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及CT表现研究

2021-03-06王振奎代向党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淋巴瘤原发性螺旋

王振奎 代向党 王 赢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是肾上腺区域较为少见的肿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不足1%。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具有较高的侵袭性,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起病隐匿,在临床诊断中易漏诊、误诊,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且经临床治疗后长期疾病缓解率较低,预后效果较差[1-2]。因此,尽早明确病情及术前评估对缓解患者病情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多层螺旋CT检查现已在临床各科疾病诊断中获得广泛应用,通过CT检查可准确定位病变位置、大小、范围等信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3-4]。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旨在探究其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患者56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2.83±3.49)岁;临床表现:上腹疼痛10例,乏力12例,体重下降13例,腰部疼痛21例。纳入标准:无远处淋巴结肿大及转移;病例资料完整;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系统恶性肿瘤;已出现其他组织及器官受累;其他部位淋巴瘤病史;意识障碍,无法完成本次检查者。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设置扫描参数如下:层厚3 mm,层距3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螺距1.015,视野360 mm×360 mm。检查时使患者保持仰卧位,首先行CT平扫,随后经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300 mg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GE Healthcare AS,国药准字:J20160097),控制注射速率为3.5 ml/s,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 s及60 s行动脉期、静脉期扫描。数据采集:在病灶实质区域内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各期CT值,注意测量时ROI区域尽可能大,避免ROI区域内所包含的坏死组织、血管及钙化灶,测量病灶区的3~5个ROI的CT值。将获得的CT图像治疗上传至工作站由两名高级职称以上的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病情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

以肾上腺穿刺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诊断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金标准”,分析病理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分析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中的诊断效能及一致性;另分析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CT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理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56例疑似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阳性44例,阴性12例,阳性检出率为78.57%(44/56);经多层螺旋CT检查阳性38例,阴性18例,阳性检出率为67.86%(38/56)。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9,P=0.201)。

2.2 CT表现

38例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阳性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可见,双侧均存在病灶共22例,单侧16例;病灶形态类圆形20例,类三角形4例,分叶状10例,卵圆形2例,椭圆形2例;腹膜后转移4例;平扫可见密度较均匀3例,均匀等密度27例,片状低密度区6例,低密度坏死灶2例。

2.3 诊断效能及一致性

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为81.82%(36/44)、特异度为83.33%(10/12)、准确度为82.14%[(36+10)/56]、阳性预测值为94.74%(36/38)、阴性预测值为55.56%(10/18)。kappa检验: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诊断中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51,P=0.000),见表1。

表1 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中的诊断效能/例

3 讨论

肾上腺淋巴瘤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种,继发性淋巴瘤是淋巴瘤全身浸润的一部分,于晚期淋巴瘤患者中最为常见,约25%的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病灶可累及肾上腺组织。由于肾上腺内无淋巴组织,故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较为罕见[5-6]。研究认为[7],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源于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或起源于肾上腺固有的造血组织,其免疫功能障碍是导致该病症的诱导因素。

早期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腰背部疼痛、发热、乏力等,小部分患者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发病部位为单侧或双侧,其中双侧发病率超过66.67%。多层螺旋CT在疾病检查中,因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形态多样,当肿瘤体积较小时,检查表现出肾上腺弥漫性增大,肾上腺形态未出现明显改变,或呈现出类似肾上腺增生;当肿瘤体积增大时,影像学检查病灶表现出不规则形状或椭圆形[8-9]。病理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弥漫密集,瘤体细胞较为单一,分布均匀,瘤体间质成分较少,故在多层螺旋CT平扫时可见稍低的均匀密度或等密度回声。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且肿瘤细胞多围绕血管呈现出“袖套”状浸润,生物学特性使得病变处坏死及囊变较少。由于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瘤体血供较少,瘤体细胞较为密实,行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无法快速进入瘤体[10-12]。因此,于CT增强扫描早期可见图像强化欠缺,随着时间延长,对比剂逐渐渗入瘤体,静脉期出现轻-中度强化,延迟期表现出持续强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疑似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阳性检出率为78.57%,经多层螺旋CT检查阳性检出率为67.86%。两种方法在阳性检出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检查中阳性检出率较高,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多层螺旋CT在诊断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诊断中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82.14%、阳性预测值为94.74%、阴性预测值为55.56%,kappa检验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诊断中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51,P=0.000),提示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诊断效能与病理学检查一致性尚可,在临床应用中可将其作为诊断该病症的有效手段。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在多层螺旋CT平扫时可见多个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较为均匀、边缘清晰,出血及钙化灶少见,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几乎吻合。此外,多层螺旋CT在诊断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中还需与其他肾上腺肿瘤相鉴别,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癌、转移瘤等,故在临床鉴别中需结合原发瘤病史及患者病情展开判断,以做出鉴别[13-15]。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中诊断效能较高,根据CT征象表现有助于判断病灶位置、大小等基本信息,有助于完善病理检查结果,利于尽早确诊。

猜你喜欢

淋巴瘤原发性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