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沈阳市主导产业与日韩合作的对策研究

2021-02-18赵球李卓谦

辽宁经济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对外开放东北亚

赵球 李卓谦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对沈阳市深化与日韩合作的背景和形势进行梳理判断,分析沈阳与日本、韩国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可能性,探索可能有所突破的合作领域,针对深化沈阳市主导产业与日韩合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沈阳振兴发展 对外开放 东北亚 主导产业

一、沈阳与日韩开放合作的现状

从投资上来看,近年来,沈阳市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尤其在吸引和利用日韩直接投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2018年底,沈阳市已累计批准设立韩资企业4575家、日资企业1136家,实际利用韩资68.86亿美元、日资39.98亿美元,在来沈投资的115个国家地区中分别居第2位和第4位。但是,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沈阳市在利用日韩直接投资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挖掘潜力。

从双边经贸关系来看,2018年,沈阳市与日本、韩国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81.4亿元、55.31亿元,在与沈阳有贸易往来的185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居第3位和第4位。沈阳的国际旅游游客也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两个国家,2017年沈阳市接待外籍旅游人数共53.86万人,其中日韩游客49.88万人,占比高达92.6%。此外,“中国沈阳韩国周”已经成为促进沈阳和韩国全面交流与合作重要平台。

从双边合作关系来看,日本和韩国是沈阳重要的合作对象。从1980年起,沈阳市先后与札幌市(日本,1980)、川崎市(日本,1981)、城南市(韩国,1998)、大田市(韩国,2013)、仁川市(韩国,2014)建立了友好城市,与滨松市、佐世保市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城市关系,在经济、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两年,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2020年11月,包括中日韩在内的15国正式签署了RCEP协定,2021年9月,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由日本主导的CPTPP。在沈阳浑南区,万科(中日)产业园、启迪(中韩)科技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未来日韩仍将是沈阳乃至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目前沈阳与日本和韩国已经在若干领域展开了经济合作,能否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突破?以及在哪些领域能够深化合作?如何开展合作?这些问题的回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沈阳市深化与日韩合作的形势判断

(一)经济“逆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发展为沈阳深化与日韩的合作带来新机遇

经济全球化正遭受由美国主导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流冲击,使得后疫情时期产业链会朝着内敛化、区域化的方向调整,给东北亚各国,尤其是中日韩的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汽车、智能制造、精密仪器等多个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韩国在半导体、汽车和造船产业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沈阳与日韓地理位置相邻,经济互补性强,具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可以利用地缘优势把“深耕日韩”作为对外开放的目标,加强与日韩的产业对接,推动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日韩深度开发中国大市场带来机遇

在中美关系紧张,发达国家都或多或少对中国采取技术封堵的情况下,日本最近一再表示要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参与维护地区多边关系,韩国提出的“新北方政策”也表现出要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同时中国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质上是要加大国内市场需求,这为日韩向中国市场扩大投资提供了新机遇,为日韩扩大市场空间、恢复经济增长提供有利条件。

(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使沈阳面向日韩的经济合作面临着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9·28”讲话提出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的工作要求。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指出“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沈阳地处东北亚核心区域,通过深化与日韩的开放合作,积极融入“东北亚经济圈”,有希望成为新形势背景下全面振兴的重大机遇。

(四)沈阳市深化与日韩合作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虽然沈阳面向日韩的开放合作出现了一些有利的外部条件,如原有的大区域合作受到重创,东北亚的国际地位可能得到强化等。但沈阳市深化对日韩开放合作仍面临着挑战,如自2012年启动以来,中日韩FTA已经进行了十六轮谈判,但到目前为止仍未签署协定;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使得制度性建设明显滞后,如中日历史问题、美国的影响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干扰合作大局。不过,总体来看沈阳与日韩的合作机遇大于挑战。

三、沈阳市深化主导产业与日韩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以引进日韩大规模产业为抓手,助力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在经济规模上有所突破。建议沈阳市政府将招商政策聚焦于少数几个具有规模的高科技新兴产业,并附之以非常规的招商条件,承接日韩产业转移,通过引入大规模产业壮大经济规模,以此解决沈阳市产业结构转型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机器人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一定是未来市场规模超万亿的大产业,建议沈阳市抓住机遇,使用优惠政策,以较大的优惠力度吸引日韩相关领域企业在沈阳投资设厂。

(二)机器人产业与日韩合作的政策建议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水平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高端制造业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日本依靠其精密加工能力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效应,在传统制造业实力较强的基础上,培育了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和川崎机器人(Kawasaki)等一大批世界级顶尖机器人制造企业。近年来,在韩国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机器人产业,尤其是服务机器人产业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现代(Hyundai Robotics)、罗普伺达(Robostar)等知名企业占工业机器人全球5%左右的市场份额。

沈阳市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开拓者,拥有新松机器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内龙头企业。需要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与国际前沿热点,发挥本地科研和产业优势,紧密结合下游市场需求,加强对机器人产业创新链前沿领域日韩相关企业的吸引,加快打造沈阳高新区机器人特色产业生态。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日韩合作的政策建议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三角、成渝西部、东北地区六大产业集群,但沈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缓慢,成熟的产业园区主要有华晨宝马新能源汽车产业园。2019年,沈阳市政府与恒大集团签约,恒大集团将在沈阳投资建设三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包括零部件、轮毂和整车三大基地,但项目落成投产仍需时日。

建议沈阳市围绕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以恒大新能源项目为辐射带动,把握传统汽车领域转型新能源汽车机遇,依托临近日韩的区位优势以及区内中科院金属所科研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电控、电机三大领域,招引动力电池领域国内外龙头企业,积极对接日韩等国内外电池前沿地区,引进松下、LG等国际知名动力电池企业。聚焦新能源汽车“两端”,前端优先布局电控、电机、电池以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后端加速布局充电桩、电池回收等新能源汽车后服务,实现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四)智能制造产业与日韩合作的政策建议

智能制造产业将传统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使得新一轮科技发展面临巨大变革。日本和韩国依靠在工业设计、标准制定等方面积累的制造业优势,结合互联工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球智能制造产业的前端。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市场,智能制造产业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对于沈阳而言,把握“制造业+”发展趋势,持续开展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试点、服务型制造等示范,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服务化转型势在必行。

沈阳与日韩地理位置相邻,经济互补性强,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应该成为与这些国家合作的代表性地区。可考虑利用地缘优势,加强沈阳与日韩在智能制造各环节、各领域加强合作,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工程应用等产业全过程,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人才,提升沈阳在智能制造产业的竞争力,推进沈阳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四、沈阳市深化主导产业与日韩合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凝聚全市共识,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相关部门领导意识,成立对外开放行动小组,统筹推动规划实施和政策落地,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与省、市有关部门对接,争取更多创新试点政策与相关资源倾斜。

(二)建立国际化营商和居住环境

常规的招商引资办法和营商环境无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吸引大企业投资,需要以超常规的办法吸引日韩龙头企业。以引进龙头企业为契机,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建立起保证长期发展的机制,为长远发展打下制度基础。使沈阳在科技、教育、公共服务、城市化、地理条件等方面的潜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依托中日、中韩等中外合作园,建设日本、韩国等异域风情特色商业街。重点围绕服务中日、中韩等合作需要,在公共场所、涉外宾馆、餐厅等場所采用多语标识。

(三)推动中外合作园建设

加速中韩(启迪)科技园、中日(万科)产业园、中日(沈阳)国际金融科技文化合作园建设,加强与日韩重点地区合作,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利用国家和地方各层次对外合作机制,加强多领域往来交流,定期举办推介活动。引导外资企业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建、合资经营等方式与本地企业合作。

(作者单位:1.东北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2.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注:本文系“2020年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编号:SYSK2021-01-150)资助成果。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对外开放东北亚
村级主导产业对增强村级经济及农民增收的探讨
文在寅:朝韩及东北亚共同举办世界杯
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下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面向全世界 服务东北亚
东北亚博览会,架起一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
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乐章翻转:亚洲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