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博物馆美术馆特殊人群展览

2021-03-14韩晓仪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4期
关键词:特殊人群

【摘要】博物馆是知识的殿堂,具有激发大众省思、净化、学习的教育功能,是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的重要基地。博物馆美术馆作为公共机构,面向公众应遵循“每个人公平、尊重”的原则,需要被照顾的特殊人群自然也就被包括在其中。如今,特殊人群教育工作在世界各地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针对特殊人群所做的展览以及展厅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对比分析,探究重视教育事业的我国博物馆美术馆在特殊人群展览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馆博物馆;特殊人群;无障碍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4-214-03

【本文著录格式】韩晓仪.浅析博物馆美术馆特殊人群展览[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4):214-216.

一、参观博物馆的特殊人群

(一)特殊人群的界定

一般意义上的特殊人群是指残障人士、未成年人及老年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因此,研究和掌握其心理、生理状况,是做好博物馆特殊人群接待工作的基础。平等的获取知识和文化,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具有开放性、服务性、公益性特征的博物馆、美术馆是其载体之一。

(二)特殊人群的群体特征

1.特殊群体的生理特征

老年人,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身体各个机能的下降,在听力视觉方面等内部组织发生变化,再者就是随着神经系统的衰退以及细胞的不再生,老年人的记忆力、智力、逻辑会不断的减退,反应能力也会变得迟钝,甚至老年痴呆。

视力残疾是指双眼视力低下,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人士。听力残疾是指双耳无法听到或听清周围环境和声音,进而影响正常生活的人士。肢体残疾是指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导致活动能力丧失或受限制的人士。

儿童亦为7岁至12岁学龄初期或童年期的孩子,博物馆美术馆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资源。其次,在儿童类别,有一种在智力上有缺陷的儿童——智障儿童,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他们的应激能力差,智力水平低,很难通过间接的认识媒介(如书籍、视影、电台、网络传播等)获得知识,因而认识事物只能依赖于实物和直观形象。与正常的孩子相比,外界事物对智障儿童不具有吸引力,智障儿童难以对外界事物提起兴趣,不能仔细观察和抽象归纳事物的共性和个性。

文化上的弱势群体,包括城市文化弱势文化阶层和边远农村地区,由于受教育程度和地域等的影响、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够很好的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或者因为地域的限制没有机会接触美术作品。

2.特殊人群心理认知分析

由于特殊人群在生理或文化程度等方面与普通人拥有差异,不便出行,所以他们基本上拒绝外出。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每一个特殊的人内心或多或少都承受着周围环境与身体机能带来的心理压力。不想给身边人带来不便,内心也承受着一定的自卑感。

儿童对新事物新问题总是充满着好奇,随着儿童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是渴望融入各种人群进行社会参与的,对智力落后的儿童,他们的情绪变化是非常快的,容易被一件事引起不想对应的情绪反应。容易兴奋,抵制型的儿童退缩、胆小、不合群。

二、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特殊人群的展览

作为公共机构,博物馆美术馆面向公众应遵循“每个人公平、尊重”的原则,其中当然也包括格外需要照顾的特殊人群。这一点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开始的更早,随着馆内经验的积累和对群众的研究,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也将群众范围扩大到特殊人群中,针对特殊人群举办展览进行教育。

(一)国外博物馆美术馆特殊人群的活动与展览

“在2003年8月,美国进行了一次贯穿全美的美术馆教育项目,结果显示,在美国有超过49%的美术馆开设了面向盲人、耳聋者等特殊人群的特殊展览。”在加拿大国家美术馆,面向弱智、视障者等特殊人群的特殊展览已经不间断地进行了十几年之久。“美术馆教育人员为了充分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和需要,更好地进行教育,还为此开设了长期的课程,三个月为一个学程,4-95堂课,每堂课为60-90分钟。”

美国很久之前就开始关注特殊人群,许多美术馆都有为特殊人群或者老年者提供的轮椅等设备设施。纽约现代博物馆从1972年开始就有触摸展览(Touch Tour),目前,美国美术馆普遍开设面向特殊人群的特殊展览。例如,在纽约州立博物馆进行的一场罗丹雕塑触摸展览中,许多盲人带着塑胶手套,细细地触摸每一件展品。

德国的卡塞尔市施波爾音乐博物馆,“为了让听障者也能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卡塞尔大学进行合作,使得“无障碍音乐博物馆”这一概念成为现实。“各种长短不同的频率在通过一定规则的震动之后形成了音乐,我们认为对于人类来说音乐美感的获得并非仅仅依赖于人体基本的器官—耳朵,而是充分调动全身由内而外感受器官进行感受即富有诗意和人化的耳朵。”无障碍音乐博物馆的设计,让听障者拥有了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国内博物馆美术馆特殊人群活动与展览

在我国,“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作出了不无关对参观者免费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不受约束,随心所欲的到博物馆美术馆进行参观。仅仅免费对特殊人群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社会上的特殊群体,特殊人群的教育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国内已经有一些博物馆美术馆会开设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特殊展览进行教育,但这样的博物馆是凤毛麟角。

“我是你的眼——带盲童识地学”是以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盲生为活动对象的科普教育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展出了许多恐龙铅板等一系列凹凸感很明显的展品,盲童们的触觉是非常灵敏的,盲童们通过用手触摸,感知恐龙们的骨架模型,脑海里想象出恐龙的样子。同时,孩子们可以利用恐龙铅版进行拓图,亲手勾勒出恐龙的模样。此次活动进行的非常成功,不仅很好的给盲童普及了矿物、岩石、古生物等地学知识,从另一个方面,激发了盲童们对科学的热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

在特殊的日子,如国际盲人日,首都博物馆举行了一些特殊展览,展出一些高仿文物,供视障者触摸。在2008年,首都博物馆专门印制了标有无障碍设施的展览导览图,为了方便特殊人群观展。此外,在北京文物展还首次展出了伯矩商、珊朝红地蛙瑕彩花鸟瓶、子方疊等9件青铜器、瓷器的高仿品,这些仿品盲人观众可以随意触摸,亲手感知历史。

近几年,我国在儿童公共服务领域内进行了一些改革,国内一部分博物馆对少儿的艺术教育方面进行尝试。比如,湖南省博物馆在教育学习馆中设置了针对中小学生的项目活动,对6岁以下13岁以上的中小学生开展如导赏、讲座、美术作品创作活动、冬令营艺术教育活动等。

三、博物馆美术馆的无障碍设施

在博物馆美术馆参观中,对正常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对残障人群、老年人确实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博物馆美术馆的无障碍设施应该切实考虑到残障人士、老年人的不便之处,从细节处做起。

无障碍博物馆美术馆,作为全球范围内现代博物馆美术馆建设中一种新颖模式,有些举足轻重的位置。无障碍环境建设主要在建筑无障碍、思想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文化无障碍等领悟不断展开。不仅是给全体公民,乃至残障人士提供更好进行博物馆美术馆参观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博物馆美术馆历史文明进程标志的伟大标志。

建筑无障碍主要有:停车场有专门为特殊人群设置的车位,设置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入口之处,普通群众禁止占用。坡道博物馆美术馆入口处设有坡道,方便轮椅进入。厕所要有为特殊人群专用的厕所。

信息无障碍:包括博物馆网站的信息无障碍建设以及展厅信息的无障碍,在国外,如大英博物馆的网站,设有专为视障和聋哑人提供的语音和手语信息服务系统,使得所有信息、服务和学习资源能够被包括特殊人群的所有人访问。展厅的信息无障碍,目标人群是博物馆展厅内的观众。例如,在2003年IBM与埃及征服合作的项目Eternal Egypt中,设计了一款运用于开罗博物馆的一定导航设备。视障者们通过输入展品上的ID号码进行访问,展品的文字信息可以实时转换成语音显示传入到带有耳机的PAD中,为视障者们提供了完整的展品信息。

文化无障碍:法国是文化无障碍服务的先导国,其博物馆美术馆通过帮助视障者群体,使得他们都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实现了艺术的全民化,“如芝加哥史特博物馆则能够提供一些特殊服务,为了能让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或者视力障碍的人也能欣赏艺术,他们可以将一些艺术品亲自送上门,让其欣赏,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国内有些博物馆已经开始意识到特殊人群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一系列培训与服务,部分博物馆对馆内的讲解员都进行手语培训,以便当聋哑特殊人群来参观时都能得到手语服务。”

思想无障碍:树立思想无障碍的意识,使得艺术思想无障碍沟通,由于特殊人群行动不便及自卑心理的特征,博物馆美术馆在针对特殊人群教育上应以树立特殊人群的自信心为主,尊重所有来博物馆美术馆参观的观众,温暖人心,使他们无心理负担的观展。

四、我国博物馆美术馆特殊人群展览的建议

(一)国内博物馆美术馆对特殊人群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国博物馆美术馆目前对特殊人群的教育与服务重视度不够高,与国外相比针对特殊人群所做展览寥寥无几,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博物馆美术馆的每个人公平、尊重的原则。其次,博物馆美术馆对特殊人群的无障碍公共服务形式单一,目前局限在手语服务,展品入特殊院校。真正进入博物馆美术馆,对视障者及听障者,没有完备的设备使得他们顺利观展,更好的体验艺术。此外,我国博物馆美术馆在对儿童进行的大众教育的活动,存在着“盈利性”。

(二)关于我国博物馆美术馆特殊人群展览公共服务的建议

第一,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建设方便轮椅进去的坡道,方便视障者等特殊人群进馆参观;建设内部有为残疾人、老年人乘坐者使用的电梯以及增加盲人路标、盲道等。

第二,在对待特殊人群信息无障碍方面,对待视障者,要保障他们在博物馆美术馆中的受教育权利,如在展览中設置盲文、增添凹凸感明显的物体等,提高视障者在展览中的参与度;对待听障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多媒体网络、触摸展品等其他途径获得更多的展览信息,使信息沟通无障碍。对待儿童方面,加强建设馆内儿童活动区域与标识,为儿童举办非营利性的艺术活动与教育活动。对待智力落后的儿童,增添一些适当的课程;对待文化水平程度不高的人,进行好讲解服务,并定期进行艺术教育活动。

第三,在文化方面,加强对特殊人群这一群体的重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定期举行转为特殊人群的展览,切实考虑他们的认知、心理特征,加强馆内公共服务设备的先进性,争取让每一位进馆的特殊人享受每一次的展览。对待儿童,定期举办非营利性的艺术展览创作与教育的活动,将博物馆美术馆视为“儿童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和最值得信赖的器物信息资源之一”。

第四,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种文明教育,博物馆美术馆在做无障碍建设的同时,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平台对受众宣传关爱特殊群体的理念。博物馆美术馆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教育宣传,逐渐形成不同人群之间和谐共处、平等关爱的意识。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人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特殊人群公共教育服务相比国外还远远不够,特殊人群是当今社会值得重视的一类对象,对特殊人群的研究是当今文化机构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博物馆美术馆公共教育服务需要关注到的群体。博物馆美术馆对特殊人群的重视以及特殊服人群公共服务的完善,有利于实现美术馆博物馆公共教育的全民化,能够体现一个美术馆的学术程度,实现全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大程度拉近博物馆美术馆与大众的距离。同时,博物馆美术馆的全民性,有利于实现博物馆美术馆的公益性机构的价值,完善博物馆美术馆教育体系,增强博物馆美术馆的影响力,实现教育公正性、全民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小鹭.现代美术馆教育与经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5.

[2]周谷风.德国“无障碍音乐博物馆”让聋人听音乐[EB/OL].(2010-08).

[3]石建文.浅议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创新[A].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0年暨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137.

[4]李琼.针对视障观众的博物馆展厅信息无障碍研究[A].携手共进,创新发展——2011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C].2011:51-55.

[5]刘卫华.曹敏.无障碍博物馆——理念与实践[J].中国博物馆,2008(1):23-27.

[6]刘雪梅.无障碍参观 圆残障孩子一个博物馆梦.[EB/OL].(2012-04-24).

[7]李晓洲.文化助残——山东博物馆在行动[EB/OL].(2012-05-23).山东博物馆网站.

作者简介:韩晓仪(1996-),女,山东日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批评与策划。

3075501908230

猜你喜欢

特殊人群
乙肝特殊人群治疗研究新进展
你家“特殊人群”的爱牙准则达标了没?
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的思考
特殊人群涉毒犯罪的侦查难点及对策研究
临床药师干预特殊人群不合理用药的回顾性分析
针对特殊人群产品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思考
设计多元化与通用设计的研究
浅谈特殊人群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