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观察

2021-03-03周文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面肌顽固性面瘫

周文婷,曹 奕

(1.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顽固性面瘫是指病程2个月以上,面部运动功能仍存在障碍的面瘫[1],主要表现为面肌麻木、僵硬及萎缩等。而周围性面瘫临床中常见于贝尔麻痹,在贝尔面瘫患者中约有20%属于顽固性面瘫[2]。有研究统计[3],75%~90%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经一般治疗可以恢复,但若没有及时治疗或面神经受损严重,则易发展成为顽固性面瘫。本研究用针刺结合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效果较好,观察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治疗1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8~70岁,平均(56.75±9.30)岁;平均病程(3.41±0.72)个月。治疗2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平均(57.39±8.27)岁;平均病程(3.50±0.56)个月。治疗3组男8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60.39±6.79)岁;平均病程(3.59±0.64)个月。3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周围性面瘫参照第7版《神经病学》[4]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②顽固性面瘫为周围性面瘫病程2个月以上,面肌功能恢复不明显,仍遗留面部麻木、肌肉僵硬、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等症状,尚未出现后遗症。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病程2~6个月;③年龄18~70岁;④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中枢性面神经麻痹;②有严重心血管、脑血管、肾脏疾病;③有严重贫血、糖尿病;④妊娠、哺乳期。

2 治疗方法

取患侧翳风、太阳、下关、阳白、鱼腰、太阳、水沟、承浆、迎香、颧髎、颊车、地仓。患者仰卧位,用75%酒精进行消毒,用天协牌0.25mm×25mm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针刺深度适中,留针30min。取针后再取面部疼痛点、肌肉僵硬麻木等处,用碘伏进行皮肤表面消毒后,用一次性三棱针点刺出血,再用大小适中的玻璃罐吸附在点刺出血的部位,待罐内吸出一定量的血液后起罐。治疗1组放血量约1mL,治疗2组放血量约2mL,治疗3组放血量约5mL。

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P评分越高表示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面肌运动正常,FDIP≥20分为痊愈。面部运动基本正常,双侧面肌基本对称,FDIP≥15分为显效。面部运动大部分恢复,双侧面肌仍有较明显不对称,FDIP≥10分为有效。症状未改善,面肌只有轻度运动,FDIP<10分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3组治疗前后顽固性面瘫FDIP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FDIP评分比较 (分,±s )

表1 3组治疗前后FDIP评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01;与治疗1组比较,△P<0.05;与治疗2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1组 20 8.65±3.07 9.35±2.94*治疗2组 20 8.50±3.14 12.00±5.05*△治疗3组 20 8.60±3.12 16.10±4.39*△#

3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外感侵袭及正气虚弱,气血阻滞,久治未愈而病邪入络,形成顽固性面瘫。刺血疗法可以调和局部气血,促进局部血液的运行。现代医学认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氧化应激等有关[5]。放血量和疗效密切相关,决定放血量需遵循因病因人因位制宜的原则。观察表明,放血量约5mL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最佳放血量。

猜你喜欢

面肌顽固性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