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中礼篮号字的亲情教育

2021-03-02杜晓波

寻根 2021年1期
关键词:亲情

杜晓波

亲戚朋友互相串门与送礼,是历久弥新的浙中习俗。伴随着这一习俗共生共荣的礼篮,是浙中民间竹篾编制的提篮,用于盛装礼物,因提梁高耸,笼竹篮身,故东阳、义乌又叫“梁笼篮”,武义叫“洋篮”,永康叫“凉笼”,至今仍在农村流行。礼篮做工精细,美观实用,造型优美,别具一格。通常新购置礼篮经髹漆后,会请民间号字先生书上吉祥语及物主姓名。吉祥语多系民间人情往来的规则和习俗的总结,表达主人期待亲情赓续、祈盼亲友吉祥平安的真挚心迹。号字词语、句式加以选用锤炼,均赋予礼篮以吉祥寓意,表达了民众细腻率真的思想感情,提升了民俗物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品位。

笔者对永康、东阳两地的礼篮号字多年跟踪采集,并专程采访了数十年从事凉笼制作的永康市“十佳名匠”之一、竹编技能大师施广中,对浙中传统礼篮号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及体现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探究。

用篮、制篮及号篮

浙中各地礼篮形制、规格、织艺不尽相同,但用篮、制篮、号篮习俗大体接近,体现了民俗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礼篮通常是浙中年轻女性随嫁夫家不可缺少的嫁奁。出嫁前娘家即已备好油漆成大红色的礼篮。盛放鸡蛋、索粉、索面、红橘、花生、喜糖、红包,并在上面盖上红纸,插上青青的竹子或万年青之类,以示长青吉祥。平时当作回娘家、走亲访友盛放礼物的用具。多用于贺生或贺生日。亲戚回家,主家应以米粉所制大红杨梅回赠。

贺生俗称“担产姆羹”。东阳旧时习俗,女儿临产前,娘家人要送索粉一篮、鸡蛋数十,皆用礼篮盛装。婴儿降生,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及族人都要送礼祝贺,礼物一般是索粉、索面、核桃、白糖、红糖、布、衣服等,皆用礼篮盛装。

贺生日俗称“担生日”。东阳南乡旧时民众普遍家境清苦,遇亲人生日,主要送礼者只能在礼篮底部放几个染红的鸡蛋示意,另加数十颗棉籽。如四十岁生日,篮底仅放四个鸡蛋。另有索面、衣服、鞋袜等,也用礼篮装放。其他亲戚贺以米粉、索粉(面)及衣料鞋袜。

另,结婚前吃子汤(允婚)、送日子(定婚期)等环节也用礼篮。礼多时,两只礼篮成对送礼。均外包约六尺见方、黑白相间的格子花布,打成包裹,用红漆扁担挑至亲戚家。

丝编长形礼篮曾是浙中农家必备的生活用具。由篮体、篮脚、篮环三部分构成。篮身椭圆形,口大底小,有圈足。东阳市画水镇礼篮规格为:下口长22厘米、底宽15厘米、高18厘米,上口长36厘米、宽26厘米、提环高30厘米。

篾匠采用传统手艺,靠心灵手巧、技术娴熟、匠心独运的手艺,制成备受欢迎的礼篮。编制工序为编底、编身、锁口、装柄。篮侧为篾丝丝板,采用挑一压一法编织。篾丝制成仅1毫米宽,要经过破竹、破篾、改篾架、起篾黄、刮青、刮圆等10多道工序,而达到精细均匀。永康、东阳都形成了礼篮制作专业村,永康“饭篮之乡”唐先镇及东阳市六石街道北后周村改革开放后盛产礼篮。

农户从市场上购得礼篮,或作为女儿嫁妆,或作为家庭新置器具,连同其他器具一道,请油漆匠髹以喜庆的朱红色。

号字是最能体现地方文化习俗的一种形式。礼篮上好漆,主人必请地方上书法功底深厚、诗文略通的人士号字。在篮体扁长的两侧号写吉祥语,以四字为体,每面两字,从右向左题书。底部号写物主姓名、置办时间。因礼篮多采购自集市或篾器店,物主姓名多以“置”“办”等字眼为后缀。号字以楷书为主,偶有行书。多盈润工整,渾朴清隽,突兀鲜明,字透竹丝,如铁铸石镌。

号字多引用《诗经》《尚书》等有关典故,以提升品位,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思想。涉及号字有《木瓜》的“永以为好”“投桃报李”,《鹿鸣》的“承筐是将”等。所涉篇目多为礼节性往来的描述,与表现浙中生活交际民俗的题材十分契合。《孔丛子·记义》载:“于《鹿鸣》见君臣之有礼也。”《鹿鸣》的描写从奏乐开始,主人以币帛回馈与会的嘉宾。

除用典外,还采用比喻、借代、设问、叠字等修辞格。明喻如“情深似海”,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借代如“投桃报李”,以具体代替抽象的事物。设问如“何敢望回”,提出问题并把看法说出来。叠字如“来来往往”,意象确切,和谐悦耳,有以少总多之效。艺术手法上以直抒胸臆为特色,如“礼所生也”“昭其见也”,都采取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手法,作者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号字主题

亲情是浙中礼篮讴歌的永恒主题。从号字中,受众可深刻把握礼与情两者之间内在情感和外在形式的统一,亲情是立身处世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笔者解读采集的礼篮号字内涵,可分为四类:

一是承礼于篮。礼,作为一种天然的秩序,天然的规范和关系,除了物化的礼物,更需要包装抑或承载体。在浙中传统礼俗语境中,礼篮是礼外化的形式和规范,更是乡村生活中亲情的标志物。浙中礼篮造型美观,物美价廉,经济实用。此篮装索粉或索面,必从底部层叠而上,直至顶部,以显丰盛。号字对礼篮用途及盛装容积均予描述,颇值得玩味。举例:

筐厥玄黄。语出《尚书·周书·武成》:“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篚,方形的竹筐。译为:那里的士女,用竹筐装着他们的黑色黄色的丝绸,求见我周王。

惟筐及。出自先秦佚名的《采》:“于以盛之?维筐及。”,圆形的竹筐。方称筐,圆称。译为: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和方筐。

承筐是将。语出《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朱熹《集传》:“承,奉也。筐,所以盛币帛者也。”后以“承筐”借指欢迎宾客。将,赠送。“承筐是将”意为捧筐献礼礼周到。

二是恪守礼仪。礼是服从人情世故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通道。礼篮号字的主要功能就是劝导世人尊奉礼节,保持亲友间来往的必要礼仪,维系亲情、提升关系,更有预祝亲友生活幸福之意。举例:

昭其敬也。语出元揭斯《孔林图诗》:“商氏图之,式昭其敬。”用以光大敬重之意。

三是对等交换。礼必须讲究对等,才能加固夯实亲情关系。以礼篮送礼者有“何敢望回”之心,但对方必须回馈以尽道义责任。这考验人们换位思考的能力。《礼记·曲礼上》中写道:“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举例:

投桃报李。语出《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琚。”投,掷,此处指赠送。意指回报的东西价值与受赠的东西相等。

四是轻礼重情。亲情是人间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提升亲情很大程度上赖之于礼。礼篮上情意绵邈的表达,是对行礼仪式和亲情关系的超越,体现了人类高尚真挚的情感。举例:

永以为好。语出《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永,永久。好,相爱。意为实行永结同好的缔约。《孔丛子·记义》载:“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也。”

号字常常让情与礼形成对比关系,同时又表明两者的不具可比性,阐明亲情的珍贵,不足以以礼物的价值来评判。以《木瓜》中赠礼为例。“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许松华:《风雅颂——诗经三百首精选》,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该类号字有礼轻情重、礼轻意重之意。

文化意义

千百年来,作为浙中特有的文化习俗,礼篮号字是一种亲情教育最佳的运用,在浙中民间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其文化意义为:

一是营造仪式感。号字是亲情外化的根本规则和形式,有多层面多维度表现空间,礼篮书字乃其手段之一。号字美观大方,受人喜爱,避免礼篮空白无物,和大红油漆庄重喜庆的色彩相映成趣。更重要的在于,能营造亲情气氛,象征亲友同心,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操风弄雅,赏读久而久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二是彰显人情味。号字提供婚丧喜事的认知体验,以丰富具体的语言艺术唤起内心的亲情感知,进而加强人的道德修养。民间识字多寡并不影响对号字的认知,通过有文化人员的识读,可清晰表达和感悟礼篮主人的情怀。号字细致入微,抒写亲情,表现力很强。“淡淡语,却有无限情境。”

三是折射古典风气。礼篮号字融合了人文风俗,由此构成了一部多声部、多角色的亲情交响曲。礼本身是一种人文规范,儒家用来约束人的行为,使其克服一己之私,让“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要求。礼篮书字行为属于礼的范畴,是对古代圣贤教育的继承,引导民间人际交往走上正轨。同时,使用典故也使号字充满古典气息,非常适合缙绅人家的文化底蕴,使亲情表达融染高雅的文学情调,回味悠远。

礼篮号字已然成为远去的鄉土文化,礼篮的使用量大为减少,仅在农村红白喜事中有所沿用,有识之士作为工艺品收藏,而号字形式则已基本消失。我们应抢救和保护礼篮号字民俗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对其形式和精神内涵加以挖掘和研究。

猜你喜欢

亲情
亲情的滋味
《年味在哪里》
亲情祖孙
亲情之美
亲情这一桌团圆饭
至爱亲情
主题阅读:品味亲情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小人质的幸福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