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力,共同育儿

2021-02-11陈丽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2期
关键词:男孩学会儿子

陈丽华

现今社会很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交给学校,但我觉得学校教育的效果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家庭教育,更应该懂得如何正确指导家庭教育,让家长真正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议,达到教育好孩子的真正目的。下面谈谈自从我校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以来,我与本班家长携手育才的一些心得。

一、感恩是孩子成才的前提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经说过“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会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所以让孩子学会感恩何其重要,但如今的孩子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如何去引导呢?我沉思了,因为我觉得感恩教育除了课堂灌输以外,还要通过其他各种形式将感恩渗透到学生的心里,让他们懂得只有学会了感恩才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只有学会了感恩,才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做起;只有学会了感恩,才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于是我决定与家长同步,先指导家长,后一起携手。在家长会上我指导家长们合理地引导孩子去感恩,去给孩子做出表率,同时关注孩子的表现,抓住每次机会去教育孩子,长期以至,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正确、及时学会感恩。我更要求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言行身教,时刻做好孩子的表率,教育孩子要感谢父母给了我们鲜活的生命,感谢你身旁亲人对你的喜爱与照顾,感恩老师同学和朋友交给的知识与合作成长的快乐,感恩国家与社会给我们创造的优越环境,感恩无论是帮助过你关心过你指点过你,还是怨恨你伤害你抛弃过你的人,毕竟都是你短暂人生回忆中的精彩部分。而且付于行动,以身作则,让孩子形同身受。

二、鼓励是孩子成功的秘诀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但面对孩子的失败,父亲们对待儿子的“规则”却是截然不同的。看到儿子失败了,出于种种理由,有的父亲对儿子漠不关心;有的父亲指责批评儿子:“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你太没出息了!”有的父亲鼓励儿子:“失败是正常的,这没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家长不同的语言将是孩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们班有一位苛求型父亲的典型代表。孩子刚刚断奶,就让他学习自己拿勺子吃饭;孩子刚刚学会说话,就教他学英语……要知道,这些儿童期的孩子是非常脆弱的,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但他们又特别害怕失败。如果一个刚刚 学习走路的孩子跌倒了,父亲不但不去扶他,还严肃地对他说:“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因为孩子是规则型的动物,他就会把父亲对他的教育态度转化成“规则”。遇到这种情况,孩子接收到的父亲的“规则”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对于这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并不是鼓励,而是一种阴影。也许他们曾多次体验过成功,但因为父亲的这种教育态度,他们对“失败”持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因为这种敏感,他们会把失败的感觉放大,会对失败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在这种恐惧感的驱使下,孩子常常会拒绝尝试新事物。我对这位苛求型的父亲说:“虽然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并不是家长的期望越高,孩子就会按着家长所期望的那样成长。有时,家长对孩子持有过高的期望并不是好事,过高的期望只会对孩子形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对失败产生恐惧。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能只有压力,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动力。对于男孩来讲,他们的动力很多都是来自于家庭规则制定者的鼓励。”

最后我给这苛求型的父亲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心态放平,要求放低;多认同,多鼓励。这位家长按我的建议试试。于是他放下架子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游戏、一起做手工。当孩子进步时,他竖起大拇指,当孩子做错时,他伸出热情之手,当孩子成功时,他给予鼓励的掌声。慢慢地孩子不再怕他了,也变得活泼开朗了,两人的关系也融洽了。成绩也日益进步!

三、和睦相处促进感情

一位成年男士曾这样说过:关于童年的记忆,最令我无法忘怀的是那些与父亲在一起的画面。小时候,我觉得父亲就是一个“神人”,每当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会及时地出现在我面前:我取得了成功,他像孩子一般为我高兴;我遇到了困难,他又耐心地引导我走出困境……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男士之所以与父亲有这么深的感情,不是因为父亲帮他们处理了很多事情,而是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他与父亲所产生的情感共鸣。

有一天我和我们班的一个孩子聊天,孩子告诉在与爸爸的相处中他总结出了这样一条真理,那就是:做得越多,挨的批评越多。例如,我看到爸爸经常会把报纸翻乱,于是便帮他把报纸订了起来,没想到爸爸却怪我“多手”。后来,我找到了一个避免挨批评的好办法,那就是:少做事情,少在爸爸面前出现。

事情做得少了,出错的几率自然会低;不在爸爸面前出现,爸爸根本就想不起来我,所以更不会挨批评。

这个男孩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因为生活中的大多数父亲对儿子所持的养育态度都是消极的。但这种消极的养育态度却很容易使男孩产生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消极地应对生活,就像上面那个男孩所说的,怕做错事情挨父亲批评,所以就干脆少做,或者根本就不去做;第二种倾向是逃避现实,为了避免挨父亲的批评,他们会故意躲避父亲,久而久之,这就会转化成男孩的一种不敢面对现实、喜欢逃避现实的特点。

我找来这位家长与他说出了孩子的心声,并建议:偶尔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带他去见自己的朋友;带他去自己的单位玩一玩,让他知道自己是如何赚钱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增进男孩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满足了男孩的心理需求。后来孩子变了,当儿子放学回家后很愉快地跟他打招呼,和他分享趣事…….整个人阳光了,开朗了,做事积极了、更自信了。

由此可见,父亲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它能使男孩保持理智,使男孩充满信心地向困难挑战!

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呵护、关照和管教是暂时的,孩子總有一天要放飞,在他们步入成年、走向社会之前,让我们家长及学校共同携手,为孩子们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责任编辑:郑晓玲)

猜你喜欢

男孩学会儿子
打儿子
亲爱的“老男孩”
学会分享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差不多男孩
学会分享
瓶中妖怪
学会尊重
男孩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