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

2021-02-22丁辰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主动提问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丁辰霞

【摘要】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不断提升的过程,他们调动思维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进一步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也让学习不断地深化.主动提问是学生自己建构学习的过程,是他们自己将认知转为能力的一种方式.当主动提问成为学生的习惯时,初中数学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灵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主动提问;素养生成

引 言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最缺的也许就是学生的主动提问.传统的数学教学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不喜欢提问,呈现出被动学习、疲于应付的现状.教师要努力改变这样的状况,让课堂恢复活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互动变成习惯.其实课堂是学生的,提问也要由学生说了算,教师要先给他们主动提问的机会,要让他们在自主建构中将思维推向深远.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兴趣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所处的年级越高,越不愿意主动提问,倒不是随着年级的增高,没有什么问题了,而是他们缺少了主动提问的氛围.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融入学生中去.这样,学生可以公开地提问,还可以拉着教师的衣袖私下提问.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将数学的相关知识讲了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效果却不佳.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教师远离学生,学生不敢亲近教师.师生之间产生这样人为的距离,学生自然不敢举手.只有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对视,主动提问的人才会增多.

其次,教师要营造平等的师徒关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提问,除了可以问教师,还可以问小组里的“师傅”.这其实就是小组合作,教师会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组长与副组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师傅.对小组来说,教师是按照学情与个性特点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的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可以向师傅提问,师傅会以回答问题为荣,而且教师会统计每个人问问题与回答问题的状况,小组成员间都是平等的,小组间的合作都是从“徒弟”的提问开始的,没有太多的顾虑,面对自己的同伴,学生更容易主动地发问.

最后,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激励机制.教师对主动提问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不管他们问的是什么问题,都要表扬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同时对小组合作而言,每一次的主动提问,教师都可以给这个小组加一分.每次上课时,小组间都可以开展主动提问的竞赛,小组长将每个人问问题与回答问题的次数进行统计,就能看出谁是班上最主动提问的人,并给最主动提问的人颁发一个小小的纪念章,一周得到三个纪念章的人就可以成为主动提问小达人.在这样的机制刺激下,学生学习的方式会发生改变.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言语、表情等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鼓励.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都能成为学生主动提问的动力.

以“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为例,教师播放一个剪辑过的视频:古希腊科学家泰勒斯在金字塔影子的顶部立一根木杆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教师站在学生的中间一起观看,他们可以随时提问.才看了一会儿,就有学生提问,这是运用的什么数学知识?再接着,又有学生问:除了“一根木杆”,需不需要借助其他的物件?教师故意将视频的播放停顿了一会儿,学生不由自主地讨论:还需要问哪些问题才能逐步解决这道题目.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就可以送给他一张印着金字塔的明信片.在这样一个和谐、平等的氛围下,学生的提问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

当然氛围的营造要让学生感觉到这是适切的,有利于他们生长的,不能仅仅以教师的视角来衡量,要让学生自己觉得亲切.以下面这道题为例,张同学、李老师分别有书145本和95本.在这个题目的表述中,张同学是本班的一个学生,李老师是数学老师自己,学生一下子就觉得很亲切,觉得教师将他们作为自己的朋友.教师将这些书真实地展示出来,让气氛热烈一些,教师的书是自己带的,拟在展示题目之后,作为学生班级阅读书籍的一部分,学生的书是几个学生拼凑放到一起的.对着摆好的书,教师让学生学着去提问题,给出的奖励就是谁提出一个问题,教师的书在下课之后就先借给谁看.这样的气氛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他们有的单独思考,有的与别人建立合作小组,每个人都在想着自己可以提问的题目.不需要教师强迫,不需要教师布置问题,学生自己想着怎样去探究、去发现问题.第一个学生提出:张同学搬走多少书,两者的书相等?这时,另外一个学生快速地想出这样的问题:张同学给李老师多少书,两者存书相等?当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其实就是在找两者之间书的数量关系,还发现两者的数量关系除了相等,还有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等.学生都抢着提问题,这样可以得到先看书的机会.总之,教师营造氛围,要以学生为视角,要让学生觉得平等,觉得饶有兴趣.

二、創设情境,奠定主动提问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抽象的问题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换言之,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构建适当的情境,让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在具体的画面里、熟悉的事物中,更容易提出问题.因为有了一定的媒介,思维就有了一定的依靠,让问题有了具体的附属物.为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提问,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情境.

还以“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为例,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题目:马戏团让狮子和公鸡表演跷跷板节目,跷跷板支柱AB的高度为1.2米,若吊环高度为2米,支点A为跷跷板PQ的中点.这是题目的情境部分,教师想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让学生在课桌上做类似的体验:以直尺为跷跷板,以保温杯为支点,在直尺的两头放上不同重量的橡皮,学生先自由地玩上几把,慢慢进入题目的情境.接着教师让他们将跷跷板抽象成数学图形.再接着,教师让他们将数学图形转化成教师设置的题目.这些铺垫都做好了以后,学生对着图形自然就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狮子能否将公鸡图1送到吊环上?他们会根据相关的数据和具体的体验得出这样的结论:过点Q作QH⊥PC于点H,当狮子将跷跷板P端按到底时可得到Rt△PHQ,此时Rt△PHQ∽Rt△PBA,最后他们认为狮子能成功.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要将问题与情境对接,给他们以体验,他们就更容易发现问题.就主动提问而言,这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习惯,这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创设的条件下,一步步地形成的.

对于情境的创设,最重要的就是能激发学生参与,能让他们的多个感官动起来,能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渐渐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换言之,情境的创设要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一般情况下,教师创设情境仅仅是为了活跃气氛,对学生真正解决问题没有太大帮助.教师需要深入地备课,让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更紧密地结合.同时教师设置的情境还要让学生觉得平常,是生活中经常能遇见的,这样他们就不会有紧张感.另外,教师设置的情境要能让学生有参与的强烈愿望,即学生对情境充满好奇,将提出问题作为自己的一种需要.显然,教師建构情境就是让学生在潜意识图2中多一份主动.当教师要求学生主动提问时,不一定需要板着面孔,用命令的口气来要求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情境激活他们的内心需求.在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生活中图形的多姿多彩.教师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6根牙签,让他们自己去摆弄,自己去提出问题.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也许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会摆出如图2所示的这个图形.于是他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能不能用6根牙签摆出含有4个三角形的图形.学生的主动提问建立在具体的操作中,建立在自己不断的尝试之中.教师要给学生多样的情境,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他们的主动提问总是建立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中.

三、创新模式,创造主动提问的机会

学生怕提问一定是有原因的,教师要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如果教师不断地改变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能引起学生提问的欲望,他们自然会把提问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习惯.其实,提问应该是人的天性,只是随着课程的增多、学生年龄的增大,学生不太愿意提问了.教师要重拾学生提问的自信,让他们爱问问题.在创新模式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讲解题目,在学生讲解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可以自由地提问.这其实是给学生创设主动提问的机会.首先,学生对于自己的同伴没有多少畏惧的心理,他们有什么就会问什么.其次,他们还有这样的心理:一定问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把他难住,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最后,讲解题目的学生也可以问其他学生问题,进而激发其他人去发现新的问题.学生之间的问题互动更能对接他们的发展区,更能保证提问的质量.

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一内容为例,教师给出一道题:关于二次函数y=1+6x-x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有学生先提问:这个函数有没有最值?如何判断?其他同学回答:看图像的开口方向,开口向上有最小值,开口向下有最大值.继续提问:图像的开口方向如何确定?回答:看二次项的系数,系数为正数开口向上,系数为负数开口向下……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以后,有学生又抛出了一道新题目:关于二次函数y=x2+2x-3,上述问题如何解答?很明显,学生问的问题都是他们想知道的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在创设提问机会的同时,教师也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点.

这其实就是学生间的互问,这种互问的模式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提问.学生间的互问要注意三点:首先要让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让问变得有价值.比如说,要让学困生问中等生,让中等生问优等生.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一样,他们发现的问题也不一样,需要解决的难度也不一样.在这样的问的模式下,学生乐于开口,被问的学生也容易发现问题,进而再做进一步的探究.主动提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互问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其次要让互问变成一种习惯,不管学生会不会做这样的题目,问总会有新的收获.互问既能让学生发现彼此思维的特点,也能让教师发现他们的不足,更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交往.对教师而言,要在课堂开设专门的互问环节.最后教师评价互问的方式要创新,不再以学生能不能解决问题为最终的目的,而图3是以学生思维发展的状态作为评判的标准,即是不是都发问了,是不是能在问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提问.以下面这道题为例,如图3所示,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图形,若∠CED′=56°,则∠AED的大小是多少.一个学困生问的问题是:折叠最主要考查的是什么啊?他觉得自己没有对过.对于这个问题,教师接连问了多个学生,他们其实是知道折叠前后的变化关系的,问题在于教师出的题目没有简单过,进而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互问能听到底层学生的声音,能展示底层学生的疑问,也能激发底层学生的主动.对学生来说,教师多一种教学模式,就能给他们的主动提问多一个窗口.

结束语

主动提问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自己课堂主人翁的地位,也能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展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提问的热情不断高涨.

【参考文献】

[1]刘志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9(36):89.

[2]徐俊锋.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81.

猜你喜欢

主动提问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有效途径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