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法联合6S管理模式在EICU噪声管理中的应用

2021-03-03曹水娣张文玉林节娥陈珍妮官林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噪声污染仪器设备医务人员

曹水娣 张文玉 林节娥 陈珍妮 官林燕

噪声是指人们在不同环境中判定为不需要或有干扰的声音, 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噪声会对患者和临床医务人员的身心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1-2]。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医院平均噪声水平不应>35 dB,夜间最高为40 dB[3]。但由于特定的工作环境及性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对象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多,仪器设备多,致使其噪声污染较为严重[4]。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4个阶段[5]。6S管理模式是基于日本企业管理法形成的新型管理模式,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6个方面,研究证明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帮助护理工作顺利完成[6]。本研究在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EICU噪声管理中,并联合6S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EICU 2018年10月噪声强度作为干预前数据,2019年1月开始实行PDCA循环法联合6S管理模式,收集2019年6月的噪声强度作为干预后数据。

1.2 方法

1.2.1 计划阶段 (1)现状分析。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按照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测量和登记,使用分贝测量仪,对选定区域进行24 h噪声强度监测,以dB为单位。噪声测量仪在各区域设置的位置相同,均设置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1.2 m,距窗约1.5 m,距离地面1.5 m高的位置。根据本院EICU工作环境及特点,将其分为监护区、治疗室、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4个区域,2018年10月每日分为昼间(06:00-22:00)8个时段,夜间(22:00-次日06:00)4个时段,全天共分为12个时段(06:00-08:00、0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16:00、16:00-18:00、18:00-20:00、20:00-22:00、22:00-00:00、00:00-02:00、02:00-04:00、04:00-06:00),使用分贝测量仪进行分时段测量,分别记录噪声最高值、最低值和平均值,以4个区域噪声平均值作为EICU噪声水平。参考监测数据,分析EICU各区域噪声强度;并根据结果,分析噪声强度超标的原因及它对人体的影响。(2)制订计划和目标。科室由护士长组织成立EICU噪声管理改进小组,小组由责任护士、总务护士等9名护士组成,由1名高年资主管护师担任组长。使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制定PDCA循环干预计划,结合6S管理模式,分步骤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1.2.2 实施阶段 (1)加强培训与管理。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EICU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噪声危害及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噪声危害干预的认同度与执行力,加强对实习生和辅助人员的管理力度,建立安静病房。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将手机调整为静音状态,禁止在工作区域接听与工作无关的电话;要求保洁员、运送员等人员在保洁工作、转运患者时动作轻柔,避免发出尖利刺耳的噪声;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安静病房的健康宣教,要求家属在探视及询问病情期间,避免高声交谈,探视时将手机调整为静音。(2)干预后实施PDCA循环法联合6S管理模式。①制定标准:根据PDCA循环法的现况调查、原因分析及6S管理原则,结合本院EICU的实际情况,制定EICU噪声管理制度,规定噪声管理的措施及质量控制方法,要求全科人员落实执行。②整理:整理、清点EICU相关仪器设备,对产生噪声较大的仪器设备进行修理或更换。③整顿:将所有仪器设备按照功能性质、使用频率进行分类摆放,固定各仪器设备的摆放位置,避免在仪器取用时产生碰撞等不必要的噪声污染。④清扫:根据各仪器的使用情况,每天分白昼和夜间两次调节各仪器设备的工作音及报警音,声音异常或无法调节的仪器设备及时送修。⑤清洁:每天定时对整个科室环境的噪声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产生噪声的因素,及时进行反馈与干预。⑥素养:举办噪声管理讨论会,积极讨论噪声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改善其工作习惯,全面提升其噪声预防意识与工作素养。⑦安全:定期举行噪声管理讲座,宣教噪声污染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危害,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噪声管理的认知和配合,提升医务人员噪声管理意识与执行力。

1.2.3 检查阶段 每月第1周由噪声管理改善小组成员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收集上月噪声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数据收集方面参照现状分析阶段噪声收集方法。由组长负责对噪声管理干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查看制度、措施的执行与落实情况,如不理想,及时进行反馈并持续追踪。

1.2.4 处理阶段 每月对噪声检查的结果形成书面材料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进行新一轮的PDCA循环法管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使用分贝测量仪对EICU环境进行持续监测,比较干预前后EICU各区域(监护区、治疗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的噪声强度。使用满意度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情况。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维度,总分100分,非常满意为95~100分,满意为80~94分,一般为60~79分,不满意为0~59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ICU各区域干预前后噪声情况比较

干预前EICU各区域噪声强度严重超过规定范围,干预后EICU各区域噪声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1。

表1 EICU各区域干预前后噪声情况比较

2.2 干预前后EICU昼间、夜间噪声变化情况比较

干预后EICU昼间、夜间噪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见表2、表3。

表2 干预前后EICU昼间噪声变化情况比较

表3 干预前后EICU夜间噪声变化情况比较

2.3 EICU工作人员干预前后满意度比较

干预前后50例EICU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50例EICU工作人员干预前后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实施PDCA循环法联合6S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EICU噪声情况

国外研究显示ICU的24 h噪声平均水平在55~65 dB,而最高水平可达89~90 dB,这一数值远超出患者可承受的范围[7]。张丽等[4]研究显示:EICU的平均噪声强度昼间为46.7~67.3 dB,夜间为38.7~52.4 dB。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本院噪声污染较严重,噪声水平高于国内相关文件的要求。6S管理模式从多方面实施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改善其对仪器设备的管理[8]。马小芳等[9]研究显示,该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改善ICU仪器设备管理效果。但在6S管理模式用于噪声管理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站及监护区是EICU噪声污染较为严重的两个区域,这与EICU工作性质有关,护士站及监护区是EICU工作及治疗的主要场所,护士工作交流、电话铃声、门铃声、仪器设备工作音和报警音等均集中在该区域。因此,本研究针对性地开展6S管理工作,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加强各类仪器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力度,及时维修和更换噪声污染较大的仪器设备;开展噪声预防的健康讲座,提高医务人员减少噪声污染的意识;建设安静科室文化,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等系列措施,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各区域的噪声情况。

3.2 实施PDCA循环法联合6S管理模式可以提高EICU医务人员满意度

EICU的噪声状况会直接影响患者和临床护士的健康。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噪声会造成视力和听力的损害,并可引起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至患者收缩压升高[10]。尽管噪声污染虽然得到许多关注和研究,但ICU临床护理人员对噪声污染的关注和认知较少,并且不会主动参与到降低噪声污染的工作[11]。高强度的噪声对ICU医务人员的身心造成打击和伤害,因此,不论是护理管理者还是临床一线工作人员,都应该加强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管理,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带来的危害[12]。本研究通过PDCA循环法联合6S管理模式,分析EICU噪声情况,减少噪声来源、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更新设备设施等措施,减轻噪声对医务人员的不良刺激,降低EICU噪声级别,以减少其产生身心方面的影响,为医务人员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有效提升了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由于特定的工作环境及性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噪声污染较为严重。实施PDCA循环法联合6S管理模式,对EICU噪声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噪声来源,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并持续改进,同时提升医务人员素养及安全意识,从而有效改善EICU噪声情况并提升医务人员满意度。

猜你喜欢

噪声污染仪器设备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噪声治理不应止于“民不举,官不究”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1/5欧洲人受噪声困扰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噪声污染公益海报设计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