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融合教育本土化实践与思考——基于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园的项目建设

2021-02-13肖君凤唐如前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师资融合幼儿园

翁 盛 肖君凤 唐如前

(1.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217;2.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部 河南郑州 450000)

现阶段,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在研究内容上已经由可行性、必要性的探讨转向态度观念的关注,进而到重视学前融合教育实践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上来。[2]如何提升学前融合教育质量,促进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共同进步与发展是当前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重点。融合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个“舶来品”,其萌生于西方自由、平等、多元的文化土壤之中。朴永馨教授在论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学科时就曾提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与文化传统之上,对西方的文化传统、教育哲学等应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绝不可照搬。[3]因此,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推行,应结合本土特点及需求,把握住融合教育思想内涵,由实践探索逐步发展出能够适应自身文化特点及需要的融合型本土教育。[4]

一、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园建设实践

(一)成立“复合型”的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搭建学前融合教育的中枢神经。2014年河南省发布了《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该《计划》提出在全省每个县(市、区)要选择1—2所幼儿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依托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合各方资源,成立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作为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的总调度室,引导河南省范围内各地市教育行政单位、融合幼儿园持续有效的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承担着政策研究与宣导、项目推进、师资培养、实践指导、监督评价、服务社会等职责。发挥着宏观上政策和方向的指引与调控,中观上师资培养和指导,微观上特殊幼儿及家庭的服务。由此,从功能的角度来说,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是既有宏观上的引导,又有中观层面的实作推进,还有微观层面的具体实践的“复合型”中枢神经。

(二)建立“个别化”的师资培训体系,打造学前融合教育的推进引擎。

1.实施分岗、分批、分层、分类的培训组织模式。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的主要对象是试点园的在职教师和管理人员。从岗位来说,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教师岗和管理岗分开培养;从培训批次来说,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共分为五个批次,不同批次的培训内容因各个幼儿园实际而有差异;从培训层次来说,学前融合教育既有初阶的融合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又有进阶的融合教育实际问题解决的专项培训;从培训类别来说,既有理论的培训,又有融合教育现场的观摩和专门指导。分岗、分批、分层、分类培训使不同的主体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推进学前融合高质量推进。

2.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师资培训团队。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团队中既有能进行理论引领的高校融合教育专家,又有能开展实践指导的一线学前融合教育骨干教师,还有从康复医学角度助推学前融合教育的康复治疗师。培训团队通过集中培训、巡回辅导等方式进行师资培养,有效促进了各试点园从不同的角度逐步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实践。培训团队同时也为各个试点园搭建了一个对话交流和资源链接的平台,启发各个试点园从多学科角度去思考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3.打造理实一体、聚焦能力的师资培训课程。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采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内容:融合教育基础知识,学前融合教育课程建构,学前融合教育班级管理及学前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课程主要内容则是针对融合教育实施中的关键能力,如问题行为的观察与处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个别化融合教育的实施等内容展开。试点园园长和教师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不仅具备了融合教育理念,也学习的融合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了试点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有效提升了学前融合教育的实践质量。

4.创新参与体验、现场教学的师资培训方法。各试点园师资培训的需求不同,因而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需高度的“个别化”。对于“刚落地”的试点园,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强调参与式的体验培训形式,受培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式活动了解融合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难点。而对于“有经验”的试点园,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则强调通过入班观摩和巡回指导的形式进行现场教学。入班观摩主要是通过入班观察融合教育班级一日融合活动,了解特殊幼儿的特点和教育需求及融合教育教师的教育策略,及时直接对特殊幼儿和融合教育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而巡回指导则是围绕“区域内学前融合教育的有效经验”,采用“递过来”与“走进去”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对各试点园融合教育开展现状的评估与分析,有针对性的指导园所管理者、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从不同的角度支持特殊幼儿,促进“全园参与”的融合教育的发展。

(三)优化“全方位”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学前融合教育的导航系统。

1.优化幼儿转衔评价体系。对于特殊幼儿而言,有家园转衔、幼小衔接和机构到融合的转衔三类。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力图通过政策宣导、巡回辅导、师资培养等途径,使幼儿园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融合教育的方法策略确保其顺利转衔。具体表现在:通过入园前的评估、家访、入园指导等方法,使孩子在适合的教育模式下、适合的班级进行就读。对于评估结果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可采用半天机构就读、半天幼儿园就读的方式入学,渐进式融合到完全融合逐步过渡。对于幼小衔接而言,主要通过评估了解特殊幼儿在入园的准备工作和入园适应的工作上的现状能力和难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和家长的沟通等工作。

2.优化教康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康结合是实现特殊儿童的“全人”发展的主要路径,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注重教育与康复结合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通过师资培养、巡回辅导等途径,帮助教师掌握幼儿的教育评估方法、教学方案的设计方法、教学实施的方法、家园合作的方法等,引导教师注重通过对个案的个别化评估,以及注重通过嵌入式、添加式和融入式的学习方式,制定和实施个别化融合教育计划。在整个过程中,注意教学前、中、后的评价与教学策略的调整,同时既关注特殊幼儿的发展又注重对于普通幼儿的教育成效,逐步优化融合教育中的教育评估体系。另一方面,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与医院合作,对特殊儿童进行医学鉴定、评估,以了解其能力现状。让康复治疗师和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在基于精确的评估结果对特殊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以实现特殊儿童的功能补偿及潜能发展。

(四)完善“立体化”的支持服务体系,铺设学前融合教育的高速路网。

1.建立学前融合教育行政支持体系。河南省建立了学前融合教育省、市、区三级行政管理体系,以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为总中心,逐层推进地市、县(区)学前融合教育指导中心的行政管理工作,确保学前融合教育组织管理常态化运行和学前融合教育管理工作的逐级开展。

2.构建学前融合教育专业支持体系。在三级行政管理运作体系下,以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为专业指导总中心,建立省、市、区、园所四级专业指导体系:一级(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指导中心);二级(各地市学前融合教育指导中心);三级(区、县学前融合教育指导中心);四级(园所学前融合教育管、教、研团队)。四级学前融合教育专业指导中心在教研、科研、资源开发与调配、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总中心通过各个地、市试点园的工作选拔优秀示范园所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和行政管理权力,经评估符合标准的二级示范园辐射带动三级示范园,三级示范园辐射、帮助、带动、指导园所学前融合班级的工作,各层级学前融合教育中心发挥该层级的支持服务作用。

3.巩固学前融合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注重深化各个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行政管理、教师、家长和社会公众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知,主要措施为:(1)对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及学前教育教师开展融合教育理念学习的专题培训和校本研修,同时通过给予各个幼儿园行政管理的引导和经验支持,使管理人员和教师逐渐实现从“试试看”到“我要做”的行动转向。(2)注重通过巡回辅导进行入园的直接的家长培训和家长咨询工作,这其中既包含所有家长对于学前融合教育理念的培训,又包括针对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辅导及特殊幼儿的方法和策略的培训,使所有家长能够积极认同和参与学前融合教育实践,在全园形成融合教育的接纳与关怀的环境。(3)积极利用各种形式的媒体平台及资源,以公益广告、在线课程等多元的形式强化对社会大众的融合理念宣传,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融合教育、认可融合教育、走进融合教育。

二、思考与展望

(一)学前融合教育地方特色的凸显。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注重扎根实践的融合教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奇色花福利幼儿园融合教育模式。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在融合教育的实践进程中巧妙运用中原文化的各种元素来影响融合教育,在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同时,丰富了融合教育的文化内涵和实践特色。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在园内修建了一面微缩版的殷商城墙,在仿造的殷商城墙上,设计了攀爬墙、攀爬网、轮胎跑道等,借助这些设施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大运动能力、感统能力等;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孩子们更好了解历史,了解他们生活的地方。此外,奇色花福利幼儿园注重将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目标融入特殊幼儿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将个别化教育计划融入到一日活动中,切实保障幼儿在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过渡环节等的得到高质量的融合教育。

(二)学前融合教育地方指导、监督机制的完善。学前融合教育实践过程应该注重对融合教育的行政管理、档案管理、推进情况、教师工作、融合环境的创设和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专项资金的发放和运作等进行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评价。运用多元评价机制对融合幼儿园进行评价,其主要措施可以是:各个地市教育部门、残联、民政部门等设置专门的专业人员进行融合教育的宣导和管理,各个地市结合本地特点,出台适合本地特色的融合教育文件及规定,出台融合教育的工作计划和分工。各个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融合教育的各个环节的评价标准。把融合教育的开展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绩效相关,确保学前阶段的融合开展按照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的绩效考核进行,并落到实处。逐步完善学前融合教育巡回辅导的工作机制,加强巡回辅导的深度和层次。

(三)学前融合教育专业方向的建设。融合教育教师是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专业的融合教育教师数量不足是限制我国现阶段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针对性不足、系统性不高。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融合教育方向,通过系统化的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的培养专业的学前融合教育教师,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内高校中仅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少数院校开展相关专业建设实践。例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在学前融合教育课程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进行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突出“融合”的课程目标、“三段式”递进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注重过程性体验的课程评价。[5]期待有更多的师范院校,能够开展学院融合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探寻新路径与新模式。

猜你喜欢

师资融合幼儿园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我爱幼儿园
《融合》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