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情报视阈下的印度核问题(1958—1966)

2021-02-13

关键词:核试验核武器情报

张 瑾

随着印度的不断崛起,其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塑造区域和全球安全环境方面发挥的影响力使美国无法忽视。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情报机构开始详细探索印度的核计划发展以及印度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相关情报关注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核政策、反应堆的建造和运行、外国援助、国内外影响等。美国对印度核情报的搜集和评估体现了美国对亚洲的冷战战略。中国首次核试验之前,美国就开始未雨绸缪,认为要提前考虑并尽早采取行动,将中国核试验成功对美国和世界安全利益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认为印度是在核问题上有能力对抗中国的亚洲国家。中国首次核试验前后美国就印度是否发展核武器及其对核扩散的态度进行了情报搜集,这些情报体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并表现出美国对印度核问题的态度转变。

美国政府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关注方面的成果丰富,美国国家安全档案分析专家威廉·伯尔和杰弗里·T.里奇尔森根据当时解密的文件首次详细介绍了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对中国正在崛起的核武器研制能力的反应,阐明了情报机构有系统地监测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努力,并讨论了美国高级官员和专家顾问对建立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中国前景的关切。①William Burr and Jeffrey T.Richelson,“Whether to ‘Strangle the Baby in the Cradle’: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Nuclear Program,1960-64,”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5,No.3,Winter,2000-2001,pp.54-99.国内学者分别从中、美、苏战略三角地缘关系的外交政策、美国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反应、美国情报对中国核武器计划进行的评估等角度,考察了中、美、苏之间国际关系的变化以及美国政府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对策的调整。②刘洪丰:《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对中国核武器研制对策调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闫佼丽、雎彬:《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美苏核关系》,《理论观察》2009年第3期。葛美荣:《60年代“中国核计划”上空的美国阴云》,《党史纵横》2010年第12期。三船惠美:《瓦解中苏同盟:美国对中国核开发的战略——关于1961—1964年四组中美关系模式的分析》,《冷战国际史研究》2006年第1期。张振江、王琛:《美国和中国核爆炸》,《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3期。刘子奎、王作成:《美国政府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反应与对策(1961—1964)》,《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3期。詹欣:《试论美国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评估与对策(1961—1964)》,《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3期。詹欣:《美国情报部门对中国核武器计划的评估与预测(1955—1967)》,《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詹欣:《冷战时期的“棱镜门”(一)——美国情报部门对中国尖端武器计划的侦查》,《档案春秋》2013年第8期。詹欣、石丽娜:《试析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中国核武器计划的评估与预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詹欣:《美国对中国第一次核试验的对策再考察》,《国际论坛》2015年第5期。相比之下,关于美国对印度核发展的关注方面,国内的成果相对较少,只是少量地运用了美国情报评估资料,重在分析印度对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反应、尼赫鲁政府时期印度的核政策和尼赫鲁的核思想、印度的核政策演变历程等。从情报角度关注更多的是美国对印度1974年之后核测试评估的失误。③代兵:《印度对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的反应》,《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代兵:《论尼赫鲁政府的双重核政策》,《南亚研究》2014年第4期。赵恒:《论尼赫鲁的核思想》,《安徽史学》2012年第4期。孙士海:《印度的对外战略思想及核政策》,《当代亚太》1999年第10期。滕建群:《50年来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演变》,《南亚研究》2000年第2期。薄燕:《印度核政策的演变》,《国际论坛》2000年第6期。赵阵:《印度的核历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3期。任飞:《印度核政策探析》,《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第3期。于晓双:《印度发展核武器与美国的情报评估(1950—1974)》,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国外的相关研究也将重点放在1974年和1998年印度核试验及其之后的发展,主要从美国对印度核计划的援助以及巴基斯坦和中国带来的核安全挑战角度来关注印度的核发展。④Roberta Wohlstetter,“The Buddha Smiles:U.S.Peaceful Aid and the Indian Bomb(1978),”Nuclear Heuristics:Selected Writings of Albert and Roberta Wohlstetter,USArmy War College,2009,pp.339-356,https://www.jstor.org/stable/resrep12137.15,2019年12月18日。K.Subrahmanyam,“The Indian Nuclear Explosion and Its Impact on Security,”India Quarterly,Vol.30,No.4,1974,pp.254-261.Yogesh Joshiand Frank O’Donnell,India and Nuclear Asia:Forces,Doctrine and Dangers,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19.以美国情报分析为视角,结合中印边界冲突等时代背景,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印度核发展的情报加以综合分析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已有成果虽不同程度运用了美国情报部门已公开的原始档案,但对档案的解读和利用有待系统化。现有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基础,同时也为本文从美国情报角度进一步深化研究印度核问题和分析其中体现的美国战略目标及其在中印关系演变中起到的作用,并将这一问题纳入国际关系的思考提供了可能。

从冷战初期开始,美国情报机构通过电报通信、空中侦察等手段收集了有关印度核活动的情报,为决策者提供对印度核计划的详尽评估。情报搜集是外交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决策参考凭据,对他国军事实力的情报评估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美国通过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国家侦察局(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以及隶属国务院(Department of State)、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原子能委员会(Atomic Energy Commission)、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的情报机构等对印度的核计划进行了大量评估和预测工作。本文主要利用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公开发布的档案资料,⑤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是独立的非政府研究机构和图书馆,位于华盛顿特区乔治华盛顿大学。该档案馆收集并发布通过《信息自由法》(FOIA)获得的解密文件。参见其官网https://nsarchive2.gwu.edu/,2019年11月21日。密切结合中印边境冲突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等重大历史事件背景,对1958至1966年间美国关于印度发展核武器的情报评估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探讨美国情报中的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分析其中体现的美国自身利益的图谋。

一、美国对印度核问题的最初关注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情报显示,美国除了在贸易、商业方面与印度有更多的联系和交往并推行科伦坡计划①科伦坡计划是1950年由英国倡导的通过以资金和技术援助、教育及培训计划等形式的国际合作来加强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援助计划。它既是英国维护其在亚洲传统影响的结果,又是英国在南亚、东南亚推行冷战政策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已经成为科伦坡计划的最大资助国。1958年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该计划的控制国。科伦坡计划成为美国援助亚洲国家的另一个重要工具,同样旨在发挥遏制共产主义的作用。外,还强调积极鼓励印度审查美国对原子反应堆领域双边援助的提议,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章程有关材料检验的规定和美国对动力反应堆(power reactor)的大量信息解密的决定,并开展长期的原子能专家培训方案。②Nuclear Non-Proliferation,NP00290,“Outline Plan of Operationswith Respect to India and Nepal,”Secret,February 27,1957,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p.15-16.

美国领导人很清楚民用核研究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核武器能力的发展,因此较早地关注了印度对核能源的运用。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评估报告显示美国开始关注印度选择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报告详细评估了印度核能计划的人员、设施、资源、成就和计划。其中,设施包括特隆贝(Trombay)的原子能企业和塔塔基础研究学院(Tata Institute of Fundamental Research)等,资源指的是铀、钍和重水等。报告还考察了印度与外国原子能计划的关系,并评估了印度将核能用于军事应用的可能性,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印度处于核能领域的开端阶段,目标是根据需要培训科技人才,国内生产用于医药、农业和工业的放射性同位素,以及核电的长期发展。印度不具备在核能领域5—10年内组织研究的能力,其将有赖于其他英联邦国家的技术和财政援助。据估计,印度将不会致力于核能的军事应用。情报还认为印度在亚洲核能领域的地位只是受到日本的挑战。③Weapons ofMass Destruction,WM00026,“Indian Nuclear Energy Program,”Confidential,March 26,1958,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1.

美国的这些判断是基于对当时印度情况的摸底。印度发展原子能起步较早,1948年印度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以开发和控制原子能的应用和研究,这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印度政府承诺将致力于核能的和平利用。为了支持其核能计划,印度鼓励科学教育,建立了一个核能培训和研究中心,并为研究生、科学家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1956年印度代号为“Apsara”的池式反应堆投入使用。④Apsara是一种池式反应堆,使用高浓度铀作为燃料,轻水作为冷却剂和调节剂。美国的报告提到,没有关于这个3.9亿人口的国家从事核能项目人员的确切数字,但估计不足1000人。⑤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WM00026,“Indian Nuclear Energy Program,”Confidential,March 26,1958,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3.当时印度的核能研究和培训在设施和人员上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而受到限制,因此,印度继续在国内能力缺乏的领域寻求国外的财政和技术援助,其与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印度拒绝接受美国提供的一项双边研究协议(为购买研究反应堆提供35万美元的财政援助),但印度学生接受了到美国进行核培训的赞助。1960年1月21日,尼赫鲁总理在给艾森豪威尔总统关于核合作的书面答复中,感谢后者对印美发展原子能合作所采取的行动,并欢迎美国向印度派遣的技术小组。⑥Nuclear Non-Proliferation,NP00617,“Prime Minister Nehru’s Response to President Eisenhower’s Letters in Regard to Nuclear Cooperation,”Secret,January 21,1960,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1.1961年6月美国国务院的文件要求向美国情报委员会报告有关印度生产核武器能力及其可能性的信息,分发对象涵盖了南亚和欧洲。⑦Department of State,CA-11378,“Indian Capability and Likelihood to Produce Atomic Energy,”Secret,June 29,1961,p.1.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87/IN02.pdf,2019年12月1日。这表明美国已开始全面关注印度的核能力及其与他国的核合作。1964年美国情报关注到印度核问题有了新进展。4月的电报报告了印度原子能部在特隆贝建造钚提取工厂的相关情况。电报认为该工厂的建成使印度在利用原子能方面跻身于较领先的位置。①American Consul,Bombay,A-253,“Inauguration of Indian Plutonium Separation Plant,”Unclassified,April 29,1964,p.3.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87/IN03.pdf,2019年12月1日。紧接着,5月的报告《瑞典对印度核能项目的援助》回顾了1961年9月瑞典与印度在发展和平利用核能方面进行合作的协定,认为印度不太可能在没有外国帮助的情况下建造核电站。②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MORI DocID 1107181,“Swedish Assistance to the Indian Nuclear Power Program,”Secret,May 1964,p.36.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87/IN04.pdf,2019年12月1日。

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美国坚持认为,除日本之外,没有哪个亚洲国家可匹敌印度在核能领域的地位。1959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中国核威胁论”,为肯尼迪政府处理中国核武器计划问题定下了基调,使美国对中国实力的上升的戒心不断增加。肯尼迪在1960年6月14日的演讲中对中国的形势评论说:“在这个世界里,红色中国已经显得愈来愈重要,愈来愈危险,而我们也愈来愈不可能把他们排斥在类似武器控制这种有效的国际协议的问题之外。”③阿兰·内文斯:《和平战略——肯尼迪言论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365页。他认为,中国如果掌握原子武器,就会大大改变力量均势。从这时起,美国对中国的核发展更为关注,情报部门做了大量评估工作,相关解密情报文件已经可以公开查阅。④William Burr and Jeffrey T.Richelson eds.,“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Nuclear Program,1960-1964,”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38/,有22份文件供下载。William Burr ed.,“The Chinese Nuclear Weapons Program:Problems of Intelligenc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1964-1972,”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26/index.html,有13份文件供下载。这些是1960—1972年美国情报部门有关中国核问题的部分原始档案资料,有相当重要的价值。1960年12月由多部门联合提交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中共原子能计划》意在确定“中国原子能计划的现状和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但此时其对情况的把握并不清晰。⑤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8-1960,Volume XIX,China,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6,pp.744-747.http://digital.library.wisc.edu/1711.dl/FRUS.FRUS195860v19,2019年12月3日。1961年美国对中国核实力的评估认为,中国可能会在1963年的某个时候首次引爆核装置,最早可能在1962年。情报还将应对中国“威胁”所需的国家战略以及空军战略分为三个阶段。⑥China and the U.S.,CH00003,“Long-Range Threat of Communist China,”Secret,February 8,1961,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p.1-6.情报认为:第一阶段,中国将爆炸核装置,但几乎没有核武器和运载系统;第二阶段,中国将拥有大量核武器和覆盖亚洲的运载能力,但不会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第三阶段,中国将有能力直接攻击美国。根据当时的情报,如果靠自身力量中国在1970年后才能进入第三阶段。情报的落脚点是美国如何为应对中国的“核威胁”做准备。情报提到美国应该说服某些亚洲国家配备防御性核武器,尤其是日本和印度。在其他考察中国核问题的情报中也多次提及印度。1961年9月13日给国务卿的备忘录《中国展示核能力前的预期行动》认为印度是成为与美国友好的亚洲国家并对抗中国核发展的最佳候选。情报提到,虽然美国想限制核大国的数量,但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情况下,应该希望在亚洲出现的第一个核大国是印度而不是中国。⑦China and the U.S.,CH00006,“Anticipatory Action Pending Chinese Communist Demonstration of a Nuclear Capability,”Top Secret,September 13,1961,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2.鉴于当时尼赫鲁反对苏联恢复核武器试验的态度,美国也深知很难让尼赫鲁在不久的将来同意任何关于印度核试验的建议,但还是寄希望于在所谓中国使用“核讹诈”的情况下印度同意进行核计划。总的看来,这一情报对中国的核试验预期有一定误判,对印度的核实力也抱有过高的期望,体现了美国扶持印度来打压中国核发展的期望。

1964年4月17日给总统的报告体现出美国对于中国先进武器计划的信息搜集工作有所改善,但偏差和不确定性仍然很大。美国仍然认为,在亚洲两个潜在的非共产主义核大国印度和日本中,印度更有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寻求发展核能力。⑧China and the U.S.,CH00017,“The Implications of a Chinese Communist Nuclear Capability,”Secret,April 17,1964,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9.这一情报的预判是,中国的核能力的政治影响将比其直接的军事影响更重要。中国核实力的发展对印度产生了极大威慑,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印度对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的反应中得知。

二、印度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反应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印度在政治和军事上遭受沉重打击,越来越希望自行生产军事装备来满足国防需求。仅仅两年后,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苏、英、法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中国拥有核武器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影响了中外关系的格局和国际冷战的态势。在此前对印度友好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台,国际舞台上发生了迅速的革命性的变化,而印度比其他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大。鉴于此种形势,印度的神经更加敏感,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再次陷入被动局面。印度是否会发展核武器以保持其在南亚的威慑力成了国际关注的焦点。印度的核政策不单单对南亚局势,甚至对主要大国间的博弈都将产生影响。

1964年末核武器计划的压力在印度日益显现。在种种国际事件的复杂交织中,印度国内对发展核武器的呼声越来越高。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美国立即在印度对此事的反应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情报搜集和分析。就当时印度新闻中关于该事件的评论,美国情报显示,1964年10月22日和23日印度媒体认为: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拥有重要发言权;现在不得不将“北京与莫斯科放在同等地位考量”;中国“地理扩张的欲望正在增强”,因为核武器上的巨额开支将导致经济困难,而且此时中国转向“地理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经济”;中国的原子弹必将再次引发问题,那就是“无论是对莫斯科还是华盛顿来说,印度是否能够代表抵御中国的最后防线”。①Nuclear Non-Proliferation,NP01019,“Editorial Comments in the Indian Press concerning the Chinese Nuclear Detonation,”Unclassified,October 23,1964,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1.10月24日的情报显示,印度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的核技术比以前料想的要先进得多,使用了“与其说相似,不如说是比广岛核弹要先进得多的启动装置”。专家们现在认为:中国的核能力“比以前认为得要更先进,不管是在爆炸性核材料的提取上,还是在核弹设计方面”;“中国将比预期更快地成为一个更强大的核大国”。《印度斯坦时报》和《印度快讯》的文章认为,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已确认中国核试验使用了比预期更为复杂的方法。②Nuclear Non-Proliferation,NP01022,“Views of Overseas Indian Correspondents on the Chinese Nuclear Detonation,”Limited Official Use,October 24,1964,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2.该事件在德里的英文报纸中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成为10月17日大多数报纸的头条新闻,并在第二天的大部分报纸中再次占据头条。1964年10月30日美国情报总结了当时印度各媒体关于中国核试验的报道,强调了以下几点:绝大部分印度政府领导人和政界人士对中国核试验予以强烈谴责;美国政府“努力缓解印度和亚洲其他国家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恐惧”;许多国家表现出对中国核试验的消极反应;印度国内外大多数专家的共识是中国在核武器发展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印度领导人重申了继续只为和平目的发展核能的决心;政治家和新闻界对印度关于不生产核武器的政策表达了各种观点。③Non-Proliferation,NP01032,“Delhi Press Coverage of Chinese Nuclear Explosion,”Unclassified,October 30,1964,Nuclear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1.美国从印度对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的反应中进一步考察印度对发展核武器的态度变化,试图利用印度对中国的敌视来进一步拉印抗中。

1964年10月21日美国国家情报评估报告《下一个十年核武器扩散的展望》认为:印度是否启动核武器计划将取决于其对中国核计划的规模和步伐、中苏关系的变化以及外部保证等一系列国内外因素的估计,而这些事情发生的概率甚至比印度决定在未来几年内发展核武器更大;中国最近的首次核试验成功将在整个亚洲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印度和日本;法国和中国的核计划在某种意义上是蔑视美、苏的行为;中国即使只获得原始的核能力,也会“加强其宣称的大国地位”,还会起到“加强北京在与莫斯科竞争世界共产党领导地位方面的作用”;从军事上来说,未来10年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核扩散几乎肯定不会扰乱美、苏之间的整体权力关系。①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WM00087,“Prospects for a 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over the Next Decade,”Secret,October 21,1964,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p.1-2,16.10月24日中情局报告《印度政府关于发展核武器的政策》认为,印度政府拥有生产核武器所需的所有要素,并且具有快速装配核弹的能力。印度不打算启动此工作,因为政府确信,“中国至少在5年内不会拥有进攻性的核能力”。与此同时,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印度依靠的是约翰逊总统做出的“将援助任何受到中国威胁的国家”的保证。②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WM00088,“Indian Government Policy on Development of Nuclear Weapon,”Classification Excised,October 24,1964,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2.11月6日中情局报告《印度的核能计划》对印度的反应堆、铀储备、核电站和生产钚的能力做了研究。报告指出,印度1954年开启的核能计划至当时为止都是用于和平目的,印度当时有3个研究反应堆在运行,其中一个可以生产适用于核武器的钚。制造核武器所必需的钚金属的生产工厂建设当时正在进行中,并计划于1966年投入运营;如果印度人这样决定,它可能会在1965年秋季投入使用。③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MORIDocID 250816,“Indian Nuclear Energy Program,”Secret,November 6,1964,p.1.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87/IN06.pdf,2019年12月1日。11月23日,原子能委员会专员向国务院发送了美国与印度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进行合作的建议,认为提高印度的科学威望可能会阻止印度开发自己的核武器来应对中国的首次核试验。④Letter from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to Ambassador,with attached report “Discussion Paper on Prospects for Intensifying Peaceful Atomic Cooperation with India,”Confidential,November 23,1964,p.1.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6/docs/doc03.pdf,2019年12月3日。11月25日的电报显示美印在有关中国的核情报交流上已达成共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格伦·西堡(Glenn Seaborg)建议美驻印使馆协调美印之间有关中国核试验的信息交流,印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霍米·巴巴(Homi Bhabha)建议共享信息。⑤State Department Telegram,Secret,November 25,1964,p.1.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6/docs/doc04.pdf,2019年12月3日。在另一情报中,美国还对印度国会对于印度是否制造原子弹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归纳。11月27日美国国务院的机密文件提出,当时印度国会内分为三派:一派赞成立即制造原子弹,另一派希望对此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包括总理在内的第三派反对制造原子弹。⑥Nuclear Non-Proliferation,NP01050,“[Excised]Views on India and the Bomb,”Confidential,November 27,1964,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2.

1964年12月底由美国国防部国际安全事务局高级官员罗文(Henry S.Rowen)撰写的《印度核问题》研究了印度核计划及其成本、后果等,认为“印度可能已经接近决定启动核武器计划的地步”⑦Henry S.Rowen,“The Indian Nuclear Problem,”Secret,December 24,1964,p.1.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87/IN07.pdf,2019年12月1日。。报告谈到,两年前中印边界战争极大地增加了印度的脆弱性,目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正迅速地改变印度的反核武器的态度。如果印度政府认为面对中国的核能力印度别无选择,那么印度将走上实施核武器计划的道路。同时,他认为:从美国援助杠杆的角度反对印度的核计划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核计划将损害印度的经济发展,从而浪费美国的援助资金。

美国对印度政府和舆论关于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的态度进行分析,目的是看清印度是否会迈出发展核武器的步伐。从情报中能够感受到印度面对中国核发展的不安和不服的心理状态。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之前印度政府的政策是仅将核能用于和平目的,之后印度总理夏斯特里也在很多场合重申了这一政策,但迫于形势,这项政策在之后不断被重新审视。印度的担忧在于,它认为中国对它构成了直接的“军事威胁”,中国获得核武器将“增加这种威胁”。印度政府不能再次面对因防御力量不足而受困的政治后果。另外,印度也担心中国的核能力会提升其大国地位,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这对它来说无疑是重大“威胁”。最后,印度认为自己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大国保护,因为这会受到各种意外事件的影响。

三、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进一步分析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美国马上着手对世界各国的核计划以及核开发的潜力进行考察,其中有很多涉及印度的分析。1964年12月3日题为《世界各地的核武器计划》的报告分析了印度的核发展潜力。美国承认,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无疑在世界各地提高了其声望,而且该装置意想不到的复杂性使美国承认中国科技能力的提升,中国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话语权得到了更大尊重。在亚洲格局中,“日本作为亚洲科技领袖的地位受到挑战,印度作为不结盟国家政治领袖的角色已经受到破坏”①Weapons ofMass Destruction,WM00093,“Nuclear Weapons Programs Around the World,”Top Secret,December 3,1964,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6.。报告认为,在接下来的10年能够发展核武器的国家中,印度是值得关注的。印度已经花了大约2.2亿美元用于其核计划,该计划一直针对研究和开发电力,开发、建造和测试初始核设备将额外需要3000万—4000万美元。②Weapons ofMass Destruction,WM00093,“Nuclear Weapons Programs Around the World,”Top Secret,December 3,1964,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10.报告认为,鉴于中国的核优势,尽管在中国核试验后不久印度政府重申没有开发核武器的意图,但印度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实施其核武器计划,其政治和军事领导人的压力最终可能会扭转其不发展核武器的决定。报告认为,印度一定会担心拥有核武器将给中国带来“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承认中国作为在裁军谈判桌上有席位的核大国,对印度的政治声望将是“无可挽回的打击”。1964年12月12日《分析影响可能获取核武器的国家决策的因素的背景文件》审查了8个重要国家为推进或禁止寻求获取核武器的决定而采取的行动,其中对印度的核能力、核政策、促进禁核决定的因素(政治、经济、军事等)、可能影响印度决定的方法和行动做了分析。该情报估计,印度有能力在做出决定后的1至3年内生产和测试第一个核装置。技术上的证据表明,印度此时能够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核武器研究和发展计划。③Nuclear Non-Proliferation,NP01079,“Background Paper on Factors Which Could Influence National Decisions concerning Acquisition of NuclearWeapons,”Secret,December 12,1964,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2.报告的对象国是印度、以色列、日本、瑞典、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印度尼西亚、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

美国情报机构在分析印度核计划的同时,也在考虑自身对印度的态度和立场。1964年12月末约翰逊政府核不扩散政策制定的主要参与者莱韦林·汤普森(Llewellyn E.Thompson)表示美国将为不结盟国家提供具体的安全保证这一政策尚未建立。④Memorandum from the State Department,“New Delhi’s 1862 of December 31,1964,”Secret,December 31,1964,p.1.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6/docs/doc05.pdf,2019年12月3日。虽然印度迫切希望得到大国的保护承诺,但美国对此持慎重态度。在进一步研究印度对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的态度和掌握印度核能力的发展状况之前,美国不打算做出明确表态。

1965年1月,曾担任肯尼迪总统的科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杰罗姆·威斯纳(Jerome Wiesner)博士访印,与印度官员讨论美印核合作。1月12日的机密电报提到,威斯纳的使命应该首先是帮助印度证明其科技能力至少相当于中国的水平,第二个目标应是使印度领导人参与关于扩散危险和影响的严肃谈判,加强印度决定坚持当前核政策的决心。其中还提到:“安全保证是另一个微妙的主题。如果由印度提出,则不应超越总统10月16日的声明和10月18日演讲中的保证,应避免与印度讨论美苏平行保证的可能性。”⑤Nuclear Non-Proliferation,NP01095,“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Jerome Wiesner’s Visit to India and Discussion with Indian Officials about U.S.-India Nuclear Cooperation,”Secret,January 12,1965,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3.该电报中威斯纳的人名拼法有误,原文为Weisner,应为Wiesner。几天后,1月21日《杰罗姆·威斯纳关于访印及讨论印度核能力和意图的报告》提出,印度在制造核武器方面,“到目前为止主要的动机是政治性的,但也希望能对中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也可能对中印边界问题产生影响”。①Nuclear Non-Proliferation,NP01101,“Jerome Wiesner’s Report on Visit to India and Discussion of Indian Nuclear Capabilities and Intentions,”Secret,January 21,1965,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1.1月30日备忘录提到,来自美国和苏联的安全保证可能是决定印度是否发展核武器的主要因素。②Memorandum from the State Department,“Indian Nuclear Weapons Capability,”Secret,January 30,1965,p.1.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6/docs/doc06.pdf,2019年12月3日。2月10日《中国核试验对印度加快核计划愿望的影响》分析说,美国相信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内阁以及很可能大部分政府高层领导仍然反对在印度推进核武器计划。但主战派的数量在印度政府和政党中相当多。中国第二次核试验可能引起印度应立即发展核武器能力的强烈呼声。③Nuclear Non-Proliferation,NP01106,“Effect of Chinese Nuclear Tests on India’s Desires to Speed Up Its Nuclear Program,”Confidential,February 10,1965,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p.1-2.得知中国即将进行第二次核武器试验的消息后,2月27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要求特使哈里曼(Averall Harriman)在亚洲进行正式访问,就核问题向印度官员发声。报告鼓吹美国有能力以多种方式“应对中国对自由亚洲的核袭击”。④State Department Telegram for Governor Harriman from the Secretary,Secret,February 27,1965,p.5.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6/docs/doc07.pdf,2019年12月3日。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一颗由轰炸机投放的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无疑对印度又造成新的重大打击。同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因克什米尔问题引发了大规模战争,史称第二次印巴战争。在此情势下,美国情报机构对印度的核政策进行了更加频繁的评估。10月18日应约翰逊了解关于印度核计划现状的要求,中情局科学情报办公室提交了报告《印度的核武器能力》。报告认为,印度可能已经掌握了足够的钚用于核装置,但在1970年之前,印度无法生产出核武器计划需要的钚。⑤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o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MORI DocID 8283,“The Indian Nuclear Weapons Capability,”Secret,October 18,1965,pp.1,5.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87/IN08.pdf,2019年12月1日。中情局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表明印度政府已决定发展核武器,但估计印度在做出这一决定大约一年后就可以测试其第一个核装置。情报认为印度签署了1963年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但在某些地区可以进行地下测试。10月21日特别国家情报评估报告《印度的核武器政策》推测了未来几年印度的核武器政策,包括印度的技术能力、赞成和反对发展核武器计划的情况以及经济因素等。评估认为,印度有能力发展核武器,印巴战争使得核武器方案的支持者更多,虽然夏斯特里此时并不想启动核计划,但印度不会无限期地坚持不发展核武器的政策。⑥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WM00107,“India’s Nuclear Weapons Policy,”Secret,October 21,1965,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1.情报再次强调,对印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将是中国核计划的步伐和规模。随着中国核试验的进行,预计印度的核武器计划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推力,印巴冲突时中国支持巴基斯坦使印度发展核武器的推力进一步增大。考虑到多种因素,该情报认为,在未来几年内,印度可能会进行核试验并开始发展核武器。12月《印度核武器计划和运载能力》提到11月16日夏斯特里在上议院表示,虽然印度主张不扩散核武器,但如果中国发展其核武器并完善其运载系统,那么印度肯定必须要考虑怎么应对。12月3日夏斯特里表示印度放弃制造原子弹,因为难以负担。虽然如此,该情报认为印度政府并没有放弃发展核武器,而且其核能设施将使印度能够随时开展核武器开发计划。⑦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MORI DocID 1107185,“The Indian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and Delivery Capabilities,”Secret,Scientific Intelligence Digest,December 1965,p.11.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87/IN10.pdf,2019年12月1日。

美国持续关注印度核武器发展情况,1966年3月美国国务院给驻印使馆的电报指出,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印度已决定制造核武器,但要求大使馆提供关于印度核能力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可能预示着建造核试验场的偏远地区的活动迹象。⑧Department of State,A-256,“Possible Indian Nuclear Weapons Development,”Secret,March 29,1966,pp.1-2.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87/IN11.pdf,2019年12月1日。4月中情局《印度核计划》指出,尽管印度宣称的政策是不启动核武器计划,但据报道,印度正在进行有限的研究,以减少一旦做出决定后开发核武器所需的时间。报告提到特隆贝的加拿大-印度反应堆(Canada-India Reactor)、拉贾斯坦邦(Rajasthan)原子能计划以及特隆贝可生产用于核武器的钚的数量。①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MORIDocID 1107183,“Indian Nuclear Plans,”Secret,Scientific Intelligence Digest,April 1966,p.14.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87/IN12.pdf,2019年12月1日。5月,美国国务院向美驻印使馆提供了成本估算,认为测试第一个核装置“完全在印度的财政能力范围内”②State Department Telegram Regarding Estimated Costof Indian Nuclear Weapon Program,Secret,May 24,1966,p.4.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6/docs/doc09.pdf,2019年12月3日。。6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指出,印度几乎肯定会发展核武器,并认为影响印度决定的努力,包括军备控制提案和强调核武器计划成本高昂,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延迟结果的成效。该文件提出了其他办法来阻止印度,如利用美国的经济杠杆作用或寻找其他方式来解决印度的安全问题。③State DepartmentMemorandum for the President,“NSC Meeting,June 9,1966,”Secret,June 7,1966,pp.1-3.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6/docs/doc10.pdf,2019年12月3日。6月20日中情局对印度新任命的原子能部秘书兼原子能委员会主席萨拉巴伊(Vikram A.Sarabhai)进行了情报搜集,考察了他对印度可能开发核武器的看法,并对其专业和个人背景作了评论。萨拉巴伊认为,印度如果不发展其工业和开发经济潜力,就无法成为真正的核大国,仅拥有核弹而没有运送系统和强大的工业基础是虚张声势。他呼吁权衡国防开支和社会福利。情报认为萨拉巴伊是印度核能计划的有效领导人,鉴于他的背景,他会仔细权衡核武器计划的成本并不奇怪。④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MORIDocID 1107184,“Views of the New Head of the Indian Nuclear Program on Atomic Weapons,”Secret,Weekly Surveyor,June 20,1966,p.1.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87/IN13.pdf,2019年12月1日。美国希望说服印度继续保持其反对发展核武器的政策,但不想由于施加压力而造成反弹。因此美国国务院要求驻印大使馆谨慎传播有关参考数据,以加强印度内部对印度政府反核政策的支持。⑤State Department Cable Regarding Efforts to Influence Indian Nuclear Decision Making,Secret,July 28,1966,p.1.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6/docs/doc11.pdf,2019年12月3日。

1966年8月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355号文件分析了印度核武器问题的背景、基本考虑和行动方案,提出了各种可能的建议。从中可以看出,印度核武器问题的出发点部分源于可能与核能力有关的政治和声望问题,部分原因在于安全问题——需要阻止或反击“未来中国的‘核讹诈’或‘核攻击’”。美国希望将印度的注意力集中在改善经济方面,对其国防开支有所节制。报告提到,“在过去中印冲突的背景下,考虑到所有国防努力中的投产准备时间问题,印度面临的潜在的中国核威胁的压力将会增大,而这些压力会增至印度对中国的核发展形成夸张的印象的程度”⑥Presidential Directives,PD01151,“The Indian NuclearWeapons Problem,Further to NSAM 351,”Secret,August1,1966,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p.12.。报告认为,中国对印度的政治和军事“威胁”是“真实存在”的,但中国能够真正实现和部署可能有效针对印度的军事力量之前仍存在有待克服的障碍。美国将私下向印度提供关于中国核武器计划仍然面临的困难和局限的情报和分析,并从战略角度为印度提供帮助,以阻止“中国的核威胁”。同时,美国没有间断对中国军事发展的监视和情报侦察,如1966年7月14日中情局报告《中国防空系统的改进》认为,中国正努力改善其防空系统,特别是加强对其“南部边境和西部地区先进武器设施的保护”。⑦FOIA Collection,0000632165,“Improvements in Communist China’s Air Defense System,”Top Secret,July 14,1966,p.1.https://www.cia.gov/readingroom/docs/DOC_0000632165.pdf,2019年12月9日。

1966年10月,美国国务院在宣传口径上,出台了旨在阻止印度选择发展核武器的指导性政策,建议放弃暗示核大国有特殊威望的言论,强调放弃核武器的国家决定的智慧,并强调核能民用的好处。在称谓上,使用“民用核大国”以区分“军事核大国”,两者都称“核国家”,尽可能不使用“五个核大国”的表述。为了减轻印度对中国核武器能力的担忧,它建议强调美国的反击能力,还强调包括运载系统在内的全面核武器计划的费用将高得令人却步。⑧State Department Cable Regarding a U.S.Public Stance Nuclear Proliferation,Secret,October 27,1966,pp.1,3,5,8.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6/docs/doc12.pdf,2019年12月3日。这些表明了美国对印度发展核武器是理性限制的态度,想用各种方式安抚印度,鼓励其发展民用核能,放弃发展核武器。

结 论

美国为了将印度打造成亚洲反共的坚强堡垒,对印度的核计划及其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情报分析,从中体现出美国的冷战思维和亚洲战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前,美国情报就体现出在亚洲鼓励日本、印度等建立核防空力量,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中国“核攻击”的威胁。透射出美国在亚洲战略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非共产主义的亚洲国家以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情报还盲目猜测和污蔑中国对其他亚洲国家可能进行“核讹诈”,除了建议通过销售或赠与提供给日本、印度等进攻性核导弹系统外,还提议积极利用中苏关系中出现的裂痕来加深冷战鸿沟。美国情报多次提出,中国核试验成功将在心理、政治和军事上对亚洲甚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核项目的速度和规模以及中国核政策的本质与印度未来的核发展有很大关系。情报认为印度是对抗中国核发展的合适选择。从根本上讲,美国希望尽量限制核大国的数量,但在这种可能性变小的情况下,如果在亚洲出现第一个核大国,美国更希望这个国家是印度而不是中国。

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后,印度宣扬自己处在一个核国家的迫在眉睫的威胁之下,认为对付中国的“核攻击”或“核讹诈”是十分紧要的,污蔑中国有“扩张主义和侵略倾向”,于是竭力谋求美国和苏联庇护。印度既想得到美苏双方的保证,又幻想这种保证符合其不结盟政策。美国情报认定,中国拥有核武器会对其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利益构成“巨大威胁”,也预计在短期内的巨大压力可能导致印度在未来数年内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不断增长。通过印度对中国核试验成功的反应的情报分析以及对印度核政策的多方评估,考虑到核大国之间的竞争以及希望保持自身优势,美国从更长期的利益角度进行考虑,坚持核不扩散的原则,希望印度放弃发展核武器。

猜你喜欢

核试验核武器情报
情报
情报
情报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交接情报
台湾试图发展核武器的历史考察
法国研制核武器走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