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派文化的国产动画影像研究

2021-03-15潘琳

美与时代·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视觉艺术

摘  要:近年来,海派文化与国产动画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融入海派文化元素的国产动画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并对全国乃至世界的动画影像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想将海派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将来的国产动画创作中,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提升动画作品质量,坚持“内容为王”,坚持动画作品系列化,持续品牌热度,创作适宜各年龄段的动画作品,合理安排上映档期,拓展宣传方式,创新国产动画技术,加强海派文化与动画影像相结合,积极拓展其发展路径,是十分有必要的,既有利于海派文化与国产动画的融合和我国动画民族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走向世界。

关键词:海派文化;国产动画;视觉艺术

上海,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者,上海的发展得到了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上海的城市精神,海派文化自出现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发展[1]。

“海派”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书画理论家张怀瓘的《书断·能品》之中。后来,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历了五四新文学、20世纪30年代海派文学、电影、绘画、出版业的发展,形成了如今人们所说的“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体现在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如饮食、建筑、音乐、戏曲等,它既尊重多文化的多元化,又注重个性,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和扬弃性[2]。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派文化”自然而然产生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自20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出品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发展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动画也随之谱写出它壮丽的发展篇章。在此后的创作中,随着时代和艺术风格的转变,中国的动画片便开始了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我国的动画艺术家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新时代所用,并且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升。自此之后,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屹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独有的艺术魅力,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蜚声中外,扬名世界。

近些年,随着海派文化和国产动画的进一步发展,海派文化对国产动画的影响显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国产动画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海派文化元素,使得海派文化背景下的国产动画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全国乃至世界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海派文化影响下的动画视觉艺术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涉及绘画、漫画、电影等众多艺术门类。纵观早期的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创作具有本国特色的艺术作品,坚持民族绘画传统。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动画也始终秉承这一理念。国产动画总体看来画面清新美丽,气氛欢快活泼,不仅仅可以为孩子们带来欢乐,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孩子在观看动画、享受快乐的同时,也能学到许多人生的道理。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一直存在于当今中国动画作品的创作中。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中国动画的发展达到高潮,这也代表着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和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上海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其中,塑造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使其跃然银幕,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1958年,受到海派剪纸艺术影响,中国动画制作人将海派剪纸艺术创新地应用到动画创作中。到20世纪80年代,剪纸动画片的技术日臻成熟,融入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同时荣获了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倫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

二、国产动画影像中的海派文化

随着我国动画影像的发展,国产动画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海派文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服装与道具、场景音效以及表现方式等方面。

(一)服饰与道具

海派面塑艺术,又叫江米人,俗称面人,是清代晚期从民间糕团装饰演变化而来。其创始人为赵阔明,人称“面人赵”。其作品具有四大特点:第一,人物表情细腻传神;第二,服饰飘逸、质感丰富;第三,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第四,形象逼真,具有雕塑效果。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早期中国动画的创作达到巅峰,这也是民族风格应用于艺术领域的成熟阶段。从第一部以神话人物为主题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到脍炙人口的《大闹天宫》,再到《宝莲灯》,这些国产经典动画作品中的角色造型,多多少少都受到海派面塑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及各路天神的服饰与兵器,许多素材原型就来源于海派面塑,并融合了动画的艺术特点,通过中国动画制作人的艺术想象进行加工,利用夸张的表现手法,使得人物形象变得更加惟妙惟肖,更加符合动画情境的需要。

(二)场景音效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对国产动画的发展亦有着深远影响。沪剧、上海说唱、浦东说书、独脚戏、滑稽戏等,作为上海戏曲的代表,是海派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戏曲作为我国戏曲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讲究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手段,其中“唱腔”是十分重要的。在动画艺术中,利用上海戏曲的唱腔作为背景音乐极为常见。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上海美术电影厂创作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中,多次使用戏曲的锣鼓点,在表现将军打仗的具体动作时,在将军赢得胜利凯旋归来时,以及在最后将军失败逃跑时的背景音乐均取自上海戏曲。上海戏曲的唱腔为动画中展现人物形象、烘托气氛以及表达心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还有《哪吒闹海》中,当敖炳挥动大锤和哪吒舞动混天绫之时,这些动作都以上海戏曲的锣鼓作为背景音乐,将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表现方式

19世纪,具有上海文化特色的上海剪纸开始出现在民间的门笺、鞋花、绣花样上,用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把纸剪成各式各样的图案,质朴又率真至美。上海剪纸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朴实、简练奔放、厚实饱满的基调,又有南方剪纸的细腻秀丽、注重线条精细刻画的特点,当二者结合起来形成独有的海派风格时,上海剪纸就更具感人的艺术魅力了。

海派剪纸艺术应用到国产动画中,创新了国产动画的表现形式。1958年,早期的中国动画人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了一个具有全新艺术表现形式的动画影像类型。后来,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1959)、《金色的海螺》(1963)等颇具代表性的动画作品相继问世,均吸收了海派剪纸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在这些动画中,材料和艺术形象的植入,就如水墨动画空灵悠远之艺术效果一样,剪纸艺术的淳朴稚拙与动画艺术的特质相映成趣,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独具审美特质的剪纸动画艺术形式。

三、海派文化与动画影像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虽然在海派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动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要想将海派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将来的国产动画创作中,使国产动画更好地呈现海派文化元素,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提升动画作品质量,坚持“内容为王”

动画是影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产业的发展影响着我国文化的发挥方向及前景。发展动画,就是在发展文化。因此,要提升动画电影质量,坚持“内容为王”。海派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作与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海派文化元素的应用,更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动画影像,作为一种外化的表现形式,传达的应是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其内容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海派文化与动画影像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该反映我国的文化导向与价值理念。在当今国际化背景下,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国内巨大的动画市场发掘潜力,我国动画的发展要强化民族文化底蕴。目前,我国动画电影市场被美国和日本动画严重冲击,美国和日本在推出动画电影的同时,也进行了强大的文化输出。例如,像个人英雄主义、视自由为生命以及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等,无不体现出美国民众的基本价值观念。以此为鉴,我国也应当在动画影像的出品方面,重视带有民族价值、民族色彩、民族元素等文化内涵的动画片。

(二)坚持动画作品系列化,持续品牌热度

鉴于周边动漫产业相对兴盛国家的发展,以及近些年我国自身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让动画电影系列化是保持动画品牌热度的有效方式。例如,由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熊出没》,于2012年1月22日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该动画片主要讲述了森林保护者“熊大”和“熊二”两兄弟与森林破坏者“光头强”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动画影像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呈现,既教育孩子们保护森林,又能让孩子们学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此后,《熊出没》系列的第2部《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第3部《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第4部《熊出没之春日对对碰》等作品相继推出,“熊出没”系列贺岁片《熊出没之过年》《熊出没之年货》更是在2013年和2014年的除夕夜当天上映,此后,“熊出没”的大电影会在每年的固定时期准时推出,吸引了一批“粉丝”。由此可见,在推出受大家欢迎与喜爱的第一部动画片之后,可以利用作品传播的热度与品牌影响力,相继推出系列动画电影产品,以持续保持并提升动画的马太效应。

(三)创作适宜各年龄段的动画作品

动画,不再局限于儿童,面对各个年龄段应当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动画电影的受众越来越广泛,对于年龄限制也相对较少。因此,要想将海派文化与动画影像更好的相结合,并且被广大观众接受,就应该探索出适合各年龄段都喜闻乐见的动画题材及形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观众对象一直聚焦于2-16岁的青少年儿童,较少注意到其实动画电影也是可以被成年人乃至中老年群体所接受的。以日本动漫为例,据调查,在全世界范围内,日本动漫的观众不仅仅有儿童、青少年,还有成年人以及老人。其中最为典型且被大家熟知的作者当属宫崎骏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动画的电影,对儿童来说,有着它清新美丽、天真烂漫的一面;对成年人而言,又有着温暖治愈、引人深思的一面;这是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市场中赢得巨大成功的秘诀所在。因此,在考虑海派文化与动画影像相结合的同时,需注重扩大动画受众的年龄范围,拓展青少年及成人动画市场。这样,当家长和孩子一同观看动画时,不仅能促进一家人的情感联络,还有利于社会价值理念的传承。

(四)合理安排上映檔期,拓展宣传方式

要想更好地将海派文化与动画影像结合,不光要靠动画电影本身,还需要合理安排上映档期,采用积极的宣传方式。《喜羊羊》系列动画电影之所以票房获得成功,是因为善于利用寒暑假,进行大力宣传,吸引了许多的学龄儿童,同时也吸引了许多陪同观影的家长。但是近些来,我国也频繁出现动画电影档期过于集中、各大制片方抢档的现象。随着国内动画产业的发展,我国每年新出品的动画电影与日俱增,每部动画电影作品都想抓住“六一”“十一”等节假日,积极进行宣传,过于集中的上映造成了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对各制片方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动画电影上映档期监管,防止节假日电影档期过密,这样,既有利于减轻各制片方的竞争压力,提高动画电影产业的效益,又有利于服务广大观众,使观众在任何时间都能看到最新上映的动画作品。

(五)创新国产动画技术

近几十年来,虽然我国动画电影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动画制片的先进技术应用方面仍旧存在欠缺。所以要加强动画专业人才的培育,不仅要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还要培育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动画制作人才,加强国产动画技术。新时代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动画电影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要想将海派文化更好的融入到国产动画中,在动画电影制作上,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海派文化融合应用的创新性,加强场景制作、特效、模型和动作捕捉等方面的创作实践,继续探索三维动画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动画电影的精神认知,加强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人物性格的塑造。

四、结语

优秀的国产动画,不仅是国家视觉影像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繁荣发展的象征。海派文化影响下的国产动画是我国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动画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自国产动画诞生以来,尤其是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海派文化影响下的动画视觉艺术也在加快发展的脚步,国产动画影像中的海派文化也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海派文化与动画影像相结合,积极拓展其发展路径,是十分有必要的,既有利于海派文化与国产动画的融合和我国动画民族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走向世界。因此,我们要按照本文所述的发展路径,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让海派文化与国产动画更好地融合,从而对我国动画影像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花建.海派文化:上海的文脉传承与时代创新[J].江南论坛,2015(12):11-14.

[2]徐清泉.海派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及时代响度[J].上海文化,2017(6):29-38.

作者简介:潘琳,博士,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文化管理系讲师,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视觉文化与动画艺术。

猜你喜欢

视觉艺术
陈科磊、路畅、吕金鸿、于孟祺作品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数字媒体中的视觉艺术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爱“拼”有奇迹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中国传统图形与视觉设计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思考
浅议后现代主义、视觉艺术与数字插画
书封与现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