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观的双重考量

2021-02-18程楚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双减

程楚焜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论断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而是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中,是对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此外,任何理念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例如“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信息化的推行。本文将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和政策实践进行两个维度的考量,挖掘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时代内涵,对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双减”政策教育信息化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理念的生成逻辑

(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教育观念的逻辑承接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大量关于教育思想的重要论述。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与坚持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人的“异化”和“单向度的人“的状态,进行猛烈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指出真正的“人”是实现人本质的复归,人要进行自由自觉的劳动,要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附庸于机器的而失去自由的人。这就揭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立足点是在于人,并且在于满足人民对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求。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教育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强调“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在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补助制度,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换言之,相比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精英教育,共产主义社会教育是全民性、人民性的,共产主义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公平而又质量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保障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高度认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要求,制定了多样化、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其中不乏有关于教育的创新理念。新一代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中共关于教育思想的理论精华,由此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建国初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主要是从过去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和买办的教育,转变为社会主义形态的、人民和大众的教育。针对这一时期教育改革的任务,毛泽东提出“三育两有”“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即:受教育者应该在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劳动生产相结合。这个教育方针推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对于教育的基本需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继承并发展毛泽东关于“三育两有”、“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针对改革开放的基本国情,为培育面向现代化的人才,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提出了“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教育方针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全国人民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这个教育方针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教育支出占GDP的份额也不断增加,对于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针对新形势,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胡锦涛同志则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教育公平、教育以人为本、教育发展质量三个角度,指明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继承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提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保障人民有更多教育获得感的新论断。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政策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对于更好教育的期待,让让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教育部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观念推采取了“双减”政策、教育信息化等举措。

(一)“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全名为《关于进一步坚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个政策是国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坚强义务教育的学生负担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缓解社会关于教育的焦虑,避免教育功利化和短视化倾向。“双减”政策的实施是为回归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分数为中心,教育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树立学习观的重要阶段,不应该过早把学业负担强加给学生,把功利主义、唯分数论等思想传递给孩子。要促进“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地,就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需求,建立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建立全面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不让分数成为学生和家长的主宰,把人的发展的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各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该积极推行“五育并举”: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机制;通过各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激发创新意识;强化体育锻炼,推行阳光大课间一小时”,开齐开足体育课,培育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开设劳动必修课,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展美育课程,学校开展艺术节等各类活动,组建音乐、舞蹈、摄影等各类艺术社团。

(二)教育信息化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作为推手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1.教育信息化促进国家基本教育服务普惠性的实现

21世纪以来持续性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推行,大力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了许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有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促进了国家基本教育服务普惠性的实现,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到2012年作为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的“三通两平台工程”,再到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计划》发布,“全国97.6%的中小学实现网络平台接入,93.4%的学校拥有了多媒体教室。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完成为共建优质教育分享平台和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提供了前提条件。此外,教育联合各个单位还陆续推出“名师网络课堂”、“名校课堂”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在疫情期间还在免费推出基础教育课程,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的学业因为疫情而欠账。对于城乡教育差距,教育部同工业部等部门采取多种手段建设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向农村、民族、偏远地区覆盖。

2.教育信息化促进国家教育整体均衡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事关教育公平,事关社会公平,事关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否能体现。教育信息化必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思想,促进教育发展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国家应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支持西部、边远等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使得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教育部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實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让1个多亿的学生受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资源会向更加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晖.“双减”时代基础教育的公共性回归与公平性隐忧[J].南京社会科学.

[2]刘洪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基本要义与时代价值[J].理论视野.

[3]何旭娟,唐雪梅.学习习近平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4]普建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三重维度探析[J].世纪桥.

[5]陈礼洋.坚持走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之路[J].湖南教育.

[6]刘增辉.布局新时代教育信息化[J].在线学习.

猜你喜欢

双减
“双减”之下,教育投资急转弯
“双减”政策下,“宇宙补课中心”海淀黄庄“人去楼空”
落实“双减”需多方协力
落实“双减”工作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深入推进“双减”工作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