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当下:多元格局的电影教育面面观

2021-03-04

电影新作 2021年1期
关键词:北京电影学院综合性时代

周 星

谈论电影教育其实已经并非针对银幕的电影,而是牵连由此延展的影像乃至于网络视频的影像教育。这正是论及电影教育更为宽泛而重要的所在。当下的新文科建设强调传统文科要适应时代变化向智能时代更多拓展。由此需要检索分析已经成型的电影教育发展格局。而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电影教育”,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中国的电影教育曾经是以单一的苏式传统专业性的精英创造教育作为基础。但时至今日,中国的电影教育已经泛化开去而普遍开花,并且和整个时代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媒介素养的发展相互呼应。所以,对于中国的电影教育的格局的巡礼,也是为了适应智能时代培养素质教育、视觉教育的人才的一个必要前提。概而言之,中国多元的电影教育格局已经形成。在这一教育体制中,其有长处,也呈现出了它的不足。

回顾中国电影教育的历史,曾经经历过是有效的但于今反思也有偏差。在既往中国电影教育的简单性理解,只是为培养生产性的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因此,北京电影学院作为唯一的中国电影教育的机构,适应着当时的电影教育的把控性,从一定意义上看就是一种精英的教育,即以培养各自分工的电影教育人才,这为中国电影教育培育出相当出色的一批精华性的人才。因此,中国的电影教育在计划经济年代,按照计划经济的方式来进行电影教育,执着于细密分工的行业而取得成绩。但时过境迁,影像艺术越来越具有普泛性,因此单一化的精英式的电影教育的局限日渐凸显。面对更广阔面的适应大众的尤其是适应市场的电影教育,其缺陷日渐暴露。当今的电影教育发展,一方面需要面对更宽泛的受众群落,进行电影的制作广泛性、大众文化产品的需要;一方面要针对越来越多的生产数量和适应市场多元需要的高端人才的综合性要求,这都成为电影教育不可避免的难题。同时,中国电影的教育又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时代的变化,以及面对基础教育的受众群落的电影教育,变革已经迫在眉睫。这一个向上和一个向下的电影教育,都产生了精英化相对狭小的问题,而适应过去年代的计划经济的电影的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无形中,中国的电影教育就开始突破成规,包括既向更多的专业性的、综合性的艺术院校的拓展,更主要的是向综合性的大学的电影基础教育、影像教育、欣赏教育到制作教育的拓展。进一步来看,各式各类的学校,都把电影教育看成了更宽泛的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中国更大规模的电影教育,形成了时至今日适应着这个时代影像素养教育的新格局。

从精英式电影教育的制作到更宽泛的电影欣赏教育、评论教育和向下的素质影像教育,电影教育的差异性和分类性越来越明显。当今的电影教育的分类观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观察分析:

(1)性质差异。创作电影的教育、欣赏电影的教育和媒介的教育等多种对象实有区别。过去的电影教育基本执着于创作电影的教育,因此集中于单一性的电影产品的教育制作。这些培育人才成为电影教育的中坚力量,并且产生了适应大众拥戴而不分差别地去审看电影的有利局面。然而,被动的电影教育和后来的互动式的欣赏,以及公共的电影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差别。如何培育更广泛的懂得欣赏电影的人,并且能参与更宽泛的影像教育之中去,就成为电影教育必要命题。而作为影像媒介面向智能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必须延伸扩展到对于媒介素养、传播素养,特别是互联网认知的影像教育和图像时代教育。

(2)针对差异。电影教育途径其实还包括了不同层面的教育形态,其中包括专业电影院校的教育、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公共艺术的电影教育,以及基础阶段的电影教育。每一种电影教育的目标、方式方法、课程体制,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都各不相同。显然,从专业的电影学院的电影教育来辐射到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乃至于公共艺术电影教育,更不用说基础教育的青少年影像教育,越来越不能有很好的适应性,需要变通也需要守正创新,这就是电影教育发生巨大扩展化甚至全国开设课程超越千所院校的原因所在。

(3)目标差异。电影教育的核心在于对电影的功能理解。技术性制作的理解占据上风时,显然又缺少其他方面的电影教育的功能,而随着产业和市场的扩展,对于电影的产业理解、传播理解、策划理解等的教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来看,对电影教育的文化理解的用意,就是电影教育更广阔的规模所需要的专精尖与普及性相辅相成的必然。凭借专一性的、专业性的电影教育,显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而对于电影不仅仅是影像的教育,而且是触发人们把电影理解成为艺术审美和创造对象的教育,更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图1.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电影教育的分类、分化,促使着我们对于电影教育应该有更广泛的看待。对电影教育的简单理解造就了一系列的偏差,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也阻碍了电影教育向下的欣赏影像教育、向上的影像创造教育、向前的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教育、向后对于艺术与技能精神理解的教育。至少,单纯从教育的途径而言,精英式的电影学院的教育和宽泛的综合大学的电影素养人才的培育,以及针对大学乃至于中小学的视觉文化的教育、欣赏的教育、审美能力的教育等,越来越促使电影教育,从简单、单一的高精尖变成了宽泛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教育。

需要改变的不仅是现实,还有观念。如何看待当下的电影教育或者影像教育的多元化局面?必须有一种辩证观。比如,面对综合类大学,或者说北京电影学院之外的影像教育,自然有他们的一些文化素养优势,但是要注意防止言不及义的泛泛而论,或者说空手套白狼式的一般性文化教育。平面式的影像教育而不掌握影像的语言,也不呈现出影像和其他艺术之间的比较,难免被诟病。综合性的电影教育不仅仅只针对培养观众的影像艺术感知,也需要更为专业性的影像技术文化教育。而综合性技能培养对于培育创作者、欣赏者和研究者等更为深入认识带来多样可能。某种程度上,执着的域外创作者也能创造出各有特色而不受习俗约束的好作品,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是学医的,但其创作别有洞天。新一代的年轻人有更明显的互联网影像意识,同时,他们和受众之间的情感联系更为迫近,创造不同于既往影像类型的好作品并非不能。新一代创作者和动漫、游戏之间的关系也造就了新的一些电影。这些时常在各类大学影像爱好者中得以实现。所以。新时代的影像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但不能忽略继承像北京电影学院这种传统的精细的精工制作,因为它的工业化的流程,必然有它自身的优势,但是更需要一种宽阔的文化知识来指导提升。

反观历史来看待当下也实属必要,在既往的经典教育的年代,简单的排斥或者说没有看到普及性的电影教育,特别是综合大学电影教育起的作用,既有时代的原因——时机未到,也有电影在计划经济年代还不用顾及市场的需要,所以北京电影学院为唯一代表的专业分工细致的电影教育自有它的优势。如果不这么看,无法理解中国长期以来的电影教育培养了多代人,尤其是“第五代”以及“第六代”的电影,在中国电影从导演、摄影、表演等分类体制上所取得的出色成绩。排斥苏式电影教育的分工细密自有其聚合的综合性,显然无视历史。同时也是对现实电影创作(主要是北京电影学院培养的多类人才的创作)成绩的否定,自然不符合现实。其实还有另一面,就是与时俱进的电影成为市场的产物,娱乐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电影适应市场要求,也使得单一的精益化的电影创作形不成自己更大的优势。我们当然要说北京电影学院的精英化教育是艺术的工匠化培养的必要。但是适应性的电影普及性的教育,也包括大众电影欣赏的教育、综合性的人才教育以及和国外的哈佛、南加大、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等综合大学电影教育,已经日渐成为趋势。随着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综合性的电影教育,伴随着更大规模的电影的欣赏教育、电影的文化教育等开展而改变既往。时至今日,电影打破各擅其技的分工而突破分类壁垒的步伐,越来越大。在我们的研究文章中,曾经发布过既往导演按部就班培养提升的纯粹路径,已经从张艺谋的摄影改行为导演为标志,到近年更大规模的“转行”为导演的趋势,如改变当下最红火的电影导演关于中国电影的排名。在电影票房前100名的导演之中,80%是非导演系毕业的,但是其中还有许多创作的电影是极具鲜明个性的。所以,不在于以简单地精细的分工为标准,综合性的电影艺术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因此包括以毕赣等为代表的综合性的院校制作人才和跨行业电影人才已经成为趋势。总而言之,精英化的分工,细致的手工操作的电影制作流程中的电影和电影教育,已经改变为更大规模的多样类型的学校影视教育而成为基本趋势。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说,不能以所谓的综合性的更大规模的电影教育和分工的教育相对立,互补才是必然。全国有几百所高校设立影视教育培养,让更大规模的电影教育的受众和创作者相互映衬,形成了当下的电影教育。我们不否认,精英式的电影教育依然有它的魅力,而且是电影教育的核心基础,但是,已经不同于北京电影学院培养人才的教育体制逐步形成已然成为现实,更多的总结综合艺术院校多样类型的艺术创作者,包括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单科性的艺术学院相互弥补,加上综合大学的艺术文化教育,才是当下电影教育的完整景观。其实过去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的毕业生,也并非全部成才一样,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未必以创作成功来衡量,更大的培养需要电影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电影教育一定是影视教育,或者说影像素养的教育,更需要更大规模的文化培育并行不悖,构成当下中国电影教育的最新体制,也改变了电影创作的生态。

总体而言,中国的电影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从单一的精英教育、职业教育到后来的面向实际的教育和宽泛的文化素养教育,更介入当下新的背景,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又要开启更新的一种创造性的教育。这里我们说它既要向更宽泛的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学习,来丰盛自己的电影教育的内涵、充实内容和丰富性。同时,要面向智能时代的网络和新媒体的教育学习,使电影教育摆脱以单纯的胶片为基准的数字艺术的教育,从而面向宽泛的社会人群的教育。最后,电影教育要高瞻远瞩,要融会贯通,要让社会、科学、哲学、计算机等相关的教育与艺术最核心的审美教育联合在一起,使之成为艺术教育最中心、最中间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向的教育。切记,电影教育的根本执守:艺术审美、生活投射透射、情感熏染、价值观把持不可或缺。

猜你喜欢

北京电影学院综合性时代
基于C50混凝土综合性能的水泥优选试验研究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北京电影学院艺考有考生称“被交卷”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解构二次元
“北京电影学院·雅马哈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