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5—2019年荆州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2021-03-09蔺茂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荆州市梅毒户籍

蔺茂文,刘 锐,孙 春,张 凡

梅毒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2,3],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3],可导致全身的组织和器官发生严重损害[4,5]。梅毒早期治疗效果较好,而晚期梅毒累及多个器官,治愈困难,严重时可致死[6]。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人口559万,面积1.41万平方公里。近年来,荆州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前3位。本研究搜集2005—2019年梅毒病例资料对荆州市梅毒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降低梅毒的传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梅毒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现住址、审核日期统计),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子系统《基本信息系统》。

1.2 分析方法

按现住址、审核日期从《基本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05—2019年梅毒病例资料,利用 Excel 2019 建立数据库,SPS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不同时间、性别、年龄、户籍梅毒患者的发病情况。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2005—2019年荆州市不同年份不同类型梅毒发病情况 共计报告梅毒21839例,年均发病率为25.33/10万;其中,一期梅毒4362例,年均发病率为5.00/10万,二期梅毒2919例,年均发病率为3.36/10万,三期梅毒154例,主要受累器官为脑部、眼和皮肤,表现为中风、精神失常、视力受损和树胶肿,年均发病率为0.18/10万,隐性梅毒14138例,年均发病率为16.49/10万。2005—2016年荆州市梅毒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13.510,P<0.001),2016—2019年逐步趋于平稳。2005—2012年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6.959,P<0.01),年均增长率为29.20%,2012—2019年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6.484,P<0.05)。2005—2019年隐性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13.51,P<0.001),年均增长率为40.48%(图1)。

图1 2005—2019年荆州市不同类型梅毒发病率变化趋势

2.1.2 2005—2019年荆州市不同年份不同类型的梅毒构成情况 2005—2018年、2010年一期梅毒所占比重最大,2009年、2011—2019年隐性梅毒所占比重最大。2005—2019年不同年份之间的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胎传梅毒、隐性梅毒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5.019,P<0.001)。

2.2 人群分布特征

2.2.1 性别分布 男性9359例(42.85%),女性12480例(57.15%),男女性别比0.75:1。一期、二期、隐性梅毒患者在不同年份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梅毒逐步由女多男少转变为男多女少(表1)。2005—2019年男性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χ2=13.372,P<0.001);2005—2015年女性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9.774,P<0.05),2015—2019年女性梅毒发病率稳中有降,见图2。

图2 2005—2019年荆州市不同性别梅毒发病率

表1 2005—2019年荆州市梅毒构成情况 (例)

2.2.2 年龄分布 2005—2019年荆州市梅毒的年龄构成情况 各年龄构成比排名前3位为40~49岁(25.17%),30~39岁(18.56%),50~59岁(18.04%),其中20~69岁占88.80%。梅毒患者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869,P<0.001)。其中女性以20~59岁(80.28%)为主,男性以40~79岁(83.39%)为主。从时间上看,2005—2009年以20~39岁为主,2010—2013年以30~49岁为主,2014—2019年以40~59岁为主(表2)。2005—2018年荆州市50岁以上人群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2.864,P<0.001),年均增长率为28.21%;2005—2013年荆州市50岁以下人群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7.945,P<0.01),年均增长率为39.86%,2013—2019年50岁以下人群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4.946,P<0.05),年均下降率为4.64%。2005—2019年荆州市50岁以上人群梅毒报告发病率始终高于50岁以下人群(图3)。

图3 2005—2019年荆州市>50岁及<50岁人群梅毒发病率

表2 2005—2019年荆州市不同年龄组梅毒构成情况[例(%)]

2.3 地区分布特征

2.3.1 2005—2019年荆州市不同户籍类型的梅毒构成情况 将报告病例按户籍分类后分析发现,梅毒发病患者以本地户籍为主,为19248例(88.14%)。外地户籍占比在2014—2019年年均增长15.38%, 2019年达到峰值,为17.24%。本地户籍梅毒患者平均年龄(46.19±16.41)岁,外地户籍平均年龄为(41.59±14.51)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28,P<0.001)(表3)。

表3 2005—2019年荆州市不同户籍类型梅毒构成情况 (例)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6年荆州市梅毒总体发病率呈线性上升趋势,2016—2019年逐步趋于平稳,2005—2019年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33/10万,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7]。2005—2019年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隐性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40.48%);隐性梅毒占比逐步增大,2019年达到90.52%,这一方面与荆州市梅毒报告质量逐年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与荆州市近年来扩大检测工作有关,这与甘肃省[8]、青海省[9]、安康市[10]、珠海市[11]等统计结果一致。三期梅毒、胎传梅毒报告较少,提示荆州市多数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救治,避免了因未及时诊治造成患者器官严重受损、畸残和死亡[6,12]。

在性别上,荆州市梅毒患者男性少于女性与国内济南、贵阳等地研究结果一致[13,14]。女性发病率2013年以前逐步上升,2013年以后稳中有降,男性发病率逐年升高,2019年男女发病率已基本一致,提示近年来梅毒的宣传干预措施在女性群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对于男性群体效果有限,这可能与男性群体尤其是老年男性群体,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知行分离现象严重有关,需引起重视。

在年龄上,一是有老龄化的趋势(由2009年以前的以20~39岁为主逐步转变为2014年以后的以40~59岁为主),二是女性病例更年轻化,以20~59岁为主,男性以40~79岁为主,这可能与年轻女性检测机会(婚检、孕检、产检)相较年轻男性更多有关[15]。 5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2005—2013年呈上升趋势,2013年以后逐步下降。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1年以后明显高于50岁以下人群,这一方面可能与老年人群相较年轻人来说住院和术前筛查机会更多,筛查出更多的隐性梅毒有关[16,17]。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老年人安全套使用率低[18]、性交过程更容易造成黏膜损伤,增加感染一、二期梅毒的风险有关[18]。

在地区分类上,以本地户籍为主,但随着荆州市高铁的开通,交通的便利,外地户籍占比逐年升高,2019年达到17.24%,提示流动人口需进一步关注。

综上所述,自《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实施以来,荆州市梅毒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二期梅毒发病率下降提示新发感染呈下降趋势,隐性梅毒发病率的上升则提示我市在扩大检测、规范报告等方面质量在提升[19]。5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逐步下降、2015年后女性发病率稳中有降提示宣传和干预等工作在该类人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可能与这类人群知识水平较高、自我保护意识更强有关。但仍有多个方面应引起重视,一是男性发病率逐年上升,二是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逐步上升,三是外地户籍比例上升。今后要重点加强上述人群的宣传和干预力度,控制梅毒的蔓延和传播。

猜你喜欢

荆州市梅毒户籍
隐性梅毒更危险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捉迷藏比赛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荆州市2016年校园足球锦标赛开赛
征婚信息
热议
像户籍管理员那样熟悉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