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校企合作的智能制造本科生培养模式

2021-03-05潘小莉苏美莉覃孟扬

黑龙江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本科生校企智能

潘小莉,苏美莉,王 强,覃孟扬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0 引言

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又是该核心的真正驱动力。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新的理念对工程技术专业提出新的机遇与挑战[1-2]。在工业4.0战略提出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政府为全面提升制造业水平和质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计划,使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制造强国之列,对此国家发布一系列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政策,例如《智能制造科技发展规划》《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等[3]。随着人工智能各项技术和产品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传统制造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已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高校应借助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契机,抓住创新创业的政策红利,将机械、自动化、计算机和智能制造专业相结合,将智能制造专业本科生培养成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4-5]。

1 智能制造对人才的新需求

智能制造是在传统制造过程中,机器具备人类的部分智能活动,如分析、判断、推理和纠错等。智能制造涵盖了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及管理智能化,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能转化为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可见传统一线操作工人将会被机器人取代。因此,未来智能制造专业本科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掌握人机交互语言和高端设备操作能力,以及在智能化生产过程中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并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

2 合理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本科生的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本质上是办学机制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摒弃传统教师理论授课为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到教学和课程建设中来,做到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学校教师为相关岗位企业基层技术人员提供培训,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定期为学生开展讲座,介绍相关专业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实践技术指导。学生真切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企业工程师和高校专任教师组成专家小组,对专业定位、课程设计提出合理有效的办学模式,为企业培养适其所用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素质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培养本科生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联合培养本科生框架图Fig.1 Frame diagram of dual culture under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3 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3.1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智能制造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复杂课程特性,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控制专业于一体的新工科,涉及专业课程门数众多,如果面面俱到则分配到每门课程学时很少,学生只能了解初浅知识,缺乏深度理解。以企业就业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和企业实践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与企业一线工程师共同制定专业课程,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心领神会。专业课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为一体,在专业课中引入市场应用的创新思想,以专业课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引领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体系建立。可以跨专业、跨学院进行授课,满足智能制造多学科交叉的特征需求,以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为第一要务。

3.2 探索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教学方式

针对智能制造本科生培养计划和方案的要求,学生在所学课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独立科学探索与实践的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改革授课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讨论的方式,项目研究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及实际应用。对重点专业骨干课程,可采用学生自学、实践结合课堂讲解的方式,此方法可极大加深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以学生自主学习占主导地位,教师进行答疑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对专业课的兴趣,达到师生互动学习的良好效果。数控机床是智能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数控铣床和数控车床,是一门集理论性、实用性和实时性于一体的专业课程,该课程需要掌握编程基础知识、零件加工工艺流程设计、实际操作机床加工及简单故障诊断维修等知识,了解最先进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具体授课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授课流程图Fig.2 Flow chart of school teaching

3.3 构建校内创业实践基地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创新创业基地已投入使用,择优选拔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入基地,完成教师提出的各项目模型,以参加国家、省级、区级各技能竞赛,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学院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学校内划拨一块区域作为学生创业基地,以低廉的租金为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并有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做到教学、实践、创业于一体的课程建设体系。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培养,加强专业教师和创业导师的紧密合作交流,组建校企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团队。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考核标准,定期考核并启用淘汰机制,不断吸收青年教师加入人才储备库,在入职岗前培训中增加对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培养。

3.4 构建企业平台实践基地

在培养新工科本科生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带队分批进驻企业生产车间与一线工人、工程师共同参与产品的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和整个加工生产过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如何使用这项技能,了解产业最前沿的科技现状及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为就业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学生在与教师、企业高工交流过程中不断学习最新技术和技能,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知识是如何运用于实践、如何在实践中创新的,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可来自企业的相关项目。

4 结语

智能制造是工业4.0提出以来对传统制造业的重大改革,对人才需求从单一向复合型发展,单一机械制造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高校应加快教学体制改革,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进行深入实践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应新时期需求的智能制造专业教学体系,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步伐。校企合作培养本科生采用双导师联合培养,以企业技术难题为研究重点,充分发挥了高校和企业双方在人才、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的优势。

猜你喜欢

本科生校企智能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