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链引领下的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2021-03-03殷璐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责任制组员职责

殷璐

初中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学科课程。小组合作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转变,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式学习,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和发展。下面结合教学案例,探讨问题链引领下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混合分组,科学进行组合

分小组、以组为单位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内容。如何将小组划分得合理、有效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传统的分组方式多采取“就近原则”,不利于组员间的合作与交流。问题链引领下的生物课堂小组,秉承“合理、公正、有效”的原则进行混合分组,保证每个组都有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保证组员间优劣势、性格的互补;保证组与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等等。混合小组的构成方式有三种,即学生选择、随机组合和教师选择。如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节课中,在到户外操场进行生物调查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分组或者随机分组,这样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会自由组合在一起,可以提高他们参与任务的积极性。当然,学生自行选择组合对于高效小组活动来说也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如经验范围不足,兴趣爱好过于单一等,导致最终难以实现任务目标。而且,不能每节课的每个小组活动都自由组合,这样会在小组组合上浪费大量的时间,降低整节课的效率。因此,一般情況下我们都会通过由教师编排小组,并制定小组评价系统的方式来规范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人数的确定也应该“因课而确定”,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每组四名学生,但在真正的课堂上,也不能一直都是四人一组。小组规模过大,被排除在对话之外的学生数量就会多;小组人数过少,就不能形成合作的规模,不能充分地交流学习经验。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让小组人数“因课而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如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结构、观察花的结构等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课,每组人数不宜过多,2~3人一组即可,人数过多,动手的机会就会减少,容易产生“一人操作、大家看”的问题。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等这样制定计划的探究实验课,每组的人数可控制在4~6人,这样组员间的思想可以得到充分的交流。根据不同生物课堂中问题链的数量以及难易程度确定分组人数,可以更科学、合理、高效地完成问题任务。

二、明确职责,合理分配任务

一个小组,即一个团队。团队合作若想取得高效率,必须要有明确的职责分配。小组合作要想真正地有效落实,必须要有合理的分工制度。在高效小组活动中应该建立两个层面的责任制,即个人责任制和团队责任制。个人必须为共同的任务做出贡献,需要思考:在这个任务中,我的职责是什么?我是否做了应该做的事?该什么时候做?同时,全体小组成员也必须对整个任务的完成效果负责,需要思考:我们的合作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是否达到了老师要求的标准?在两个责任制中,个人责任制是基础,只有每个人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团队的责任才能得以实现。

在个人责任制的具体分工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组长的确立。组长可以由组员推荐选出、也可以自荐。选出的组长应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合理地给组员分配任务。组员的分工也要明确,要有专门负责小组讨论结果、方案的记录员,要有负责准备实验材料的准备员,要有负责活动中制作的操作员,要有负责与教师沟通联系的联络员,要有负责监督每位成员发表意见的监督员,要有负责信息资料搜集与整理的信息员,等等。这些分工与职责应根据小组的人数进行适当调整,不能以偏概全。例如,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小组合作中,我划分的是4人一个小组:1个组长,担任分配和监督每位组员的职责,同时负责与教师和其他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1个记录员,负责将本小组讨论制定的实验计划整理成方案;1个实验准备员,负责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1个实验操作员,负责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与实施。在合作过程中,如果每一位组员都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团队的合作效果将会十分显著。当然,每个人的职责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采取职责轮换制,以使每一个人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以上是根据职责分工,是一种纵向分工;同时,也可以根据问题链的设置进行横向分工。如在学习“血管”一节课时,我设置了三个问题:人体有几种血管?分别是什么血管?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这里面实际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每组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承担一个方面的内容,三位成员可以分别负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资料搜集,一位成员负责最终的汇总整理。这样根据问题链的数量明确分工,同时击破各个问题,最终合作汇总,先自主再合作的方式,可以大大节省讨论学习的时间,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

三、合作评价,积极进行反馈

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对象是集体智慧的成果,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要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给出评价反馈。

初级的小组合作评价一般采取每小组派1名代表或者组长,来向大家展示成果、介绍方案,接着由教师给予打分的方式。这种方式缺乏一定的民主性,同时组员的表达、展示能力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合作学习的成果是每个组员智慧的集合体,汇报展示学习成果可以全员参与,每个成员汇报自己的部分,再由1名成员进行总结。评价反馈也要具有启发性,可以师评、生评。评价也不要一味地纠错,可以发现亮点,也可以给出指导性建议。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要求每个小组制定出实施计划、方案、设计模型、演示,等等。汇报的时候,可以1个人负责方案讲解,1个人负责演示实验,同时每个组员都可以汇报自己所承担部分的设想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打分环节,可以将原本属于教师的评价权利下放,从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位代表,由各组代表组成评委组,由评委组来给各小组打分。这种评价制度既体现了民主性,也体现了公平性。除此之外,还可加入有“情”评价,对于汇报声音洪亮、书写工整、表达流畅、思维清晰、形式新颖的小组成员,可以用语言或者物质激励的形式进行情感评价,让小组评价有温度、有暖度,更具人情味。

在小组合作评价中,组内评价是最容易被忽视、却是最能体现合作效率的。要让小组成员就怎样做有用,怎样做没用以及本次学习合作中的收获进行互评,这样,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互评的机会,看看自己哪里做得好,也能看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以便日后改进。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责任制组员职责
责任制助产护理结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打孔
小小组长不好当
企业如何有效实施不相容职责分离
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还是不错的
门诊护理服务中首问责任制的作用分析
责任心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