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溶性ST2、hs-cTnI、NT-pro 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及PCI术后预后评估相关性分析

2021-02-06牛诗琼邓绍团林雪萍王宇苗罗招凡

吉林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冠脉特异性综合征

牛诗琼,邓绍团,林雪萍,王宇苗,罗招凡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检验科,广东 深圳 518000;2.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广东 深圳 5180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UA)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ACS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等严重后果[2]。目前,临床上对于高危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是常用的血运重建方法,有利于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3]。但是,部分ACS患者PCI术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导致患者远期预后较差[4]。因此,本文探讨了可溶性ST2(sST2)与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N末端钠尿肽原(NT-pro 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预后评估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5月~2018年12月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5例,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在胸痛24 h内入院,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41~75岁,平均(59.58±5.72)岁,LVEF(49.57±9.76)%;选择同期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经PCI术后患者57例,设为对照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40~76岁,平均(59.87±5.78)岁,LVEF(50.62±9.55)%;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设为空白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42~77岁,平均(60.21±5.81)岁。各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5],均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②对照组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1处动脉狭窄需要PCI手术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能耐受;③对照组患者发病12 h内成功完成PCI治疗;④能遵医完成有关检查、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或病历资料不全者;②近3个月使用其他方法治疗或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③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异常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④合并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

1.3方法:①标本采集:观察组、对照组在胸痛发作后24 h后取静脉血3 ml,空白组健康体检当天取空腹取静脉血3 ml,25 min离心,速度1 735 g,血清分离后放置在-80 ℃冰箱中,备用。②检测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完成各组NT-pro BNP水平、hs-cTnI水平(仪器为雅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盒为原装试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成三组sST2水平[6-7];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测指标分别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中的诊断效能;③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回归分析软件对sST2、hs-cTnI及NT-pro 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三组sST2、hs-cTnI及NT-pro BNP水平比较:观察组ACS患者sST2、hs-cTnI及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I术后sST2、hs-cTnI及NT-pro BNP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sST2、hs-cTnI及NT-pro BNP水平比较

2.2不同检测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及PCI术后中的诊断效能:hs-cTn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于sST2和NT-pro 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于NT-pro 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hs-cTnI及NT-pro BNP联合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及PCI术后评估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sST2、hs-cTnI及NT-pro 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测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中的诊断效能

2.3ACS患者预后与sST2、hs-cTnI及NT-pro BNP相关性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5例患者中55例治疗预后良好;PCI术后57例患者中39例患者预后良好,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CS预后与患者性别、NT-pro BNP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LVEF、sST2、hs-cTnI及均呈正相关性(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见表3。多因素logis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S预后与sST2、hs-cTnI及均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4。

表3 ACS预后与患者基本资料、sST2、hs-cTnI及NT-pro BNP相关性

表4 ACS预后与患者基本资料、sST2、hs-cTnI及NT-pro BNP多因素logist回归分析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成为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心脏病之一[8];虽然患者经PCI手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但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预测方法,导致患者远期预后较差[9]。sST2蛋白是白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属于人类染色体2q12上IL-1基因簇的部分。sST2基因主要编码两个差异性的剪切产物,能通过与其特异性配体IL-33结合,能抑制血管紧张素II、苯肾上腺素诱导的NF-lBa抑制酶的磷酸化,且在心脏失代偿作用下能发挥心肌保护作用[10]。同时,sST2能通过巨噬细胞中促炎因子表达参与心肌的修复过程,产生的心脏机械负荷能诱导sST2的产生。因此,sST2能较好地评估心肌缺血程度;cTnI是位于心肌重要的指标,对心肌收缩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cTnI临床检测灵敏度明显上升,hs-cTnI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中具有良好的价值[11]。NT-pro BNP属于钠尿肽簇的一员、具有利尿、扩血管、抑制交感神经等作用。国内学者研究表明[12]:NT-pro BNP主要由左心室心肌细胞分泌,对于心室壁张力、心室负荷改变相对敏感,其表达水平能反应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本研究中,观察组ACS患者sST2、hs-cTnI及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P<0.05);对照组PCI术后sST2、hs-cTnI及NT-pro BNP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显示sST2、hs-cTnI及NT-pro BNP在ACS患者中高表达,ACS发作后患者心肌缺血、功能受损,诱导sST2、hs-cTnI及NT-pro BNP的产生,但是由于ACS患者手术后心肌功能得到改善,导致sST2、hs-cTnI及NT-pro BNP水平略下降。对于ACS的诊断和PCI术后的评估,hs-cTn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sST2和NT-pro BNP(P<0.05);sST2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NT-pro BNP(P<0.05);sST2、hs-cTnI及NT-pro BNP联合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及PCI术后评估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sST2、hs-cTnI及NT-pro BNP(P<0.05)。说明sST2、hs-cTn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高于NT-pro BNP,特异性也更高,更值得临床上重视,而sST2、hs-cTnI及NT-pro BNP联合测定在ACS患者及PCI术后评估中均有更好的诊断效能,适合用于进一步的确诊和评估。为了进一步分析sST2、hs-cTnI及NT-pro BNP与ACS、PCI术后预后的关系,本研究中对其进行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5例患者中55例治疗预后良好;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57例患者中39例患者预后良好,ACS预后与NT-pro BNP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sST2、hs-cTnI及均呈正相关性(P<0.05),说明ACS预后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治疗后加强患者sST2、hs-cTnI及NT-pro BNP水平测定能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sST2、hs-cTnI及NT-pro 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及PCI术后呈高表达,其发病与sST2、hs-cTnI存在相关性,但是与NT-pro BNP无相关性,加强sST2、hs-cTnI水平测定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猜你喜欢

冠脉特异性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Chandler综合征1例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