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造以我国东北为枢纽的东北亚经济走廊新格局

2021-02-18刘海军刘伟奇

辽宁经济 2021年11期
关键词:对外开放新格局东北亚

刘海军 刘伟奇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迎来难得历史机遇。东北亚经济走廊对“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在东北亚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已经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正在积累跃升为“新格局”的必要条件。本文在分析东北亚经济走廊迈向新格局的现实基础上,展望新格局的框架愿景,预判新格局的运作效果,提出构建新格局的对策建议,为塑造以我国东北为枢纽的东北亚经济走廊新格局提出建议参考。

〔关键词〕东北亚 区域经济合作 对外开放 新格局

當今,经济全球化浪潮正遭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流冲击,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既面临空前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其中,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逆势上扬、方兴未艾,而东北亚局势总体向好,更展现出勃勃生机,特别是作为国家战略,部署东北打造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心枢纽以及国家对外开放新前沿,促使东北亚经济走廊新格局呼之欲出。

一、迈向新格局的现实基础

回望历史,承载中外众多民族交流的东北亚走廊正是在中国东北辽西走廊的基础上形成的。历经岁月沧桑、特别是“战后”的长足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东北亚经济走廊已经初具规模,正在积累跃升为“新格局”的必要条件。

1.合作理念充分铺垫

伴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纵深推进,产生了若干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他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上的致辞——《共享远东发展新机遇开创东北亚美好新未来》,时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也曾提出旨在打造可与北美、欧盟并驾齐驱“世界第三极”——“东亚共同体”构想,而东北亚经济走廊的“新格局”当然是“东亚共同体”的重要基石。

2.合作战略高度契合

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呼应,域内国家纷纷提出各自的区域发展战略,如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的“草原之路”、韩国的“新北方政策”等,这些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在发展方向、建设领域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衔接性。特别是中蒙俄三国签订并实施的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以及中俄两国签订并实施的我国东北同俄远东地方合作规划纲要,更是落实中蒙俄三国发展战略对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开始获得早期收获。

3.合作水平显著提升

历经近几十年的发展,东北亚各国已多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一体化业已取得长足进展。其中,我国连续11年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也是韩、蒙、朝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进口国、第一大出口国。中韩FTA付诸实施并转入谈判其“升级版”,中日韩FTA谈判提速并进入实质磋商阶段,中蒙FTA谈判也在推进之中。

4.合作成果不断刷新

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速,中俄原油管道、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等一批重大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如期竣工并投入或即将投入运营。我国国务院批准内蒙古国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完成了中蒙边境乌力吉口岸的对外开放,一批边境口岸城市的国家级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顺利进行,加大了口岸建设力度,向东北亚开放桥头堡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5.合作机制不断充实

时下,本区域双边合作机制较为普遍,个别的已比较成熟。“小多边”合作机制业已取得长足进展:在“10+3”框架内外设立了中日韩主要领导人会晤机制及其21个部长级会议机制和70多个工作层磋商机制;中俄蒙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以及口岸合作框架协定、旅游合作协议等。这些成果为形成大多边机制集聚了有利条件。

6.合作背景深刻演变

从机遇视角看,世界经济、政治“版图”开启巨大的结构性变动:全球经济重心加速向东亚、东北亚转移;东北亚局势趋向缓和,积怨较深国家间呈现关系改善势头;该走廊“北线”——中蒙俄经济走廊实现“开门红”,给“南线”——中日韩朝经济走廊规划实施提供了现实“模板”和“南沿”基础;近期开通的北极东北航道,显著提升该走廊的建设价值。从挑战视角看,美国“霸权”虽频显疲态、愈发力不从心,但会如影随形插手于“新格局”成长;“朝核问题”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根本破解半岛“安全困局”尚需时日;相关国家之间的领土纠纷、历史认知争议不时可能烽烟再起。不过,“大变局”往往催生“新格局”,东北亚概莫能外。总的看,“新格局”正蓄势待发。

二、展望新格局的框架愿景

“新格局”以其发展目标、运行原则、阶段步骤,作为其重要标识以及赖以不断升级的支撑框架。

1.总体构想

设想以构建、升级纵贯本区域的交通大通道、能源大通道、贸易投资大通道为支撑,重点发展自由贸易、培育合作机制、弘扬共同文化,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多维度提升东北亚经济走廊建设发展的档次和水平,使之成为可与欧盟、北美自贸区并驾齐驱的东北亚经济共同体。

2.基本原则

一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秉持“一带一路”建设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理念,不断深化域内成员国的互利合作。鼓励相关国家在合作共建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取长补短,使整体利益实现最大化。

二是统筹规划,循序渐进。该走廊建设系宏大的国际社会系统工程,虽然大势所趋,但又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域内国家统筹谋划、通力合作,按照谋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滚动规划、逐步实施,以期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是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复制“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经验,设想以分阶段的“三大通道”构建、升级作为牵动该走廊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力求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四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鉴于域内各国广泛存在的差异性,特别是朝鲜身处联合国制裁的大背景,该走廊建设应不失时机地选择合适的区位、合适的项目、合适的产业先行发力,以尽可能多地获得早期收获。

五是求同存异,包容发展。实现该走廊建设的宏伟目标,需在域内六国格局中,推动、倡导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及价值观,鼓励不同文明、文化、体制的相互学习、借鉴、创新,以期实现本区域更具多样性、充满活力的包容发展。

3.战略步骤

(1)近期,设想建成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在巩固提升东北亚走廊“北线”——中蒙俄经济走廊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启动该走廊“南线”——中日韩朝走廊建设,以我国东北为枢纽,实现“北线”、“南线”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巩固完善域内现有“多双边”“小多边”“次区域”合作机制基础上,借鉴复制中韩、中日韩、中蒙自贸区建立、谈判经验,建成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2)中期,设想建成东北亚关税同盟

全面建成纵贯东北亚的现代化交通、能源和贸易投资大通道;中国东北接近或达到高质量、高标准全面振兴,俄远东、蒙古国、朝鲜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成为本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六国经济合作协调机制基本定型,建成全域关税同盟。

(3)远期,设想建成东北亚经济共同体

全面建成本区域链接欧亚、辐射全球的现代化交通、能源以及贸易投资大通道;六国合作协调机制更趋完善,在全面建成本区域共同市场的基础上,率先形成经济共同体并为构建东亚经济共同体奠定重要基础。

三、预判新格局的运作效果

1.可望大幅提高贸易便利化、低成本化水平

本区域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带来的效率提高将十分明显。据WTO估计,目前中日韩三方平均最惠国关税水平分别为7.5%、8.5%、14.1%,按照共建FTA标准,还有显著下降空间,进而大幅降低贸易成本。另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中日韩三国通关便利化全球排名分别仅为65、56和33位,按照共建FTA标准也有很大提升空间。本区域的“大通道”建设,可显著降低国际贸易的物流成本。据预测,仅通过俄罗斯西伯利亚跨国铁路,日韩到欧洲的贸易物流就可比海运节约运费2/3。

2.可望有效聚合本区域各国的比较优势

东北亚“六国”可分为“三级世界”:一级,日韩分别为世界级、国际区域级现代化强国,但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匮乏,内需有限;二级,中、俄系新兴经济体,资源丰腴、内需广阔,其中俄远东地区堪称“全球唯一未被开发的宝库”;三级,蒙、朝虽属欠发达国家,但尤以矿产资源丰富著称于世。足见“六国”比较优势互补性强,若按“新格局”高端重组,有望成为得天独厚的“黄金组合”。

3.可望形成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这“六国”除蒙、朝经济规模较小外,中日韩俄分别是全球第2、第3、第10、第13经济体。2018年仅这四国GDP总和就达到21.76万亿美元,超过同期欧盟的18.77万亿美元、略低于北美地区的22.2万亿美元,占世界的1/4。由于本区域资本、市场、技术起点低,若按“新格局”运营,势必成为全球增长最快、带动力最大的区域板块。

4.可望突破经济增长的“天花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北亚区域多数国家均创造过“经济奇迹”,但如今又都各自面临“发展极限”的挑战。而经济走廊的转型升级可助其突破“发展极限”。据中日韩就共建FTA所作的可研报告,达此目标即可使这三国经济增长分别提高1.1%—2.9%、0.1%—0.5%和2.5%—3.1%,而且这与构建共同市场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甚至有学者估计,仅中日达成FTA,产生的效率收益就可超过万亿美元。

5.可望優化本区域有关国家的地缘态势

畅通、升级本区域陆海联运大通道,不仅将极大促进“六国”间贸易、投资便利化,而且也会助力“六国”沿“一带一路”拓展欧洲、北美乃至全球市场。如,日本将结束“入亚无门”历史,韩国将彻底摆脱“孤岛”困局。特别是“大交通”带来的人员的“大交流”“大沟通”,将有助于本区域摆脱“陈年旧账”乃至“战争阴云”的困扰。

6.可望成为我国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大机遇

“新格局”可显著优化东北发展的外部环境。长期以来东北,特别是吉、黑两省与开放“少缘”“半封闭”的地缘态势将根本改观,真正走上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的康庄大道;可使东北搭乘本区域发展快车,使其由目前的“恢复性增长”尽快转变为“超常增长”;可“倒逼”东北的改革,促进其微观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及宏观构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总的看,“新格局”将给域内外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乃至安全效益,前景可期。

四、构建新格局的对策建议

尽管“新格局”系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逻辑结果,但实现“新格局”离不开域内国家的主动作为、通力合作。其中域内大国还应发挥好倡导、示范以及探索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作用。

1.规划实施一批重大跨境合作项目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畅通由吉林图们到朝鲜罗津、清津的铁路线,完善两地港口设施,扩大我国东北“借港出海”能力;以我国东北为枢纽,推动规划建设本区域高铁网络;促进韩朝铁路、公路联通和现代化改造,使“半岛”通过我国东北接入欧亚大陆桥体系;研究我国即将启动的“烟大”海底隧道,与规划中的中韩海底隧道连接的可行性。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我国东北管网、线网的升级改造,为形成本区域现代化能源输送网络提供支撑;推进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前期研究,研究建设“东北亚超级电网”的可行性。在经济合作方面,借鉴欧盟借助组建煤钢共同体实质推进欧盟发展的经验,选择本区域在全球供需两侧均占有较大份额的钢铁、汽车、能源以及铁路运输领域探索组建共同体。

2.培育金融支撑体系

充分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资金渠道,推动建立“东北亚银行”、设立“东北亚走廊建设基金”,以支持本区域共享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鼓励发展可以促进本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产业链、贸易链项目。倡导增加域内国家用本币结算跨境贸易,促进贸易、投资以及资源要素流动的便利化,并为未来可能形成的本区域统一货币作好铺垫。

3.促进“合作协调机制”转型升级

本区域现有的合作协调机制呈现“多双边”“小多边”“次区域”合作机制丰富多彩,但“碎片化”“宏观调控”缺失的缺陷日益突显。为此,未来应在巩固完善现有合作协调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多边沟通,及早制定、实施全域“大多边”合作协调机制,以提高该走廊的建设效率。

4.支持我国东北构建东北亚合作“制高点”

支持东北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支持东北核心城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国际化高端合作交流平台;支持东北主要港口城市建设“自由港”,培育区域航运中心和若干离岸金融、研发、创业中心,形成区域合作支撑点;推动图们江区域深度合作开发,形成东北亚合作样板工程;与俄共建“滨海1号”和“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加速东北交通网络现代化升级,形成东北亚交通中心枢纽。

5.支持东北高校与域内国家高校深度交流与广泛合作

支持东北高校与东北亚域内国家高校创新交流与合作方式,鼓励建立校际联盟、共享公共课程,扩大教师交流规模与互派留学生规模。借鉴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等经验,支持东北与东北亚域内国家高开展“高教体制”“互联互通”试点,推进参与试点国家、地区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和成绩互认乃至学历资格互认,允许外国学者使用院学术头衔等,探索建立域内跨国“高等教育区”,形成东北亚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平台,开创东北高等教育开放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1.东北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2.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猜你喜欢

对外开放新格局东北亚
广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丘卫青:以开放基因书写一流开大新格局和新使命
新格局下社会办医
文在寅:朝韩及东北亚共同举办世界杯
从“共享”新闻到“共绘”图景:如何解答新课题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面向全世界 服务东北亚
东北亚博览会,架起一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
第四乐章翻转:亚洲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