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线上到线下:基于剧本杀的社交具身性研究

2021-02-23刘雪涛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9期
关键词:社交

刘雪涛

摘要:当下,以推理为基础的社交游戏“剧本杀”在青年群体中掀起热潮。最初剧本杀游戏作为手游强势推出,后剧本杀游戏逐渐引入到线下,发展到现在,其线下体验玩家已经突破3000万。从线上到线下,基于剧本杀的新型社交扭转了以往社交关系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路径。互联网生态下的社交是否需要身体的在场?通过对剧本杀这一新型社交形态的研究,本文发现,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虚拟社交上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青年群体在快节奏时代下的孤独,但仍需要线下具身社交的深度抚慰。

关键词:剧本杀;社交;离身;具身;在场

社交需求是人类从古至今最基本的需求[1]。以往人们的社交需求大部分通过线下活动得到满足,进入互联网社交时代,人际交往活动逐渐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并且线上社交有了占据主体的趋势。社交必须要有“身体在场”的形式似乎已经改变。在此情况下,“剧本杀”游戏横空出世,依托于此产生的新型社交反转了“线下”到“线上”的社交路径。

剧本杀,是一种以悬疑类剧本为基础,角色演绎为线索,推理出杀人凶手为结果的推理社交类游戏[2]。国内剧本杀游戏的盛行,要得益于芒果卫视的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的热播[3]。因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内游戏商家借由东风研制出了诸如《剧本杀》、《我是谜》、《戏精大侦探》等手游,拓展了当下青年人的社交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往“离身”社交给人们带来的新奇体验在“剧本杀”社交游戏中似乎开始丧失魅力。有先见之明的商家趁此推出线下剧本杀门店,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虽然线上剧本杀游戏的热度不减,但线下剧本杀更受人们的喜爱。

为何“线上”社交在以“剧本杀”为基础的新型社交上碰了壁?为何剧本杀游戏会反转以往从“线下”到“线上”的社交路径?具身在场对于现在的社交是否仍具有不可代替性?通过对剧本杀这一新型社交游戏的研究,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一、线上剧本杀:社交离身与虚拟在场

线上剧本杀游戏的推出为人们打发无聊时光带来了新的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线上剧本杀刚推出时的新奇感开始减弱,人们虽然仍为其带来的社交新体验而兴奋,但也逐渐发现其不足之处。

(一)线上剧本杀的优势

1、随时随地的游戏体验

互联网时代,线上社交为人们连接各类关系带来了便宜。不需要身体的在场,借由媒介的离身交往也能维持关系,甚至发展新的社交关系[4]。线上剧本杀游戏不同于诸如“王者荣耀”、“守望先锋”等竞技类游戏,将游戏的输赢升级放在第一位,其更注重情感体验和社交体验。线上剧本杀不限制人们开始游戏的地点。只要愿意,任何地方都可以是进行剧本杀的地点,满足了人们进行社交活动随意性的需求。

2、隔着屏幕的狂欢

线上剧本杀的另一优势是避免了线下见面的尴尬,为人们带来一场隔着屏幕的狂欢。或许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后遗症,当今时代,人们的社交需求大部分依靠线上交流来解决。线上手舞足蹈,线下安静如鸡,这是大部分青年群体的集体画像。虽然一同进行游戏,但线上剧本杀只通过声音进行交流,为“社交恐惧症”患者戴上假面交流提供了平台。隔着屏幕,缓解了人们的交往焦虑,也为人让人们的交往更加放松自在。

(二)线上剧本杀的缺点

1、虚拟在场的短暂性

虽然线上剧本杀可以随时随地展开,但其带来的社交是短暂的。虚拟在场可在一场剧本杀游戏中得到社交需求满足,却无法维持长久的关系。游戏开始,社交开始开,游戏结束,社交结束,短暂性的狂欢并不能完全填补人内心的鸿沟,“在一起”的孤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2、隔着屏幕的虚假沉浸

剧本杀游戏说到底是一种角色扮演推理游戏,只通过声音来塑造角色、进行推理,形式单一,并不能让人们产生完美的沉浸体验。即使屏幕为人们放开自我提供了另类保障,但是也隔绝了推理游戏细枝末节的推敲过程。推理游戏通过声音来进行,形式粗糙,也不能完全展示人们的特质。通过手机和耳机,人们看似沉浸在了社交游戏当中,实际上身体与心灵分离,投入感与有游戏感的不足,带来的社交体验也会下降。

二、线下剧本杀:社交具身与现实在场

剧本杀看似只是一种角色演绎类的推理游戏,但实际上,它是一个集推理、知识、心理博弈、微表情欺骗术、强社交属性于一体的娱乐项目。离开身体的社交在某一段时间可以让人们得到心灵的碰撞,但在场的必要性不容忽视[5]。线下剧本杀受到人们的喜爱,或许正是因为兼顾了人们身体与心灵双重感受。

(一)现实在场:心与肉的交融

离开具体的情景进行推理游戏,游戏体验必定大打折扣。线上剧本杀只通过声音构建场景,一切需要自我想象,虽满足了人们的自我表达欲望,却忽视了游戏框架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线下剧本杀以“身体在场”为买点,构建真实的场所,让人们完全进入到剧本中。面对面的交流与碰撞,突破了声音的限制,人们扮演剧本杀中的人物,与其他玩家进行思想碰撞,身体的在场辅助了心灵的交流。

(二)情感的延续:深度发展的可能性

隔着屏幕的社交,人们投入的社交情感很难得到成正比的回报。网络带来社交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匿名性带来的不良影响。网絡信息真假难辨,网友身份难以确定,人与人的社交只是暂时建构,快节奏的网络也带来了快节奏的社交关系更替,深度发展的可能性一再降低。线下的剧本杀游戏却与快节奏的生活背道而驰。进行线下剧本杀游戏,至少需要花费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在固定的空间内,社交时间的拉长,也就带来了社交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三、从线上到线下:身体在场于社交的不可代替性

纵观整个传播研究史,身体问题在传播研究前期并未受到重视,直到近些年,身体视角被引入到传播学中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后,才逐渐得到一定的关注[6]。同样的,在社交传播领域,身体问题也延续着这一脉络。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即使人们的社交行为多存在于线下,但人们也更看重社交中的心灵体验及满足。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虚拟在场替代了现实在场,线上社交更是占据了主体位置,具身性对于社交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忽略。剧本杀游戏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离开了身体的传播与社交,并非完美无瑕。

只注重心灵体验,忽略身体语言,对于社交而言会造成巨大的隐患。通过网络进行离身交往的确能够扩大现代人的人际交往的圈子,却也进入了虚假难辨的怪圈。社交如果只通过手机界面进行,很有可能会落得“人财两空”的结果。一段好的社交关系,只凭借虚拟在场很难走到最后。虽然现在社交关系总体延续着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脉络,但从网络上构建的社交关系如果想要得到延续,通常也会从线上转移到线下,经历现实在场社交的考验。

身体不只是社交的桥梁,更是社交的延续者。线上关系的语言虚假性会在身体在场的肢体语言、微表情等的注视下无所遁形。语言带有艺术性,具有迷惑性,但身体是现实的,身体在场的社交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人们辨别交往是否具有必要[7]。或许网络虚拟社交能带来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青年群体在快节奏时代下的孤独,但离身的体验很难达到“天人合一”的体验,社交终究要回归现实,回归身体在场的具身性深度体验。

四、结语

当今时代,剧本杀作为青年人青睐的新型社交方式,其总体发展趋势为我们思考社交方式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总体看来,网络虚拟社交是大势所趋,虚拟世界有时候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青年群体在快节奏时代下的孤独,但虚拟社交下的群体性孤独并未得到解决,界面的充实并不代表人们内心的充实,在一切为快的时代中,人们更需要线下具身社交的深度抚慰。但如何平衡社交的“具身”与“离身”,仍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许伴随着具身研究和现代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人的界面孤独问题会得到解决,这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占琦.网络社交虚拟人格的符号建构与情感维系[J].青年记者,2020(11):12-13.

[2]陈依凡.“剧本杀”手机游戏:叙事、互动与时间的三维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3):48-50.

[3]吴艺星.线下剧本杀:反群体性孤独的“限时梦”[J].视听,2021(05):137-139.

[4]孙海龙.多元的“在场”与“缺席”:移动短视频传播时代的身体实践[J].视听界,2019(06):30-35+43.

[5]喻国明学术工作室,杨雅,陈雪娇,杨嘉仪,喻国明.类脑、具身与共情:如何研究人工智能对于传播学与后人类的影响——基于国际三大刊Science、Nature和PNAS人工智能相关议题的分析[J].學术界,2021(08):108-117.

[6]刘海龙,束开荣.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02):80-89.

[7]芮必峰,昂振.传播研究中的身体视角——从认知语言学看具身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4):33-39.

猜你喜欢

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年轻人的社交
The Business of Murder
社交天花板
在别人眼里你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吗?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公司
社交距离
锐词
社交焦虑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