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沈阳市航空经济发展研究

2021-02-28王政宇冶桂春王金宇

辽宁经济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王政宇 冶桂春 王金宇

〔内容提要〕2015年,国家发改委、民航局联合发布《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关于临空经济区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航空经济产业集聚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发展航空经济、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的新路子,将航空经济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航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我市发展航空经济的意义与基础条件,提出了发展构想和具体措施,形成了“沈阳市航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关键词〕航空经济 发展现状 基础条件

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提出关于“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航空经济示范区试点”的要求。2015年7月3日,国家发改委、民航局联合发布《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内临空经济区进入示范发展阶段。按照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我委积极组织开展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简称“示范区”)的相关工作,《沈阳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已于2018年5月由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等待批复。随着国家关于临空经济区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航空经济产业集聚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航空经济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课题组开展了航空经济发展专题研究,形成了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航空经济的概念

航空经济是以航空樞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放大市场接近效应,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现代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出发点,突破路径依赖和区域收敛壁垒,通过产生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不断引致大型机场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并与周边城市及机场形成经济发展走廊,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形成以这些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而新型的经济形态。

(二)国外航空经济发展情况

国外发展航空经济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城市综合体引领型航空经济。依托综合性交通枢纽,机场客货流量较大,具有腹地经济属性和较强的辐射性。特点是集聚效应明显,拥有航空运输服务、电子信息、高新材料、生物制药、金融等多种产业。典型的如爱尔兰香农自由区,德国法兰克福、日本中部机场城等。二是航空主导产业引领型航空经济。以航空主导产业(尤其是飞机制造业)为龙头,在机场周边形成完整的航空工业产业链,以制造业为主的航空经济发展模式。其代表是蒙特利尔和西雅图。三是地方特色引领型航空经济。主要利用当地已有优势,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航空经济,比如,孟菲斯的物流型航空经济发展模式、迪拜的商务贸易型航空经济发展模式等。

国外航空经济区一般遵循由航空枢纽向航空产业集聚区再向航空都市发展的规律,成为具有各自特点的航空经济:一是以枢纽机场为支撑,如新加坡通过把樟宜机场打造成东南亚的枢纽机场,扩大转口贸易来发展航空经济;二是以骨干立体交通网络为基础,如孟菲斯有四通八达的货运航线,以各种交通手段连接地面交通网;三是注重提高机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如法兰克福机场以其高效服务被国际民航组织评为最佳机场,从而吸引了诸多知名公司进驻;四是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如香港展现的是会展特色的航空经济,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突出的是商务总部特色的航空经济。

(三)国内航空经济发展情况

1.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在我国241个颁证运输机场中,已规划和正在建设临空经济区的机场达100多个,其中迈入千万级机场、具备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条件的机场超过39个,成功获批17家,正在申请排队的城市有武汉、济南、厦门、沈阳、合肥等达20多家。以航空枢纽为依托,各地区、各城市充分挖掘发展潜能,形成了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科技创新引擎和开放合作平台,走出一条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新路径,航空经济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升级、加速区域一体化的新引擎、新动力。

一是实现了区域战略的精准定位。17个临空经济示范区提出了“中心(枢纽)+功能”的总体定位,如郑州提出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成都是内陆开放先行区,贵阳是西南航空客货运枢纽。

二是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郑州航空港实验区2020年GDP已突破千亿,成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开放典范;贵阳实现旅客吞吐量22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万吨。其他示范区均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是成为内陆地区“弯道超车”的重要功能依托。航空运输作为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时间最短的长距离运输方式,充分体现了空港虽然缺少海港的沿海沿江区位优势,却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的新型陆港模式,对内陆省会城市而言,临空经济区的建设使得这些城市由内陆“洼地”变成了对外开放的高地,进一步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2.案例借鉴

空港经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开放型城市,以及郑州、成都、西安、贵阳等内陆城市都已经形成空港经济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

(1)郑州。2013年,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成为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新板块和中原经济区的龙头。2020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200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200亿元,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20强。2020年,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1亿元。郑州机场航空货运达到63.94万吨,由2015年的第8位提升至第6位。

(2)西安。2018年,西安临空经济区正式被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批复成立,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020.39亿元,突破万元GDP;国际航线从64条增加到92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46.2亿元,增长33.0%;年旅客吞吐量4722.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8.2万吨。

(3)成都。2017年,成都获批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成都双流通航航线363条,国际(地区)航线130条,通达全球五大洲200余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65万吨,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5000万级机场俱乐部”成员,位列全球最繁忙机场30強,国际(地区)航线数量在中西部地区位居第1,在全国位居第4位。2020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7万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第7位。

(四)沈阳市发展航空经济的重要意义

根据已获批的17个临空经济示范区城市的发展态势来看,他们在经济增速、产业链集聚、结构转型、枢纽建设、物流贸易等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已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速度经济时代,航空经济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引擎和发动机、动力源。因此,发展航空经济对沈阳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是位于历史交汇点,对总书记东北振兴“六个方面”要求的主动回应。大力发展航空经济,有利于依托航空枢纽门户效应,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外开放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加快建设我国“一带一路”的东通道建设,促进我国与东北亚、东南亚地区间的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发挥政策优势、制度创新优势和产业辐射效应,助力将沈阳打造成为综合竞争能力强、区域城市首位度高的东北亚国际中心城市,推动形成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

第二,是重整行装再出发,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必然要求。在新发展阶段,特别是“十四五”期间,发展航空经济为破解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选择路径。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不仅是国家对沈阳市的要求,更是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通过发展航空经济,形成以集聚和辐射为特征、以交通和城市为载体的枢纽经济,通过打造高效便捷、方便舒适的高品质客、货运输网络,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枢纽。

第三,是发挥优势补短板,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利抓手。加快培育和发展航空经济,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淘汰产业层次低、缺乏竞争力的产业,使发展高科技和高端先进制造业成为可能。发展航空经济有利于打造立体交通体系,促使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各种资源要素在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聚集,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快速构建产业链条,为城市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沈阳市发展航空经济的可行性分析与发展基础

(一)可行性分析

1.具有国家和省级政策的政策叠加支持

近年来,国家及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发展临空经济,沈阳市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是东北地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必选城市。《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均已提出明确要求;《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东北亚经贸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意见》(辽政发〔2019〕15号)提出,“加快建设沈阳临空经济示范区,推进航空物流、航空制造及研发、金融信息、国际化城区建设”。

2.具有发展航空经济的基本要素

一是交通运输要素。沈阳市拥有东北最大的民用航空港、货运编组站,高铁、高速公路网汇集,机场二跑道即将启动建设。二是航空产业要素。航空制造产业优势明显,通用航空快速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发展,为航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政务环境要素。沈阳市近年来大力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坚决落实便企利民政策措施,企业经营环境持续改善、经营成本大幅减低。

3.具有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可供参照

虽然全国已有17个城市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看起来沈阳市进展较慢,然而,北京、上海、郑州等较早发展航空经济的地区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同样为沈阳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探索符合沈阳市实际的发展路径,可减少试错成本,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

(二)沈阳市发展航空经济的基础条件

1.综合区位优势显著

(1)自身优势。沈阳地处“一带一路”海陆汇通的交汇点,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向北向西经中蒙俄经济走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朝、蒙、俄以及中亚、欧洲各国;向南经环渤海城市群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欧洲各国家以及印度洋地区的国家,具有“一城双通”的区位优势。有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东北最大内陆港沈阳港,全国第三大、东北最大集装箱货运编组站——苏家屯站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哈大、沈大、沈丹等高速铁路交会于此,京哈高速、沈大高速、丹阜高速、直通营口港的沈营高速贯通示范区全境,陆海空纵横联网,多式联运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国内辐射优势。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鞍山、抚顺、本溪、阜新、盘锦、丹东、辽阳、铁岭等八大城市,共有人口2330多万,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拥有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民用航空港,以及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的大连港、营口新港和锦州港等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沈阳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3)国际区位优势。沈阳位于中日韩朝俄蒙六国区域中心位置,距离这些国家地区首都和重要中心城市距离都在1500公里以内。从未来的国际交通通道建设和国际性航空枢纽机场布局来看,沈阳处于与这些城市一日高端商务通勤和三日跨国旅游的核心枢纽地位。

2.航空产业基础厚实

(1)航空制造业基础雄厚。沈阳具有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两大航空产业战略载体,拥有比较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拥有沈飞、黎明等一批重点航空企业,在干支线飞机机体零部件转包生产领域在国内航空产业链条中居于领先地位,是国际航空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飞机尾端、机身桶段等机体大部件研制方面具备了明显的比较优势。

(2)航空运输业稳步提升。2019年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2054万人次,同比增长8%,位于全国第22位。在沈5家基地航空公司过夜运力达到58架,43家承运人开通242条航线(国内218条,国际及地区航线24条),通航96个国内机场,24个国际和地区机场。开通6条定期货运包机航线、5条临时货运包机航线,可实现每年2500万人次的保障能力。

(3)通用航空发展迅速。近年来,以法库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为核心的通用航空取得了快速发展,法库县已成为国家最早批准的通用航空低空开发四个试点区域之一。自2012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共有来自世界近20个国家、近200名特技飞行表演者参与飞行大会表演。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科技研发。“十三五”期间,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在沈布局,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破千;拥有两院院士24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突出,解决关键共性技术800多项;大国重器研发成果显著,近百个首台套项目获得国家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超300亿元。

(2)高新技术产业。拥有新松智慧产业园、锦联新经济产业园、东软医疗健康产业园、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物联网产业园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载体,集聚智能机器人、无人机、IC装备、智能医疗与健康产业、大数据、物联网相关企业。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引领重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4.对外开放水平加速提升

开放平台通道建设不断完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聚集宝马等120余个外资项目,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园区;综保区桃仙园区实现封关运行,建成跨境电商二级节点,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运行数量居东北地区第1位、全国第8位。对外国际合作取得新成效,国际友城数量达到22个,与19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经贸往来。

5.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我市成为中国营商环境15个标杆城市之一,被环球时报评为“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1045项,审批要件削减60.2%。创新“一枚印章管审批”和“免申直报”等服务模式,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3.5万个政务服务事项上线运行,企业开办只要半天,压缩90%,150项便民服务实现“掌上办”。沈阳市场主体数量年均增长超过15%。

(三)制约短板

近几年,我市在资源竞争上优势不明显,航空客货运的基础设施和功能不足,基于机场的临空经济业态培育不足,口岸利用率不高,体制机制协同性不强。具体表现在:

一是我市航空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强。在全国37个千万级机场中,沈阳市空港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于22位(大连19,长春24,哈尔滨30),与哈尔滨、长春、大连处在同一竞争区间。比较优势方面,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正在按照4F级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的最大机场,世界最大的海上机场;长春随着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加快了建设进度;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唯一取得第五航权的城市。我市相比这几个城市并无明显政策性优势,今后东北四市在航空经济同一赛道的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

二是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13年以来,机场航站楼和飞行区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扩建和升级,现有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程度较低,T3航站楼用于国际中转的服务和查验等基础设施及功能不足。桃仙机场现飞行区等级为4E,不满足F类机型起降要求,二跑道建设仍处初级阶段,T1、T2廊桥资源只能通过摆渡车实现,现有跑道设施容量已趋近饱和,小时高峰容量已经接近单跑道极限,提升空间较小,难以适应航空运输发展需求。郑州、西安、武汉、成都等地已先后实现双跑道运行,相比之下沈阳机场扩建进度落后至少5年以上。

三是航空货运功能不足。我市没有自己的航空公司运营,缺乏国际高水平航司、货代公司进驻。2019年桃仙机场国际货运量占全部货运比重6.25%;同时,空运数量占全市货运比重不足1%,和铁路的多式聯运未有效开展;货运结构单一,沈阳机场发送货物结构中快件比重51%,受产业特点制约,缺少适合发展空运的高附加值货品支撑,难以支撑定期货运航线稳定运营,制约国际货运航线的开辟和发展。

四是口岸功能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市已具备进境冰鲜水产品、进境水果、进境肉类等9类口岸功能,口岸功能较为齐全,基本能够满足市民对进口商品的大部分需求。相比之下南方城市口岸功能的申建是企业根据需求建设,推动政府完善配套功能,而我们仍是以政府主导为主,企业积极性不高,经济主体培育不够,主体社会响应程度不强,缺乏生命力。

三、发展构想

(一)愿景目标

近期目标:以大力发展航空经济为抓手,到2025年,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桃仙机场扩能改造,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和总部经济,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构建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陆港型物流枢纽。推进沈阳国际陆港建设,加快建设多式联运中心,实现“公铁海航”多式联运高效协同,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集疏运体系。

远期愿景:到2035年,以发展航空经济为核心,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显著,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辐射东北亚的“空中丝绸之路”,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节点和核心枢纽,发展“速度经济、枢纽经济、流量经济”,成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最终打造成为生产、生态、生活相融合的现代航空都市。

(二)战略定位

总体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航空都市,东北地区核心增长极。

一是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沈阳国际航空货运机场,进一步发展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陆空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升货运中转和集疏能力,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二是形成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发挥航空运输综合带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加速促进沈阳市以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通用航空为特色补充的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三是成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提升空港开放门户功能,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和陆空口岸建设,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层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四是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航空都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优化空港经济区空间布局,以港兴城、以城促港、产城融合,建设具有较高品位和国际化程度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形成空港、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航空都市。

五是成为东北地区核心增长极。强化产业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综合实力,延伸面向周边区域的产业和服务链,推动与抚顺、本溪、辽阳、铁岭等城市联动发展,建设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

(三)空间布局

1.一主一城一廊六轴四区

“一主”即沈阳市主城区;“一城”即航空城(临空经济区),位于沈阳中心城区东南方,包含桃仙国际机场及与机场紧密联系的发展区域,规划面积147.7平方公里;“一廊”即沈大创新协作走廊,是面向东北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创新发展轴和协作发展带;“六轴(组团)”即以沈阳为中心,沈抚、沈本、沈铁、沈辽、沈鞍、沈阜组团发展,建立并完善航空经济产业分工体系、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建立协调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创新合作机制,不断提升连接、聚合、扩散能力,形成沈阳航空经济竞争新优势。

“空港核心区”即围绕机场枢纽建设1—5公里半径的空港核心区。重点发展航空运输服务、航空物流、飞机维修、航空服務保障、空港商业服务等空港核心产业。

“综合服务区”即围绕机场5—10公里半径范围内发展商贸服务。重点建设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商务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及生活休闲中心等。

“临港展贸交易区”即机场10—20公里半径范围内,重点提升沈阳南站、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的国际化设施服务水平,配套建设国际酒店、精品酒店等国际化服务设施。

“高端制造集聚区”即机场20—50公里半径范围内,以浑南、沈北航空产业园为核心,重点发展航空器整机总装、机体大部件与航空零部件保税加工、电子信息与机载设备系统集成配套等航空研发制造业。

2.立体交通体系规划

立体交通体系是庞大工程,特别是陆空联运,交通体系保障必不可少,需要有针对性的规划。

(1)完善内通外达的集疏运交通网络。一是强化有效衔接的内部交通组织。加快形成“六横五纵”内部道路系统骨架结构、“两横两纵”铁路网在区内进行高效接驳,有效将区内客流、货流集疏运至南北、东西方向。二是加强区域联系的对外交通组织。加快建设完善京沈、哈大、沈丹、秦沈高铁及沈抚城际铁路,与沈山、哈大、沈吉、沈丹普铁形成良性互补,构建对外六大方向铁路通道;加快完成“二环六射”高快速公路网建设。形成机场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通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的高效衔接,提升沈阳临空经济区与沈阳经济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快捷交通联系。

(2)优化旅客联程运输。将高铁支线、地铁、高速公路等运输通道引入桃仙机场,在桃仙机场与沈阳南站之间形成快速客运联系通道。合理设置机场至沈阳、抚顺、本溪、铁岭等市区和各市区高铁站、汽车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的公交线路,同时以沈阳经济区主要城市为先导加快城市航站楼建设布局。

(3)优化货物多式联运。在海港与沈阳国际陆港之间建设疏港铁路与多条疏港公路,形成快速货运联系通道,实现海陆快速联动。同时将货运快速通道延伸至桃仙机场,打通联系区内外的完整货运通道。优化多式联运通道内货运枢纽布局,完善空港与铁路货运场站、公路货运场站的无缝衔接,推进“港站一体化”建设。建设涉及货运多式联运企业的互联互通数据交互平台,实现区内空港、海港、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与国外航空、境外陆运、境外海运等运输链的信息共享。

(四)重点产业

重点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和关联性的高端产业,培育临空高端服务功能和知识创新功能,构筑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明显特色和竞争力的航空产业体系。

1.航空物流产业

以国际中转物流、航空快递物流、特色产品物流为重点,建设空港快件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国际快件监管和分拨中心,发展冷链、仓储、跨境电商等现代物流及供应链产业,完善分拨转运、仓储配送、交易展示、加工、信息服务等配套服务功能,提升货运中转技术能力,形成完善的陆空衔接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构建联通国际、辐射东北亚的航空物流通道。

2.高端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航空设备制造及维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汽车电子、冷鲜食品等产业,规模化发展终端、高端产品。航空制造,重点推进航空复合材料、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航空通信、电子、仪器仪表、飞行控制、导航及空管等技术和产品;生物医药产业,以细胞因子、重组蛋白类药物、抗体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为重点,推进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新药的研发及产业化;汽车电子,依托汽车产业基础,重点引进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等生产研发企业,规模化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3.现代服务业

大力构建以航空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以高端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会展、电子商务、航空金融、数字经济、科技研发、高端商贸、总部经济、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为区域服务的产业创新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加快发展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强化产城融合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态,培育提升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流量经济、夜经济、大健康等服务业新动能,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航空都市新中心。

4.跨境电商产业

融合桃仙机场的指定口岸功能、保税功能和国际航班运力以及仓储等资源,以“特种商品口岸+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开展药品、水果、肉类、冰鲜等特种产品的跨境进口业务,吸引跨境电商货物,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将机场相关区域纳入保税区范畴,扩大机场可直接操作的跨境电商货物种类,做大做强产业链,多区域、多元化、多模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航空口岸、铁路口岸等区域开展一般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模式业务。建立并完善交易平台、物流供应链、支付结汇等跨境电商业务全链条,引入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区域总部,加速跨境电商企业集聚。

5.通用航空产业

以沈阳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为依托,以无人机研发生产、试飞检测、特色户外运动、休闲体验等为重点,完善通航核心产业区、综合配套区、科研教育区、生态涵养区、休闲体育旅游区等功能,加快发展通航(无人机)、特色低空旅游等产业,打造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基地。

四、推进制度创新

(一)打造便利化通关条件

以成为通关时间最短的城市为目标,创新海关监管方式,实现单一窗口一站式通关。一是建立适应多式联运发展需要的监管模式,逐步消除因海关管辖区域的设置给物流移动带来的束缚,创新海关国际转运、国内转运监管模式,促进国际多式联运发展。二是提高多式联运监管效能。从流程再造、智能管控、资源整合等方面着手推进,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海运、陆运、铁运信息,实现货物信息同步发送各监管部门。三是整合口岸执法部门的申报信息、查验要求、放行指令,推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四是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电子监管”“主分区”等基础上实现功能扩区向物理扩区的拓展,扩大9610和国际快件业务量,争取沈阳片区获批扩权扩区。

(二)创新政务服务

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新办企业免费刻章,实现企业注册零费用。推行商事登记行政确认制,探索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降低企业运营门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一网通办”能力,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深化简政放权,推行政务标准化、便利化建设,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相关行业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实现由单个事项变革向整链条业务流程再造转变。建立审批平台交互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将工程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策划生成、开展审批,规范线上线下审批行为,建立审批前统一辅导、审批中线下会商、审批后跟踪回访的全流程服务机制。

(三)推进法治建设

创新司法体制,借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经验,组建新型审判团队;取消案件层报审批制度,让审理者裁判并负责;健全审判监管体系,确保放权而不放任。探索建立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以“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救济”的全程跟进方式,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设立、运用流转、权利救济、纠纷解决、域外保护等环节,一站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通过对贷款合同、担保合同、融资租赁合同进行公证,在出现纠纷时,可以不经诉讼直接进入人民法院的执行程序,从而达到快速实现债权、节省诉讼成本、提高司法效率的目的。同时,优化临空经济示范区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管辖权,明确规定在诉讼标的额在一定数额以内的知识产权纠纷一审民事案件由临空经济示范区区域内法院管辖,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整体效能。

(四)创新金融体系

满足航空经济发展需求,建立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的支撑作用。一方面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设立市场化运作的专项基金开展民营企业兼并收购或财务投资,研究促进中小企业依托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特许经营权等进行融资。鼓励银行机构围绕航空经济重点产业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开展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一方面要支持企业直接融资,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在主板、科创板、中小板等上市融資,推动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要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针对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优惠贷款利率及贷款贴息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发展航空经济的支持。一方面要组建沈阳航空经济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由辽宁省和沈阳市主管领导共同牵头,高层统筹协调航空经济发展建设全局性工作和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航空经济相关管理部门(待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成立后,可进行合并),建议成立平台开发公司,由平台开发公司具体负责航空经济各功能区及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尽快成立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组建专门机构负责沈阳市航空经济发展的任务,更好地推进示范区申报工作。

(二)统筹完善发展规划

突出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建立明晰的航空经济发展规划体系,推进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的同步性、协调性。聘请高端机构,聚集全国乃至全球规划人才,用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高标准制定航空经济发展规划,邀请国内临空经济区规划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和评审评议。并同步开展控制性规划、交通专项、市政专项和城市设计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保障资源要素供给

创新要素供给方式,促进要素供给的结构性、制度性转换,形成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要素供给新体系。制定灵活土地使用机制,对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差别化管理,允许区内占补平衡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解决。加大财政金融保障,积极申请国家民航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公共财政对航空产业的投入,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围绕航空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在人才落户、购房、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加强创新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储备,鼓励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把学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培训提能基地,形成依靠人才驱动发展的原动力。

(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

按照“综合统筹、多规合一”的原则,合理规划、统筹布局全市航空经济的产业空间、城镇体系、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是要加强机场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提前做好谋划,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详细规划、逐步实施;二是要完善城市功能服务设施,按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体、商业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三是要构建产业发展空间,围绕产业空间布局,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项目,提供标准化厂房定制服务,降低开发成本,促进项目快速投产运行。

(五)创新招商体制机制

建立联动协调招商机制。建立“市、区、园区”三级招商协调小组,协调沈阳市、浑南区、苏家屯区、自贸区等单位,以招商引资协调小组为单位开展精准招商和项目对接协调工作,统筹或参与各类招商活动,搭建统一招商引资平台,协同推进项目洽谈引进、选址落户和布局建设等工作。以发展航空经济为目标,重点在高端制造、航空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精准制定招商策略,建立招商引资奖励制度,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向区域集聚。

(六)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

发展航空经济离不开国家和省政府的支持,沈阳市要主动对接、积极向上争取发展航空经济的各项政策。一是要全力争取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沟通,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进展,使沈阳市尽快进入航空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二是要努力争取第五航权,开拓航空货运业务。第五航权的使用主要是在货运上,航权开放将带来货物中转量的提高,为沈阳市航空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助力和活力。三是要以桃仙机场二跑道建设为契机,将桃仙机场飞行等级由4E提升为4F,提升机场运行保障能力,更好地发挥临空经济区、自贸区的对外开放平台功能。四是适时成立沈阳市控股的航空公司。

(作者单位:沈阳市发展改革委)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