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卡桑德拉大桥》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抉择

2021-02-18张中武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人道主义选择人物形象

张中武

摘要:作为一种最具冲击力的视觉艺术,关于传染病的影像书写唤起人们对疾病和死亡最原始的恐惧,更展示人类对末日浩劫到来之前的想象和预警,而这其中夹杂着关乎道德、伦理、人性、权力、科学、未来等种种问题的质询和反思,也显示了电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谛。本文通过对电影《卡桑德拉大桥》的分析,探究人物形象在电影中的塑造。

关键词:人物形象;选择;人道主义

《卡桑德拉大桥》讲述的故事是两名恐怖分子想要炸毁位于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实验中心,此次的行动失败,一个队友在被逮捕后由于鼠疫的复发死去,而另一个恐怖分子沾染了实验室的肺鼠疫传染病毒逃上了开往瑞典的火车。为确保病毒不被扩散,官方下令封死列车,不允许任何一个乘客出来,并且让列车改道开往年久失修的卡桑德拉大桥,故意制造意外翻车事故以掩盖真相。还有一群正义的人在列车上反击正规军队从而获取自救的过程。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控制室,两种人,两种身份,两个阶级立场,两个选择。最为代表的也是这件事的主导者之一的麦卡奇上校,他是美国军人代表国家利益。另一个是女医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病毒专家代表着人道主义精神。

一、场景塑造人物形象

在到车站的第一个镜头,是车站的大钟,镜头往下摇,是白胡子老人赫尔曼,他看向车站大钟后又看了看自己的手表,这是人物出场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和手表有关,在之后的场景里可以知道他是卖小商品的,而且四处推销手表。接着白胡子老人赫尔曼走出画外,嬉皮士情侣在前景入镜,是一个近景,展示嬉皮士情侣的暧昧,为后面嬉皮士情侣在火车上调情提前铺垫性格介绍。在此镜头之后就是赫尔曼去在购票处买票。接着摇镜头,赫尔曼看到嬉皮士们在踹自动售货机,赫尔曼走过去示意他们让他试试。接着切到售票员的表情,再切回赫尔曼对自动售货机进行一通操作,钱币从投币口涌出。这里切到售票员表情镜头的目的之一是切换景别和角度,在前一个镜头中的角度,虽然展现了嬉皮士在踹自动售货机,但是无法展现赫尔曼对自动售货机的操作,那么中间插入一个售票员的表情,可以自然地切换角度,衔接到赫尔曼如何对付自动售货机的镜头。在这里,候车厅的第一场场景到此结束,这场场景起到了介绍两组人物的作用,一是小商品卖家赫尔曼,二是嬉皮士情侣们。

候车厅的第二次场景,开始于军火商妻子和她的情人进入车站。这个场景的第三个镜头中,通过景深变换,依次出现1、军火商妻子与其情人 2、赫尔曼 3、黑人神父。这三组人同时出现在一个镜头中,形成了紧密的人物关系。暗示了黑人神父与军火商妻子的情人之间的人物关系。但是赫尔曼与军火商妻子及其情人、黑人神父之间没有重要的人物关系,在这里,其实是为了下一个镜头做铺垫。下一个镜头是黑人神父到购票处买票,购票员送了神父头等舱的票,赫尔曼过来也提出要换头等舱,反正铁路请客,遭到拒绝后拿出了美国火机打算贿赂购票员,但同样遭到拒绝。在这个场景中,火机这一在后文作为解决帮助人物摆脱困境的道具在这里第一次出现。 再下一个镜头是军火商妻子的情人在喂军火商妻子的狗喝水,但是失败,难以对付这只狗,这一场面暗示了军火商妻子的情人与军火商妻子之间存在着矛盾。候车厅的第二次场景到此结束。在这个场景中介绍了两组新人物:黑人神父、军火商妻子和她的情人。这个场景有三个作用:一是暗示黑人神父与军火商妻子的情人之间的人物关系;二是埋下打火机这一道具的伏笔;三是暗示军火商妻子与情人之间存在不和谐的因素。

候车厅的第三次场景,第一个镜头开始于主角乔纳森和列车长进入车站。在这一镜头中,和前两次一样,同样运用景深变换让人物在同一镜头中出现。在第三次场景中同时出现的人物是:男主角乔纳森和女主角珍妮佛。乔纳森出场端庄,有许多照相机闪光灯跟着,体现出乔纳森有作为领导者的气派。珍妮佛出场就在以乔纳森作封面的杂志上给乔纳森化胡须做鬼脸,而后又差点误了火车,直接砸车厢喊着快打开车门,体现出珍妮佛活泼奔放的性格,她的这种性格符合“灵感总是正确”的人物设定。到此,候车厅场景全部结束。候车厅场景的作用就是介绍人物,做好铺垫。

二、灾难面前人物的抉择

麦卡奇上校在得知有一名沾染了肺鼠疫的恐怖分子逃上火车后,第一时间是想要隐瞒真相,包括最后关于大桥的承重问题,他也是一直在隐瞒。他对于这件事情的做法就是让危害降到最低,让这些无辜的人都死于意外事故,牺牲最小的代价换来世界的安全。中间麦卡奇上校在得知病毒可以通过氧气得到解决后,有一丝松动,但是很快的他又坚定一开始的想法,将火车引向卡桑德拉大桥走向毁灭,说明麦卡奇上校是有作为人本主义的道德的,是因为背后的政治力量,政治阴谋驱使他去那样做,这也为麦卡奇上校埋下了走向毁灭的伏笔。电影最后一幕是麦卡奇上校穿上大衣走出办公室,门卫说“请放心,都在派人监视着,包括那位女医生”,麥卡奇上校在最后说道,我保证所有的人都死于大桥那场意外事故,无一生还,或许最后等待上校的也是一场政治阴谋吧,因为他在当时履行上司的意见后,上司也会使同样的手段对待他。

女医生作为一名医生也是在尽自己的职业,她在面对发生了问题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救助火车上的人,控制病毒甚至是让火车停车。全片中,女医生都是在反对麦卡奇上校的意见,从一开始说首先是配合火车里的男医生进行救治病人,到后面病毒能被解决后让他停车,这都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程度上去做,也是她作为医生应该去做的责任。

其中,男医生在影片中营造的人物最为丰富,身份的变化,立场的变化会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具有层次。一开始男医生在接到电话知晓有一位感染者上火车后,第一时间是听从官方的安排,找出传染源并治疗他,在进一步得知事情的真相和病毒的严重性后,男医生还是临危受命,也刻意隐瞒火车上有人得了肺鼠疫的情况,安抚群众。到后面官方的医疗部队进来也是在配合医疗部队进已感染的病人进行治疗,说明此时的男医生还是站在官方的立场上。最后男医生知道了麦卡奇在说谎,以及大桥确实承担不了火车的重量后,开始带领火车上的人进行反击自救,此刻,男医生的身份发生的转变,选择变成了反对官方的一员,站在了人民人权的立场上,这样突出了人的选择也是自由的选择,人也总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定义自己。火车停下后,大部分的列车成员成功活了下去,停在了卡桑德拉大桥前。

三、结尾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强调存在主义不是一种悲观的哲学,反而是一种乐观主义,它是实现人的自由,通过人的自由和责任承担将社会每个人连在一起的哲学。我们需要对我们的行为必须做出选择,而选择也意味着是为所有人做选择,是因为自己做出的选择会帮助或者损害别人的利益(他人即地狱),所以应当承担责任,这种责任不仅涉及自己而且还包括他人。最后就讲到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质,通过自由承担责任,任何人在体现一种人类类型时,也体现了自己以及因这种绝对承担责任而产生的对文化模式的相对性影响。[1]导演正是通过《卡桑德拉大桥》的故事为主线,穿插着不同人物的背景、经历和遭遇,这些人物的情感表达、肢体动作又反过来塑造着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这部影片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剧情、音乐、气氛的营造,都叫人赞叹不已,尽管这是一部1976年的作品,但丝毫不亚于今日好莱坞华丽的快餐电影,只能说有之而过无之不及,再一度很好地诠释了故事的主题。

参考文献:

[1]何元娇. 萨特文学中的人学意蕴[D].江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人道主义选择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孙犁: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评论)
跟踪导练(一)5
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干涉浅析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