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刺绣投资逐渐升温

2021-02-04龚方件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1期
关键词:绣品针法苏绣

龚方件

传统的手工刺绣逐步被机绣所代替,这门特有的民族艺术开始逐步衰落。于是,老刺绣作品在各大拍卖会上不断刷新拍卖价格纪录,投资市场对于老刺绣的关注度也开始升温。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之一。刺绣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了,旧时,它在很大程度上被当成一种实用性的商品,因而收藏刺绣的人数不多。但当传统的手工刺绣被产业化的机绣所代替时,那些做工精美且具有时代意义的手工刺绣就愈发显得珍贵。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工艺品,刺绣早在《尚书》《诗经》中均有记载。目前可考最早的刺绣见诸荆州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在稍后的汉墓出土的文物中,绣品就更多了,如马王堆西汉文物中的绣花绢棉袍、黄绣花袍,使用的绣线极细,极为罕见。刺绣作品在唐朝以前还多用于装饰,但自宋朝便开始分为实用绣和观赏绣。

清末内忧外患,硝烟四起,包括刺绣在内的民族工业受到极大的破坏。但清代前期的宫廷刺绣却无比贵重,拍卖价达上百万元。当时,宫廷的御用刺绣大部分均由宫中造办处如意馆的画人绘制花样,经批核后再发送江南织造管辖的三个织绣作坊,照样绣制,绣品极工整精美。那时,各地刺绣派别丛起,民间先后出现了许多地方绣,著名的有鲁绣、粤绣、湘绣、京绣、苏绣、蜀绣等,各具特色。苏、蜀、粤、湘四种地方绣,因其地方特色突出,作品兼具历史性和艺术性,被誉为“四大名绣”,其中苏绣最负盛名,其代表性的刺绣大家有丁佩、沈寿等。

传统的手工刺绣逐步被机绣所代替,这门特有的民族艺术开始逐步衰落。于是,老刺绣作品在各大拍卖会上不断刷新拍卖价格纪录,投资市场对于老刺绣的关注度也开始升温,呈现出“藏金不如藏绣”的趋势。从那时的收藏市场行情来分析,刺绣艺术品的价格大部分在千元到万元不等,而近年来其价格上涨的幅度可谓惊人,一件好的刺绣作品可以达到几十万元甚至是几百万元的价格。收藏者们开始知道好的刺绣艺术品不仅具备传统的文化气息,更具备收藏价值,这正是投资收藏者所看重的刺绣的广阔升值前景。

据了解,一件A4纸大小的苏绣藏品,20世纪90年代初价格为四五十元,而今天,价格涨到了几千元左右。有些年代久、绣法精致的老刺绣作品甚至卖出了更高的价格,如2014年7月,中宝拍卖有限公司将清代的盘金绣龙纹刺绣补子拍出了46000元。一些当代刺绣作品更是“不甘落后”,如一幅十字绣作品“琴棋书画”在2011年的昆明某拍卖会上被叫出了20万元的高价;2012年5月,在北京华辰春季拍卖会上,当代刺绣作品《百骏图》以166.75万元的价格被藏家拍下。

作为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其拍卖潜力更是非凡,堪称绣品拍卖市场的一匹黑马,如2015年江苏龙城的苏绣《白猫》拍卖价9.20万元,2019年上海宝库的苏绣《后母戊鼎》拍卖价86.25万元,5年平均价格上涨约9倍。而2014年姚建萍大师的苏绣《君子手工双面绣四联屏》拍出147万元的高价,令藏家动容。她的另一幅作品《仕女蹴鞠图》在2019英国伦敦拍卖会上由布洛克海外拍卖公司请专业机构评级,估价114万英镑。

早在2012年到2014年,苏绣价格就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优秀刺绣工艺师的逐年减少、创作成本的增高、物价的上涨等,艺术家本身对价格影响也特别大。2015年12月1日,世界苏绣第一人——姚建萍大师的《丝绸之路——满载而归》苏绣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亲自为姚建萍颁发了收藏证书,吴为山称她是一位“艺术攀岩上的探险者”。保存年代可达到2000年以上的苏绣,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再加上殿堂级大师的倾心力作,自然更能为其价值保驾护航。

随着刺绣藏品市场的不断升温,藏友们开始关注哪些老刺绣的收藏升值潜力更大。其实,很多藏品如书画都有掺假,但刺绣是没有真伪之分的,唯一要区别的是手工刺绣和机绣。通常的刺绣藏品是手工刺绣,苏州丝绸博物馆高级工程师张剑锋称:“手工刺绣的针头表现为不规则,带有人工痕迹,针脚有点乱,而机绣则比较规律。”

虽然刺绣无真伪之分,却有优劣之别,好的刺绣作品和劣质的刺绣商品价格可以相差几倍到十几倍。判别刺绣作品的优劣,我们应从其做工、色彩、构思等方面进行辨别。同样的作品,做工精细程度的高低决定作品的好坏。好的刺绣品针法要粗细分明,并要将千万个线头、线结藏得无影无踪。此外,立体感要强,表现在明暗的过渡要自然和谐,要有层次感。同时,排针要密。价值低劣的刺绣一般是把作品图案打印上去,然后用几根颜色相近的线搭配而成,较远看给人感觉是一件刺绣作品,仔细看就可看到其背后图案,这种作品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假刺绣”。一件艺术价值较高的刺绣艺术品,虽然有底图的存在,但无论你怎么仔细看都看不到底图,因为它已经被丝线所覆盖。

刺绣有很多针法,一件绣品往往是多种针法混合的结果。针法越多、越复杂,越显精细和珍贵。2007年,来自苗族妇女王金花手工制作的一件精美刺绣苗装标出8万元的高价,这件苗族盛装采用叠绣、平绣、扁带绣、打籽绣、挑绣等多种绣法,以太阳、龙、凤、蝴蝶等为题材,为苗绣中的精品。与众不同的构思也是刺绣作品的价值灵魂。“一般来说,欣赏性的刺绣作品比实用性的刺绣作品要有价值,欣赏性刺绣通常是专门制作,而实用性刺绣可能成百成千件地生产。”闺阁绣就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刺绣,“是身怀绝技的深闺女子表达感情的寄托,内容各异,构思精巧,比一般的实用绣更有收藏价值。”张剑锋介绍。优质的刺绣作品,并不等于是最具收藏价值的作品,藏友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甑选:

一是年代。时间愈早的织绣品价值越高,品相好的极为难得。但如汉代的绣品,破损一点、针法简陋一点也有很高的价值。而明清时期的绣品相对量多,工艺也进步,更要注意它的完整性。战国的楚绣、汉代的吉语锦、唐代的联珠纹锦、宋代的书画缂丝、明代的补子等早期代表作和盛期的经典之作最受藏家欢迎。2004年1月,一件元代管道昇绣十八尊者册页刺绣作品就以198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中国古代刺绣作品的最高价。

二是种类。品种的差别决定收藏价值。服饰类中,正装要比家居服饰价值高,男装要比女装价高,官府服饰要高于民间,宫廷的皇家绣品自然就成了刺绣中的极品了。如同属民国时期的老刺绣作品,两件套的衣服和裙子的刺绣作品在嘉德拍卖网上价格为1000元左右,而一幅山水画的刺绣作品价格却高达4000元到5000元,价格相差四五倍。物以稀为贵,明清武官补子中品级低的海马、犀牛反而贵重于品级高的狮、虎,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来源。刺绣的来源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出自名媛之手、名家之画,二是出自有名的产地。刺绣先要选稿,以苏绣为例,苏绣的绣稿来源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专为苏绣而作的画稿,另一种是选自名家的作品包括国画、油画、照片等。因此,画稿的来源直接影响了作品的价值,名家的画稿和作品当然价格比较高。我国历代出现了很多刺绣的名媛,她们大多是深居闺中的大家闺秀,其作品可谓登峰造极。比如明代的顾媳韩希孟,她搜访宋元名迹,临摹8幅,然后以五彩丝线,运用套针、松针、滚针、网针等针法绣成册页。由于韩希孟运针灵活,丝理平顺,使作品有较强的质感和艺术表现力,后人将其为代表的自成一家的绣法称之为“顾绣”,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对顾绣推崇至备。还有如“冒氏绣”,冒氏绣传承的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的技法。董小宛精通琴棋书画,尤善女红刺绣,她的绣品深得董其昌赞誉,因其后为明末复社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爱妾,所以人称“冒氏绣”。

最后,张剑锋告诉收藏爱好者,如果想提高对織绣品的鉴赏能力,平时可多参观博物馆,查阅文献典籍,以提高眼力,培养感觉。当然,最好是亲临苏州等刺绣产业发达的地方实地考察,多跑跑工艺品市场,以熟悉民间的织绣品行情。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

猜你喜欢

绣品针法苏绣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十指春风,落针苏绣如画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浅谈我国苏绣工艺的特点与传承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