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及启示

2021-02-13王慧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爱国爱国主义

王慧敏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爱国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中,是维系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凝聚起中国人民团结奋战挽救民族危亡的强大力量。回顾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历程,总结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法,对新时代持续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历程

(一)党的成立和大革命时期,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念,发动工农群众支持国民革命

早在党正式成立之前,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就积极参与并领导五四爱国运动,在工人和学生队伍中进行爱国宣传,鼓动他们行动起来.与卖国的统治者作斗争。1921年,党一经成立,就立刻投入中国民主革命的大潮中。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并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和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1]79。二大闭幕后不久,党在上海创办了自己的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以此作为宣传党的救亡图存主张的舆论阵地。同时,党还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念和国家观念,以此焕发工人群众的爱国热情,激发工人阶级的民族自尊心。大革命爆发以后,党积极推进国共合作,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口号,动员群众行动起来支持国民革命,逐步推动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和发展[1]112-115。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领导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暴动和反军阀战争的斗争实践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国民党对共产党人大肆屠杀,并发起同外国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1]230。在这一背景下,党一面进行革命根据地建设,一面继续开展反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实践。在根据地建设中,党不仅创办了《红色中华》《斗争》等多种报刊,以此作为爱国斗争的宣传阵地[1]365,同时还适应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通过话剧、讲演、壁画的形式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宣传党的革命救亡主张。在国民党统治区,党积极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组织左翼文化团体和人士创办了《萌芽月刊》《北斗》等几十种刊物,引导他们创作爱国文艺作品,包括小说、电影、戏剧等[1]368-373。1935年8月1日,党发表《八一宣言》,发出“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2]262的号召。瓦窑堡会议之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指导下,党努力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积极促进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三)全面抗战时期,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努力下,国共两党围绕团结抗日开启了第二次合作。党通过组织职工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推动群众救亡工作;通过《新华日报》等报刊,宣传阐释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党还专门创办了《西北青年》《抗敌》等一批抗战刊物。聚集在党的周围的一批文艺工作者,以笔代枪,创作了大量饱含爱国情感的作品,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抗日[3]488-494。在党的领导下,爱国学生组成工作团,分赴各地向群众宣传抗战形势和统一战线政策,揭露日军的侵略暴行,号召群众捐献钱物,慰劳抗日将士。此外,沦陷区的党组织因势利导,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振奋沦陷区人民的精神,领导群众直接参与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3]611。在党的积极争取之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发展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最终赢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四)解放战争时期,动员全国人民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

抗日战争结束后,党和人民迫切希望和平、民主、团结,但是蒋介石集团在和平谈判的烟幕下发动内战。在新的形势下,党逐步作出以革命战争方式解决国内问题的抉择,带领人民进入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开辟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1947年,国民党政府殴打、逮捕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进步学生,制造了“五二〇血案”。血案发生以后,在党的引导下,学生斗争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支持和援助学生运动,以慰问信、发表文章和演说的方式声讨国民党政府对学生运动的镇压,同时高度赞扬学生的爱国民主精神[3]745-748。1947年7月7日,党中央发出纪念“七七事变”九周年宣言,号召全国同胞更坚强地团结起来,“反对卖国,坚持独立”[4]!党还发起“美军退出中国运动周”运动,举行“美军退出中国”宣传月活动。在爱国主义旗帜引领下,人民群众踊跃支持党的斗争,成为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积极、广泛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极大地调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革命热情,为最终赢得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党在这一时期运用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具有一般性优势。

(一)采取舆论动员的方法,宣传党的革命救亡主张

在近代革命救亡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就认识到通过舆论动员启发民众爱国觉悟的重要性。陈独秀早在1903年就提出:“若能运广长舌,将众人脑筋中爱国机关拨动,则虽压制其不许爱国,恐不可得。”[5]五四运动时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以发表演讲、散发传单、开展集会的方式启发工人阶级的爱国觉悟。1921年,党组织一经成立,就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舆论广为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救亡主张。对于反帝工作,中央要求各地党支部采取演讲、小传单、壁报、画报、刊物、戏剧等方式,深入群众进行宣传[6]831。在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期间,党要求“全部党员及青年团团员参加招待及演讲,以共产党名义散传单三千份”[6]385。同时,党还特别重视在青年群体中进行爱国舆论动员。在抗日战争时期,各级党组织深入学生群体当中,通过演讲、散发传单等方式,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革命热情。无数热血青年在党的舆论动员之下,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

(二)采取树立典型的方法,鼓舞人民救亡图存力量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非常善于运用树立典型的方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些“典型”中,既有正面典型也有反面典型;既有典型个人,也有典型事件。比如,大革命时期为了能够进一步团结国民党左派和社会各界力量抗击北洋军阀,党树立了孙中山这一爱国革命的先进典型,指出孙中山是“为中国民族自由而战”,是民族运动的“一个有力的领袖”,以此号召全国工农群众支持国民党及其领导的民族运动[7]297。再如,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盛赞“八百壮士”是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8],鼓舞革命军队和工农群众向他们学习。同时,党还对反面典型进行揭发和批判。党对蒋介石政府在抗日中的消极妥协行为予以深刻揭露,谴责蒋介石及蓝衣社匪徒为“日本并吞中国最卖力气的开路先锋”,对蒋介石“无力抗日”“中日亲善”等论调予以深刻揭露[2]208-209。此外,党大力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残害同胞的恶行,强烈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三)采取情感交流的方法,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在革命斗争中,党善于运用情感交流的方法团结各界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党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各军队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9]386的精神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毛泽东还曾给国民党将领董英斌写了一封“劝导信”,劝说董英斌顾全民族大义,领导东北军进行抗日[7]465-467。全面抗战期间,为了能够动员全国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党召集军人家属开会,“举行会餐,向他们宣传解释各种抗日的问题,说明他们的光荣,给以光荣牌匾,并征询他们的意见”,“这些工作的结果,给了一切人民以抗日军人家属光荣的榜样,创造了不少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哥哥送弟弟参加军队的新模范”[10]。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已经分化了的国民党军队官兵开展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并且主动释放国民党军队的“政治犯”,积极宣传党的爱国主张,争取国民党官兵对党的认同。

(四)采取文艺熏陶的方法,渲染抵抗侵略的环境氛围

好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抗日战争时期,党积极组织左翼文学工作者成立中国文艺协会,毛泽东在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他指出:“要从文的方面去说服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从文的方面去宣传教育全国民众团结抗日……你们文学家也要到前线上去鼓励战士,打败那些不愿停战者。”[9]461-462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文艺界创作出一大批表达反抗侵略思想的优秀文艺作品。如著名作家老舍创作了大量抗战话剧、歌词、快板书,讴歌革命英雄事迹,彰显爱国主义精神。《救国军歌》《毕业歌》《开路先锋》等抗日救亡歌曲唱响了中华大地;电影《风云儿女》及其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更是风靡大街小巷。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渲染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抗外国侵略的悲壮氛围。

(五)采取仪式纪念的方法,加深军民爱国情怀

革命战争年代,党通过对重大革命事件、爱国救亡英雄的纪念,不断加深军民爱国情怀。1923年,北洋军阀迫害举行罢工的京汉铁路工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二七”惨案。1926年,党作出每年“二七”举行“中国职工运动战士大追悼周”的决定,“因为‘二七’及职工运动中的一切牺牲,实际上是为中华民族为中国最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及一般平民争解放争自由而死的”[6]682。同时,党中央还指出,追悼周可以根据各地情形采取发传单、开追悼会、发表演讲等形式予以纪念[6]683。1926年4月,党在通告中指出:“从‘五一’、‘五四’、‘五五’、‘五七’——‘五九’以至‘五卅’,没有一个纪念日不值得我们作广大的宣传,警醒民众,检阅自己的力量,向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示威。”[6]714此后,在革命战争中无论处于何种境遇,党一直持续开展仪式纪念活动,以此引导广大军民牢记革命事迹,激励广大军民为前人未竟的事业持续奋斗。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11]回顾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历程,从中我们能够获取持续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益启示。

(一)既要重视宣传载体的建设,又要重视宣传内容的设计

分析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的爱国宣传,我们可以发现,党非常善于把爱国宣传的载体建设和内容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载体建设上,根据接受对象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大革命之前,党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经常以传单的形式传播救亡图存的政策主张。而在革命根据地,党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载体传播政策主张,比如壁画、话剧、歌曲等。此外,党还特别注重办报创刊,既有专门的党内刊物,又有面向社会的刊物;既有面向国统区创办和传播的刊物,又有面向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刊物。同时,党针对各个阶段的不同任务,专门创办了相关报刊。比如,党在根据地建设时期创办了报刊《红色中华》,全面抗战时期创办了报刊《抗敌》,这些不同的报刊名称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革命情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内容设计上,配合革命需要予以精心安排。其中,既有对党的政策主张的阐释,又有简明有力的口号;既宣传爱国革命的先进典型,又批判阻碍革命的反面典型,还有力地揭发敌人的暴行等。党适应人民群众不同层次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宣传的载体建设和内容设计,从正、反两个方面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扩大了爱国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启示我们,爱国主义宣传既要重视载体建设,又要对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设计。尤其是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适应民众阅读习惯的变化,把握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民众所关注和喜爱的载体平台,精心设计爱国宣传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二)既要重视知识灌输,又要重视文化渗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展爱国宣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爱国知识灌输的过程。党通过广泛的、持续不断的舆论宣传,阐释救亡图存的主张,不断揭发革命对象的罪恶行径,使民众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危殆形势,认识到爱国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政策及其优势,等等。党通过爱国宣传进一步提升了民众的爱国革命认知,引领广大民众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入革命队伍中。此外,党也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渗透。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党都十分重视组织和领导文艺界工作。广大文艺工作者在革命战争年代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名篇,有些文艺作品直到现在还为我们所广泛传唱。这些文艺作品在战火中传播,既是苦难时期人们的精神食粮,又在潜移默化中鼓舞了中国人民团结救亡的爱国热情,吹响了中国人民完成救国大业、实现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冲锋号角。知是行之始,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讲清楚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思想上实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发展爱国文艺,鼓励和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既有时代新意又有民族高度的文艺作品。

(三)既要重视情感交流,又要重视实践引导

情感交流和实践引导相结合,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经验。在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理服人、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因而总是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建立起广泛的、坚固的统一战线。正是因为党重视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总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这是党最终能够赢得最广泛的支持,带领人民完成救国大业的重要法宝。革命战争年代,党把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到民众的心坎里,让爱国主义情感在民众的内心深处扎根生长。同时,党还善于引导民众的爱国主义实践。在发动工人开展罢工运动、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号召社会各界爱国同胞捐款捐物等实践中党总是能够敏锐地观察到不同群体的特点和优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参与到爱国革命斗争的实践当中。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情感交流和实践引导结合起来,带领人民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这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要适应人民的思想追求和心理需要,要让爱国主义精神温暖人心、滋润心灵。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引导民众结合自身角色和岗位,把深厚的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行动,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结合起来,在爱国奋斗中绽放人生光彩。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革命爱国爱国主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女中央委员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群沟通机制有效运行的结构分析及启示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