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膈肌起搏器辅助重症患者呼吸机撤离的临床研究*

2021-03-03黄庭龙刘玉琪郑超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呼吸机通气重症

黄庭龙 刘玉琪 郑超敏

机械通气通常用于重症患者,如重症脑出血、急性呼吸衰竭等临床急危重症患者,同时也是辅助手术麻醉的常见支持手段[1]。但随着人们对机械通气认识的深入,发现患者在长期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情况下可能导致脱机困难,加重原发病的恶化风险,同时诱发膈肌萎缩,不利于患者预后[2]。体外膈肌起搏器(external diaphragm pacemaker,EDP)是一种简单、无创的膈神经刺激仪器,辅助膈肌有规律地进行收缩、舒张,通过加强膈肌运动改善机体氧合功能,对患者撤离呼吸机也有一定的辅助意义[3]。现以9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EDP辅助重症患者呼吸机撤离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0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标准:入组年龄18~65岁;均为首次发病并进行相关救治;有固定家属参与,确保相关伦理问题;中枢呼吸运动功能正常。排除标准:既往行气管造瘘术、二次插管史;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病史及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存在膈神经刺激禁忌证;妊娠或特殊群体;合并脓毒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及心功能衰竭等;疑似单侧膈肌麻痹、萎缩等,或膈肌解剖结构异常。脱落标准:病情转变,需予以其他治疗;机械通气期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患者转院治疗,信息丢失;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终止研究,撤回知情同意书;拔管前死亡;视窗模糊,无法看清膈肌厚度。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7~61岁,平均(42.6±7.6)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7.46±1.35)分;疾病类型:重大复杂手术11例,重要器官急性功能不全16例,心、肺复苏或高级生命支持7例,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等8例,各类休克及严重代谢障碍等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3~63岁,平均(44.3±8.9)岁;APACHEⅡ评分(7.47±1.41)分,疾病类型:重大复杂手术8例,重要器官急性功能不全15例,心、肺复苏或高级生命支持10例,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等6例,各类休克及严重代谢障碍等6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可进行相关研究。患者均了解此项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和相关护理,同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瑞士哈美顿医疗公司,HAMILTON-S1型),呼吸机参数设置如下:设定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control ventilation,PCV),吸气压力18 cm H2O,呼吸频率15次/min,呼气末正压(PEEP)5 cm H2O,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 O2,FiO2)30%,吸气时间0.85 s。于机械通气48 h后,治疗组采用EDP(广州雪利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LO-GJ13A型),治疗时间:30 min/次,2次/d;起搏次数:9次/min;刺激频率:40 Hz。

成功拔管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制定的《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病情好转的患者进行撤机筛查试验:须满足适当的氧合、稳定的心血管功能,轻度发烧或不发烧,且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电解质酸碱正常,主观评价中由ICU医师认为中断通气机可能且足够咳嗽能力。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机械通气干预时、干预48、72 h及干预1周时膈肌增厚率,膈肌增厚率=(干预时或干预后某时点膈肌厚度-入院时膈肌厚度)/入院时膈肌厚度×100%,由彩色超声多普勒(美国GE公司,S1型)进行观察,同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统计干预48、72 h时氧合功能相关指标[吸入氧浓度(inspired oxygen fraction,Fi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分析其血气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天数、二次插管率及ICU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同时间点的计量资料均为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膈肌厚度及基础生命体征比较

干预前、干预48 h,两组膈肌增厚率及基础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2 h,治疗组膈肌增厚率高于对照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观察组膈肌增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基础生命体征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膈肌厚度及基础生命体征比较 (±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膈肌厚度及基础生命体征比较 (±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膈肌增厚率(%)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 Hg) 呼吸频率(次/min)治疗组(n=45) 干预前 11.32±1.17 107.36±4.74 93.75±7.43 26.63±2.15干预48 h 11.35±1.14 83.86±5.57* 102.54±5.54* 21.35±2.34*干预 72 h 36.28±1.35*# 75.75±5.64*# 104.81±5.63* 18.11±2.25*#干预 1 周 35.37±1.24*# 74.03±4.45* 107.64±5.43* 18.34±2.03*对照组(n=45) 干预前 11.43±1.10 107.58±4.96 93.68±7.85 26.58±2.63干预48 h 11.62±1.14 83.43±5.48* 102.36±5.39* 22.63±2.08*干预72 h 16.03±1.57* 84.88±5.75* 104.96±5.17* 21.75±1.52*干预 1 周 20.28±1.16* 76.05±5.47* 106.36±5.94* 18.96±1.87*

2.2 两组干预48、72 h氧合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48 h,两组PaO2/FiO2、FiO2、PEE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2 h,治疗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FiO2、PEE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48、72 h氧合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干预48、72 h氧合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s)

*与本组干预48 h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72 h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PaO2/FiO2(mm Hg) FiO2(%) PEEP(cm H2O)治疗组(n=45) 干预48 h 108.71±24.18 52.36±4.65 6.34±0.71干预72 h 334.16±17.53*# 37.56±3.94*# 2.29±0.16*#对照组(n=45) 干预48 h 101.86±22.85 52.62±5.31 6.35±1.48干预72 h 276.72±13.47* 42.89±4.37* 2.73±0.13*

2.3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治疗组机械通气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二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影响膈肌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膈肌越有可能萎缩,通常膈肌的萎缩程度与脓毒症、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并无明显联系,因此针对临床需进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还需密切关注其膈肌功能,及时撤离呼吸机,以免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其他并发症[4-5]。

本研究选取重症医学科9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疾病种类包括脑外伤、重要脏器损伤及急性感染等疾病,患者病情急、发展迅速,可出现呼吸浅快而血压略低,为减轻机体呼吸功能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予以呼吸机治疗对其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6-9]。考虑到长期呼吸机辅助治疗对膈肌功能影响,在呼吸机治疗48 h后给予EDP治疗。EDP既能预防膈肌萎缩,同时还可逆转膈肌损伤,增加膈肌肌力,提高膈肌耐力;同时EDP还能刺激膈神经反射性诱发咳嗽,促使患者恢复咳嗽能力和气道廓清能力,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10-12]。本研究中,干预前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而收缩压略低,证实重症疾病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现象,可能影响膈肌功能,在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可进行EDP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呼吸机使用48 h后给予EDP,其膈肌厚度有所升高,且膈肌增厚率高于对照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呈下降趋势,并在干预1周后保持稳定趋势,患者呼吸浅快样症状得以改善,且干预后相同时间下,观察组膈肌增厚率高于对照组,不仅证实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可能存在膈肌萎缩情况,同时也说明EDP在预防膈肌萎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此外,结果还显示干预48 h,两组氧合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DP使用24 h,即干预72 h,治疗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PEEP、FiO2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患者肺功能恢复良好,尚未出现严重肺损伤,有效保护肺氧合功能。另外,两组ICU住院时间、二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分析,尽管EDP刺激膈肌肌肉数量发生变化、增加呼吸肌肌肉锻炼,有助于缩短脱机时间,但住院时间及二次插管率还与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有关[13]。

综上所述,EDP辅助机械通气有助于促进重症患者膈肌移动,改善机体氧合功能,同时还可缩短撤机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呼吸机通气重症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不惑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