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 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1-02-15王帅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2期
关键词:伤椎压缩性入路

王帅彬

(河南省郏县中医院外二科 郏县 4671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容易诱发脊髓神经损伤,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瘫痪,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该病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为主,而单侧、双侧穿刺入路均为目前PVP 常用入路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术后伤椎内骨水泥分布情况仍无法达到理想预期[2]。而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通过不同穿刺位点,可影响骨水泥分布情况[3]。基于此,本研究将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 术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旨在探究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2018(009)号],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3 月~2020 年2 月于我院就诊的168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 例。对照组男52 例,女32 例;年龄53~78 岁,平均(68.07±5.21)岁;骨折节段:T91 例,T1010 例,T1116 例,T1222 例,L123 例,L211 例,L31 例。观察组男55 例,女29 例;年龄54~79 岁,平均(67.91±5.36)岁;骨折节段:T91 例,T109 例,T1118 例,T1223 例,L120 例,L212 例,L3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均接受PVP 术治疗;临床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椎体压缩性骨折。(2)排除标准: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合并先天性脊柱畸形;既往有腰椎压缩性骨折史。

1.3 手术方法

1.3.1 对照组 常规双侧穿刺入路,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X 射线透视定位骨折位置,标记椎弓根投影,常规穿刺区域消毒,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分别于椎弓根投影的左侧11点位置及右侧2 点位置处穿刺,在穿刺针尖到达指定位置(椎体前中1/3 处,两侧针尖位于椎弓根透影“牛眼征”内)后,将丙烯酸甲酯粉剂与液态单体按3:2 比例配制骨水泥,在稀粥期用加压注射器抽取,X 射线透视监测下将牙膏期骨水泥缓慢注入患者骨折椎体内,当骨水泥弥散至椎体后缘时停止推注,注射完毕后将穿刺针退至骨皮质,插入针芯,旋转穿刺针,在骨水泥硬化前拔针,逐层缝合伤口并外敷无菌敷料,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卧床24 h,给予口服碳酸钙D3片(国药准字H20183461),1 片/次,1 次/d,直至骨折愈合。

1.3.2 观察组 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穿刺针针尖到达椎体前中1/3 处时,一侧穿刺针穿刺位置于患者椎体上1/3 处,另一侧处于椎体下1/3 处,其他操作同对照组。

1.4 评价指标 (1)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2)骨水泥分布:术后15 d,通过CT 三维重建分析患者骨水泥与伤椎上下板连接情况,骨水泥纵行分布依据伤椎上下终板评估,水平分布依据冠状位中线评估。(3)脊柱功能:术前、术后4 周,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5]评估患者脊柱功能受限程度,包括生活自理、坐立、步行等10 个问题,总分5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脊柱功能受限越严重,最终评分表达=实际得分/50×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若期望值<5,采用连续校正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2.2 两组骨水泥分布情况对比 术后15 d,观察组骨水泥与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水泥分布情况对比[例(%)]

2.3 两组ODI 指数对比 术后4 周,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ODI 指数对比(%,)

表3 两组ODI 指数对比(%,)

3 讨论

PVP 术为目前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案,通过向患者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可有效强化患者椎体、增加椎体组织稳定性,缓解疼痛,避免患者骨折椎体进一步压缩,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恢复[6]。双侧穿刺入路为PVP 的经典模式,通过两侧穿刺可有效避免骨水泥在体内分布不均,增加患者脊柱稳定性,但该方案需要注入较多骨水泥,且难以保证骨水泥与脊柱上下板连接,可能影响术后恢复,因此还需寻找其他有效的手术方案[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15 d,观察组骨水泥与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 术可减少骨水泥用量,提高骨水泥与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分析其原因为,常规双侧穿刺入路的穿刺通道位于椎体下1/3 处,骨水泥于此处开始弥散,由于穿刺处远离椎体上方骨折线,骨水泥弥散相对困难,需要注入更多骨水泥[9]。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需要在不同位置分层交叉穿刺,手术相对复杂,所需时间较长,但该方案穿刺通道分别位于椎体上1/3 处及椎体下1/3 处,两处骨水泥分别易于弥散至伤椎上下板,并可最终连成一片,利于减少骨水泥用量,提高骨水泥与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后,病变椎体的后凸及变形会引起患者脊柱应变力改变,加重椎体负荷,影响患者脊柱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4 周,观察组ODI 指数低于对照组,表明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可改善患者脊柱功能。分析其原因为,骨水泥具有良好的塑形性及流动性,通过灌注骨水泥,可增加病变椎体硬度及高度,改善患者因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畸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伤椎附近受力分布,提高骨水泥区域伤椎稳定性,利于脊柱功能恢复。骨水泥纵行分布连接上下板可增加伤椎压力负荷,利于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本研究结果亦证实,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脊柱功能恢复较好。

综上所述,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 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水泥用量,提高骨水泥与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利于改善患者脊柱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伤椎压缩性入路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CONTENTS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中间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55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