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05

黑龙江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护理学问卷

张 娜

(四川天一学院护理系,四川 绵竹 618200)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1]。根据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需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能适应就业岗位需要,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与护理就业岗位能力的零对接。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对基础护理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基础护理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是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创设医院护理场景,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完成相关技术操作学习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在基础护理实践教学考核中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资料

将四川天一学院2018级护理系学生6班31名学生(男3名,女28名)作为实验组,将2班30名学生(男2名,女28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动手能力、已学习的基础护理学理论知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周春美、张连辉主编的教材《基础护理学》,共128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践教学56学时,分两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基础护理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带教。根据四川天一学院护理系基础护理教研室制定的实训教学要求,学生需整理好着装,提前5 min进入实训室,统一到多媒体教室观看操作项目视频,然后由带教老师在模拟病房进行操作演示,最后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负责巡视和答疑解惑。

1.2.2 实验组

采用临床案例和创设护理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①项目准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会精心设计于本堂理论课相关的临床案例,并在理论课结束前将案例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布置实训教学任务,课后还要将案例及时分享在班级群。②课前讨论: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相关实训教学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准确掌握案例中病人的病史、入院症状、生命体征、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需采取的护理措施。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角色分配,并在课后进行演练,教师应根据学生需要适度参与操作项目的指导。③课堂展示: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临床护理情境,在实训课前随机抽签决定展示顺序,由带教老师验收成果。④教师总结:所有小组完成展示后由教师给出建议及分数。为了加强学生对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带教老师会在基础护理实践课堂上统一进行一次操作演示,纠正同学们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⑤课后练习:要求同学们根据带教老师的演示及发放的评分标准进行课后操作练习,并定时进行项目考核。

1.3 效果评价

1.3.1 考核成绩

学生的考核成绩是教学效果的重要表现。基础护理学的期末成绩采用平时考核与课终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定,其中实践考核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50%。实践考核按照护理技能操作考试来编制规范化评分标准,采用随机抽取项目的方式进行操作考核,然后将两组的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比较。

1.3.2 教学评价

此次教学评价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问卷使用了网上问卷软件——问卷星。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共发放31份问卷,回收了31份有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是否认可基础护理实践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是否能得到锻炼。

1.4 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对学生实践操作考核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并对两组成绩进行t检验。P<0.05则代表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对两组学生实践考试成绩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9,P<0.05),说明实验组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实验组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如表2所示,说明在基础护理学实践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表1 两组基础护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examination results of basic nursing practical operation in two groups

表2 实验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Tab.2 Eval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3 讨论

3.1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基础护理实践教学是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模式,大部分学生练习一遍后感到枯燥无味。而情境教学是一种直观、生动、形象且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故事中完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2]。教师可通过案例来布置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就可按照护理程序收集各种资料,解决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3.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境教学法会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会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学生学习产生了引导作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起引导作用,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创设情境,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在情境中如何开展护理操作。学生可通过教师指导与视频的结合在课后到实训室进行演练,并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的课堂中。学生通过相互点评及教师的总结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相结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3 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护士除了要掌握规范的操作技术之外,还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情境创设及角色扮演不是靠某一名学生就能完成的,整个过程需要小组同学共同参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研究表明,护患冲突发生原因之一是护患沟通存在问题,可以在基础护理实践教学课程中开设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护士及患者角色的扮演来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护士作为合格的倾听者,能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开导,用语言进行安抚,指导患者学习控制过激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改变心情,这样能大大提高护士的临床满意度[4]。教师可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及启发,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态度,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责任感、职业认同感[5]。以情境为导向的基础护理学实践课程可对学生感兴趣的医疗场景进行课堂模拟,对存在的临床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护理学问卷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