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湖州元素*

2021-03-05虞文清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湖州

虞文清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又称四大小说,是指《三国演义》《水浒全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其细致的刻画、生动的描绘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或多或少都渗透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州的元素,本文拟对此一一析之。

一、《三国演义》中的湖州元素

《三国演义》生动地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沧桑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中,就有几位是湖州籍人士。比如,顾陆朱张四大姓是江东本土势力的代表,这里的朱氏指的是吴郡朱氏,不过丹杨朱氏在东吴却不逊色于吴郡朱氏,其代表人物就是来自丹杨郡故鄣县(今湖州安吉)的朱治、朱然和施绩祖孙三代。

《三国演义》第15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中,对湖州安吉人朱治有描写,是他最早向孙策提出回江东图霸业的政治主张。“当日筵散,(孙)策归营寨。见(袁)术席间相待之礼甚傲,心有郁闷,乃步月于中庭。因思父孙坚如此英雄,我今沦落至此,不觉放声大哭。忽见一人自外而入,大笑曰:‘伯符何故如此?尊父在日,多曾用我。君今有不决之事,何不问我,乃自哭耶!’策视之,乃丹阳故鄣人,姓朱,名治,字君理,孙坚旧从事官也。策收泪而延之坐曰:‘策所哭者,恨不能继父之志耳。’治曰:‘君何不告袁公路,借兵往江东,假名救吴景,实图大业,而乃久困于人之下乎?’”[1]77

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朱治的地位大概与程普、黄盖、韩当差不多,都属于三朝元老。“回江东,图霸业”可以说是朱治为孙策制定的战略规划,其意义不亚于后来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隆中对》。

《三国演义》第15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湖州人严白虎出场了。他是当时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当然也被统治者称之为“盗匪”。史料记载:“严白虎,江东山贼,东汉末吴郡乌程(今浙江吴兴南)人,白虎为其绰号,本名不详。为当地强族,献帝初拥兵万人自保。孙策受袁术使渡江,攻破白虎等,白虎奔余杭,投靠许昭。建安二年(197),复为孙策所破。”[2]161

《三国演义》中,当孙策进军江东时,“时有严白虎,自称东吴德王,据吴郡,遣部将守住乌程、嘉兴。当日白虎闻策兵至,令弟严舆出兵,会于枫桥。舆横刀立马于桥上。有人报入中军,策便欲出。张纮谏曰:‘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策谢曰:‘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随遣韩当出马。比及韩当到桥上时,蒋钦、陈武早驾小舟从河岸边杀过桥里,乱箭射到岸上军,二人飞身上岸砍杀。严舆退走。韩当引军直杀到闾门下,贼退入城里去了。……策进兵追袭,黄盖攻取嘉兴,太史慈攻取乌程,数州皆平。……白虎杀条血路,望余杭而走……不隔一日,只见一人将着严白虎首级来孙策前投献。策视其人,身长八尺,面方口阔。问其姓名,乃会稽余姚人,姓董,名袭,字元代。策喜,命为别部司马。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令朱治为吴郡太守,收军回江东”[1]81-83。

严白虎虽为一农民军领袖,但也有极大抱负,欲与孙策平分江东。虽然严白虎最后身死,但是他为孙策日后称霸无形中打下了基础。严白虎可以说是孙氏王朝建立的垫脚石之一。这里还提到“太史慈攻取乌程”,乌程就是湖州古城。“乌程,旧县名。秦置。相传有善酿酒韵乌、程二姓居此故名。治所在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治今吴兴。宋初分置归安县,同治一城。1912年仍并为吴兴县。三国后历为吴兴郡、湖州、湖州路、湖州府治所。”[3]44

《三国演义》第77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中,湖州安吉人朱然隆重出场。朱然(182—249),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余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曾随吕蒙擒杀关羽,以功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吕蒙死后,朱然代替吕蒙镇守江陵。夷陵之战中,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魏国趁机攻吴,朱然坚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从此“名震敌国”,最后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赤乌十二年(249),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孙权为其素服举哀。

《三国演义》这样描写:“却说孙权求计于吕蒙。蒙曰:‘吾料关某兵少,必不从大陆而逃,麦城正北有险峻小路,必从此路而去。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权大喜,遂令朱然、潘璋领两支精兵,各依军令埋伏去讫……关公横刀前进,行至初更以后,约走二十余里,只见山凹处,金鼓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到,为首大将朱然,骤马挺枪叫曰:‘云长休走!趁早投降,免得一死!’公大怒,拍马轮刀来战。朱然便走,公乘势率兵掩杀。关公所随之兵,渐渐稀少。走不得四五里,前面喊声又震,火光大起,潘璋骤马舞刀杀来。公大怒,轮刀相迎,只三合,潘璋败走。公不敢恋战,急望山路而走。背后关平赶来,报说赵累已死于乱军中。关公不胜悲惶,遂令关平断后,公自在前开路,随行止剩十余人。行至决石,两下是山,山边皆芦苇败草,树木丛杂。时已五更将尽。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率兵齐至,把关平四下围住。平孤身独战。至天明,孙权闻关公父子已被擒获,大喜,聚众将于帐中。”[1]406-407

由此说明,生擒关羽这一大事,虽然唱主角的并不是朱然,但他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三国演义》第84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中,安吉人朱然再次出场。在著名的陆逊营烧七百里的彝陵之战中,主将陆逊“遂集大小将士听令:使朱然于水路进兵,来日午后东南风大作,用船载茅草,依计而行”。大火起后,刘备“正奔走间,喊声大震,吴将朱然引一军从江岸边杀来,截住去路”。罗贯中安排赵子龙“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1]442。

朱然在演义中是个小角色,出场不多,夷陵之战中的重要作用也被弱化,甚至被赵云一枪刺死。而历史中的朱然要比演义中厉害许多,他是孙权的同窗好友,是吕蒙的接班人,军事能力优秀,面对曹魏大军合围坚守江陵半年之久,在东吴的地位非常之高。《资治通鉴》记载:“初,吕蒙病笃,吴王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朱然者,九真太守朱治姊子也;本姓施,治养以为子,时为昭武将军。蒙卒,吴王假然节,镇江陵。”[4]706孙权统领江东后,启用自己的一帮好友,朱然也在其中。当时丹阳各地山贼四起,朱然统兵出击,很快平定了叛乱。后参与了剿灭黄祖、赤壁之战、濡须口之战,朱然都建有功勋。襄樊战役时,朱然从属吕蒙袭取荆州,并率兵在临沮截杀关羽父子。吕蒙死后,朱然接替吕蒙的职位,统大军坐镇江陵。“在三国争雄中,朱然北抗曹魏,西拒蜀汉,一生戎马倥偬,功名显赫,是参与孙权政治、军事的最高决策人之一,也是东吴朱氏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到后来也算是声名远播。陈寿《三国志》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称,吕据、朱异、施绩都有将领之才,可以继续成为国家的栋梁。’需要注意的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朱然,在夷陵之战中率兵断刘备的归路,被来接应刘备的大将赵云一枪刺死,这一情节纯属虚构。”[2]2352

二、《水浒全传》中的湖州元素

北宋定都在汴梁(今河南开封),《水浒全传》中梁山在今山东,小说整体故事也多在今河南、山东等地,似与湖州关系不大,但《水浒全传》中却有许多湖州元素。

《水浒全传》第12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梁城杨志卖刀”中,提到了“花石纲”一节。林冲、杨志“两个又斗了十数合,正斗到分际,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位好汉不要斗了!’林冲听得,蓦地跳出圈子外来。两个收住手中朴刀,看那山顶上时,却是白衣秀士王伦和杜迁、宋万并许多小喽啰,走下山来,将船渡过了河,说道:‘两位好汉,端得好两口朴刀,神出鬼没!这个是俺的兄弟豹子头林冲。青面汉,你却是谁?愿通姓名。’那汉道:‘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雇请庄家挑那担儿,不想被你们夺了。可把来还洒家如何?’”[5]90

“花石纲”中的“花”不但包括鲜花,还包括树、草、竹子以及各种水果等等;“石”不但包括上面所述的大石头疙瘩,还包括珍珠玛瑙、琉璃翡翠,以及各种徽宗喜爱的或各级官员认为徽宗喜爱的地球矿物质凝结物;“纲”指的是一个运输队,运粮的称“粮纲”,运盐的称“盐纲”,运生日礼物的称“生辰纲”,运花、石的便被称为“花石纲”。这里提到的花石就采自太湖,也称太湖石。皇帝喜欢奇花异草乃至怪石,如果采用经济手段,公平买卖这些稀有物品,倒也无可厚非。但是,蔡京、童贯为了讨好宋徽宗,派了一个二流子朱勔,在苏州办了一个“应奉局”,用超经济手段搜罗奇花异石,无异于巧取豪夺。朱勔手下养了一批差官,专门办理这件事。听说哪个老百姓家有块石头或者花木比较精巧别致,差官就带领兵士闯进那家,用黄封条一贴,这就属于进贡皇帝的东西了。并且百姓还得认真保管,如果有半点损坏,就要被戴上“大不敬”的罪名,轻则罚款,重则抓进监牢。朱勔把搜刮来的花石,用船只大批大批地运送到东京。运送的船只不够,就截下运粮的商船,强行倒掉船上的货物,装运花石。这大批船只又要征用大量民夫。于是船只在江河里穿梭来往,民夫们为运送花石而日夜奔忙。这种运送花石的队伍就叫“花石纲”。据记载:“1101年,为了修景灵西宫,朝廷派人从江苏苏州、浙江湖州开采了四千六百多枚太湖石,这些千奇百怪的石头立即引起了这位少年天子的浓厚兴趣。不过当时他只是刚登大宝,不便过分搜求,惹人物议。虽然只是区区几千块石头,但从千里迢迢的江南运往京师,也破费了一番周折,这便是运花石纲的滥觞。”[6]225劳民伤财的花石纲采集、运输,实际上敲响了北宋灭亡的丧钟。“看一看《宣和遗事》列出的督办人阵容,读过《水浒》的人就明白,当年的花石纲有多疯狂了,朱勔‘差着杨志、李进义、林冲、王雄、花荣、柴进、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胜、孙立十二人为指使,前往太湖等处,押人夫搬运花石’。几乎都是梁山上的天罡星、地煞星。可见当年举花石纲,是何等劳民伤财。”[7]215换句话说,“花石纲”中的“花石”有一部分采自北太湖的江苏苏州,有一部分采自南太湖的浙江湖州。

《水浒全传》第112回“卢俊义分兵宣州城,宋公明大战毗陵渡”中,几次提到湖州。那时宋江率军南征方腊之际,大军先后攻占了江苏的扬州、镇江等地,兵锋直抵皖南浙北城镇,目标是浙江杭州。书中写道:“宋江请卢俊义计议调兵征进,宋江道:‘目今宣、湖二州,亦是贼寇方腊占据。我今与你分兵拔将,作两路征剿,写下两个阄子,对天拈取。若拈得所征地方,便引兵去。’当下宋江阄得常、苏两处,卢俊义阄得宣、湖二处,宋江便叫铁面孔目裴宣把众将均分。……副先锋卢俊义亦分将佐攻打宣、湖二处,正偏将佐共四十七员,正将一十五员,偏将三十二员,朱武偏将之首,受军师之职。……看官牢记话头,卢先锋攻打宣、湖二州,共是四十七人。”[5]844-845宋江军队攻下常州后,卢俊义率领的军队也在宣州城外与方腊军大战。“且说宋江在常州屯住军马,使戴宗去宣州、湖州卢先锋处,飞报调兵消息;……且说戴宗探听宣、湖二州进兵消息,与柴进同回见宋江,报说副先锋卢俊义得了宣州,特使柴大官人到来报捷。……乱军中杀死了李韶,家余庆(宣州经略使)领了些几残军兵,望湖州去了。”[5]850也就是说,卢俊义是在打下宣州后攻打湖州的。

《水浒全传》第113回“混江龙太湖小结义,宋公明苏州大会垓”中,又提到了湖州。宋江在南下攻打方腊路上,虽取得了一些城池,但损兵折将,心中大骇,一度产生绝望心理。在军师吴用等劝说下,才缓过劲来。而卢俊义率人马,攻占宣州后,兵锋直指湖州。书中写道:“宋江道:‘留下柴大官人与我做伴,别写军帖,使戴院长与我送去,回复卢先锋,着令进兵攻打湖州,早至杭州聚会。’”[5]851

《水浒全传》第114回“宁海军宋江吊孝,涌金门张顺归神”中,通过浪子燕青之口,详细述说了湖州之战的经过。“燕青到寨中,上帐拜罢宋江,吃了酒食。问道:‘贤弟水路来、旱路来?’燕青答道:‘乘船到此。’宋江又回道:‘戴宗回时,说道已进兵攻取湖州,其事如何?’燕青禀道:‘自离宣州,卢先锋分兵两处:先锋自引一半军马攻打湖州,杀死伪留守弓温并手下副将五员,收伏了湖州,杀散了贼兵,安抚了百姓,一面行文申复张招讨,拔统制守御,特令燕青来报捷。主将所分这一半人马,叫林冲引领前去,攻取独松关,都到杭州聚会。小弟来时,听得说独松关路上每日厮杀,取不得关。先锋又同朱武去了,嘱咐委呼延将军统领军兵,守住湖州。待中军招讨调拔得统制到来,护境安民,才一面进兵,攻取德清县,到杭州会合。’宋江又问道:‘湖州守御取德清,并调去独松关厮杀,两处分的人将,你且说与我姓名,共是几人去,并几人跟呼延灼来。’燕青道:‘有单在此。分去独松关厮杀取关,现有正偏将佐二十三员:先锋卢俊义、朱武、林冲、董平、张清、解珍、解宝、吕方、郭盛、欧鹏、邓飞、李忠、周通、邹渊、邹润、孙新、顾大嫂、李立、白胜、汤隆、朱贵、朱富、时迁。现在湖州守御,即时进兵德清县,现有正偏将佐一十九员:呼延灼、索超、穆弘、雷横、杨雄、刘唐、单廷珪、魏定国、陈达、杨春、薛永、杜迁、穆春、李云、石勇、龚旺、丁得孙、张青、孙二娘。这两处将佐,通计四十二员。小弟来时,那里商议定了,目下进兵。’”[5]860-861由此可见,当时的梁山大将云集湖州,分别在安吉独松关、湖州、德清与方腊军展开了激战。

《水浒全传》第115回“张顺魂捉方天定,宋江智取宁海军”中,描写了宋江征方腊时最为惨烈的“独松关之战”。这是发生在湖州境内的一场生死大战。

从地理位置上看,地处东南半壁、太湖之滨的湖州显然算不上什么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也有局部地方有一定的军事价值。比如,位于苏浙皖交界区的安吉独松关。据记载:“独松关,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南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独松岭上。相传这里的松树一管一针,故名。独松关西南是山势雄伟、多飞瀑流川的天目山,东北与莫干山相连。关隘由块石砌成,原长60米,跨独松港衔联两山,高约5米,厚10米。曾有箭楼和兵营6间,清咸丰十一年(861)毁于战火。今仅存关门,上有‘独松关’三字石匾额一方,残存关墙长19米,高5米。关内外有许多嶙峋巨石,山岭险峻。独松关地处浙江、安徽、江苏之要津,为杭州以北的天然屏障。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独松关关南10里,左有百丈关,右有幽岭关,合称三关。人称‘天目斗关’。”[8]705

书中写道:“宋江在寨中,惟不知独松关、德清二处消息,便差戴宗去探,急来回报。戴宗去了数日,回来寨中,说知卢先锋已过独松关了,早晚便到此间。宋江听了,忧喜相半,就问兵将如何。”[5]868通过神行太保戴宗的汇报,我们得知,梁山好汉108将中,有三位好汉死在了独松关战役中,他们分别是“没羽箭”张清、“双枪将”董平和“小霸王”周通。“戴宗答道:‘我都知那里厮杀的备细,更有公文在此。先锋请休烦恼。’宋江道:‘莫非又损了我几个弟兄?你休隐避我,与我实说情由。’戴宗道:‘卢先锋自从去取独松关,那关两边,都是高山,只中间一条路。山上盖着关所,关边有一株大树,可高数十余丈,望得诸处皆见,下面尽是丛丛杂杂松树。关上守把三员贼将:为首的唤做吴升,第二个是蒋印,第三个是卫亨。初时连日下关,和林冲厮杀,被林冲蛇矛戮伤蒋印。吴升不敢下关,只在关上守护。次后厉天闰又引四将到关救应,乃是厉天佑、张俭、张韬、姚义四将。次日下关来厮杀,贼兵内厉天佑首先出马,和吕方相持,约斗五六十合,被吕方一戟刺死厉天佑,贼兵上关去了,并不下来。连日在关下等了数日,卢先锋为见山岭险峻,却差欧鹏、邓飞、李忠、周通四个上山探路,不提防厉天闰要替兄复仇,引贼兵冲下关来,首先一刀,斩了周通。李忠带伤走了。若是救应得迟时,都是休了的。救得三将回寨。次日,双枪将董平焦躁要去复仇,勒马在关下大骂贼将,不提防关上一火炮打下来,炮风正伤了董平左臂,回到寨里,就使枪不得,把夹板绑了臂膊。次日定要去报仇,卢先锋挡住了不曾去。过了一夜,臂膊料好,不教卢先锋知道,自和张清商议了,两个不骑马,先行上关来。关上走下厉天闰、张韬来交战,董平要捉厉天闰,步行使枪,厉天闰也使长枪来迎,与董平斗了十合,董平心里只要厮杀,争奈左手使枪不应,只得退步。厉天闰赶下关来,张清便挺枪去搠厉天闰,厉天闰却闪去松树背后,张清手中那条枪,却搠在松树上急要拔时,搠牢了,拽不脱,被厉天闰还一枪来,腹上正着,戳倒在地。董平见搠倒张清,急使双枪去战时,不提防张韬却在背后拦腰一刀,把董平剁做两段。卢先锋知得,急去救应,兵已上关去了,下面又无计可施。得了孙新、顾大嫂夫妻二人,扮了逃难百姓,去到深山里,寻得一条小路,引着李立、汤隆、时迁、白胜四个,从小路过到关上,半夜里却摸着上关,放起火来。贼将见关上火起,知有宋兵已透过关,一齐弃了关隘便走。卢先锋上关点将时,孙新和顾大嫂活捉得原守关将吴升,李立、汤隆活捉得原守关将蒋印,时迁、白胜活捉得原守关将卫亨。将此三人,都解赴张招讨军前去了。收拾得董平、张清、周通三人尸骸,葬于关上。卢先锋追过关四十五里,赶上贼兵,与厉天闰交战,约斗了三十余合,被卢先锋杀死厉天闰。只存张俭、张韬、姚义引着败残军马,勉强迎敌,得便退回,只在早晚便到。主帅不信,可看公文。’宋江看了公文,心中添闷,眼泪如泉。”[5]868-869“没羽箭”张清的强项是打飞石,百发百中,弹无虚发,无人能敌。但在独松关之战中,不知为什么不扬长避短打飞石而使长枪,结果命丧黄泉,殊为可惜。

这一场惨烈的独松关之战,对于梁山泊农民起义军来说,是损兵折将、得不偿失的一战;对于北宋整个农民战争来说,则是两支农民起义军两败俱伤、自相残杀的一战;对于北宋朝廷来说,则是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的一战。

独松关之战后,还有德清之战,梁山108将中,插翅虎雷横与花项虎龚旺牺牲在德清战场上。总而言之,湖州成了梁山好汉征方腊的重要战场。

三、《西游记》中的湖州元素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过花甲已经63岁的吴承恩和当时著名学者归有光,几乎同时被朝廷分别委任为长兴县丞和长兴知县。吴承恩拜别了老母和妻子,背上了《西游记》手稿,到杭州谒候。一则是手头并不宽裕,二则是留恋西湖湖光山色,所以一直住在吴山脚下的玄妙观里。到第二年也就是隆庆元年(1567),有幸为巡抚浙江的军务提督刘畿代写了《诸史将略序》,才结束谒候,于正月中旬正式得到训谕,离开杭州,到长兴去赴任。至今,长兴不但留有归有光撰文、吴承恩书写的《圣井铭并序》《梦鼎堂》碑,而且还留下了吴承恩的故事。在做长兴县丞期间,吴承恩官场失意,生活困顿,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9]768他除勤奋好学外,还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或野史。阅读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于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其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加上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吴承恩在任长兴县丞期间,游历过相邻的江苏宜兴的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安徽广德的太极洞以及长兴县内弁山的黄龙洞、罗岕的白岘洞等。这些洞内外的景观,在《西游记》中所描写的花果山水帘洞、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混世魔王所住的坎源山水脏洞、盘丝岭的盘丝洞、紫云山的千花洞、狮驼岭的狮驼洞、柳林坡的清华洞、陷空山的无底洞、隐雾山的折岳连环洞、豹头山的虎口洞等,可以找到与现实相同景观的影子。这是长兴及周边地区洞景在《西游记》中的历史积淀,也是弥足珍贵的湖州生活元素,是视觉可及的物质遗产。此外,湖州长兴的傩文化与百叶龙文化,也为《西游记》所吸收。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也与另一位长兴人徐中行有关。史料记载,吴承恩被委以浙江长兴县丞期间,结识了湖州府长兴人徐中行,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吴承恩任职长兴时,著名诗人,与李攀龙、王世贞等并称‘后七子’的徐中行正因母丧致仕居乡。中行字子与,长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累官至江西布政使。他美姿容,喜饮酒,好宾客。他与吴承恩相交,很欣赏吴承恩人品和才能,‘把臂论心,意在千古’”[10]1952。徐多次向吴承恩讲述汝宁府境内的嵖岈山景色,特别向吴承恩讲述了自己数次登临嵖岈山的感受,并高声吟咏了自己的诗作《嵖岈仙踪》:“嵖岈山上觅仙踪,石猴屹立半空中。圣僧讲经训愚顽,正果得道始大成”。吴承恩听了徐中行的讲述,很有些心驰神往,尤其是听说唐僧曾多次到嵖岈山讲经,并教化石猴成为徒弟的故事。徐中行推荐道:“写《西游记》不可不走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可不到嵖岈山,那真是个风景绝妙的好去处啊!”嘉靖四十三年(1584)秋,吴承恩由扬州抵南京,乘船溯江而上到达武汉,然后沿京汉故道骑着毛驴来到了嵖岈山。他几乎是被嵖岈山的风光惊呆了,山上的“石猴王”和神态各异的石猴形象一下撞开他酝酿创作《西游记》的艺术闸门[11]561。由此可见,长兴的仕宦经历对于吴承恩的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四、《红楼梦》中的湖州元素

《红楼梦》中也有许多湖州元素。

《红楼梦》第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作者在描写出场的第二个人物中就写道:“这雨村原系湖州人氏,原是诗书仁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12]5虽然《红楼梦》习惯于谐音用词,“湖州”乃“胡诌”也,也就是胡说八道的意思。但是,说贾雨村是湖州人也有相当的可信度。一则从湖州进京科考必须路过苏州地界,无论是走水路还是旱路都绕不开苏州。因为盘缠短缺,囊中羞涩,路过苏州,寄身于葫芦庙中卖字为生合情合理;二则湖州历史上科考成绩优秀者不乏其人。“南宋朝起,天下文人半江浙,浙江文人半湖州。《湖州府志》载:‘吴兴为东南文物之郡,历年登科甲者不乏其人,然五代以前藐不可究,宋咸平以下详备记录。’宋以来,湖州地区共出进士1 406人,仅两宋朝就有625位进士。湖州的南浔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二尚书’的民谚。‘三阁老’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大学士朱国祯、温体仁、沈淮;‘二尚书’为董份、沈演。吴兴织里镇的晟舍村明清两代出了31位进士,明代出了5位尚书。自宋朝起,湖州的人才领先于全国,其人文之盛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发达。”[13]376

《红楼梦》第51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薛宝琴做的十首怀古诗中的第二首是《交趾怀古》:“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12]386其中提到了“铁笛”一词。这里还有一个典故:“相传元代诗人杨维桢游太湖得莫邪剑,命人铸成铁笛,吹出绝世奇音;明代吴伟《铁笛图》,画中一名侍女双手所捧之笛,即为人坐着,他右手半抬,五指弹动,在凝神推敲诗句曲调,即为杨维桢。”[6]232相传,铁笛乃湖州冶师缑长弓铸造,铁笛的原材料是古代的一把莫邪剑,缑长弓掘地时捡到这把古剑,觉得作为剑是没什么用处了,便将剑熔化,先做成铁片,然后卷成筒状,又在上面开了九个孔,成为一管长二尺九寸的铁笛,缑长弓在向杨维桢求诗时,顺便将之作为礼物赠送。杨维桢得此铁笛,一吹就爱不释手,一吹就灵魂倾注,从此与铁笛形影不离,相伴相随一生。在湖州偶得铁笛,从此杨维桢“与笛同死生”,在“笛中吹破天地心”,并因而自号“铁笛”“铁笛道人”“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等等,这所有的号皆因铁笛而取。可见铁笛已成为杨维桢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晚年杨维桢的诗中明确唱出湖州:“铁笛道人已倦游,暮年懒上玉墀头。只欲浮家苕霅上,小娃子夜唱湖州。”[17]140

至于《水浒传》中的“铁笛仙马麟”跟“铁笛”没有关系,其中的“铁”是形容词,是“好”的意思,跟“铁叫子乐和”一样。

《红楼梦》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中,写到宝玉大病初愈,拄拐去瞧林黛玉,“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12]454-455。这里的“绿叶成荫子满枝”来自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段风流往事。据《唐阙史》记载,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受到湖州刺史崔君的盛情款待。崔刺史素知杜牧风流,便把本州的一些名妓唤来,供他挑选。可杜牧看过那些名妓后都不满意,他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江两岸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杜牧跟崔刺史一起来到江上,喝酒、吟诗、观景。突然,杜牧看到江岸上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着一个女孩子正在向江上张望。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人和她相比简直就是虚有其人!”崔刺史一心想结交杜牧,听他这样一说,就立即差人将那祖孙俩请来船上,欲与杜牧做个媒人。那老妇人说:“我这孙女能被杜大才子看中,自是她的荣幸,但她今年才13岁,恐不宜嫁人。”杜牧说:“我也不是要马上就娶她,只是想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这样吧,十年之内,我必来湖州做郡守。我来湖州做郡守之日,便是迎娶她之时,倘我十年不来,随便她嫁人如何?”老妇人听后表示同意。然后杜牧便当即下了厚重的聘礼。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牵挂着那位女孩。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849),杜牧41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祖孙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4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3年,生了3个孩子。惆怅之余,杜牧作诗云:“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一说: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17]363“绿叶成荫子满枝”的“子”既是果实也是子女。即使闲云野鹤般的岫烟也最终如平凡女子们一样嫁人生子,红颜弹指老,无论是植物,还是人,都逃不过时间的手。

综上所述,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都跟湖州有所关联。《西游记》虽未直接写到湖州,但是作者与湖州有着很深的渊源,对其创作不无影响。《三国演义》《水浒全传》与《红楼梦》则直接或间接地提到了湖州,或者是故事发生在湖州,或者是湖州籍的人物在外面风云际会、建功立业。这说明湖州在古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是不可轻视的。

猜你喜欢

湖州
首届中国(湖州)疆村填词大赛启事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湖州锐格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湖州蛋雕艺术研究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摄影作品选登
湖州锐格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