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主题阅读的实践探究

2021-03-10张琼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主题学习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主题阅读的实践探究基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以及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把“生活主题阅读”融入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之中,它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引导学生围绕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将学科理论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结合,广泛进行主题阅读,从而将道德与法治的生活经验体验,寓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接受之中,达到增强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进而实现教育的有效价值。

【关键词】主题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主题阅读

作者简介:张琼(1971.1—),女,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南炼校区,中学一级教师。

一、进行本研究的主要原因和目的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的教学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启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和服务于生活”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得以凸显,其目标旨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品德培育和法治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育价值的认同和内化。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主题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主题阅读的实践研究正是以此为目标,以道德与法治的必修课程为基础,以生活主题阅读的方式,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教材的设计比老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但目前一些课堂教学中仍然有些阅读资料过于陈旧和教条化,让学生感觉政治课“高大上”,对其缺乏兴趣点和信任度。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刻板印象,让政治课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基于这个目的,笔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出现的若干个学习主题,在教学中努力开发与之相关的生活阅读資源,帮助学生借助日常生活经验理解所学内容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努力使课程学习不仅贴近学生当前的生活,更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服务。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主题阅读中主题的确定

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主题阅读主要是基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及道德与法治教材,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确定若干主题,例如“孝亲敬长”“集体主义”“亲社会行为”“传递情感正能量”,再如“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绿色发展”“中国梦”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体内容如下列表所示:

三、生活主题阅读素材的来源和种类

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围绕生活热点问题,进行广泛阅读。阅读资源可以来自师生共同收集的新闻,也可以来自精选文章。学生通过阅读将道德与法治的生活经验体验,寓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接受之中,从而增强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效果,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

资源素材首先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圈,包括同学、朋友、家长、教师等。种类也不仅限于阅读传统文字,也可以是学生们更喜闻乐见的各类新闻图片、漫画和音视频资料。例如在《孝敬父母》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播放了由家长录制的音频资料《孩子我想对你说》,在《法律伴我们成长》一课中,引用了学校举办的法治讲座案例等。

其次,主题阅读可以结合优秀的文艺作品。如布置学生观看优秀的影视资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写观后感。推荐学生赏析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国庆片《攀登者》写观后感,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结合《探问生命》一课推荐学生观赏墨西哥电影《寻梦环游记》,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短暂和永恒、生命的接续等问题。结合这两年的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劳动的价值,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与实干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责任与角色同在,增强责任意识。

最后,主题阅读可以与学校社团活动相融合。笔者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同时还兼任了学校社团活动指导老师,在社团活动设计中便有意识地结合思政课堂内容开发学习资源。例如结合传统节日,设计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活动,例如端午节包粽子,学做彩袋鸭蛋,中秋节自制冰皮月饼、桂花糕,清明放风筝,学画京剧脸谱,画扇面,汉服展示会等。通过这些系列活动,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于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文化认同。

四、基于主题学习的生活主题阅读素材在各年级的课堂实践探索

七年级,围绕“成长中的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播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讲座视频及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明确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耐挫折能力的现实意义和方法;分析河南高考生志愿被篡改案案例,启发学生探究隐私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克服竞争中的嫉妒心理,了解情绪的双重作用,学会调节情绪,养成健康心理。

围绕“培养法治意识”的主题,播放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中有关章莹颖案件的访谈资料,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分析社会热点新闻——“龙哥被反杀案”,让学生了解关于正当防卫的知识。通过各类鲜活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捍卫法律尊严。

八年级,围绕“交往中的品德”主题,笔者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暑期难忘的事件,播放港独分子制造骚乱、饭圈女孩联手反击战等视频资料。布置学生、写关于暑期回顾与感受的作业,使学生懂得了个人离不开社会,学会关注社会生活。第二课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优秀的作业作品。有的同学分享了去青海旅游的经历,草原骑马,篝火晚会,感受生活的美好多彩;有的去农村奶奶家帮助干农活,体会家人的辛苦付出;有的分享了看到香港动乱视频的感受,懂得了和平来之不易,明确了年轻人应该有正确的选择就是要做爱国守法的公民。

第二课时的学习重点是学习亲社会行为的含义、意义和方法。学生交流自己在街头、影剧院、万达乐园、常州动物园等地游玩的体验感受。有的看到善待他人、帮助他人的场景,有的经历不愉快的事件。不同经历从正反两面论证了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了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遵守社会规则,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耐挫折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被他人和社会接受。亲社会行为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培养,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这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八年级《合理利用网络》第一课时中,布置阅读材料题:“如果你爱他,送他去网络,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不爱他,送他去网络,因为那里是地狱。如何理解这句话?”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得出结论: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避免不良信息的侵害,恪守道德和法律,做有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在第二课时笔者引入“中学生骑车碰坏私家车留言字条”的南京本地新闻,提问:为何字条引发了朋友圈热议和广泛转发?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从而认识到要传播网络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培育健康向善的网络文化,做诚实守信、有责任的公民。

围绕“遵守社会秩序与规则”主题,结合社会热点新闻分析“八達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女子拦车高铁车门延误开车事件”,探究规则的种类及作用,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遵守社会秩序与规则。

在学习“法不可违”主题时,将热点新闻导入课堂,利用动画视频加文字,回顾无锡高架桥侧翻事件,先激发起学生探究事故原因的兴趣,再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最后结合这一事件,谈谈对规则的理解。学生们通过讨论,分析事故原因为货车司机超载,桥梁设计缺陷,交通监管不力等;得出了启示: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学法懂法,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守法公民。那种“我又不杀人放火,法律和我无关”的思想是危险的,生活在现代社会,在法治中国,我们一生都在法律的保护之下,方方面面都要和法律打交道,所以一定要对法律心存敬畏,自觉尊法守法,才能防范侵害,用法律保护自己。

在教学“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一主题时,结合相关案例,课堂上组织递进式讨论:“人们常说‘违法犯罪,是否犯了语意重复的语病?违法与犯罪有何不同?违法与犯罪之间有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有何相同点?尝试画出两者关系图。”引导学生在生活案例的阅读和法律条文的解读中,发展理性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逐步树立法治观念。

在教学“国家利益至上”主题时,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相关人物故事,课上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交流展示。通过回顾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人民英雄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流血牺牲,以及在和平年代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无私奉献的事迹,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使学生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明确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教学“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时,通过萨德事件、钓鱼岛事件、中印边界冲突、福岛核废水等图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五、生活主题阅读实践效果

实践证明,生活阅读素材的开发与运用,大大激发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力,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每堂课前,教师发动学生搜寻并分享与主题学习相关的阅读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体验的知识才是深刻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知识才是真正可信的知识。教师要从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开始,到结合生活经验拓展阅读,再到抓住时事热点阅读社会,还要开展专项系列实践活动等,努力引导学生将课堂变成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阵地,在实践中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品质、责任意识、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2]李文龙,回归生活世界,优化政治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9):43-4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题学习
浅析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功效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补充型主题学习浅探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训练》微课体系设计探讨
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探究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模式和结构组织与管理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