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学科视野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1-03-15姚爱婷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高中生心理健康

姚爱婷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多元,各种思想的碰撞之下,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迎来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一、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现状

(一)心理上过早闭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决定的往往是父母和老师,或者其他长者。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陷入困境,产生焦躁情绪;或在高压之下,产生逆反心理。

(二)迷失自我。这类学生对现实中的各种要求和自己的发展缺乏明确的评价,往往出现盲目从众的现象,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能力。

(三)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产生矛盾。这类学生对自己有着强烈的期望,期望的自我和当下的自我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厌弃、自卑、不相信别人,甚至自暴自弃的情绪。

(四)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这类学生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到达高潮,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外貌上的优缺点,过分的关注导致偏离学习中心。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一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值青春期,有很多困惑不安,还有学业的重压,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各种诱惑,使得这一成长阶段显得极其困难和重要,这直接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走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一环。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出现在班主任工作中,还应该出现在每一科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各学科合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学生才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引导。

三、语文学科视野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所长,利用语文学科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明确目标,备好课。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把情感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走向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如对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消除隔阂,怨恨,让学生心中释然,减少甚至消除因家庭问题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二)利用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家贾平凹曾提出“大美语文”,语文不仅“美”在其形式,语言,还“美”在精神内涵。所以,語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关乎于自己健康的精神家园。如高中语文课本中辛弃疾的《水龙吟》《永遇乐》启发学生摒弃利己主义,获得更有价值的人生。再如苏轼的《定风波》,启发学生在面对苦难的时候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提高抗挫折能力。

(三)充分利用写作的形式进行自我升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利用日记、周记、作文的方式,使学生沉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审视自己的思想。教师在对作业进行批改的过程中,自然可以窥见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和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联系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着学生的未来,社会的安定。这就决定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自觉的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高中生心理健康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