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人物形象方法的教学研究

2021-02-18刘颖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监生肖像学段

刘颖

摘要:所谓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人物形象分析是考察阅读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达到的层次:“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关键词:人物形象分析细节描写多种方法结合

所谓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人物形象分析是考察阅读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达到的层次:“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只在第三学段,在第一、二学段,学生在阅读的学习中,对文章中的人或事要有自己的看法,只不过各学段所要求的程度不同,但是并不能割裂去看。如小学第一学段在阅读理解中会有这样的问题“你喜欢故事中的××吗?为什么?”“你喜欢和文中的××做朋友吗?为什么?”到了第二、三学段会直接提出“你在××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还提出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所以,在写人记事类文章中,学生必须会分析人物形象。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对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评价呢?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引导学生把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写人记事作品往往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因而要想明晰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要从文章中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进行感悟,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有肖相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部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打扮、衣饰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是为了告诉读者这个人的相貌,更主要的是要表现时代的特征和人物特征,展现人物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情感,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中这样形容年轻人:“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仅八个字描述了这个年轻人的肖像,说明这个年轻人真的很需要食物,但就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年轻人并没有直接接受镇长杰克逊的食物,而是用通过动换取食物,为自己赢得尊严。那么对年轻人的肖像描写则更加突出了年轻人高贵的品质。

再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面》中对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农墨写的隶体‘一’字。”文中不只有这一处的肖像描写,还有好几处,如“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竹枝似的手”“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粗短的手指”“他的手多瘦啊!”这些肖像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好几处的肖像描写,并不显得重复啰嗦,远处的,近处的,特定镜头的,都突出了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作出的反应,就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作家经常会使用这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中对严监生动作描写的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挣的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些动作描写让这个吝啬鬼形象跃然纸上,严监生为什么断不了气,原来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作者紧紧抓住严监生的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更是写人记事性作品的灵魂。通过人物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以了解这个人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等。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对“凤辣子”的语言描写:“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吃什么的,玩什么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从这些语言描写中足以证明王熙凤的八面玲珑。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的想法感触情绪和意识等方面的描写,通过心理描写的语句,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人物行为的理由,进而明晰人物的性格特点,达到对文章人物的深层次分析,心理描写,也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一文中记叙了作者窃读时的心理变化,遇上下雨天,她心里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样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借着躲雨在书店看书了。“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不仅反映了作者爱读书的特点,也反映了作者窃读后满足的心理。

神态描写专指人的脸部表情。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表达人物的心理变化,所以读者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可以读出人物内心思想的变化,进而读懂人物的情感,因此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很多作品都不会舍弃这种方法。比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文,文中多次对老班长进行了神态描写,当他看到一条鱼跳出水面时,“喜出望外”,体现了老班长给我们寻找到食物惊喜的心情。当“我”知道老班长没有吃鱼一直在欺骗我们的时候,老班长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此刻他那张脸十分“严峻”。足以表现老班长忠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

很多类型的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情节,比如在小学人教版五年级学生会学习《夜莺的歌声》《狼牙山五壮士》等文章。这就要求学生要抓住情节来进行品析,从情节中发现人物的特点,比如《小英雄雨来》一文,可以通过立小标题的方法(1.游泳本领高;2.雨来上夜校;3.掩护李大叔;4.勇斗鬼子;5.雨来没有死)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有所了解,最终分析得出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少年。

三、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

叙述性文学作品经常需要借助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活动、对描绘人物心理活動、渲染氛围都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致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的环境描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小屋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这样的环境描写更加真实地表现当时的大背景:沙皇统治下了穷人生活的艰辛和穷苦。另外,室内外环境的对比,突出女主人的勤劳。

以上是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方法的一些教学尝试和研究,除此之外,还可以关注文中的社会背景、侧面描写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作为人物形象教学中突破困境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人物,认识人物,把握人物,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力和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概括力,当然,教学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不是单一运用的,而是需要我们多种方法结合,因为很多文章中,细节描写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要关注各个细节描写,根据教学实际融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好作文》2020.12总第54期《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方法的教学研究》刘洪建

猜你喜欢

监生肖像学段
地毯肖像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画肖像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不识“斋戒”闹笑话
紧扣“吝啬”定格人物形象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现代派雕塑家明大多.罗索的肖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