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素罗单衣上的纽扣

2021-03-02闵惠泉

寻根 2021年1期
关键词:纽扣汉服服饰

闵惠泉

2020年年初,笔者去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参观,见到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的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素罗单衣及对襟上面的纽扣(布制盘扣)。据馆内有关文字介绍称,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纽扣实物”,这禁不住让人产生了探究一下中国纽扣的好奇与冲动。

纽扣曾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发明之一,究竟是谁最早发明的?至今众说纷纭,却未见专家对纽扣的发源地和发明时间有定论。

笔者非研究服饰的专家,也非历史与考古学者,实乃好奇与兴趣使然。不过依余之见,我暂且从纽扣为中国起源与发明的视角看,这件事要说清楚并有点说服力,至少要取决于三个要素:一要看历史上典籍有无记载,二要看出土的服饰实物,三要看存世的古代绘画和造像。

那么,中国典籍上什么时候开始有关于纽扣的记载?据笔者所知,东汉的字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确有“纽”和“钮”的释义。如“纽,系也,结束也,一曰结而可解”“钮,印鼻也”“扣,牵马也,提马而走”。不过此时在《说文解字》中,“钮”和“扣”尚未有和服饰相关的释义。另外,“纽”和“扣”也未见连词使用。

然而,纽扣要缝在服饰上,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要件,实际上取决于中国服装的款式。据王国维的《古胡服考》,汉服自战国即受到胡服的影响。“西晋以后,外族入主中国,又在戎马倥偬之际,故褶之服大行。”到隋唐乃至宋時,汉服的胡服化已经基本定型。

汉服的胡服化,实际上是民族与文化融合的体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服装“现代化”“实用与便捷化”的体现,但在心理上仍难免令汉族人纠结与不爽。南宋大儒朱熹有言:“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

中国服饰中有个特定的术语:“交领右衽”或“交领左衽”,说的是上衣的“前襟”是左掩右,还是右掩左。这关系到“以带代扣”的系带系在身体的哪一侧。东汉训诂学家刘熙在《释名》中有“释衣服”一节,其中对 “襟”的解释是“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在《说文解字》及段玉裁的注中,虽然出现了“襟”字,许慎却没有单独为“襟”释义。《说文解字》中有个释义的“”字,意为“交衽也”,段玉裁注云“衿谓之交”,“按字,一变为衿,再变为襟,一耳”。国内有文说“对襟”,“起源于我国战国,盛行于五代至两宋时期”,这值得商榷。

战国时宋玉在《风赋》中确有“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这里有《尔雅·释器》中“衣皆谓之襟”之意,却难以证明楚襄王所披的即为交于胸前的对襟衣。汉服多为“交衽”,即“交领斜襟”“褒衣广袖”。段玉裁在注释中云:“凡言衽者,皆谓裳之两旁。”那么,按理束带就应该在衣服两侧(或用腰带)。我由此想到北宋词人柳永吟诵的“衣带渐宽终不悔”,其衣带除指腰带,是不是也包括衣襟“右衽”(或“左衽”)的束带?这和宋朝以后中开的对襟衣是不是一回事,也值得研究。依笔者推测,没有国人的常服趋向紧窄、便捷的骑服及对襟的出现与流行,纽扣,尤其是用于连衣的布制盘扣,恐怕不会登场。

《宋史·舆服志》云:“衣服之制,或因时王而为之损益。”元朝灭亡后,明朝的《太祖实录》中,便记有“禁官民步卒人等服对襟衣。惟骑马许服,以便乘马故也,其不应服而服者罪之”一说。这表明在结束了元朝的异族统治之后,明太祖确有在服装上“复祖制”之意。因此穿着开衩的对襟衣,在明代初期成为汉族人排斥的异类就不足为怪了。不过现今首都博物馆典藏中确有明代中期对襟款式的“杂宝花卉纹缎半臂”(坎肩)和棉袄。如周锡保教授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中所示:“明代衣衫及领已用纽扣者。”看来,对襟及纽扣在穿着上的便捷与实用,最终还是胜过了明太祖早先的一纸禁令。

据笔者所见文献资料,唐人穿着的衣袍(深衣、素衣),多为圆领贯头,或“交领右衽”,鲜见中开的“对襟”,北魏到隋唐时期敦煌的壁画人祖及供养人造像中即是如此。敦煌研究学者段文杰先生所绘制的西夏至隋唐的供养人服饰胸前衣襟上,其交合之处也只有束带未见纽扣。我国古代的绘画和造像是一种佐证,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宋代之前或许并没有纽扣特别是一字型布制盘扣的出现与使用。

纽扣,主要指布制在对襟衣服上的纽扣(盘扣),会不会早于宋朝?出土的南宋素罗单衣及纽扣实物,至今还是国内的一个孤证。当然也有人说纽扣“最早起源于我国辽代的契丹族”,这大抵也相当于北宋期间。

近日笔者浏览日本正仓院官网,在“服饰品”栏目中见到“唐散乐持笠半臂第8号”和“吴乐太孤儿布衫第44号”,斜襟下端均有纽扣状物,这又把可见的布制纽扣上溯到唐代。不过日本是把这几件服饰归为中国古代乐舞之服,而且都不是开衩对襟衣的常服。究竟出现在开衩对襟衣上的纽扣到底为何时,以及纽扣是汉族人的创造,还是少数民族胡服的衍生品,这可能还需要历史文物与专家确证。

由于古代服装不像青铜、玉石等器物易于保存,丝织或棉帛制品很容易氧化、脆化,其生命周期要短暂得多。这对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早期服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即便是国家博物馆“丝织品”目录中仅见明万历“织锦龙袍残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织绣类”1808件,则均为清代藏品。目前,仅有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南宋“素罗单衣”、苏州丝绸博物馆藏的隋代“黄地套环联珠对鸟纹绮单衣”和湖北荆州博物馆藏马山一号墓出土的战国“素纱锦袍”修复后形制相对完好。

这里还要说的是“纽”和“钮”,一个部首从“纟”,一个部首从“钅”。国内书中对“纽扣”和“钮扣”基本混用。不少人认为,中国“纽扣”出现早于“钮扣”。钮从“钅”字旁,亦有金属扣之意,但金属钮扣的出现则是晚近之事。

至于国内有人认为,早在4000年前,齐家文化时期中国人已有陶制的陶丸纽扣,并称甘肃发现的这枚纽扣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得最早的纽扣”。然而,此论断好像并没有被考古界和服饰文化的研究者公认,也未见这个陶制纽扣附着在衣物上。如果我国早就有石制(陶制)或骨制的纽扣并长期沿用,东汉的许慎大概会有所耳闻,兴许会收入一个与石字部首和“丑”结合的新字。这将会改写中国历史上关于纽扣的谱系与服饰的想象、文化和逻辑。

猜你喜欢

纽扣汉服服饰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Viral Revival
圈一圈 数一数
纽扣
留学生创办汉服社让外国人爱上汉服
上台说汉服
猜朝代
玩转纽扣
飞行服为什么没有纽扣
Wearin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