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

2021-02-13庞桂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时代

庞桂甲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爱国主义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环境和国际局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环境,也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多重影响。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在理论上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创新发展,在实践中从战略谋划、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等多个层面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性、时代性和感召力。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国际局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给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社会环境变化给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的历史任务也给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环境的变化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进行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创新。

首先,中国国力增强给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总量、贸易总额、工业总产值等经济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抗疫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月球土壤取样、“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建设等标志着我国科技取得跨越式发展,这些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育资源。中国取得的全方位成就又大大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们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认同和信心倍增,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随之增强,这些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坚强的精神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在各自岗位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比如“中国天眼”奠基人南仁东、“全国优秀教师”黄大年、为抗疫作出重要贡献的钟南山、“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最美奋斗者”黄文秀等,这些先进典型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了光辉榜样。国际上,中国前所未有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日益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中国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也日益提升,这些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其次,社会环境变化给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在国内,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心态。社会经济条件全方位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层面多样化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更高也更迫切,相应的政治诉求和精神诉求也会发生新的变化,这些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对党和国家的态度,也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思潮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多种思潮蔓延渗透,影响着人们看待国家和社会的方式;就个人价值观而言,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增加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复杂性。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新媒体自媒体普及带来信息传播的革命,这些对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载体和话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际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越来越突出。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些老牌西方强国加紧了对中国的遏制和渗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加紧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分化,也使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最后,新的历史任务也给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35-36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也给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也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新时代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人民的爱国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发展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深入阐释,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还要不要爱国主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我们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等根本性问题,科学地阐述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尊重民族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民族与面向世界,个人发展与爱国主义,立强国之志与践报国之行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大量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

一是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阐明了爱国主义本质新内涵。爱国主义的本质不是抽象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近代以来,爱国主义体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指出:“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3]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在新时代爱国主义就体现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内在统一的。爱国就要热爱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事业而努力拼搏。习近平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4]244,揭示了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在当代,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的,不能离开爱党、爱社会主义抽象地谈论爱国。

二是坚持尊重民族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爱国主义传统新发展。爱国主义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感受和认知,爱国主义道理的理解和深化离不开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习近平指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3]培育和发展爱国主义情感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质言之,就是要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这一深层次性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5]“我们从哪里来?”的追问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揭示爱国主义情感之源、认同之理;“我们走向何方?”的思索则为我们树立报国之志,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指明了方向。尊重民族传统不是故步自封,必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爱国主义传统新发展。

三是坚持立足民族与面向世界的统一,凸显了爱国主义视野新高度。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1]64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的相通性决定了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立足民族与面向世界的统一性。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在全面对外开放和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这就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要具有更高的国际视野。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3]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而是开放的,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尊重世界各国的文明和发展道路,积极从其他国家和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是坚持个人发展与爱国主义的统一,明确了爱国主义价值新定位。爱国并不排斥个人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爱国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内在统一的。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1]49正因为中国梦是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的有机统一,所以个人的发展也与爱国主义是统一的。习近平深刻地阐述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个人发展与爱国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他说:“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1]40我们每个人都为实现中国梦这一共同梦想而奋斗,那么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就无比强大;而中国梦的不断实现也为个人梦想的实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更加有利于个人梦想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这段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辩证关系,也揭示了个人发展与爱国主义的辩证关系,明确了爱国主义价值新定位。

五是坚持立爱国之志与践报国之行的统一,提出了爱国主义实践新要求。我们要在爱国奋斗中彰显个人价值,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中国梦的不断实现为个人价值开辟广阔的空间。习近平强调:“广大留学人员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为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6]这里对留学人员的期望也适用于所有中国人,中国人都应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将个人梦想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统一起来,将个人发展与爱国主义统一起来。习近平这段论述揭示了爱国主义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提出了爱国主义实践新要求。

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行动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4]244无论是深沉的爱国情感,还是基本的爱国要求,都需要体现为实际的爱国行动,要“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爱国的情怀最终要转化为爱国的实际行动,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国。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理论的指引下,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也进行了种种探索。在战略谋划上,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法治建设相结合;在教育目标上,坚持核心价值培育和时代新人培养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坚持先进典型引领与教育载体创新相结合。这些实践创新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性、时代性和感召力。

其一,在战略谋划上,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建设相结合。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战略谋划和全面部署。首先,《纲要》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思想指引。《纲要》指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强大的思想指引。其次,《纲要》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历史任务和战略目标。《纲要》指出要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引导人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从而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任务和战略目标。最后,《纲要》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实践路径。《纲要》要求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实践指南。《纲要》的出台,对于加强中国人民爱国奋斗的精神纽带,激发中国人民努力拼搏的精神活力,凝聚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性和历史前瞻性。

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内在情感,也不仅仅是一种价值理念,还是一种法律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注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通过法治建设划定爱国红线,弘扬爱国精神。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7]宪法还对公民的爱国义务进行了刚性规定。这就为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宪法保障。此外,2017年9月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2018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2020年10月17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进一步完善了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律法规,对于引导人民增强国家观念,增进国家认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发挥了法律保障作用。这些法律的制定和修订,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歌法》第一条就明确指出:“为了维护国歌的尊严,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8]《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一条也强调:“为了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9]《宪法》的修订、《国歌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出台,《国旗法》《国徽法》的修订,一方面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法律保障,划定红线、底线;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和修订宪法和法律,也在全社会树立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导向,营造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其二,在教育目标上,坚持核心价值培育与时代新人培养相结合。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朴素的天然情感,也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理念,反映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判断,因此爱国主义也是一种价值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爱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习近平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2]爱国是对今天应当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习近平指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10]3在这里,习近平明确指出“爱国”是全社会尤其是广大青年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与新时代广泛开展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特点。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还与时代新人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爱国是对时代新人的首要要求。习近平指出,爱国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青少年应该培养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之一,是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也是人们建立现实功业的基础和前提,是时代新人的首要要求。习近平指出:“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10]10明确把“立志报效祖国”作为青年人应该遵守的“大德”。“大德”之“大”说明爱国是一种高层次的统帅性的德性,在道德体系中居于本源性的地位,要高于一般的社会道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时代新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道德规范。习近平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1]在这里,习近平揭示了爱国这一规范和要求的多重内涵。首先,指出了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揭示了爱国的情感意蕴,且这种情感不是一般的情感,在人类诸情感中,也是居于最深层、最本源的地位,其情感的持续性也是最持久的、最坚韧的。其次,“立德之源”再次强调了爱国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本源性的地位。最后,“立功之本”,揭示了爱国在人的现实成就和功业方面具有前提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总之,习近平这一段论述揭示了爱国在人的情感、道德和事业方面的本源性、基础性和统帅性的地位,也是时代新人最基本的要求。

其三,在教育方法上,坚持先进典型引领与教育载体创新相结合。先进典型是中国精神的人格代表,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格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榜样模范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注重发挥革命烈士、英雄模范、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的感染和引领作用,利用各种媒介平台积极宣传先进典型的英雄事迹和高尚品格。2019年11月21日,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讲述了贺页朵、傅烈、寻淮州等十一位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途中的英雄事迹,感染了广大观众,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还通过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活动,积极宣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模范人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特别注重抓住当前的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伟大抗疫斗争中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这些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具有即时性、鲜活性、生动性、亲近性等特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抗疫斗争中和抗疫斗争胜利后,国家一直注重用抗疫过程中的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通过抗疫典型人物的电视节目、抗疫题材影视剧、抗疫事迹宣讲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是指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和内容的活动形式或物质实体,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和内容,是沟通爱国主义教育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形式各样、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高度重视教育载体的丰富、发展和创新。习近平强调:“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3]这就要求高度重视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运用。首先,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优化展陈内容,改进展示方式,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设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其次,充分运用重大节庆纪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引导人们厚植爱国情怀。最后,创作生产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家艺术家要将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融入优秀的文艺作品中去,通过文艺作品广泛宣传爱国主义,从而凝聚人心、团结人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2]揭示了拥有家国情怀的优秀文艺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要用蕴涵家国情怀的文艺作品,厚植时代新人的爱国情怀。《纲要》更明确要求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2]。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界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出了贡献。电影《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电视剧《大江大河》《山海情》《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电视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话剧《谷文昌》,民族歌剧《扶贫路上》,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塑造了中国人物,彰显了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国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因时而变、因势利导,积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在全社会营造了弘扬爱国主义的浓厚氛围,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性、时代性和感召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时代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