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民宿设计与地域性表达研究

2021-03-15张倩马晨光

美与时代·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宿建筑设计

张倩 马晨光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业态,其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护地域文化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逐渐从观光游览向深度体验过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民宿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通过分析乡村民宿设计与地域性关系,寻求乡村民宿与地域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契机,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民宿设计表达。

关键词:乡村民宿;地域性;设计

一、乡村民宿与地域文化

(一)乡村民宿的概念与设计态势

民宿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主人參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宅设施。根据其所在位置进行分类,民宿可以分为城市民宿、乡村民宿和景区民宿。

起初,乡村民宿的出现是为了顺应逆城市化趋势,解决空心村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这一现象致使大批农村房屋、土地闲置,环境资源过于浪费,而很多城市居民又向往乡村环境,渴望体验乡土文化。因此,部分乡村居民开始自发或在政府引领下进行民房改造,用于民宿经营,增加居民收入。随着民宿风潮的日渐火热,商业价值逐渐攀升,民宿经营逐渐从家庭副业式转向家庭主业式。

如今,经济型民宿大面积占领市场,而舒适型、高档型和豪华型民宿市场总占比不足3%,民宿产业结构尚不完善,民宿品质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开发空间。经营者应该有意识地改变原有的粗糙经营模式,逐渐向品质化经营模式转变。

构建属于游客的私人空间,例如独立的卫浴、独立的小花园、独立的小客厅。这种构建独立私人的空间模式,与过去的家庭交融生活的空间构造有显著的区分。此外,走廊等公共区域也开始有意识地设计成“互不打扰”的形态,亦或是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在建筑材料上,房间与房间之间的改造也开始选用更加隔音和消光的材料。民宿设计更加注重顾客的体验感,其职能不再局限于“住”。

民宿用户出行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曾经简单的公共休闲区域不再适用。在新的空间设计时,应同时包含交融性与私人性。公共休闲区域不仅需要能容纳几人或十几人共同交谈的公共区域,也需要拥有具有一定私人性的区域。具有“交融性”空间性质的公共休闲区域,座位距离一般在1m-1.2m之间,符合普通关系的社交距离,这种区域多用于性格开朗活泼、乐于交流的住客,或者成团,互相认识的大队住客。而具有“私人性”空间性质的公共休闲区域,一般仅有1-4个位置,通常分为半封闭和全封闭。一般以帘、墙或屏风等进行简单隔断,座位与座位之间的距离大概24cm-30cm,这是极亲密的社交距离,一般适用于家人、情侣、朋友等亲密关系。

民宿整体的设计风格逐渐走向独特性,不同的民宿经营者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不同的用户群体,并根据自己的目标群体,设计相关的建筑风格。没有自己的特色,同质化严重的民宿无法获得游客的青睐。

(二)乡村民宿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乡村民宿设计的依据。独特的地域文化,有助于我们发掘新的目标群体,并对目标群体进行初步认识。近几年,因“网红城市”这一新地域文化标签而走红的重庆,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游览。其中80后、90后游客占比较大,这些便是重庆民宿的目标群体,需要根据他们的需求对民宿进行规划设计。许多奔着“网红城市”头衔来旅游的游客,喜好适合摄影留念的民宿。因此,针对这类游客的民宿,最重要的就是其美观性,通俗来讲就是设计要漂亮,上镜要好看。而青年游客对“打卡”这种颇具仪式感行为的热衷,也使得民宿的独特性显得极其重要。

地域文化是乡村民宿设计的灵感来源。独特的地域文化,给予相关民宿独特的文化底蕴。中国北方沿海及海岛,有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海草房民宿。这是北方渔民传统的特色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渔民文化。海草房用厚石砌墙,海草晒干后作为盖顶,这样的房子就地取材,造价低廉且具有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避雨防晒的作用。这样的民宿在凸显当地文化特色的同时,也不乏对当地地质、地理条件的思考。

乡村民宿设计是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据《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报告(2017)》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村落的数量急剧下降,部分损毁较为严重,以长江黄河流域调查研究为例,2010年仅存5709个,相较2004年减少了3998个,平均每天就有1.8个村落消失。随着传统村落的消失,许多传统地域文化也逐渐消失。将传统地域文化融入乡村民宿设计,为优秀的地域文化提供了新的扎根土壤,这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民宿设计融入地域文化的价值

(一)本土文化“走出去”

本土文化“走出去”是指把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美食美景、历史人文等,传播到全国、全世界。这是文化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繁荣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必然条件。将民宿设计和地域文化融合创新,赋予传统地域文化以新的时代表现,更加符合现今主流人群的审美需求,使得地域文化得到的不仅仅只有传承,更有发展。在传播独特地域文化的同时,展示了优良的民宿设计,使得民宿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成就,共同发展。

(二)旅游产业“带进来”

乡村民宿作为旧乡愁与新乡土相结合的时代产物,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民宿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民宿逐渐成为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的经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乡村民宿,对于有着乡村旅游想法的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优秀的乡村民宿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住宅空间,其本身已经具备了独特吸引力,成为了一个另类的景点,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因乡村民宿的特有价值,形成了一批新的游客群体,这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因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促使一批乡村外出人士的回流,这使得空心村问题得以改善,为乡村振兴作出巨大贡献。

三、民宿设计的地域文化挖掘

(一)自然文化

人类一诞生就受到地球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水文、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各地独具特色的建筑。在生产条件落后的古代,各地先民似乎都有因地制宜的建筑观念,如川渝地区,传统民居以吊脚楼为居住建筑,这类建筑多依山靠水就势而建,以柱子支撑,三面悬空,完美适应了川渝山地地形,同时也能防潮通风,以适应高湿气候。再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大多是在山崖一侧挖山洞或土屋,冬暖夏凉,防风防沙,完美地适应了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

在乡村民宿的设计之初,设计者就应该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风貌、文化习俗,以使得建筑适应人的生活起居。与地域文化相背离的建筑设计,只会昙花一现不會长久发展。

(二)人文环境

独特的人文环境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会给予地域建筑独特的历史积淀,产生厚重感,使得设计不再浮于表面。例如在中国广大的草原地区,常见各种蒙古包式建筑。几千年来,草原地区一直是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因其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性,产生了这种可以快速建造和搬迁的建筑样式。到如今,随着蒙古族游牧习俗向定点放牧或舍饲、半舍饲转变,传统蒙古包逐渐稀少,但是因历史文化影响,各种融入蒙古包特色的新式建筑层出不穷。这种新建筑,适应现今的居住需求,同时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卓越贡献。

在设计民宿时,设计者需深入挖掘当地的人文文化,将其与民宿相融合,利于形成属于自己的居宿文化特点,从而避免走向同质化,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吸纳优秀人文元素的同时,推陈出新,避免全盘照搬古建筑。积极地运用各种新的建筑材料或者新的建筑方式,使得民宿建筑在融入独特人文特点的同时能够更加适应当代的居住需求。

(三)经济环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基于农村经济现状,在进行乡村民宿设计研究时,应该对民宿建造的成本进行控制,同时也应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充分地考虑并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法。

对于建造成本的问题,应该减少或者避免使用各种价格昂贵的建筑材料。可以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节省费用,积极运用地域的特有资源,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并融入设计之中,在减少建筑材料成本的同时也要减少运输成本。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水、电、网络和道路建设上。水、电、网络的建设可以考虑自行改善,在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对集水设施、太阳能发电、小型网络基站的设计,使之融入民宿之中。所谓“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对于乡村民宿这样需要客源的营业性建筑来说至关重要。

四、乡村民宿设计的地域性表达手法

(一)“旧房保护”的设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村落数量不断下降,许多优秀的传统民居都遭到破坏和拆毁。传统民居作为一种独特的“旧房”,应该得到保护与发展,将其轻微改造,变为民宿,这是一种适宜的保护方式,同时也有创收的作用,一举两得。

临海余丰里民宿位于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古镇的赤城路老街口,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进行设计改造。该民宿原本是一间百年当铺,由一座100多年历史的四合院、两栋60多年的砖混工业用房、两栋30多年的旧仓库组成,展现了三种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拥有独特的历史韵味与文化血脉。

在进行设计改造时,给予了三种不同时代的建筑改造方式。首先对于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合院,主要是修缮和保护,尽可能地保存其历史韵味,寻求对建筑的还原。对于两栋60多年的建筑,是保留一部分,改造一部分,保存其历史痕迹,同时带入现代的居住空间形式。30多年的建筑则在保留其主体框架的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造,融入现代居住空间设计。

对于“旧房保护”的设计,应该保护需要保护的,改造可以改造的。“旧房改造”的建筑并非名人故居、景区景点之类的建筑,完全舍弃改造,只重保护是不可取的。作为具有盈利性质的民宿建筑,对于融入建筑之中的优秀文化、历史韵味进行保护,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有利于民宿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但是与此同时,在不损害前者的前提下,进行改造,使民宿适宜现代人的居住需求,符合住客的生活习惯。

(二)“修旧如旧”的设计

在100多年前,“修旧”就在欧洲形成了三个主流的学派。其一,法国建筑学家维奥莱特·勒·杜克的理论,他认为应该将建筑修复到最符合建筑风格特征的完整状态,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以进行必要的增删,但是必须保持建筑风格的完整性和纯一性。其二,英国诗人约翰·拉斯金,他认为应该保护其历史痕迹,将建筑及其经历作为一个整体修复。其三,意大利人卡米洛·博伊托,他认为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延长建筑的物理持存在,同时坚持在未来可以被重新修复的原则。

国内建筑修缮理论的较早提出者是梁思成先生,主张“整旧如旧”思想,他认为要让建筑“带病延年”,而不是返老还童,这种思想和约翰·拉斯金的理论类似。在古建修复上这种思想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但是在将建筑作为民宿进行修缮或者修建时,维奥莱特的理论更加适用。保持其纯一性,这使得民宿独具特色,适当增删,或许会使其历史痕迹减少,更加适宜当代人的居住。

百合庵位于日本奈良县的室生深野地区,由超过150年的日本传统茅草屋改建而成。茅草屋屋顶完全是天然建材,按照古法建造,用黑松木梁柱作为支架,只用草绳固定所有的结构,建筑整体古朴自然。整体改建后虽然少了几分历史痕迹,但建筑韵味仍在。

(三)“保旧树新”的设计

保旧树新是指保留一些旧有的部分,同时进行一些新的建造或改造。

西班牙乡村“窑洞”民宿位于莫雷纳山脉的丘陵地带,由UMMO Estudio团队进行设计。建筑所在地由砂屑石灰岩构成,地势微微倾斜,因为终年受到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水汽与海陆风影响,砂屑石灰岩受到侵蚀,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这展现了当地丰富的地质构成。当地繁多的洞穴一直被当地居民用作畜棚或者小型庇护所使用,到如今大多被重新修建成了乡村住房。在民宿的设计中,设计师选用了干净整洁的建筑材料,这使其与粗糙的天然岩石形成鲜明对比,“旧”与“新”的碰撞使得建筑格外醒目。在建筑的内部设计上,尊重了洞穴的原有结构,尽量不对其进行直接干涉,保留了洞穴最原始的状态,这使得建筑内部的每个房间都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建筑的地面使用混凝土和大理石等石制材料,家具采用温暖的木制家具,南向开窗引进自然光,这些元素的融入使得建筑更加原始自然,独具穴居特色。

在对于“旧”貌的处理上,应该牢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尤其是其特有的风貌,应该做到尽量保留,这些元素使得民宿与众不同,从而拥有独特的吸引力。例如西班牙“窑洞”民宿。窑洞民宿其实并不少有,但是因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独特的地质风貌,同时与窑洞民宿融合,从而使民宿变得与众不同。

(四)“依势建新”的设计

依势建新的“势”在设计时至关重要。我们中国有顺“势”而为的说法,这“势”我认为分为两种,一是地势;二是人势。在地势上,一是遵从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建筑适应人的生活起居方式;二是顺着地势起伏建造,减少对原始环境的影响。在人势上,其一,交通应该便利。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建筑,交通不便会严重影响客源。对于那些交通不便的位置,即使风景秀丽,也不可取,除非拥有新建一条公路的额外经费。其二,作为居住空间,尽量使顾客有美的感受,所以尽量选取风景秀丽的地理位置。其三,根据目标群体进行风格定位,使得建筑设计顺应使用者的需求。

“山鬼”民宿位于重庆南岸区南山公园北路,地处山顶,被竹林树木环绕,景致优美清幽。因其面朝长江,对岸便是重庆最繁华的市中心,因此拥有绝佳的观赏条件。为了不影响其观赏条件,建筑主要以玻璃钢架作为建筑材料,使得建筑视野开阔,采光良好。

“山鬼”民宿深諳顺势而为之道,首先在地势上,完全顺应了山的坡度,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一个建立在悬崖边的建筑,这虽然增加了施工难度,但是给予了建筑绝佳的风景欣赏视角,也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人势上,建筑入口就是公路,交通便利;环境清幽,视野宽阔;面朝市中心,拥有独一无二的夜景观赏位置。

五、结语

乡村民宿在逆城市化现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蓬勃发展。由于受设计主体分散、设计理念多元、地域环境复杂以及房屋权属等因素影响,尚未形成统一的态势,本文以乡村民宿的地域性表达作为切入点,挖掘乡村民宿地域性价值,归纳设计手法,为乡村民宿设计的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参考文献:

[1]陈时洋.从民居到民宿——基于民居改造的民宿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7.

[2]赵扬.地域文化背景下民宿空间同质化问题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9(3):72-75.

[3]竺初阳,余小荔.地域文化符号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以景德镇荷塘乡为例[J].设计,2019(18):106-108.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作者简介:张倩,重庆邮电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城乡环境设计。

马晨光,硕士,重庆邮电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城乡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民宿建筑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你是民宿达人吗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设计之味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