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逻辑

2021-03-01孙倚梦张德元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农户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

孙倚梦 张德元

摘要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认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4个逻辑的衔接——社会逻辑、技术逻辑、市场逻辑和服务逻辑,分别体现为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完善度、小农户收益提升以及分工专业化4个方面。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因在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服务规模化程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目前最适合的衔接载体,但合作社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

关键词 小农户;现代农业;农民合作社;衔接逻辑

中图分类号 S-9;F3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1-022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1.060

Abstract Realizing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small farming households and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the key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key to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small farming household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lies in the connection of four logics: social logic, technical logic, market logic, service logic, which are respectively reflected into four areas: the degree of organization of small farmers, the perfe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ystems, the benefits of small farmers promotion and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As one of the main bodies of new agricultural operations, farmer cooperative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connection carriers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ir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 of small farmers and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servic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that farmer cooperatives need to be improve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Small farming households;Modern agriculture;Farmer cooperatives;Logic of connection

2017年十九大首次提及“鄉村振兴战略”,同时指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近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一直聚焦于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举措,而加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1]。第三次农业普查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小农户人数为2.3亿,约占农业经营人口总数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总数的比重超过70%[2]。中国是一个富有小农传统的农业大国[3],因此,要实现以小农户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必须综合考虑小农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关系[4]。我国耕地数量及农村发展现状决定了“小农户大量且长期存在”这一基本事实,小农户将是长期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能否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不仅会影响农户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甚至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5]。

小农户是在特定资源禀赋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同时兼具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农业微观主体[6],也是概括性描述我国“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的最贴切概念。徐旭初等[7]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在中国国情下成长的小农除了经营规模小之外,还具有兼业化渐成主流、生计资本水平低、传统文化基因深和风险厌恶程度高等特点。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更强调先进科技、现代生产要素以及科学管理制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全面、高效的社会化农业[8]。现代农业追求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和产业化[9],这似乎与小农户小、散、弱的特征无法匹配。一方面耕地细碎化、经营规模细小化等因素导致小农户的需求分散、生产成本上升以及组织化程度低,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农业劳动力的年龄也在逐渐提高,很多农村地区都是老人和妇女在从事农业活动,而家中主要劳动力大多从事非农生产活动,农业兼业化现象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原因致使小农户在对接市场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10]。一端是以高科技、高效率、高效益和产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11],一端是数量庞大、分散且弱势的小农户经营者们,二者之间要想衔接必须依赖相应的组织载体进行过渡,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在提升小农组织化程度和扩大农业服务规模化程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最适合的衔接载体。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是一项国家政策,政府给予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众多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但多年的实践结果却显示,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差强人意:合作社异化、家庭农场发展质量不高、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滞后等现象和问题层出不穷。

带领小农户参与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仅需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衔接逻辑,抉择出合适的经营主体充当联结载体,还需要对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1 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机制

小农户问题是历史遗留难题,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关[12]。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前提下,小农户在嵌入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阻碍。一是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不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翻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篇章,在推动农村经济稳步上升的同时,也因农业生产规模过于狭小,无形中造成了小农户去组织化的局面。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不成熟。虽然国家长期致力于农业技术推广,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由2012年的53.5%上升至2017年的57.5%,但仍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大于70%)[13]。三是小农户难以融入大市场。农业与其他产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农业生产的环境因素是不可控的,自然因素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稳定性,而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又会引起农产品价格的市场波动。小农户分散经营,收入本就不高,一旦市场出现价格波动,农户的收益更难得到保障。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由于小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小、地块分散,零散的小作坊式生产和管理模式,不仅成本高,效率也低,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出现不仅可以降低农户生产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但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尚不完善,不仅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甚至有时还会成为小农户嵌入现代农业的“绊脚石”[14]。

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能否实现,如何让数量庞大但又分散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紧密衔接,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关键。该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认为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要顺利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需要以下4个方面的逻辑衔接——社会逻辑、技术逻辑、市场逻辑和服务逻辑(图1)。

1.1 社会逻辑

社会嵌入理论认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嵌入在相应的社会结构中,尤其是嵌入社会關系网络结构中[15]。农村社会是典型的关系型网络社会,社会交往多是基于人际关系进行,此处参考韩春虹[10]的研究,用社会逻辑表示社会关系网络对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影响。社会逻辑主要是利用主体通过社会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实现信息对称、资源互通和信任建立。一方面,社会关系网络会影响小农户的行为选择。他们通常会选择与自己熟悉且互相信任的交往对象建立关系网络[16],随着交往程度的不断加深,其行为表现逐渐趋于一致,有利于促进网络中小农户的集体行动,进而促进小农户的组织化。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传统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也在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不再受血缘关系和地理因素的约束,基于业缘关系的经济社会活动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

1.2 技术逻辑

传统农业是依靠人、畜等提供动力的手工劳作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多用于家庭成员内部消耗,是一种生产效率低、受自然环境影响大、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完全不符合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强调科学化、生态化,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因此,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网对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影响,该研究称之为技术逻辑。技术逻辑强调通过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效率提升等促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进而促进农业技术体系的完善化。现代科技(如机械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与普及,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还可以有效整合各类服务组织的服务资源,在农户的组织管理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3 市场逻辑

在实现小农户组织化和技术体系完善化的基础上,如何保障并提升小农户的收益,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另一个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由于普通农户往往文化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老龄化和兼业化现象突出等,容易造成务农家庭经营收入低、现代生产技术无法有效推广等后果。同时分散的小农户在进入市场时还面临信息传递滞后、市场参与度浅、交易成本高等难题,使得小农户在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通常只能局限于农业生产链的最底端——种养环节,无法参与到深加工和消费市场等高附加值环节,小农户的收益也就无法得到根本提升。该研究将产业链对农户生产效益的影响称为市场逻辑。市场逻辑强调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行为主体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以增加其收益。农业产业链过短、过窄、过浅,是实现农业生产升级和农户收入增加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17]。因此,进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实现传统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选择,也是提高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1.4 服务逻辑

针对当前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尚未得到有效开发,那就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为参与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成员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配套服务。龚道广[18]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本质是农业领域的劳动分工,他指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是由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共同决定。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目的在于将广大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尤其是小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社会化大生产、提高农业产出效率[19]。该研究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实现农户分工专业化的影响称之为服务逻辑,服务逻辑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服务网络建立完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服务组织的分工及专业化。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尤其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供经营主体在产前、产中、产后各阶段的生产需求。

2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分析

社会资本由社会关系网络、信任与社会规则组成[20]。信任、规则内嵌于社会关系网络中,并围绕社会关系网络扩散开来,所以社会关系网络被认为是社会资本中最重要的内容[21]。伯特认为同质、重复的网络结构无法增加社会资本,而“结构洞”的存在能够增加社会资本的有效网络结构[22]。第三方可以通过结构洞构造的网络结构让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两方建立起联系渠道,在此过程中第三方主体可以拥有两种优势:信息优势与控制优势。结构洞所处的位置信息流动的速度和信息交换的频率非常快,占据结构洞的组织相较于其他位置的组织而言,可以获取更多异质信息和有效资源[23]。因此,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的过程中,如果可以找到并控制社会网络关系中的“结构洞”,那么就可以利用结构洞的位置优势实现双方的有效衔接。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的支持。但由于小农户的弱质性、分散性导致其与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之间无法直接建立联系或者无法建立有效联系,因此需要“中介”作为载体,为两端的组织和群体牵线搭桥。作为现代农业的主要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等因其在保障粮食生产、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被认为是最可能有效的衔接载体。而在这3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以农民为主体、具有自主经营管理的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民主控制、服务社员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更容易获取农户的青睐[24]。如果合作社能够占据较多的结构洞,能够将原本无法直接联系的小农户和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群体连接起来,就能通过控制两端之间的信息通道获取资源优势,用于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该研究基于结构洞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将合作社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的过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从社会、技术、市场、服务4个方面做出相应解释。

2.1 社会逻辑的角度分析 在组织内部,结构洞决定了信任半径,信任半径决定了控制半径[25]。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处的农村社会非常注重熟人关系和信任,所以合作社内部结构也会受到这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合作社相较于其他新型经营主体更容易被小农户们接受的原因之一。合作社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的环境背景,通过结构洞的连接,形成信任半径,同时利用其地缘、血缘和业缘的关系优势,强化与农户的关系网络,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信任感。但合作社网络半径的延伸,会使信息传导的速度和数量不断下降,合作社的控制优势也会越来越不明显,原本基于血缘等关系的强联结开始弱化为弱联结。一般来说,弱联结的影响深度要低于强联结,原因在于强联结可以直接对个体或组织起作用,弱联结则必须依赖关系桥才能发挥作用。当一个网络中的个体之间缺乏强关系时,相互间的信任就难以建立,进而会导致维护网络连接的成本上升、获得异质信息源的途径减少等。

2.2 从技术逻辑的角度分析 技术获取是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在耕地等硬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技术创新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也成为农户增产、增收的有效支撑。前面提到占据结构洞的组织具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合作社作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组织之间信息流动的“中转站”,一方面,既能够了解农户的需求与供给,也能够了解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利用信息优势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合作社还能通过与更多不同性质的组织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获取更前沿、更全面、更先进的技术与信息,甚至还能操纵信息流动,利用控制优势促进合作社的发展。但结构洞对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结构洞有利于探索式技术创新活动,但对利用式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明显[26]。而目前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多的还是处于技术利用阶段,能够自主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合作社非常少,所以合作社的结构洞位置优势在利用式技术方面的创新效果并不显著。

2.3 从市场逻辑的角度分析 现代企业的发展少不了产业链的参与,而结构洞是产业链整合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常见的经济组织形式之一,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增收能力、帮助社员提高经济效益是合作社的职责。合作社作为连接现代农业和小农户的重要节点,占据着农业产业链中的结构洞位置,在对接小农户时,可以充分了解农户的需求,保障农产品生产的质量与标准;在对接外部市场时,可以按照市场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合作社凭借自身的“中介”地位和“第三方角色”,成为网络中信息交换的搭桥组织,能够发现更多的市场机会,推动市场推广。农民合作社还可以利用结构洞的位置将各类分散的農业经营者联合起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议价能力,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27]。但目前我国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链的合作社数量仍十分稀少,大部分合作社还处于构建农业产业链的初级阶段,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品质化的农产品市场需求,合作社对市场需求的把控不成熟,极易引起产业链中各环节衔接出现问题。

2.4 从服务逻辑的角度分析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因农业产业内分工和外部关联而产生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生产和非生产性服务[28]。社会专业化分工使传统农业服务突破自身产业边界,与工业、服务业联系并融合,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需要主体之间的联合与突破。合作社成立之初,在分工网络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依托以强关系为纽带的本地社会网络,但这也意味着这些分工网络无法突破本地社会网络的边界。如果合作社只局限于本地社会网络,合作社的角色功能会因为受制于地域条件而逐渐退化[29]。网络化可以有效提升分工协作效率,而弱关系的社会网络可以更快速的传递信息。当合作社的弱关系网络远远超出了本地社会关系时,不仅异质信息流动的速度变快、传递范围变广,甚至连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获取也变得更加容易,所以合作社之间需要联合并扩大市场,这样才能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农业产业发展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3 总结与建议

合作社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但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不规范,成为有效载体的基础条件仍不成熟,只有当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合作社才能更好地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服务,才能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如何有效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 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宣传力度 农业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仅需要培育科研人员,还需培育新型农民。第一,技术研发需要有创新性。对于农业技术的开发,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外,还需要有自主创新,需要资金、政策扶持,才能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农业生产。第二,农村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倾向更多的还是偏向城市,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他们的技术、知识水平导致其偏重施用化肥、农药等常规技术,对设施农业、互联网等现代农业技术知之甚少。因此,发展现代农业,还需要培育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第三,加大农业生产新技术在农户群体中的宣传力度,并对使用新型农业技术与设备的小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等鼓励措施,让更多的小农户接受新技术。

3.2 鼓励农民合作发展新形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劳动人口的大量转移到城市,对于那些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个体来说,合作的意愿变得愈加强烈,由此导致了联合社等新形态组织形式的出现。由农户自发组成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再合作形成“联合社”,充分挖掘小农户的合作潜能。国外的合作社大都是从中央到基层的合作体系,因此合作社的规模都很大,经营和服务范围也比较广;而国内的合作社是由下到上发展的,跨县、跨镇的合作社非常少。与此同时,国外合作社经过多年的成熟发展,规模扩大的同时数量在不断精简;而目前国内的合作社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且规模都很小,因此推动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形成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形成跨村、跨镇、跨县甚至跨市的联合社,是提高合作社竞争能力的有效选择。联合社组织的发展可以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相互融合,实现产业规模扩大、区域品牌统一打造以及资源和信息共享等。

3.3 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政府不仅需要加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强化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和农业科技服务设施建设。其次要为农村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在提高福利待遇,吸引高校毕业生进农村服务的同时,也要鼓励本地农民返乡创业。最后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法律制度。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推行,维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建设的有效实行。

参考文献

[1]张益丰.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中的关键作用[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9(6):38-39.

[2]农业农村部:小农户家庭经营仍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EB/OL]:[2019-12-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769577308591901&wfr=spi.

[3]徐勇.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J].中国社会科学,2013(8):102-123.

[4]叶敬忠,吴惠芳,许惠娇,等.土地流转的迷思与现实[J].开放时代,2016(5):76-91.

[5]郑淋议,张丽婧,洪名勇.小农经济研究述评:几个重大问题辨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104-111.

[6]施祖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J].人民周刊,2018(4):62-63.

[7]徐旭初,吴彬.合作社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理想载体吗?[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80-95.

[8]杨世基,刘源甫.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概念的商榷[J].农业经济问题,1991,12(8):44-46.

[9]赛树奇.关于现代农业的两个基本概念[J].新农业,2015(13):1.

[10]韩春虹.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的服务组织模式研究:以安徽和山東粮食主产区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9:135-137.

[11]孟秋菊.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概念辨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3):267-271.

[12]刘西川.合作社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6):42.

[13]郭静原.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7.5%[N].经济日报,2018-03-29.

[14]余晓洋,郭庆海.小农户嵌入现代农业:必要性、困境和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4):10-17.

[15]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16]董磊明,郭俊霞.乡土社会中的面子观与乡村治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7(8):147-160.

[17]王祥瑞.产业链过窄过短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J].农业经济,2002(9):28-29.

[18]龚道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般理论及其对农户选择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6):25-34,78.

[19]穆娜娜,钟真,孔祥智.交易成本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选择:基于两家合作社的比较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3):366-375.

[20]PUTNAM R D,LEONARDI R,NANETTI R Y.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in modern Ital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21]杨芳. 社会网络对农户生产决策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19.

[22]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3.

[23]崔海云,施建军.结构洞、强联系与企业技术能力关系研究[J].企业经济,2016,35(2):64-69.

[24]高钰玲.合作社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制度优势[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9(7):56-57.

[25]申正茂,周立.结构洞、信任半径和控制半径:江苏、山东两地资金互助合作社调查[J].银行家,2014(3):112-115.

[26]章丹,胡祖光.网络结构洞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6):34-41.

[27]刘同山,毛飞,孔祥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青年农民精英的作用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5(9):104-109.

[28]龚继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组织协同与服务能力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26.

[29]白小虎.本地社会网络、分工网络与市场扩张的边界——桥头纽扣市场的经济史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2(12):24-31,160.

猜你喜欢

小农户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小农户”与“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