建伟

摘 要:传统文化意蕴深远,极具价值,在培育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等高尚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传统知识积累、强化汉语的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阅读、实践拓展等环节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能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掌握汉语语言知识,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的场所,更是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增加自身文化知识积累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中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语文是初中阶段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学科,是开展其他方面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的成果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即便在各方面广泛关注且重视的情况下,初中的语文教学在有所创新的同时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受到教学改革的影响,绝大部分初中的语文教师开始接触新的教学理念,并且开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运用。但是从其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一部分教师在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将其实际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过分追求新课堂形式而忽视了其真正的内在要求,也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也存在一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创新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创新而创新,忽视了语文课堂的教育效果,不针对语文教材的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开展教学,从而使语文课堂逐渐沦为新教学方法的展示场所,舍本逐末。另一方面,当前的语文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进行了强化。但是也存在着无法做好基础知识与综合素养之间的融合和平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存在着教师将基础知识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两个完全分离的部分进行的情况,也存在着一部分教师无法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而在基础语文知识教学与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所偏废的情况,体现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上就导致了学生出现基础语文能力,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与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针对于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进行转变,在教师队伍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积淀的优秀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当代中国人民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础。因此,促进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学生群体传播传统文化是教育教学领域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初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正处在青春期、发育期的他们,在心理上是十分脆弱的。在“三观”还未完成建立和稳定下来的情况下,不仅需要接受当前网络社会中充斥的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的影响,还需要辨别周围环境中传递的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而加强对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三观,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基础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出于增强学生基本文化知识积累的需要。初中的学校教育本身就是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传统文化不仅是学生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帮助,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十分重要。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1.结合古诗词鉴赏进行传统文化拓展。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借助古诗词教学部分是最基础的途径。实际上,古诗词本身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和体现。所以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有机的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通过古诗词教学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和开展。首先,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与古诗词教学的背景文化拓展相互结合。实际上,古诗词本身就是依托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而产生的,所以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了解诗词产生的背景,诗人的主要生活时代等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而这样的背景拓展过程就是强化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积累的过程。所以强调古诗词背景知识的了解就是在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而在其教学形式上来看,教师既可以在课前导入的部分借助于多媒体手段來完成这一项工作,通过诗人和诗词描绘的场景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的播放来进行教学,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讲解诗词的详细内容时,穿插介绍其中涉及的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且以教学课件或者微课视频的方式引入其他诗词中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系统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其次,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还能够体现在诗词的情感和思想内容的鉴赏方面。一般来说,古诗词大多是诗人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的看法而存在的。因此,在古诗词中寄托了诗人本身的情感、追求和思想内容。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体现出来的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或者是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出来的作者豁达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这些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针对初中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体验这些情感和思想的前提下受到其影响,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高尚的价值追求和思想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古诗词鉴赏时着重强调和总结诗词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并且通过与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结合展开讲解,以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中优秀精神品质的体会,促使学生自身向着践行这些优秀品质的方向而努力。

2.结合阅读文章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了文章的分析、语言表达的分析以及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分析和体会。在这三个主要的部分中,传统文化主要可以与第二、三个部分进行结合。语言表达的分析主要涉及的是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的语言表达习惯和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章中句子和整体结构学习来掌握这一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在进行这一部分的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在总结现代文特定体裁的写作特点之后,将其与传统的这一类型的文章進行比较,如现代的应用文与古代的应用文的写作特点的对比。在对比之下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应用文的类型和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通过这种对比不仅可以拓展学生对传统知识的了解,增加这一方面的积累,而且可以让学生对现代应用文的发展和特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和掌握。而在情感价值观念分析的部分,教师则可以在讲解阅读文章所体现和表达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引申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作为延伸或者是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价值观念对于人的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意义,从而促使学生接受并且践行这样的价值观念,实现心理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3.结合拓展活动强化传统文化的理解。素质拓展与能力强化的活动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从理论的学习转向实际能力强化的重要体现。而语文教学中的这种实践活动就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相关的实践拓展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总体要求与传统文化教育中相关的内容进行结合,然后在活动过程中适当地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触和学习。具体来说,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拓展活动大多以主题探究的方式展开,在统一的主题的限定和引导下,教师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等基础性的能力。而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则可以细化到各个教学活动环节中。例如,在“学习进行得体的表达”这一主题下的写作实践活动中,教师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中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其中,学生主要需要掌握正式的语言表达习惯和口语化的语言表达习惯的区别以及其细节化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情境来让学生分组进行表达练习,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游戏的方式辨别正式用语和口头用语在词语、句子、语气选择上的不同。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是在设置情境的过程中选择一些能够体现传统文化要求的特定场景,如在新年给家里的长辈拜年,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时的祝酒词等等。通过这些场景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和普及,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掌握不同场景下得体的语言表达的要求。借助于这些实践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以及情感价值观念,从而实现用传统文化教育完善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强化的目的。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和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在初中阶段,语文作为教学的主要学科,其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

[2]薛占杰.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华少年,2017(32).

[3]胡朝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研究[J].好家长,2018(65).

[4]张旺添.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考试周刊,2019(5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